显然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工作之后,楚小涟本人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再不像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满腔的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做一个好记者什么的。在参加了这份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彻底了解了这么一份工作,才知道这样的工作,究竟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在眼下的这么一个工作环境当中,这么一份工作,非但没有自己所想象中的那么好,更是有着许许多多,让人不愿意诟病甚至厌恶的阴暗面。以至于这种结果,让楚小涟本人,对于这么一份工作的热情,顿时大大减少,甚至产生了换一份工作的意思。毕竟,眼下的这种工作方式,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真的是很难能够接受,就光是每天没有什么事做,就已经足够让人厌倦的了。倒是在李析的劝说之下,楚小涟好不容易才打消了这个念头。关键就是李析的这么一个研究所,如果成功的建立之后,将研究当中,出现的一些成果拿出来,倒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报道材料。而在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必然也是能够让楚小涟感觉,自己的工作,并不是虚度光阴,或多或少,都有那么一些意义。毕竟,当前的报道当中,主要是指这么一个行业,就某种程度上来说,真正了解这一行的人,才知道这个行业是有多么的恶心。在此时的楚小涟看来,若说天底下最恶心的行业排名,让楚小涟进行排名的话,她必然要把媒体这个行业,拍在第一位。为了吸引眼球,各种手段,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在整个行业当中,你甚至根本都很难能够找到一个真正有用而且翔实的信息。不管是什么报道,总会被其报道者刻意的放大某些特定的方面,而刻意的去回避某些内容。这样的报道方式,固然成功的吸引了眼球,但最终的结果,不用说就是让报道失真,让读者根本无法从这样的报道当中,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这让原先满腔雄心壮志的楚小涟,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顿时对于这个行业,开始失望起来。但正是因为对于自己所在行业的失望,也让楚小涟决定,在对于李析的这个研究所报道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的客观中立,作一篇真正的有良知的报道。只是,在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李析的时候,李析听了却只是笑笑,心中很是不以为然。正文 第五百一十五章在李析看来,楚小涟真的去做什么可观中立的报道的话,说不定反而就没有人看了。至于眼下的媒体,各种断章取义,在报道的时候,刻意放大某些方面,又刻意弱化某些方面,倒不见得就一定是这些报道的人,人品不好什么的。更多的情况下,其实是因为读者需要这些,以至于那些可观中立的报道,反而就没有人看。而在这个一切都向经济让路的时代,显然,只有这样的报道,此时附和潮流的。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报道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实际上,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话说回来,对于自己一点实际意义没有的东西,谁会在乎有没有价值何况,读者读这些消息,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精神需求而已,读过之后,谁还会在乎发生过什么事,具体究竟又是什么事因此一旦发生车祸,必然是报道什么肇事逃逸,甚至在逃逸之前,车祸之事,又发生了什么什么不好的事情,以期来激起读者的共鸣,不管这种共鸣,是谴责也好,还是赞扬也好,总之,显然这样的一篇报道出来之后,其作者就算是成功了。至于楚小涟,眼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在李析看来,显然还是和其本人的阅历有关。另一方面,自己对于对方的照顾,似乎也有些过了,以至于在自己的照顾之下,楚小涟根本都意识不到,至少也是一时意识不到生活的艰难,以及职场的残酷。这才会有这样超出实际的理想想法。不过,李析显然并没有因此责怪楚小涟,实际上,在当前这个时代,想找一个人这样的人,还真不容易。一般而言,都要到学校里面去找了。至于学生毕业。一旦工作之后,除非是有什么背景,否则的话,在工作当中。各方各面的磨砺,也必然很快就将其棱角磨平。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李析来说,如果真的想要找一个女人结婚的话,他倒是更情愿去找像是楚小涟这样天真一些的。即使是没有楚小涟,也必然是找那种刚刚毕业没有多久,涉世不深,天真愚蠢的类型。至于那种在职场上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半年也好,一年也好,甚至可以说三个月之后,还依旧能够保持原先的天真愚蠢的,本身就不多。因此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当初李析遇到丁若曦,为什么会感觉对方是多么难得。当然,那样的人,一般情况下,也是很难在这个时代生存的,至少也是很难很好的在这个时代生存。就像是丁若曦,在从原先所在的医院,被开除之后,换了一家医院,如果不是其主管对其还算不错的话。只怕像是在那家医院里面的做法,早就被开除不知道多少次了。因此有些时候,片面的去说某一件事情,是对是错。其实并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李析显然并没有对楚小涟多说的意思,当下带着对方到了饭店,点了几个不错的菜,边吃边说。在吃饭的时候,楚小涟忍不住一个劲的对李析大吐苦水。将这么一段时间在工作当中,遇到的种种烦恼,全部说给李析听。李析只是耐心听着,偶尔说那么几句,也是安慰楚小涟。因此这一顿饭,倒也吃的不错,吃过了饭之后,说了这么多,楚小涟的心情,才算是好了不少。不过,如果没有李析在的话,相信楚小涟适应自己现在的工作,也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而已,但现在显然就不太一样。在有李析罩着的情况下,或许一辈子都不会适应,这也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送走楚小涟,直接回去,回到家里,先去精灵商店去了一趟,到了夜间时,又去王府去移植自己需要的树木,忙活了半夜,回到家里,就去睡觉。白天时又接到楚小涟的电话,说要继续到研究所去采访,问李析要不要一起去,而李析思索了一下,最终却是拒绝了,他还要到张教授和徐教授他们的研究所里面去呢,一来看看他们的进度怎么样。二来,在整个研究的过程当中,肯定是时不时的需要自己展示一下那么一套动作。倒是楚小涟听说李析没空的时候,立即就显现出失望来,好在倒也没有勉强,只是嘱咐李析有空了,一定要陪着自己去研究所,李析答应了。到了张教授和徐教授所在的地方,这两个工作狂人还在研究所的实验室里面研究之前做出来的各种图纸。而看到实验室里面的毛毯枕头等物,李析立即就是知道,这两个人,一定是住在实验室里面了。想想倒也可以理解,这两人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有着这样的成就,显然是在这方面十分的痴迷,因此醉心于工作,倒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看来,更是大有一种不降这么一套仪器研究出来誓不罢休的味道。有几个学生,甚至还在研究所里面睡着了,不用说,一定也是在张教授和徐教授的催促之下,被迫加班。而张教授和徐教授两个人,则已经重新开始工作,在看到李析来了之后,都是十分的高兴。显然,两人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又遇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争吵起来,相互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有一个部件,张教授认为是这样的,徐教授却认为是那样的,看起来,两个人说的都是十分的有道理。在张教授看来,徐教授不懂得神经学,显然是看不懂那么一个动作出现的时候,人的身体里面,究竟是如何运作的。而按照徐教授的意思,自己虽然是不懂神经学,但是凭着对于机械的研究,却是明显的知道,张教授所说的这么一个机械部件,替换之后,是无法工作的,至少是和前一个部件以及后一个部件之间,无法联系起来。正在争执不下的时候,李析的到来。顿时解决了这种争执,当下急忙让李析再次测试一遍。这一遍的结果,却是发现两个人都是错的,在两个部件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的,并不是一个部件,而是三个部件,也就是说,另外的两个部件。和两个人正在争执的那个部件之间,都有一个部件进行联系,只不过,由于这两个部件太小,以至于两个人在一开始的扫描当中,都将其疏忽了,重新扫描一遍的时候,才确定出来。这么一来,两个人都是无话可说,将这两个部件勾画出来。交给徐教授的学生去生产。只是,这两个部件,相对而言,显然就小得多。与此同时,李析也看到,经过昨天一天,以及昨天一个晚上,显然,张教授和徐教授两个人,已经做出了更多的机械图。这些机械图当中,成功加工出来的机械,数量也是不少。至少有几十个机械了。就这,还是两人尽可能的将机械缩小。同时,又有徐教授的学生帮忙的缘故。再加上所有人都是精英,即使是徐教授的学生,最差的都是研究生,其中更是不乏博士生,这么多人。同时工作,才勉强将机械加工出来这么多。只是,两个人显然还不是十分的满意,嫌进度太慢,恨不得一天的时间,就直接将这么一个机械研究出来。但短时间内,显然是不太可能做到的。更不用说,还有一些机械部件,两人还没有找出来的问题。此外,李析也看到旁边扔着不少的废件。至于这些废件,不用说显然是因为一开始的图纸错了,加工出来之后,发现不能用,就直接扔在了一边。对于这一点,李析更是暗暗震惊,眼下看来,人的身体这个大工厂,竟然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复杂得多。如果不是有张教授和徐教授帮忙的话,自己想要将这个这么一套动作,也就是整个闪烁的动作,复制出来,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他的想法,倒也是十分的简单,在张教授和徐教授帮忙将一开始的这个动作,利用机械的方式,展现出来之后,如果这么一套机械,能够彻底的证明这个动作的特殊性,那么李析将不再向张教授和徐教授提供剩余的动作。即使是继续研究,那也必然是在自己的研究所里面,自己找人进行研究,毕竟,李析是断然不希望闪烁这个技能,最终制造出来的传送仪器,落在其他人或者势力的手里的。当下,自然是继续研究,而李析也忍不住向张教授和徐教授询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张教授和徐教授,对于李析,显然要比对自己的学生耐心的多,认真的帮李析解答。而李析听了之后,对于这么一套仪器,也是有了更多的了解。结果这一天过去,到了傍晚时回去,楚小涟又打电话叫李析一起吃饭。李析只好再次过去,和楚小涟一起吃了饭再说。不过,由于两天都是在研究所采访,再加上昨天楚小涟已经向李析吐了不少的苦水,现在的心情,显然也就好了许多。吃饭的时候说的,尽是采访时候的一些趣事,就比如关琴雇佣的几个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了研究,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已经遇到了不少的难题,一些课题,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就比如有一个正在研究苹果的增产和改造技术的学生,对着一棵苹果树,根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去观察苹果的根系,叶子,花朵,将结果写出来,列成表格。而在关琴询问的时候,从这个学生的话当中,方才知道,这么一项研究,就算是能够成功,也是需要好多年才可以做到,甚至最好,还要购买一个苹果园,一边种植,一边研究。显然,这是一个不仅吃力,而且不太容易见效的工作。而关琴听了之后,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让那个学生,先找一些苹果树的树苗,在实验室里面种植,观察观察再说了事。而在楚小涟看来,这样的研究,显然最终无济于事。同时也是觉得,让这么几个刚刚毕业,心浮气躁的学生,做这方面的研究,显然不太合适,这些学生,即使是在研究的时候,都未必就有那个耐心,将研究进行下去。毕竟,就如刚才所说的苹果树的增产和改造技术来说,所需要的年限,就实在是太长了,而且这么长的年限,还不一定就有收获,又有什么人,能够一直研究下去更不用说,这些刚刚开始工作的学生,正面临在工作选择的关键时候。因此楚小涟建议联系,做这种研究,最好找那种有一定年龄,又有丰富经验的老研究人员,就算是年龄大一些都无所谓,七八十岁的都可以雇佣过来,让他们进行研究。只有这些人,才有这样的耐心,慢慢的消磨时间,耗个十年八年的都不算什么。甚至,楚小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