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食店有很多小孩子吃的零食,比如果丹皮,比如水果糖,都是甜味儿的,价格也不算贵,一毛钱能买好几个,但若是买上一盘子招待客人,也不算便宜,倒是不如一毛钱买上一斤地瓜干摆到盘子里,挺像样,大人小孩也都爱吃。
林奶奶挺高兴,也有些遗憾,她是很想去县城卖地瓜干的,但县城实在是太远了,骑车子都要好几个钟头,她和林爷爷推着排子车,那就更慢了,来回忒不方便。
倒不如过几天去镇上试试。
过了两天,林东从县城回到家,还顺便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许沁被公安局录取了,成了一名临时的文职干事。
不过,局里用人比较急,要求三天后必须到岗。
若是许沁去县上工作,势必要带着几个孩子去,几个孩子倒好说,公安局有自己的托儿所,三刚和四丽都可以去上,大国和二强也可以上县里的机关小学,最大的难题,是一家人住在哪。
公安局新的家属院还没修好,不能住人,老家属院那边人满为患,根本腾不出地方,他现在住的是局里的单身宿舍,一间屋住了三四个人呢。
林东有些发愁,“小沁,要不,我跟赵科长说说,让他照顾一下,等到家属院建好了,你再去上班?”
许沁摇头,“我去你们公安局当苦力,是为了分房的时候多分一间,要是房子建好了,我再去当苦力有什么意义?”
林东当然知道这个前因后果,但苦于没有解决的办法。
这年头谁家住房都紧张,他已经问过好几个同事了,都没有多余的住房可以外借。
许沁一笑,“咱们住宿的地方,我已经找好了,不过,那地方已经好几年没住人了,估计要修缮一下。”
林东挑眉,“谁家的房子?”
昨天许沁去了一趟河东村,拿了一斤桃酥,一个小鱼儿罐头和一个肉罐头,还从刘改芝家买了十个鸡蛋,许支书听说她在公安局找了一个临时工,尽管许沁一再说不一定录取,他也高兴的简直不行了,就着肉罐头喝了二两小酒,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许家上辈子,上上辈子的事儿。
许支书十八岁就入了党,曾当了五年的兵,参加过死伤特别惨烈的淮海战役,当时他被子弹打中了左肩,打中了两条腿,侥幸捡回一条命,退伍后他也没有残废,两条腿照样走路虎虎生风,只是左肩还有一点弹片没能取出来,一道下雨阴天就会隐隐作痛。
别看许家现在是贫农成分,但以前特别阔,不但是大地主,还是县里数一数二的商人,生意做的特别大,而且政治站队十分正确,暗中出资出力支持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主动将全部家产都上交了。
许沁对以前的事儿很感兴趣,尤其是解放战争,但战场上的事儿,许支书不肯多说,许沁怎么套话他也不肯说。
许支书倒是主动问道,“小沁,你也去县上工作了,得带着几个孩子吧,你们住哪?”
这事儿许沁也没底呢,她和林东说好的是,先问问同事家里有没有多余的房子,先借住几个月,当然不会白住,肯定会给钱的。
如果实在借不着,再去附近问问,有没有人肯赁房子。
她笑着把自己的想法跟两位长辈说了。
许支书正要开口,王美兰瞟了一眼孙子,从兜里掏出来一毛钱,“出去玩儿把!”
男孩欢天喜地的接过钱就往外跑。
许支书自斟自饮,喝了一小杯酒,说道,“小沁,不用找房子,咱家,在县城有房子!”
许沁一愣,“真的?”
王美兰笑呵呵的说道,“哪还有假,你爷爷当年把所有的家产都上交了,就留下了一处院子,前些年是给你堂叔一家住了,现在你堂叔调到县上了,都好几年没住人了,地方倒是宽敞,不过住人的话,估计也得好好修一修。”
其实这院子原本是打算给许四哥的,因为几个孩子里面就他在县城上班,但后来听说他们五金厂能分房,许支书和王美兰也就没给。
许支书是党员,又当过兵上过战场,在河东村当支书也好些年了,现在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了,但因为祖上的根在宁县,他还是很向往城市生活的,现在有儿有女有孙子脱不开身,村里也离不开他,他已经和王美兰商量好了,打算再等上十年八年,就搬去县城住了。
到那时也攒了半辈子的钱,舒舒服服的养老应该是没问题了。
但现在小闺女一家没地方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先给他们住。
许沁万万没想到,事情就这么容易解决了,她心里高兴,嘴巴就甜,把许支书和王美兰夸得人间少有,俩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林东诧异道,“你家在县里有宅子?”
许沁高兴的点点头,“我也是头回知道,既然这么着,咱们就赶紧搬家吧,明天就搬,搬家后安置好孩子,我才能安心去上班!”
林东一愣,“这么快,来得及吗?”
许沁说道,“怎么来不及,家里这点东西,一车就拉走了,大国和二强是需要办转学手续,但这事儿很简单,我已经跟家里说了,他姥爷会帮着办的,办好了给咱们送过去!”
两口子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林东去镇上找了他开大货车的战友,跟人家说好了,第二天一早就来拉东西。
一天的时间用来搬家,其他人是办不到的,但许沁早已经把家里收拾的妥妥当当了,衣物都是分门别类收好的,现在只需要用包袱皮一卷就成了,家具自然也要全带上,到时候抬上车就是了,最难办的反而是她做衣服的这一套东西。
现在她的顾客很稳定了,几乎每天都有来做衣服的,若是把缝纫工具都搬走,显然是不行的。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只把缝纫机搬走,锁边机电熨斗等所有的工具都留下,这生意她完全移交给许晓梅和许敏。
许晓梅现在除了量体算尺寸的速度有些慢,其他都已经很不错了,算是一个合格的裁缝了,但没有了许沁坐镇,她还是挺紧张,“姐,我一个人能行吗?”
许沁鼓励她,“怎么不行?最近的衣服,不都是你做的?”
许敏也说道,“小姑姑,你肯定行!”
许晓梅哭丧着一张脸,“姐,你咋突然想起来去县里上班了,去公安局干临时工,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许敏也说,“对啊,临时工一个月也就二十多块吧,和我挣得差不多,还不如我自由呢,姑,要不你别去了吧!”
许沁嗤笑一声,“你瞧瞧你俩,都掉到钱眼儿里了,我去公安局上班,可不是全为了钱!不过等一切稳定下来,肯定还是要做裁缝生意的,到时候我会在县里开个店,你俩想去也可以去!”
许晓梅拖家带口的,去县上对她的诱惑不大,但许敏一听就心动了,“姑,真的?你啥时候开店啊?”
许沁拍了一下她的脑袋,“现在政策还不明朗,等进一步的政策下发之后再说。”
那就是说不准的事儿了呗。
许敏有些失望,又问,“姑,你去县上,住哪儿啊,公安局的家属院?”
许支书和王美兰一再嘱咐了,县上有房子的事儿,暂时不跟家里其他人说,许沁回答,“家属院还没盖好,借了别人的房子住。”
第二天一大早,几乎所有的家当都被搬上车了,许沁领着一脸懵的三刚和四丽坐在前头,大国二强林东和林奶奶坐在后面车厢里,因为怕东西磕了碰了,大货车开得很慢,摇摇晃晃一个多小时才来到县城。
根据许支书给出的地址,很快找到了城东这一处宅子。
许沁掏出院门钥匙,笑着指着院子里的一棵石榴树,“林东,那天咱们路过这儿,我还想,这是谁家的石榴树,长得这么高,结满了石榴也不好摘!”
林东笑笑,“这院子真不错,地方挺大的,左右也都有人家!”
院子是不错,房子新建的时候估计也不错,四间青瓦北屋,东西都有厢房,可惜年头太长了,又好几年没住人了,不但荒草丛生,门窗腐朽,而且西厢房的屋顶破了好大一个洞。
林奶奶看着四个孩子,许沁和林东用了半天的时间,把院子里全部铲干净了,也把四间北屋从上到下都收拾干净了,把带来的物件儿安置好,俩人对看一眼,彼此身上都是一身灰,许沁笑了笑,洗了一把脸问孩子们,“都饿了吧?”
她拿出桃酥和小鱼罐头先垫了垫,林东骑着车子去国营饭店买了一兜热包子,还生火烧了一大锅水,吃过饭,孩子们都躺在床上睡着了,夫妻俩和林奶奶也累了,但顾不上歇,继续收拾厢房。
西厢房坏了屋顶,暂时不管它,东厢房是厨房,锅灶都是好用的,三人收拾干净后,把带来的米面和大白菜都归置好了。
第二天,林东去上班了,许沁又把自己住的卧室好好拾掇了一下,一下子搬到县里来,四个孩子有些懵,还有点不太适应。
大国和二强都问,“妈妈,我们到了县里,不需要上学了?”
许沁笑道,“当然要上学了,咱们这次搬家太匆忙,没有提前联系好学校,等过几天你们姥爷就来了,办好转学手续,你俩就可以继续上学了,县里的小学,可漂亮了,有篮球场!”
大国和二强都很高兴,一脸的期待。
三刚和四丽也羡慕的看向两个哥哥,许沁安抚两个小的,“你俩以后跟着妈妈去上班,妈妈上班,你们去公安局的托儿所,那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可好玩儿了!”
三刚和四丽不羡慕俩哥哥了,立即异口同声的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去上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