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七零被迫养娃记> 第62章 赚钱养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 赚钱养娃(1 / 2)

这么折腾了一个来月,林东自己觉得有点顶不住了。

倒也没有特别难受,就是偶尔会觉得累,也会觉得困,有次中午在办公桌上看书,不知不觉竟然睡着了。

知道同事小冯把他给推醒了,好心的说道,“东哥,上班时间到了,注意一下形象!”

徐队长这人部队出身,管理方法挺粗暴,要是让他看到下属上班时间睡觉,肯定要被罚站军姿,最少也要三个小时起。

林东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跑到外面用冷水洗了脸,顿时感觉脑子清醒了很多。

老周叼着一支烟从外面走进来,见林东不在,笑嘻嘻的说道,“小冯,我咋觉得小林这阵挺神秘,不太正常,每回叫他吃饭喝酒都说没空,还经常趴在桌上看书,我看看他都在看些啥?别是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吧?”

说着就拿起林东桌子上的书了,三下两下把包上的书皮给拆下来了。

他动作太快,小冯想阻拦都来不及。

因为恢复高考的事儿上头还没有公布,许沁也嘱咐他不要到处去说,一开始,林东是不打算告诉同事的,但小冯跟他关系很好,俩人还是对桌,他抽空就看高中教材,小冯不可能看不到。

他只能选择告诉了小冯,小冯也是高中毕业就进了公安局,是托了门路关系进来的,他和林东相反,压根儿不喜欢学习,高中三年都是混下来的,听到恢复高考,他半信半疑,而且也完全不感兴趣。

小冯觉得,现在他都是县公安局的正式工了,是一级警员,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还参加什么高考。

高中知识早一点不落的还给老师了。

再说了,即便考上了,上了大学,最后还不是要参加工作,到时候毕业了还不一定能分到县里呢。

这么着瞎折腾,何苦呢。

他不能理解林东,但也保守了这个秘密。

老周一看竟然是高中语文课本,还怀疑是自己眼花了,认真翻了几页看了,没错,的确是高中教材。

他眉头紧皱,不高兴的说道,“小冯,林东咋看这书,你俩是不是又有事儿瞒着我?”

年后他们刑侦队搬家了,原来除了队长有单独的办公室,其他人都是在大办公室混在一起办公,现在不是了,现在都是小办公室,一般一个办公室也就两三个人办公,林东和小冯,还有老周一个办公室。

小冯读书不行,但他是个合格的刑警,心不慌眼不跳,十分平静的问,“林哥看得什么书?”

老周举起来让他看了看,“这是咋回事儿,是不是局里又要考试了?”

他是老刑警了,资历比徐队长还老呢,自从参加工作后,参与的案子无数,大都办的挺漂亮,就是这两年,工作积极性不如以前了,一般都是卡着点来上班,能不加班就不加班。

原因很简单,他虽然工作能力挺不错,但有一个硬伤,文凭太低,当年是被特招进来的,才只有初中文凭,好几次评级,都会卡在这上面。

现在他的级别和林东,小冯都一样,都是一级警员。

而比他还晚半年参加工作的徐队长,就因为读了个叫不上名号的军校,一开始办案还闹过笑话,却一路晋升,不但当上了大队长,现在都是一级警司了。

一级警员上头是三级警司,三级警司上头是二级警司,相当于差了三级了,级别低不但当不了队长,工资也比人家低不少。

小冯因为有背景,很多局里的政策能提前知道,所以老周才有这么一问。

“没有没有,周哥,这时林哥自己想看的,他和咱们不一样,都这么多年了,还想着上大学呢!”

老周舒了一口气,继续问道,“咱局里不是好几年都没有推荐指标了吗?”

小冯点点头,“谁说不是呢,林哥这人认准的事儿,特别轴,不听劝!”

他话音刚落,林东精神抖擞的进来了,佯装恼怒的说道,“你俩又偷偷说我坏话是吧?”

老周这人平时的确有些碎嘴子,他心虚的说道,“谁说你坏话了,我和小冯都夸你好学呢!”

傍晚下班他把三刚和四丽接回家,发现大国和二强正端坐在桌子旁写作业,却没看到许沁的踪影。

林东好奇地问,“你妈去哪了?”

二强停下笔回答,“我们自己回来的,妈妈上午就去三太奶奶家了,三太奶奶家今天有客人来。”

林东点了点头,嘱咐了孩子几句,转身就去了厨房。

前几天许沁跟他提过一回,说是三奶奶的娘家侄子要从北京来看她,估计这就是了。

城东许堂叔家今天很热闹,许堂叔带着一大家子特意从海市赶来了,三奶奶的娘家侄子岁数也不小了,六十岁的人了,都秃顶了,也是带着一大家子来的,三个儿子,老大老二已经成家立业,个子都有了三个孩子,只有最小的儿子刚大学毕业,家里给找的工作看不上,也没找下合适的对象。

主要是因为他太挑,看着好好的大姑娘,他能给挑出一大堆毛病,次数多了,就没人愿意给他介绍对象了。

许堂叔家地方太小,人实在太多,堂屋和里屋都坐满了也坐不下,因此大家只是略坐一坐,很快就来到许支书家的院子了。

几件北屋早就提前打扫得干干净净,老宅子通常会有个毛病,那就是容易返潮,一进屋子会有一股子霉味,但这宅子之前认真修缮过了,屋里还铺着青石板,不但没有任何味道,还异常的亮堂。

裁缝店活儿不算多,吴婶子和赵大姐也跟着忙活,一个帮着搬椅子,一个帮着给客人倒茶水。

许沁则把头天做好的点心装盘,和瓜子奶糖一起放到桌子上,“饿了就先垫一垫啊!”

许堂婶怕忙不过来,跟着来到厨房,许沁笑道,“婶子,今儿不用你,你是客,歇着去吧!”

赵大姐也说,“是呢,大老远的来了,就是坐车也累!”

许堂婶有些不好意思,按说起来,这是她婆婆的侄子,厨房这些事儿,正经应该她张罗才对,但她生了个不会说话的闺女,一天说不了几句话,她要是不陪着,那场面不就冷了吗?

要是一般的亲戚也无所谓,她婆婆这个侄子,可厉害呢,现在是部队的军长了,这样的亲戚可不好怠慢。

许堂叔这些年虽说一直都受上面的领导器重,但那位大领导马上要退休了,许堂叔要是还想往上升一升的话,仅靠自己的努力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部队和政府是两条线,但这种关系,有总比没有强。

考虑好利害关系,许堂婶笑了笑,“小沁,那今儿辛苦你了啊!”

一下子要做出来二十多口人的饭,的确不是一个小事儿,不过因为准备充分,倒也不算太麻烦。

昨天她送完孩子坐车去了一趟溪镇,买回来不少鱼虾,鲅鱼刀鱼和大虾腌制入味后,一律下油锅炸,吃的时候一热就是三道菜了。

除此之外,还有红烧肉,红烧排骨,蒜香油麦菜,凉拌黄瓜,考虑到孩子比较多,还蒸了一大盆鸡蛋羹,做了一道甜点。

其实许沁没怎么下手,一则东西不少都是现成的,二来赵大姐特别积极,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还十分虚心的跟许沁请教,吴婶子这人不爱出风头,但也绝不落后,赵大姐洗菜,她就切菜,赵大姐炒菜,她就帮着烧火。

很块,就做好了两大桌子菜。

说实话,她安排的这些菜有些乱,不成体系不说,做法也不太讲究,炸货占得比例似乎太多了,但这个时代没有冰箱,天气又一天比一天暖和,除了炸货能放一两天,什么东西都放不住。

能做出这样的待客菜,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果不其然,大家都交口夸赞。

齐军长的爱人姓陈,是军区医院的大夫,她笑着说道,“小许这菜做的可真好,这炸虾真新鲜!”

坐在她旁边的年轻女子也点头,“是新鲜,在北京吃不到这么新鲜的海鲜。”

她这话夸张了,一般人的确吃不上,但像齐军长这种身份,一年四季什么都不缺的,部队在各个海域都有自己的打捞船,打捞上来的鱼,一部分归了自己,一部分被运到全国各地的部队了。

许堂婶听了挺高兴,“小沁手巧,不但会做饭,还会做衣服呢,我穿的这都是她设计的!”

自从穿了一件许沁送给她的呢子外套,许堂婶就成了她的忠实顾客,都是在海市买了料子托人捎来做,因为知道许沁不收工钱,回回料子都买的特别多。

现在刚进五月,天气温和凉爽,一般里面穿个秋衣或衬衫,外头穿个外套就可以了。

许堂婶穿的衬衫是许沁做的,是很洋气的姜黄色,很抬肤色,和外面的浅驼色风衣也很相配。

风衣是宽松的拉链款,易穿易脱很方便,裤子是浅米色,是用时下最时兴的弹力呢做的。

许堂婶本来长得就不错,只是以前总穿的很朴素,现在这么一打扮,又洋气还又显得年轻。

虽然许堂叔笑话她,说是老黄瓜刷绿漆,但回回发了布票之后都很积极的上交,还时不时的催促她去商场买新料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