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清穿之纯皇贵妃> 第103章 第 103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3章 第 103 章(2 / 2)

沐瑶听着底下铿锵之声开场,她倒是精神了一些,仔细看了一会,顿时有点囧了。

这必然是昇平署最近一年特地排的新戏,借用了三国志的魏、蜀、吴三国争雄鼎峙的历史,昭示天下分久必合,这自然也是奉承乾隆几代帝王是天命所归了。

沐瑶一点都不意外,昇平署果然很会来事。

她不用看都知道,乾隆对这出新戏必然十分满意。

果然这出戏结束后,乾隆跟前的太监就给昇平署送去打赏。

台上演出的角色每人都有五十两,其他人也有十两。

戏台上的人数可不少,乾隆算得上是大手笔了。

他还上来问了太后,刚才的文戏如何,武戏会不会太无聊之类的。

太后自然说一切都好,尤其乾隆如此用心,她如何能不高兴呢?

看了两场戏,太后也有些累了,被嬷嬷扶着下了高台,回去歇息的。

太后一走,乾隆倒是坐在太后原本的地方,没打算那么快结束。

果然昇平署看乾隆没走,赶紧挥挥手示意台上的角色跪下谢恩后,赶紧起来开始第四场戏。

这是一场《闹昆阳》,东汉战事改编。

说的是汉军师邓禹率部与莽将巨武霸大战于昆阳,最终汉将郅君章斩巨武霸,汉军因此得到昆阳的故事。

这自然是一场武戏,打得尤为激烈,乾隆看得相当畅快淋漓。

看完这出戏,今晚才算是结束了。

大臣们先陆续退出去,外边自是有马车候着,送他们回家。

乾隆不急着走,等大臣们都离开后,他才带着皇后和妃嫔们慢悠悠下去,笑着道:“这戏台子要连续演十天,你们想来就来,不想来在园子里呆着也行。”

二楼和三楼是两边的楼梯,三楼下来,跟二楼的楼梯不一样,哪怕大臣们还没走,他们其实也不会遇上。

沐瑶吁了一口气,这晚上总算过去了。

哪怕三楼周围有火盆,但这个天还是挺冷的,坐久了感觉就凉飕飕的。

武戏还热闹点,文戏就让人瞌睡,沐瑶恨不能回去睡一觉,明儿是再也不想过来了。

然而高贵妃和娴妃喜欢看戏,明儿是说好要一起来的。

高贵妃眼巴巴看过来,沐瑶就只能认输了。

她能怎么办,只好陪着来了。

幸好昇平署也是照顾所有人的喜好,武戏和文戏轮流来,不会一晚上都是文戏或者武戏。

当然这样也是让武戏的角儿能稍微休息一下,贵人们更不会打太多给看无聊了。

小阿哥们也是在二楼陪在乾隆身边一起看戏的,沐瑶回头就问永璋有没特别喜欢的戏。

永璋想了一会道:“《闹昆阳》吧,比较有趣,打得有意思。”

沐瑶一听就明白,永璋跟乾隆一样都喜欢热闹的武戏了。

太后还是很体贴的,大臣们过来,家眷们就得留在家里了,不如带过来一起看戏。

于是乾隆就带着阿哥们上了三层,二楼和一楼中间都用屏风隔开,左边是臣子们,右边是女眷们,一起看戏了。

女眷们也是少有娱乐,不是在家里设花宴请手帕交或者其他夫人来喝茶赏花吃点心,就是偶尔请个女先生到家里来说书,或者在家里几个熟悉的手帕交一起打牌或者打麻将了。

如今宫里的戏自然不一般,热热闹闹的,女眷自然喜欢。

苏召南和苏夫人也被邀请,第一天苏召南带着三个儿子来了,后来太后发话,苏召南就带着夫人,三个儿子也带着自家夫人来看戏。

因着是沐瑶的家人,乾隆还给了恩典,让他们能够住在园子里,也不必来回跑那么辛苦了。

哪怕是家人也不可能住到曲院风荷去,最后乾隆就钦点了蓬莱瑶池,让苏家人住进去。

蓬莱瑶池是湖中岛,只能坐船过去,上面也有宫殿,直接住下就可以了。

而且他们里头有男子,也不会轻易出入,打扰到贵人们,确实个适合苏家住下的地方。

沐瑶想见他们,直接过去就是了。

难得苏家人那么整齐都来了,沐瑶第二天就过去蓬莱瑶池见一见他们。

众人行礼后才落座,沐瑶就笑道:“阿玛和额娘昨晚睡得还好吗?住在这里可是舒适,有什么缺的?”

苏召南笑道:“回娘娘,这自然是没有缺的,能得了皇上恩典能住在圆明园里,着实让苏家感恩不已。”

他对着湖水外边,约莫是九州清晏的方向拱拱手,感谢乾隆的慷慨。

苏召南转头苏召南见沐瑶如今面色红润,也很是放下心来。

沐瑶在宫里过得好,就让他很是欣慰。

她特地带着永瑢过来的,如今永瑢已经能牵着手慢慢走上几步,不怎么喜欢被奶娘抱着。

所以在后边走得很慢,这边沐瑶跟苏召南寒暄了几句,后边奶娘才带着永瑢过来了。

来的还有永璋,这十天因为太后大寿,乾隆大手一挥就给他们几个小阿哥一起放假的。

当然,哪怕只有十天,他们还是得早起做功课,武艺是不能丢了。

永璋打拳之后,沐浴换了一身,这才去看永瑢,然后带着永瑢一起到蓬莱瑶池的。

苏召南看见永璋眼前一亮,只觉得两年没见,永璋个头长了,已经是个小少年的模样。

永璋相貌出色,眉眼却带着英气和矜贵,举手投足已经截然不同。

苏召南连忙带着几个儿子给永璋行礼,叫了一声“三阿哥”。

永璋笑着请他们起来,又把手里牵着的永瑢稍微往前推了推。

永瑢好奇看着苏召南和苏夫人,还有后边几个苏家兄弟。

永璋低头看着他小声道:“昨儿我给你说了,该叫什么?”

永瑢这才开口道:“郭罗玛法,郭罗妈妈。”

苏召南和苏夫人应了一声,眼圈红红的。

苏夫人忍了一下,还是忍不住上前弯腰轻轻抱了一下永瑢,只觉得粉雕玉琢的小外孙实在太可爱了。

永瑢是被抱习惯了,看着苏夫人的容貌跟沐瑶很是相似,于是感觉特别亲切,很主动伸出小手要抱。

苏夫人自然没有拒绝的,伸手要抱,却被沐瑶拦下了:“来,额娘先坐下。”

她拉着苏夫人坐下,这才让奶娘把永瑢抱起来放在苏夫人的怀里。

这是怕苏夫人抱起永瑢的时候,容易闪着腰了。

毕竟苏夫人也上岁数了,永瑢看着壮实,抱起来沉甸甸的,沐瑶抱着都吃力,还是小心点为好。

苏夫人无奈一笑,看着怀里的小外孙,软软的抱在怀里,别提多高兴了。

苏召南看得眼馋,坐在旁边一个劲看过来。

沐瑶看着好笑,等了一会,还是让奶娘把永瑢抱到苏召南怀里。

苏召南抱着小外孙也十分满足了,笑得傻乎乎的。

苏嘉凤眼巴巴看过来,然而苏召南一点没有放手的意思,他只好看向沐瑶。

沐瑶对他摇摇头,最后还是苏夫人出面,让人抱着永瑢回到沐瑶怀里去了。

永瑢之前很乖,在谁的怀里都不会乱动,在沐瑶怀里就更自在了,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后背倚着沐瑶,然后睁着黑葡萄一样的眼睛看着其他人。

苏大夫人看得心都要化了,恨不能也过来抱一抱永瑢。

要是自己的儿子能有永瑢一半好看,小时候再调皮,她也绝不会让苏嘉凤动儿子一根指头的。

苏嘉凤:???

苏召南看着沐瑶怀里的永瑢,到底还是没再伸手,接而说起庄子的收成来:“收成不错,瓜果挑着新鲜的,回头就让人送到娘娘这边来。一次也不送太多,刚摘下送过来最是新鲜,直接吃就是了。娘娘若是想吃,我就每天让人送一回过来。”

他自然要当天采摘下来的,才送来给沐瑶,吃上最新鲜的!

沐瑶笑笑,想到如今大棚技术并未普及,所以反季节的蔬菜瓜果都尤为少。

以前还有火室,就是在地窖里栽种,周围又连着厨房的炉灶,能够保持地窖的温度。

因为在地下的缘故,地窖的温度就能维持很久,不必一整天都连着厨房的灶头。

如今的人就把地窖里的火室放在地面上,变成洞子,依旧连着厨房,却能更宽更高一些。

而且高处还能做几扇窗户,白天能让光线透进来,蔬菜的种类也能更多一些,不像以前只有不需要阳光的白菜和韭菜。

一般洞子货是黄瓜、扁豆、茄子等等,价钱却极为高昂。

比如说早春时候想买一根不到两寸长的黄瓜,就要一千文的高价,堪比人参,一般人根本就吃不起,只有极为富贵的人家才可能吃了。

苏召南的庄子产出不多,不打算拿出去卖,只给自己留一点尝尝鲜,其他都准备送过来给沐瑶。

沐瑶就笑着摇头道:“我就一个人一张嘴而已,哪里吃得了那么多?家里人多,很该留给他们打打牙祭才是。”

苏召南摆摆手道:“哪里的话,娘娘每天吃,其实吃着也就不多了。”

他执意如此,那么少的瓜果蔬菜,哪能自个吃了,怎么都要给沐瑶全送来才是!

冬天蔬果少,吃肉多了容易上火,苏召南舍不得沐瑶难受。

沐瑶心里暖暖的,就没拒绝,而是问道:“庄子上的洞子只有一两个吗?可以多造几个,蔬菜多种一些?”

苏召南就答道:“娘娘有所不止,这洞子是靠厨房的灶火连着,跟炕差不多。”

厨房就这么大,就那么几个灶头,洞子连着也就只有那么多了。

他说完就小心问道:“娘娘若是想多用一些,或者送人的话,庄子上也不是不能多建几个洞子来种菜。”

沐瑶想着如今想建大棚,保温膜根本做不出来,就只能放弃了。

她之前提醒乾隆的甘薯,然后广为种植之外,其实另外一个产量大的土豆,在明朝的时候早就传到这边来。

但是土豆作为产量高的作物,却只有皇庄才能种下。

早在清朝刚建立的时候,就把明朝皇庄的菜农降为普通农民遣散了,这些转为皇家提供的种子和种植方式也就不再是秘密,就飞快散了出去。

按理说,各地的农民也该种起来了,怎么就没听说过呢?

于是沐瑶就跟苏召南打听了一番,他一头雾水道:“没有,庄子上的菜农手里没有这个叫土豆的作物。”

他自然不会觉得沐瑶记错了,而是怀疑庄子上的菜农没有种这个,于是就立刻派人回去庄子问一问。

沐瑶见苏召南紧张,就安抚道:“我也就是听说过这个作物跟甘薯一样产量极高,就是不太好保存,若是发芽了就不能吃,却能种下。不是很肥沃的土地都能种,只是好土地产出会更多一些。”

能跟甘薯一样产量高的作物,还是不挑土地的,苏召南听得呼吸一紧,恨不能立刻回去庄子上,抓着菜农问了: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种!

苏召南看着周围,小心翼翼问道:“娘娘这事可告知皇上了?”

沐瑶尴尬道:“我这不是以为大家都种上了,毕竟这东西很早就有了吧……”

看苏召南的面色,她的声音就低了下去。

苏召南无奈道:“娘娘,这事重大,还是赶紧告诉皇上为好。庄子上没人种,可能有人知晓,却也可能并不知情。”

他这个庄子不算小,但菜农要是不知道,其他偏僻地方就未必知道了。

如果连皇庄都不知道,那么这事就有点严重的。

产量这么好的作物,如果没上报乾隆,那就是欺君之罪了!

沐瑶被吓了一跳,看向身边的永璋。

永璋也道:“额娘,这作物不管有没有,确实很该跟皇阿玛提一提。”

苏召南和永璋都认真看着自己,沐瑶连忙答应下来。

见沐瑶点头,永瑢在她怀里也是跟着点头,可爱得让沐瑶低头亲了亲他的脸颊。

好不容易跟苏家人见面,这会儿沐瑶被苏召南火速请了出来,也是怪无奈的。

她想把永璋和永瑢留下,好歹让苏召南和苏夫人能多看一会儿外孙。

永瑢见沐瑶走了,立刻跟了过来,永璋也不例外,低头牵住弟弟道:“额娘,我来照顾永瑢,你去九州清晏见皇阿玛吧!”

被永璋牵着,永瑢也就没再黏着沐瑶,站在原地目送她离开。

沐瑶早就派小豆子去九州清晏那边跟乾隆问一声,看他是不是在议事,若是忙了,那就晚点再过去。

乾隆还奇怪沐瑶怎么忽然过来了,知道她今儿是去蓬莱瑶池那边跟苏家人见面的,就笑着让人请她进来的:“怎么忽然过来了?”

沐瑶就小声把土豆的事说了,乾隆思索片刻,回头吩咐李玉道:“去后边藏书阁,第一层最后一个架子第三排,有一本黑色的册子。”

她听着感觉乾隆这记忆力太可怕了,连册子摆在哪个位置都知道吗?

李玉很快按照乾隆说的,送来了那本黑色的册子。

乾隆翻开后看了看,对沐瑶点头道:“前朝皇家确实吃过这个东西,只是后来鉴别过,说是有微毒。刚吃的时候没有异样,吃多了就容易中毒而亡,所以这东西就搁置了,皇庄也一直没有种下。”

沐瑶听得一脸茫然,这什么鬼?

她连忙解释道:“土豆这个东西原本是没有毒的,但是发芽的时候就会有,哪怕是变青了一点,都可能是带毒素的,只要小心保存不发芽就行。若是发芽了,直接切开埋在土里,很快就能长出一串土豆来,比甘薯的数量是只多不少。”

这话就让乾隆很感兴趣了,如今人口比之前多了,粮食确实是个大问题。

有高产的作物,他自然愿意让人试一试。

只是乾隆这话一出,早朝是好大臣们也是闹了一番,觉得这东西是从洋人那边传过来的,前朝就皇家食用,后来一个个都亡了,自然让乾隆好生保重,别碰这个才是,又觉得洋人手里没什么好东西。

乾隆不以为然道:“之前朕也只是道听途说,压根没亲眼看见,没叫人尝试过。你们如此忠君,又担心朕,不如代替朕去试一试?”

这话一出,大臣们立刻闭嘴了。

乾隆扯着嘴角笑笑,转头就吩咐皇庄把土豆种下。

如今虽然是寒冷的冬日,但是有洞子在,种下土豆也没什么,里边是暖和的。

皇庄自然没有不应的,立刻就四处寻了土豆种下。

沐瑶这才松口气,她生怕乾隆听过就算了,压根不打算试一试。

哪怕乾隆想试,但是一直没人种,又是前朝的事了,鬼知道土豆还有没留下呢?

苏召南自然是支持的,也派人四处搜罗到土豆,在庄子种上了。

乾隆带头种,京城的富贵人家也跟着种了起来。

沐瑶后来才得知,这些土豆被前朝皇庄的农民带了出去,在一些比较贫瘠的地方还是种上了。

虽然他们刚开始不知道土豆如何保存好,发芽也照样吃,幸好吃得不多,丧命的没有,不过因此也让不少人腹痛受罪。

后来是清楚了,他们却不敢多吃,土豆却只作为辅助,并不是主食,种的也不多。

如今因为京城忽然都种起来,这些不起眼的土豆价钱被翻了番,倒让一些借着土豆来果腹的贫民因祸得福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