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全大唐都看我的直播> 54. 第五十四章(视频) 李隆基:拒绝和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4. 第五十四章(视频) 李隆基:拒绝和废……(2 / 2)

耳边是赞颂之音,眼前是大好的河山。

张说还想起了来泰山这一路所见到的国泰民安之景。

他最终释然笑了。

这一笑间,和姚崇多年的恩怨终究的湮灭了。

姚公,我替你看过这盛世大唐,不知可如你所愿?

陛下勤勉指正,百官一心为公。你所写的“十要事说”至今还被陛下张贴于办公的案几上,反复拿来诵读。

后人知你名,亦知你姚崇之能。

你泉下有知,也当安心了。

此时,天生异象。

阴云堆积,遮掩了半边天的光亮。

祭祀被打断,众人抬头往天上看去,光晕逐渐在阴云之上显现出来。

神音再次传来。

“这是天幕!”

一些只听天幕之名而未见过天幕的人开始惊奇。

“原来天幕是这个样子。”

“我一直在边关,还未曾见过,原来如此壮观。”

“这便是众人口中的神迹吧?”

李隆基听着周围士兵惊奇的声音,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人与人之间的悲喜不能相通。

就比如现在的他们天真的以为这天幕是神迹,而此刻的他内心凄然,已经做好了被背刺的准备了。

他只希望这次的背刺不要太过于猛烈了。

这并不是旁的什么时间,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封禅大典啊!

老天,为什么要让天幕在封禅进行的过程之中出现?

李隆基看着手里精致到能发光的玉简,愁容顿生。

他还没祭祀完地神。

只希望地神勿怪。

等天幕结束了,他便完成这祭祀的最后一环。

是的,李隆基现在正在进行的环节,是冗长封禅大典的最后一个环节,祭祀地神,将功绩说与神灵,然后将这记满功德的玉简埋在地下。

地神会看到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将手里的玉简放好,转身往天幕看去。

如果说在封禅大典上出现的天幕让李隆基心生凄然,那对张说而言,这突然出现的天幕就是能把他吓地哆嗦的不定时炸弹。

他这两年时常想着,天幕究竟何时才能再次出现呢?

他将笔记翻烂了都没能想明白天幕再次降临的时间节点。

他只能凭借上次天幕刚出现的时候所说的,“张说分两次讲”这句话,来判断这次出现的天幕也是和他牢牢相关。

同时,这句话加上上次天幕消失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后人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

着两句话放在一起,像是拥有了一加一等于三的能力,让张说产生了不止两份的惶恐。

他是真的害怕。

这种感觉就像钝刀子磨肉,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幕这把匕首就要把他捅个对穿。

光是想想,张说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痛,真的是太痛了。

刚刚和已经去世的姚崇一笑泯恩仇的张说痛彻心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幕这就要来背刺他了吧?

【大家好,又见面啦,这期视频我们继续来讲张说。我们上期说到后世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我们知道抛物线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存在。那么张说仕途的最高点在哪里呢?在开元十三年的泰山封禅。】

张说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天幕果然来背刺他了。

“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的存在。”

天幕的意思是说,他在这里泰山封禅结束之后,仕途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是吗?

那最终会落到什么样的结局呢?

结局会比宇文融还凄惨吗?

张说心凉了半截。

这拔凉的心脏又透露着几分倔强的不信。

他张说这两年勤勤恳恳,甚至不在明面上给宇文融下绊子。

不过多少就是爱财了一点……

但那和宇文融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那怎么能算贪污呢?

那不算的。

于是这倔强的不信上,又加了一些心虚。

【封禅,即登封报天,将禅除地。封禅需要满足的要求有两个,第一个是天下大治,第二个是天降祥瑞。历代皇帝封禅都是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

【第一位是秦始皇嬴政。我们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皇帝制度,以郡县制代分封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车同轨书同文……他的功绩数不胜数,被后来的李贽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封禅应当是无有异议的。】

[没有异议!我是他的粉,我喜欢他!]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尖叫)]

[听说他长得高而且帅。]

[长生不老药嘛,他不就是想要区区一个长生不老药嘛,给他啊,给他!]

绝大部分人是认同天幕之言的。

众人纷纷点头。

李隆基并不是很关心皇帝的盘点,他在偷偷扒拉着自己的手指,算着自己前面封禅的皇帝有几个。

张说迷茫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这回天幕单独讲他吗?

怎么突然混进了帝王盘点。

他可不敢把自己的名字和那些皇帝放在一起啊。

这要夭寿。

遭罪哦。

【第二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他虽然像秦始皇那样是开国皇帝,但他的声名在当时乃至现在比之开国皇帝也是不遑多让。“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他是一个和秦始皇齐名的皇帝。对内他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打通丝绸之路,大汉威名远播。他自然也在封禅的皇帝之列。】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2]

[丝绸之路真的很绝。]

[有汉武帝在,我大汉民族的脊梁就没断过!]

[他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每个男儿胸中都有一腔热血。

天幕上这位皇帝的出场让士兵小小沸腾了一下。

【第三位皇帝是光武帝刘秀。他结束十二年的战乱,开创“光武中兴”的时期,偃武修文,励精图治。后人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虽不及秦皇汉武,但封禅算可以了。】

[啊,确实,毕竟没什么大污点啦。]

[不太了解捏。]

[肯定没有前面两个皇帝有名啊。]

众人都能看到,天幕上的弹幕明显没有讲上两个皇帝那么多。

李隆基站在刘秀的角度,开始为刘秀尴尬。

要是他亲眼看到自己被拿来和秦皇汉武作比,后人只知秦始皇和汉武帝,而甚少谈论他的事迹,不知他会有怎样的感想?

但这想法也是转瞬即逝。

李隆基在心里盘算着,就还有一个皇帝就轮到他了。

他像是课堂上开火车即将要被点名提问的学生,焦灼且忐忑。

【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

天幕下所有人的脑袋都探出来了。

他们大唐的皇帝呀,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呢?

有些期待。

【他的永徽之治有贞观的遗风,但是怎么说呢,封禅还是不太够格的。毕竟有他爹,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站在那里,他怎么都超越不了这座高峰。他的前面不仅站了太宗这个皇帝,他在封禅的时候,身边站着的还是武则天。所以怎么看,这两位都比他更有资格一些。】

[难受,历史欠二凤一个封禅。]

[呜呜呜我的二凤啊。]

[不不不,不要封禅,泰山马上就要脏了。]

[抱走二凤,听我说,不要掺和进封禅里头。]

[不封禅这就对喽,这不是什么好东西。]

[后面所有的皇帝都觉得去泰山丢面子,谁去啊?狗都不爱去了。]

所有人都石化了。

包括李隆基在内。

说李治之能不如太宗,那是事实,确实需要承认。

说他不如武则天,勉勉强强,把牙咬碎了也能认同。

但是为什么要侮辱泰山?

为什么要说泰山脏了?!

众人低头看着自己现在正在踩着的土地。

哦,是谁正在泰山虔诚祭祀祈福呢?

是他们自己。

天幕说的这泰山“脏了”究竟是何意?

一时间,众人想把脚拿开,但是又没有其他落脚的地方。

所有人都半尴不尬站在那里,面面相觑。

【第五位封禅的皇帝是李隆基。这个皇帝我们之前讲过,他用人才,善财政,整顿吏治,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大唐是在他的带领之下走到了最高峰。就这功绩来说,封禅绰绰有余了。】

这回李隆基依旧把心吊在嗓子眼。

来了来了,这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夸的越猛,骂的越狠。

在长久的被背刺的过程之中,李隆基逐渐掌握了天幕说话的风格。

曾经年少不经事的他尚且还会为区区的两句夸夸而兴奋高兴,甚至飘到忘乎所以。

现在他不了。

现在他看透了“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动听的不一定是好话。”

天幕夸他,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话,那是要骂他来了。

【但杀三子,废皇后,摆烂放权,耽于享乐,荒淫无度甚至到了弃城而逃地步的也是他。所以前期的他当然是有资格封禅,但是后期的他肯定就不配了。】

[李隆基又是你。]

[李隆基早噶二十年,这句话已经说累了。]

[这二十年给二凤。]

[后边还有一个宋真宗等着我骂,先放他一马。]

到现在,李隆基心里那口气才喘下去。

呼。

骂他的话还是和之前一样。

背刺的内容和之前也差不多。

嗨呀,后人也不行啊。

这战斗力有点降低了。

他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他现在是能够直面背刺的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不就是被天幕刺成一只刺猬嘛。

无所谓,他会出手,把刺拔掉。

涂涂药他又是一条好汉。

【第六个皇帝是宋真宗赵恒。这位相当离谱。先是澶渊之盟主动送钱,后是说鬼神怪异事煽动朝野。为了封禅的事情他劳民伤财,社会矛盾更加严重了。他的名声不仅没有因为封禅好起来了,还彻底臭了。】

【这就像什么呢,这就像学校里有一块荣誉墙,老师说了,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可以给其他同学做表率的人可以上来,把自己的成绩写下来。于是陆陆续续有人上去了,第一个人先上去,写了个九十八分,接着第二个人来了,也写了一个九十八分。后面的人开始胆怯了,那么高的成绩,压不过他们呀。】

【这时候有人上来了,把自己九十分的成绩写了上来。要说九十分,当然比不过前面的分数,但是好歹超过九十了对吧?再后来上来写名字的人,成绩不不怎么高了。最离谱的是,有人把自己考了二三十的成绩也写上去了,和那群九十几的并列排在一起。】

【偏偏考出这垃圾二三十分成绩的人不觉得自己垃圾,自鸣得意洋洋之。于是后面所有的学霸都开始觉得在这面表彰墙上写下自己名字是一件相当耻辱的事情。】

【所以在宋真宗之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以彰显自己的功绩了。】

[哈哈哈哈哈,去干什么呢?去为了跟别人说,自己也考了二三十分?]

[笑死我了,后面那群牛逼的大佬都会觉得来泰山没面子吧?]

[在之前泰山是镀金的,在之后泰山就是往身上糊泥巴的。]

[泰山:你不要过来啊。]

[泰山也觉得自己脏了,泰山也不想的。]

[如果可以的话,泰山可能想把李隆基还有宋真宗打包丢出去吧?]

[不知道那些在宋真宗之前那些心心念念想封禅的皇帝,在知道后面所有皇帝去都不爱去泰山后是什么想法。]

[他们的表情一定很有意思吧。]

别人什么表情李隆基是不知道。

但李隆基摸了摸自己的脸,他知道,现在的自己一定是面部扭曲的。

心好累,感觉不会在爱了。

他以为背刺的最大伤害程度仅仅只是后人的谩骂了。

没想到那些明晃晃的事实也能给他带来莫大的伤害。

比如这个事实。

所有的皇帝都觉得去泰山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李隆基:心已死。

为什么要在他马上就结束封禅仪式的时候告诉他这件事。

哪怕提前一年。

哦,不,哪怕提前一个月,他都不会往泰山这来。

不不不,提前一天也是好的。

那会刚到泰山脚下,没有封顶,没有封禅,一切都还来的及。

李隆基自认为自己不是一张薄脸皮。

但此刻,他觉得再多的脸皮,也都要丢干净了。

想想后面所有的皇帝都用那种看笑话的眼神来看他今天封禅泰山的这个行为,他就想找个地洞钻一钻。

除了钻地缝,他还要收回之前的那句话。

收回之前的那句:后人战斗力不行啊。

是他错了,他真单纯,他以为后人已经词穷到无话可骂。

但中华文化毕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句简简单单的“泰山可能想把李隆基还有宋真宗打包丢出去吧”又再次伤害到了他。

为什么要把他和那个给敌国送钱,还沉迷巫蛊之术,在封禅后立即得到全天下人耻笑的皇帝进行捆绑啊?

他至少创造出了开元盛世,那什么没用的宋真宗缔造出盛世了吗?

他没有!

他只是一个败家子。

怎么能把他李隆基和宋真宗的名字放在一起啊!!

泰山要是打包的话,也应该只把宋真宗一个人打包扔出去吧?

此时的李隆基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生的一个陌生人充满了恨意。

解绑的心思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强烈。

和这样的人捆绑,这是对他李隆基的侮辱。

事实上,如果李隆基认为这便是侮辱的话,那天幕要把事实甩在李隆基的脸上,对他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侮辱”。

【这里讲个有意思的事情。】

【封禅封禅,封就是在泰山顶上祭祀天上的神灵,禅就是在泰山脚下,祭祀地神。在祭祀地神的时候,是需要有一个撰满功德和祈福的玉简,这玉简上的所有字都是皇帝想让神灵知道的。古人认为,通过把玉简深埋地下的方式,能够让神灵看到玉简上的字迹,从而降福于王朝,降福于百姓。】

【在一九三一年,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命令自己的部下马鸿逵带人驻扎山东泰安。马鸿逵升到西北军的高级将领,想为曾经跟随自己一同出生入死的部下们建一个碑,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马鸿逵选嵩里山为纪念碑的建造地,在战乱前,这里有座香火十分旺盛的寺庙,马鸿逵想讨个好兆头。但是在挖掘地基的过程之中,有人发现挖出的土是五彩的,于是他们赶紧把这件事报告给了马鸿逵。】

【马鸿逵想这有异土,说不准里面会有什么宝贝呢。所以就着这个彩色的土继续深挖,最后还真给他发现了宝贝。他挖到了两个金灿灿的盒子。】

【打开盒子,他发现里面的东西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他是个武将,根本不懂这写的是什么啊,所以他连忙找懂行的专家帮他瞧瞧,这两个盒子里头究竟装的是什么。】

【专家看了很久,最后确定这两样玉册是真古董之后,如获至宝。】

李隆基看了看自己手上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的,玉质的册子。

这个玉册,是他手里拿的这个吗?

李隆基看看天幕,又看看自己手里这个“真古董”。

不确定,再看看。

李隆基把眼睛眯成一条缝,仔细将手里的东西和天幕展示出的那张图片作对比。

他来回反复观看,这动作自然也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

场面一时好笑起来。

李隆基手里的玉册成了香饽饽,谁都想看一眼。

经过李隆基的反复鉴定,他最终确定,自己手里的东西和天幕说的是一个东西。

就是这小小的玉册,让后人如获至宝!

李隆基莫名兴奋起来。

他手里不起眼的东西被后人如此重视。

他对周围关注着玉册的人都郑重点了点头,那意思:是天幕说的“宝物”。

于是众人也盲目跟着李隆基开心起来。

【专家确定,这玉册是古代皇帝封禅之时用的玉册。那么历史上一共六位皇帝封禅,这两个金盒子里装着的玉册,分别是谁的呢?】

【专家通过玉册里的内容断定,这两个玉册,分别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宋真宗赵恒的。】

【至于这玉册被大地的神灵看到了没有我们暂且不知,但如果李隆基和赵恒在地下能够见面,想必能拍拍彼此的肩膀,称赞一声“缘分”吧。】

[哈哈哈哈什么缘分,是猿粪。]

[我笑疯了,是泰山想踹走的那两个是吗?]

[泰山的土地神真的把他俩的玉册给踢走了。]

[泰山好嫌弃啊。]

[这就是所谓的捆绑炒作是吗?哈哈哈哈哈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