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说,一年前,黄龙山的墓,已经开始修建。但墓主人是谁,村民们并不知道,而且,买下这座山修墓的那位大老板是谁,他们也不知道。平日里去黄龙山干活,工钱都是日结的。不同的工匠,干不同的活,有手艺的,工钱高。有的负责开山挖山,工钱一般,一些会塑像的,比如负责制作陶俑之类的,工钱可观。村民们说,这黄龙山里,单单只是陶俑,就做了有几千个。听这情况,这工程,几乎赶上古代皇帝修建王陵了。蔡全在谋划什么?了解了黄龙村的基本情况,刚好,黄龙村的村民们,要上山干活,我和叶承就跟着这些村民,一路上山。王霸和刘三奎则留在黄龙村。毕竟上山对于他们来说,太过危险。我们现在面对的,毕竟不是什么简单的小人物。黄龙村距离山上墓地,并不远。只是,这黄龙山,山势险峻。我们跟着黄龙村的村民,要上山的话,需要到黄河边上,乘坐一条船,逆流而上,绕过黄龙山探入黄河的那个山角,从另外一边上岸,沿着石阶路上山。这边的老船夫,以前是个渔夫。在黄河边上,靠打渔为生。后来,因为村民们天天要上山下山,他就顺带,做起了摆渡人的行当。我和叶叔坐在船上,那皮肤黝黑的老船夫就一直盯着我俩,等船走了一些,他开口询问我们。“你俩儿,不像是本村儿的人啊!”叶叔回答。“我们住的离这儿不远,听说这边干活,工钱挺高的,就过来了。这位,我大侄子,放暑假了,跟我过来,赚点儿生活费。”老船夫点头,呵呵一笑,说。“是类儿,工钱儿是怪高,一人一天300块钱儿,不过,都剩下最后一天了,往后,墓修成了,活就干到头咧……”叶叔跟那老船夫,随口聊着。很快,我们就绕过了黄龙山的山角,到了黄河上游,一个简陋的渡口之处。老船夫抛绳索,靠岸。我们一行人,一同上山。老船夫则原路返回。因为,后边还有另外一批人要上山揽活做。山上的古墓,马上就要成了,蔡全却突然放出消息,招更多的工人,很显然,他这动机不纯。不过我也叶叔劝说这些村民,他们估计也不会听。毕竟,黄龙村的村民都在这里干了一年了,都没有出事,我们随便说说,他们是不会信以为真的。拾阶而上。大约往山上走了四五十米,山上开始起雾了,村民们说这里处在河边,起雾气什么的,很正常。大家都想着这最后一天的工钱,也就没多犹豫,继续上山。山上,有一道山门。大约有三四米高。我们过去的时候,石门是开着的。村民们说,这地方就是黄龙山大墓的入口。我问这些村民,石门上的字,是不是村子里的人雕刻的。村民们就说,这墓门是村民们出力帮忙造的,不过,这门上的文字,是那个大老板请人过来,雕刻上去的。我之所以问,是因为,这些文字,很特殊。其风格,与彼岸花钱背面,那种阴山人的文字类似。既然这里也用到了阴山人的文字,那么便不难想象,或许,蔡全就与阴山人有关。进入墓道之后。一路向下。大约数十个台阶之后,前边,出现了一座石桥。石桥下边还有水在流淌,哗哗作响,这个地方,估计和黄河是同一个平面了。过了石桥,再往前去。一大片,密密麻麻,人头攒动。这个地方,阴气很重,阴冷的风透骨,让不少人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打了个冷战。村民们见我们盯着前边的人影,一位老叔就介绍说。“前边那是陶俑,不是人,别怕。”“老板不在外边,咱们去主墓室那边看看,我估计,人在里边等着呢!”其他人也都这么想,我们就沿着一条甬道,往前边的主墓室走。十几个人,队伍在甬道里,拉的很长。我和叶承走在最后边。一边走,我俩一边观察,这两边的陶俑。陶俑看起来,有些类似于秦始皇陵里的兵马俑,但身上穿的铠甲不一样,看起来,这些铠甲更像阴兵的铠甲。一些陶俑的手上,抓着锁链,就更像阴兵了。嘎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