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学堂?”“科技学堂?”刘福露出惊讶的神色。还有王应,他差人把他叫了过来。常威则让他回去了,因为他已让常威在北大营建立了军事学堂,不必单独开辟。赵煦点点头“你们每人负责一个学堂,刘福,王府周围的院子你们自己挑,最好都在王府附近,至于科技学堂就建在兵仗司。”赵煦道。他以前将王府附近的大宅院都买了下来,本来想着改造成工坊。后来工坊又挪到了被焚毁的民坊中,于是这些大宅院就闲置了下来。这些宅院以前个个都是豪族的私产。如今正可以拿来用。而且由于这些院子个个规模不输给王府,很适合当做学堂。“殿下,这政务学堂教什么?”刘福一头雾水。“自然教授为官之道,具体的典籍本王会给你的。”赵煦说道。大颂的官员,俱都不是专业官员。尤其经过推选上来的官员基本就是识字,学了些经史而已。上任之前,他们什么都不懂。在任上他们也只是精于搜刮民脂民膏,对治下的具体事务能过且过,稀里糊涂。但是在他的封土上,这种官员是不行的。他要建立更细化的政务体系。比如王府要有专门负责水力的官员,这些官员需要掌握具体的水力知识。掌管建造的官员要懂得建造知识。掌管农业的官员要懂得各类农业知识。针对这个情况,他会在政务学堂设对应的科。相应职位的官员要在对应的科学习。具体科目的书籍他会抄写成书给学院作为教材。同时,政务学堂还会招收书生入学堂就读。这些书生若是能在学堂毕业,会作为官员储备。“是,殿下。”刘福应道,微微兴奋。现在无论是常威还是他都相信燕王真是有高人指点。所以他很期待燕王能拿出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毕竟这段时间,变革多是发生在兵仗司和军队。官场上还是大颂的那一套,没多少变化。“殿下,这科技二字做何解?”王应这时又挠了挠头。他不是很清楚,为何学习技艺的学堂叫科技学堂。“科技,科学与技艺的简称而已,技艺两字就不必解释了,这科学两字包含的意义就是一种认知天地万物的实践方法,掌握科学就是掌握这套方法。”赵煦说道。“认知天地万物的实践方法?”王应喃喃说道。赵煦道:“这玻璃现在造出来了,但你们知道为什么用本王教的法子就能造出玻璃吗?”王应摇了摇头。“那么如何去了解并实践这个法子就是科学。”王应缓缓点头,“如此说,就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为科学。”“然也。”赵煦笑了起来。“好,这个词好。”王应微笑点头。“这科技学堂的学员一部分从匠人中挑选,一部分从书生中挑。”赵煦道。对他来说,科技学堂学员的挑选在三个学堂中要最为严格。凡是进入科技学堂的学员就要和兵仗司的匠人一样不能离开指定的区域。所以,从本就没有自由的匠人中挑选最合适。但匠人一般都不识字,这会造成学习的障碍。最理想者,当然如王崇,但像王崇这样技术宅可不是很多。定下了这件事,赵煦让二人筹备。自己则径自去书房,接下来的几天将脑中的知识抄写下来,汇集成册。内容自然就是军事,政务和数理化三项内容。期间,他也陪糜庄也在燕城走了走,游玩了几日。五日后,糜庄正式向他辞行。“殿下,不必再送。”燕城南门,糜庄来到马车边,向赵煦拱了拱手。在燕城待了五日有余,他决定返回京师。“国丈一路小心。”赵煦抬手。同来相送的还有糜庄带来的士子们。糜庄走了,他们将留在燕州参与选官。糜庄微笑点头。燕州大乱刚刚平复,百废待兴,事务繁重。这几日有时半夜他见赵煦的书房也是亮着的。对此,他既欣慰,又心疼。所以不愿继续叨扰赵煦,决定离开。“祖父慢走。”糜温弯腰行礼。糜庄走后,他就得一个人留在燕州了,有些舍不得。“记住我的话。”糜庄只给糜温留了一句话便上了马车。伴随马鞭的轻响,马车沿着官道徐徐向前走去。待马车在细细的雪花中消失,糜温道:“殿下,此次来燕州,我也不是来白吃白喝的,望殿下给我安排个差事,我一定尽力做好。”糜庄将糜温托付给他,他自然是要负责的。何况糜温自幼和九皇子亲近。或许是因为继承了九皇子记忆的原因。他的情绪里对糜温也有些熟络感。“你想做什么?”赵煦问道。糜温挠了挠头,“我还没有想好。”“那你先跟在本王身边,想好了再说。”赵煦道。糜温应了声是,又望了眼已经看不见的马车。……燕关。墨羽正望着墙上挂着的一把佩剑发呆。这是他父亲的佩剑。燕关之战随着时间渐渐离去,但他对父亲的思念却一日日增长。尤其是身在燕关,他仿佛在每一处都能看见父亲的影子。他父亲是怎么死的,至今也没有个说话。但从燕关士兵口中,他得知父亲死的那晚,萧远山和一个负责调查的官员密会。从内心里,他认定这件事必然与萧远山有关。而有一天,他一定会查清这个真相。“将军,有自称是北狄使节的一队兵队到了燕关城下。”姜涵突然出现,打破了他的沉思。燕州七郡俱都归于燕王后,他和禁军将士暂时守卫燕关。待燕王兵马换防,禁军士兵便会撤离。而他也能回到王府亲军。“北狄使节?”墨羽皱了皱眉头。大战刚过,北狄却派来了使节,让他迷惑不解。“后面没有北狄军队吗?”墨羽问道。“没有,我们的探马一路侦查过了。”姜涵道。墨羽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无法做出决断,要回禀燕王。于是他对姜涵说道:“派人去一趟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