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燧发枪就交给你们了,接下来给本王玩了命地练,士兵们从装弹到发射要在一分钟内达到四次甚至五次。”赵煦说道。燧发枪最高射击次数是一分钟五发。但这是非常熟练的士兵才能做到。一般来说最基础的是三发。这比一分钟最多两发的火绳枪强上不少。也是燧发枪后期淘汰了火绳枪的原因之一。赵煦让常威加大训练就是让士兵们提高装弹的熟练度。如此在战场才能保证最大的火力输出。“是,殿下。”常威重重抱拳,接着他问道:“殿下,什么是一分钟?”“这个,就是二十个呼吸。”赵煦说道。人的呼吸基本上三到五秒之内,他只能说个大概了。常威闻言,点了点头。交付了燧发枪,赵煦和王应离去。他就不耽误士兵们训练了。回去的路上,王应脸上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将领们高兴,是因为军中添了利器。而他高兴是因为试射成功。兵仗司又多了一想成熟的技术。不过赵煦却想起试射时候的一些问题。他观察到士兵们无法精确掌握每次投放的火药数量。有些士兵甚至会塞两个铅弹到枪管内。这都是士兵们紧张造成的。事实上在燧发枪称霸世界的两百年中。初期燧发枪装弹也是把火药和弹药各放在一个袋子里。射击时各从袋子里取火药和铅弹。但战场上同样出现刚刚士兵试射的问题。有士兵装多了火药,或是塞多了铅弹。如果枪管的质量差一些,炸膛就无法避免了。但后来总结了这个教训,人们把定量的火药和弹丸像鞭炮一样用纸裹起来。如此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纸壳弹药。发射时,只需要咬开纸壳,倒入弹药,最后连铅弹和纸一起塞入即可。这种小技巧不是很复杂,有这个经验就直接用上,没必须重走一遍错误的路。想到这,他将这个经验告诉了王应。王应通常考虑的只是技术问题。倒是没想到如何让火枪填装弹药更便捷。闻言,他点点头,虽然这样兵仗司的活又多了,但不得不说对士兵们还是很便利的。应了声是,他道:“殿下,您说还要教下官制造铅弹的便利法子,不知这法子是怎样的?”赵煦笑了笑,“回南坊区再说。”一行人回了南坊区。赵煦令人取来一盆水,王应和不少匠人都围拢过来,想看燕王又要向他们展示什么神奇的东西。“你们看仔细了。”赵煦说罢,突然捧起水扬向高空。接着水在空中散成无数的水滴落在地上。众人见状望向赵煦,一脸茫然。这是在干嘛?“刚才的水滴是什么形状的?”赵煦问。王应皱了皱眉头,首先回过味来,他道:“是圆的。”“这就对了,铅融化了,就如同水一样,只要从空中落下,就会呈现圆形,懂了吗?”赵煦道。“只是为何会成圆的呢?”王应被勾起来好奇心。赵煦现在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太复杂。他道:“等你有空了,去兵仗司的科技学堂听讲,本王会告诉你,现在你只需明白有这么个事就行。”接着,他令人取来纸笔,画了个图。这是一个三十米高度的塔。塔上面有一个专门融铅的炉子,还有一个漏斗,塔下面有个水槽。融化的铅通过漏斗滴下,在空中形成球型,同时冷却。水槽的水则是起到减压作用,防止铅弹变形。这样得到铅弹大多能直接拿来用,稍微变形的打磨一下即可。如此,大批量制造铅弹就不成问题了。弹药的问题迎刃而解。“这叫高塔法。”赵煦一边画,一边解释。画成。王应舒了口气,他道:“下官真要抽空去听殿下讲学了,这科技一门果然博大精深。”赵煦轻轻笑了笑,拍了拍王应的肩膀离去。随着今后北四郡技术的进步,王应过往的经验自然是越来越无用了。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布置下科技学堂,同样的道理,政务学堂,军事学堂也是为了除旧迎新。如此,他的封土才能摆脱封建王朝兴亡的宿命轮回。回王府的路上,赵煦的心情轻松了不少。拓展产能的事办了,燧发枪生产走上正轨,南大营有了燧发枪样枪训练。现在只需等待发兵之日到来即可。当然,还要把晋州的沙盘做出来,同常威制定几套战术。同时,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粮草。此番打晋州,王府士兵将第一次离开燕州。势必要面临后勤问题。征调民夫运粮,士兵要吃一部位,也要给运送粮食的民夫吃一部分。毕竟不提给人家银子,总不能让人家饿肚子。如此,等于他要消耗不少粮食。由此可见,战争真是耗费财力人力。如果此次西北之乱果是窦家所为,可见其有多阴险。这若换其他任何一个皇子在北四郡。一番与西凉耗下来,基本上将一蹶不振。但想这样就把他折腾垮,他窦唯就想错了。只是他虽有信心,但粮草的确是个问题。不提打仗的耗费,当下招揽过来的晋州百姓口粮就是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看谢家的态度了。否则他只能耗费银子南下采购粮食了。不过,他的担忧仅仅数日后便迎刃而解。谢家的人抵达了燕城。这次来的人不是谢玉,而叫谢澜。“皇后娘娘感念殿下还想着她和太子殿下,来时吩咐在下,但凡殿下有所求,只要谢家力所能及,自当相助殿下。”赵煦打量着谢澜,比起谢玉,此人显得敦厚。看来谢皇后是怕又来一个谢玉这样自作主张的人,坏了她的好事。如此也能看出,谢家是急需他的支持。露出笑容,他道:“多谢娘娘厚爱,本王其他不缺,唯独缺粮。”谢澜来时已从谢玉口中得知此事。于是他道:“殿下需要多少石粮食?”“三百万石。”赵煦淡淡说道。“三百万石!”谢澜端起茶杯想要喝口水,手中的茶杯差点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