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构走了,揣了两把松子,又把人家的钳子给拿着走了。他走得很快,像占了天大的便宜,怕李易给抢回去似的。他的小跟班在他的身后抱住矿石,袖子里放着一袋二斤装的松子,李易单独给他吃着玩儿的。他准备拿出来几把和户部的同僚分享,剩下的带回家。“易弟,易弟。”李易刚想进车中休息一会儿,他便宜三哥的声音出现。李隆基来了,没走安福门,从前面绕过来,头上戴个斗笠,身边跟着护卫,鬼鬼祟祟的。李易把一个等着接考生的车门拉开,示意三哥进去。“今年的考题不难,你庄子的学子差不多全能考上。”李隆基透过玻璃车窗向外看。“三哥,我打算半年后再为他们安排工作。”李易说起二百二十个学子未来的情况。“放在何处?”李隆基无所谓半年还是一年,反正都在李家庄子学习。“放到京兆府的村子里,带领村民致富。缺投资,李家庄子给,他们有本事自己拉投资,亦可。”李易要培养学子们接地气,到村子,流外品都算不上。外九品,通常在县里干吏员的活,村子的村正不升官。有的大的村子村正才给个外流九品的官。村正本身代表的是势力,没有威信,当不得村正。考生考科举,考上后,经过吏部面试一下,直接给九品官。“到村子当村正?”李隆基想到夺权的事情。“不,当村正助手。为村正出谋划策、管理村子账目、熟悉村子百姓情况、申请照顾、寻找经济增长项目、拉投资,等等。”李易介绍学子们当村官的任务,品级低,办的事情却不少,必须尽心尽力。李隆基露出笑容:“其他考上的学子,是否也应派到村子里?”“他们不会答应,觉得有失身份。他们心怀治国之志,具宰相之才。”李易讽刺,一个个的考科举,俱是想一步登天。“好,就给他们安排到村子里去。”李隆基决定下来。先把今年考上的学子扔村子里当一年官,若村子百姓都管不明白,就再干一年。三年为限,三年依旧无法让村子有起色,回家吧,朝廷不要。有人若半年可以带村子的百姓多赚钱,提上来,给个县的主簿、县丞、县尉等官。“三哥,毕构毕尚书,方才与弟言说,欲建一贸易大厅。我想着陛下右藏有不少土贡,不如拿出来卖,陛下用不上那许多东西,除了金银。”李易不去提官员分配问题,说另一件事情。李隆基自己拿起暖水瓶,给两个人倒半杯热水:“是为了赚钱?”“陛下不要依靠卖右藏土贡赚钱,陛下缺钱,我这里有其他的矿和买卖。”李易摆摆手。“自是如此。”李隆基高兴,自己不缺钱啊,需要的话,问易弟要矿的位置。“地方给提供土贡,对地方其实无益。陛下拿出来拍卖,价钱高了,地方上的土贡才值钱。”李易说出他的想法,地方一直在给皇帝送东西。像他的酱油什么的,现在酱油方子扔出去了,土贡换成起了庄子里其他的东西。偏远地区,百姓们每年要给长安的皇帝准备好当地最好的东西。宫中用着,别人又不知道。拿出来拍卖,告诉其他人,哪个东西产自哪里,多么珍贵。别的人想要,去当地买吧,然后当地就可以用这些东西赚钱了。原来卖十钱的东西,可以卖一缗。皇帝都说好啊,没看他那时的一大堆地方卖东西,张口乾隆、闭口康熙。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朝的皇帝整天在外面跑,一天至少跑三五个地方。夸这个东西好,说那个东西妙。关键是皇帝胃口好,啥都吃,把沙县的小吃吃一遍,每一样都有他们的身影。转头又去别的地方吃,什么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就没有皇帝不去的地方,没有他们不吃的食物、不玩的东西。这就叫皇帝效应,大唐人家给土贡,不能光放在右藏里自己享受,帮地方打个广告。李隆基听着、想着,觉得确实亏欠对方很多。以前没有钱和办法,现在钱不缺了,办法又有了,就帮地方卖东西吧。“易弟你觉得户部的贸易大厅应该放在何处?”李隆基要给安排个地方。“宣阳坊。”李易说出三个字。“为何是……为兄懂了。”李隆基露出笑容。把商贸的大厅安排到宣阳坊,商人们谈完事情了,顺便洗个澡,再去平康坊放松放松,不错。吃饭派人去天上人间叫外卖,都很方便。二人又说一番话,到晌午了。考场中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十二道菜,即便是肉菜也以瘦肉为主,青菜多,盐不多。怕有的考生平日里吃到的油水少,突然吃肥肉,好吃是好吃了,吃完坏肚子。“易弟,吃饭吧。”李隆基闻到北风吹过来的味道,饿。李易出去,到桃红他们休息的车中,有人在值班,锅上煲着菜,猪蹄。他用夹子把砂锅夹起来,拎回到刚才的车中。“一早就小火煲着,正好吃。”李易开始烫酒,六两的酒,一人三两。猪蹄砂锅里除了猪蹄就是大虾,冻的大虾,从陆路那里运过来,放在冰中冻。现在很流行,李成器从莱州那里运送,赚一笔。还有几样洗干净的蘸酱菜,补充维生素、叶绿素什么的。碧荷跑过来看看,转身回去把其他人喊起来,一起吃饭。八个人自己端着小砂锅,跑到车厢中,左右各四个,随时听候吩咐。李隆基吃了一块猪蹄肉,吐出骨头:“今年的漕运还要好好修修,不然粮食运不过来,又得跑去河南府找吃的。”“京兆府的人还是少,人数翻一倍,不会缺粮,各地粮商比我们着急。”李易说出来需求理论。人口越少的地方、经济越不发达的地方,东西越缺,价钱越贵。京兆府地方大,缺吃的是因为商人在评估后,不认为有缺口。等缺口出现,皇帝带着人跑了。“人多了往何处安置?”李隆基不认为长安还有多少地方。“周边的县,今年要修路,同时修水渠。毕尚书跟我说事情的时候,我提到了产铁的附近有煤矿。。想起个东西,轨道,没有铁轨,咱们用木轨。再矿区能铺设,在洛阳到长安的路上也能铺。”李易提出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