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带着系统来大唐>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急报交替氏族官(第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 急报交替氏族官(第二更)(1 / 1)

“顺流并未如何快。”金城公主在甲板的椅子上坐着,看两岸景色。此刻的她恨不能让船长出来翅膀直接飞回长安,沿途的风光她没有什么记忆。眼下的地方在九曲的末端,有人放牧,本就是个好的牧马之地。另外有人带东西站在河边的码头上等待,他们要往回东走,船只在西边回来,正好带上他们一起。故此队伍中有四艘装东西的船,东西给九曲,再装上其他的东西和人。应该有更多的船,被金城公主的队伍征用,只得委屈习惯船只数量的人。黄河之上没有单独的帆船,不是轮船就是螺旋桨船,因找不到那许多的纤夫。“九曲果真水草丰美。”尺带珠丹称赞,眼中却无赞美之意。他知道丰茂的水草中有多少吐蕃人的鲜血,最惨烈的一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吐蕃头一次见识到一炸一片的窜天猴威力,以及布阵时的无奈。而斥候战就没赢过,莫名其妙地便被吃掉。“往后整个黄河流域俱会拥有安身之所。”金城公主看到小城,百姓进出。有了城墙阻挡野兽,晚上能睡安稳觉。“奴奴,到长安,李家庄子有地方居住?”尺带珠丹对庄子的概念还不是很明确。报纸上写过大唐庄子的情况,田地多,住房却少,被雇佣的佃户住在离住家有段距离的位置上。李易的庄子大几倍?庄户住在周围,修栅栏,似乎比自己的红白宫差。“李家庄子北面有皇庄,能够安排人,其余的住李家庄子。”金城公主知道李家庄子的大小。从原来的李家庄子往东去,一直到华清宫,如今全属于李家庄子。长安城能住多少人?李家庄子比长安大。全部的羽林飞骑、马,皆能在里面呆着。“晌午了,天热,奴奴咱们回船舱吃饭。”尺带珠丹发现太阳光太足,闷热。昨天晚上下小雨,阳光照射,水汽升起来,周围的草多,草地上一层薄雾。“是呢,最近雨水多,黄河的水量大,希望沿途不要有被冲坏的地方。”金城公主说着起身拉尺带珠丹进‘屋’,这艘船算大的,有的船只能装十几个人。今天吃火锅,海拔高度降下来,水温提高。海拔每上升一千米,水的沸点降低三摄氏度,所以大唐很多地方的开水温度不到一百摄氏度。现在的地方,海拔不到两千米,开水能用,不麻烦高压锅了。……“驾!驾!让路,朝廷加急,让开……”一支六人的队伍在飞速前进。十里一驿,他们跑两天了。从长安到鄂州,直线距离一千五百里左右,显然他们不能飞,只能按照路来跑。有的山路所在,二十里一驿,马就不敢拼命跑,怕倒在路上。六个人除了上厕所,其他的时候都在马背上度过,包括睡觉。四个人负责看马,两个人趴在马背上眯着,眯一个时辰左右,换人,就这么一路跑。他们以前一个月的俸禄有六石粮,额外有咸菜,现在在大唐属于俸禄中的一部分。折算成货币,一个月能弄到五百钱,耽误事情就杀头。现在不给粮和咸菜、大酱啥的,直接最底层的三缗,一天大概一百钱。别人干力气活,一天赚个二十多钱已经不错了,他们出动的时候不算多。价值体现在此刻,他们骑在马上能睡觉,急报如火。换成李易的时候,自驾游,从西安到武昌,比现在的报信人快一倍,有高速公路。他们到江边了,鄂州的治所在江夏县,黄鹤楼所在地。黄鹤楼在大唐的江夏,不是李易时的武昌,李易时的武昌跟大唐武昌县差很远呢。李易时的鄂城和黄石才是大唐的武昌县所覆盖的位置。六个人下马,腿都软了,他们套上救生衣,水驿的人不敢耽搁,也不看是什么天气,直接载他们出发。现在的天在下雨,好几天了,连绵不休的。长江的水滔浪层叠,别的船停了,只有这艘小船在穿梭,两个划的,一个负责尾橹。航行的路线是斜的,顺着江水往下冲,不如此,早翻了。等到地方,正好是码头,九个人同时松口气。操船的人叫六个人先上岸,他们跟着上去,不回了,太危险。六人又一次上马,叫喊着冲向州治所。岸边的人很多,百姓在堆麻袋,看哪个地方可能被冲,先装好沙土,他们要保堤。“站住,这里,我家刺史在,刺史没在治所。”六匹马跑出去三里地,有人听到他们的喊声,回喊。六个人连忙转回来,见到一身穿蓑衣、头戴斗笠的看不出来年岁的人呆在一个草棚下。“卢刺史?”六人伍长询问。“看印!”对方没说是不是,官印随身携带,现在不适合找纸印一下,就直接让对方看反字。伍长皱眉头看,努力地把字想成正的。看得眼睛都疼了,伍长点头“中书陛下旨意。”他交上信,上面有漆封。“待回治所。”卢刺史觉得不方便。“马上看,耽误不得,出自李家庄子。”伍长知道一些事情。“灞水李家庄?”卢刺史多问一句。“看啊!李东主要给钱,快快!”伍长着急,递刀。卢刺史看看漆封,感觉没问题,接过刀裁开,取出信扫一眼,微微一愣,重新看。他抬头瞅伍长,伍长皱眉“看我作甚?要是有人死了,你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别以为你是范阳卢氏就没有事情。”“来人啊,传令,告诉百姓带东西去高的地方,其他的不管了,等雨停水位降低,长安灞水李家庄子的李东主答应给钱补偿,告诉其他州府,送信。”卢刺史卢正道不敢耽搁,伍长喊出来范阳卢氏,搞不好会牵连家族。命令传下去,公告来不及写,写了也无处可贴,下雨呢。整个鄂州动起来,消息传给其他的州。别的州刺史没见到信,又不是给他们的,所以……他们照办,反正有范阳卢氏背书。百姓们得到消息,奔走传告,一家家、一户户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哪里高就去哪里,旁边山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