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国公夫人日常> 第17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6节(1 / 1)

第96章贵妃听她说明来意后, 就将平宁公主叫了出来。魏若见她面若桃花,眼睛雪亮,自是知道此次遇险对她没造成什么影响。她和贵妃说了几句话后, 就说府上有事要先回去。贵妃闻言就奇道:“你们府上不过是家事罢了,这些现在都有嬷嬷们管着倒也不是很着急,怎么不多坐一会儿?”魏若闻言先是笑了一下, 然后又看了一眼四周。贵妃便打发平宁公主去找五皇子和晏哥儿玩,又让宫人们都下去了。魏若这才对贵妃说了府上的事情。原来李浩淼有个族兄叫李浩新,李浩淼的祖父与李浩淼的祖父是亲兄弟。几家分家后,李浩新的祖父就带着家人搬离了国公府, 住在了国公府的后巷。轮到李浩新这一辈时,他们家和国公府的关系便又远了一层。不过,他家这些年靠着分家时的家产过活, 日子过的倒也惬意。李浩新的夫人何氏是个十分机敏的妇人,她自嫁过来后就知道他们家是背靠着安国公府才能生活的如此惬意的。因此, 她便时常到国公府来奉承老太君和老夫人。对于老太君和老夫人来说, 这何氏是晚辈, 且她又嘴甜会说话。两位老人家年纪大了之后就越发的喜欢热闹了,因此便也喜欢让何氏过来与她们说笑。前些日子,何氏像往常那样带着丫鬟过来奉承老太君和老夫人恰巧王芳也带着女儿随姐儿过来和魏若说话。魏若就打发人带着随姐儿去找清姐儿和冰姐儿玩。老太君一向喜欢和年轻女孩说话,知道后就让人把随姐儿叫到她这里来, 让她看看。魏若和王芳知道后便也从香芜院赶到了老君堂。何氏就是在此时看到随姐儿的。她见随姐儿举止稳重,说话文雅,又得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的喜欢便起了将她说给长子李中阮的心思。不过彼时老太君和老夫人等人正在和王芳及随姐儿说话,且何氏还要回家商量婆母与夫婿。她便没有立即提起此事。等回去后, 何氏和婆母及夫婿谈及此事。她婆母和夫婿都知道何氏是个精明能干的人, 她既看中了随姐儿, 那就证明那个女孩不错。又有随姐儿也算出身官宦之家,在家世上也算是配得上她们家了。李浩新全家商议过后都觉得随姐儿不错。何氏既得了夫婿和婆母的准话,过了几日便过来寻老太君和老夫人。两位老人家听何氏说她想把随姐儿说给自己的长子,自是又惊又喜。她们都觉得随姐儿是个不错的孩子,又有王芳和魏若的这层关系在。若是随姐儿能够嫁到李浩新家,几家的关系不就更亲密些了吗?两位老人家便让人将魏若叫了过来。魏若听何氏说完她想聘随姐儿为媳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她开始思考随姐儿和李中阮是否合适。这两人她都见过,随姐儿自不必说。而李中阮身为家中长子,自是得到了家中长辈的悉心栽培。她之前和他说过几句话,能感觉这是个踏实的孩子。这么一想,魏若就觉得,既然何氏专程过来提了这门亲事,那她不如去问一问王芳的意见。若是王芳不同意的话,此事便也罢了。可若是王芳也愿意的话,那就更好了。何氏听魏若说她要先去问一问王芳的意见再给答复后,就顺势道,若是王芳答应了此事,不如就由魏若来做这媒人。魏若闻言惊讶。老太君和老夫人却笑了起来。两位老人家就对魏若说,这两个孩子一个是你侄子,一个是你好友的孩子,你来做他们的媒人倒也合适。魏若想到李浩新是李浩淼的族兄,那李中阮说来也是李浩淼和她的侄子了。她只好答应了何氏,但她也提前跟何氏说了,若是王芳答应了这门婚事,那她就做这媒人,若是王芳不答应的话,此事便罢了。何氏自然无有不应的。魏若同王芳说了此事后,王芳一开始还有些意外,她便说要和她家夫婿商量一下。这个也是应有之意,魏若自然不会不答应。她和王芳约好了她答复她的时间,凑巧就是今日。所以魏若才急着回家。贵妃听魏若说明原委后,倒是喜不自胜。她同老太君和老夫人一样,也觉得这是门亲上加亲的婚事。贵妃连声让魏若快些回去。魏若哭笑不得的回府,刚回去没多久,王芳就上门了。两人相对坐下后,王芳就对魏若道:“我和我们家老爷商量过了,李二爷家家底殷实,家里又和睦,孩子也是个好孩子。这门亲事我们同意了。”王芳说的李二爷就是指李浩新,他没有随着李浩淼兄弟的排行走,而是自家另起排行。“芳姐姐不再考虑一下吗?”魏若见她答应的这么痛快,倒有些犹豫了。王芳闻言笑了起来道:“孩子的婚事有时候讲究的是缘分二字。这门亲事认真说起来是我们家高攀了。老爷本有些犹豫,担心孩子嫁进去会受委屈。可我想着这婚事既然是李二爷家主动提的,那她们家必然也会好好对待随姐儿。况且我这么些年日子过的也不是很宽裕,到了随姐儿这里就不想让她再吃这些苦了。”她话说的如此坦诚,倒让魏若没有想到。魏若见她是真心愿意这门婚事,且是真心觉得这门婚事不错,便也没有再多说什么。于是在老太君和老夫人的见证下,随姐儿的婚事总算是定下了。而二姑母看到随姐儿嫁到了李浩新家,心中若有所思。随姐儿和安国公府的亲事一定下后,外人尚可,但王芳家的亲眷却炸了锅。王芳初成亲时,她的舅父和姨母等人原本见她嫁到了官宦人家还有些羡慕。可自她公爹致仕后,她的那些舅母和姨母们说什么的都有。等到她的表妹们也嫁到了官宦之家后,她们更是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家孩子现在过的是如何如何的舒服。王芳深知世人都生了一双富贵眼,因此她虽在初始时觉得愤懑,可渐渐的倒也想开了。横竖那些人日子过的怎么样,都与她不想干,她们若是想嘲笑她,就嘲笑吧。等随着婆家及夫婿回了祖籍后,王芳的那些舅父和姨母们除了家里有喜丧事,让她送礼时才会打发人给她送信。其余时间从不联系她。王芳看清了她们的面目后倒也不生气,只是按照规矩走礼便罢了。让王芳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家里因为公爹致仕,家境变的艰难了。可是夫婿肯用功读书,孩子们也都懂事体贴,且她和婆母相处的也不错。她本就是个随分守时,知道满足的人,见生活遂意,自也安分守己的在婆家过日子。此次随着夫婿回京,她按照礼数,带着夫婿孩子们逐一拜访了父族母族的人。她父族的那些人倒也还好。虽说她那几个姑母也都生了双富贵眼,可她伯母是个心思正派的妇人,有她伯母坐镇,她父族的那些妇人倒也没当着王芳的面说什么酸话。可王芳母族的那些妇人们就没有那么省油了。王芳上门时,她们或是说京里哪家女子的夫婿考了许多年的科举都没能考中,或是在王芳及随姐儿和她们说话时,故意抚触自己的首饰,还问王芳她家是不是日子过的太艰难了,不然为什么她们连个像样的首饰都没有。还有人甚至做出一副为了王芳好的样子,让王芳劝劝她夫婿让她夫婿不要再科举了,说再读下去也是费钱。王芳早就习惯了她们的尖酸刻薄,对这些风凉话自是不放在心上。可随姐儿却是年龄尚小,且自小生活在和睦的环境中,初听这些话后脸色涨的通红。王芳就借此教育她,告诉她这世上自来就是如此,不然也不会有人写出世情薄,人情恶这样的警世良言。她让随姐儿想开一点,不要与这般人计较,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本分。随姐儿其实是个宽厚的性子,只是初听不习惯这些话而已。如今被母亲这么一劝解,她就觉得能通过此事看清谁是真的值得相处的,谁又是需要假意待之的倒也不错。此次王芳的那些亲戚们听说随姐儿和安国公的族侄定下了亲事,且李浩新家之所以相中了随姐儿,一是觉得随姐儿确实不错,二来则是因为安国公夫人与王芳是幼时的玩伴。王芳的这些亲戚们都是经了事的妇人,她们自是能想明白,那家人之所以取中随姐儿,就是想要加深自家与安国公府的联系。而安国公夫人本就与王芳亲厚,如今随姐儿嫁给了安国公的族侄。那位安国公夫人一定会护着随姐儿的。有安国公府的主母保驾护航,随姐儿在整个李氏宗族的地位自也不会太低。这么一想,王芳的那些亲戚们就又是嫉妒又是不甘。她们压了王芳家那么多年,又取笑了王芳家那么多年,又怎会心甘情愿的看着王芳家借着安国公府的势力再次崛起了呢?因此在去王芳家道贺时,王芳母族的女眷们就说了些阴阳怪气的酸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