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农家娘子美又娇> 第32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8节(1 / 1)

这理由……真让人一言难尽。边上,还没来得及离开的夫子,听了两人的对话,终于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沈正则脸都臊红了,一把捂着脸就想跑,被顾元元拦着:“哪儿去?”沈正则抓了把发烫的脸,吱吱唔唔:“我,我要回去看书。”顾元元揉了一把他的脑袋,真到把他头发都揉乱了,这才松手。她笑眯眯道:“你刚才还知道说,读书讲究劳逸结合,循序渐进,现在就不知道了?”“书就在那里,又不会跑。”“你这么着急干什么?”沈正则:“……”第495章 不需要跑赢老虎,只需要跑赢同伴夫子忍不住纠正沈正则的看法。他道:“这位沈同学,我们学塾虽然人少,但是专精。”“论起教学质量来,我们学塾是整个大石镇,乃至整个六合县都是最好的。”“去年六合县考中的秀才,我们学塾是人数最多的一个。”沈正则眨了眨眼睛,几乎是下意识问道:“那去年我们学塾,一共有多少人考中秀才啊?”夫子伸出手指头比划道:“两个。”沈正则:“……”眼看小孩儿震惊得眼睛都瞪圆了。夫子觉得有必要多说一点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以免刚入学的小朋友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夫子正色道:“镇上九家书院,去年只出了三个秀才,整个六合县考中秀才的人数,也不过十一个。”“读书考功名这件事,从来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沈正则想了想,问道:“那我想请问夫子,我们书院,去年参加秀才考试的人有多少呀?”夫子愣了一下,答道:“去年本书院参加秀才试的童生有十一人。”小豆丁在心里飞快的默算了一下概率,欢快说道:“十一个人能中两个,也就是说,本书院每不到六个童生当中,就能考出一个秀才来。”“也就是六分之一的概率,可以考上秀才。”学院的夫子、:“……”他大约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一言不合算概率的学生,不由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沈正则等了半天,没等到夫子的回答,仰头问顾元元:“大嫂,我算错了吗?”顾元元失笑,揉了一把他的小脑袋瓜:“没算错。”沈正则美滋滋。顾元元接着道:“但是考秀才的事情不能这么算。”“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只是超过其中的六个人,那么,你是考不中秀才的。”“考秀才的成绩,是从高到低录取的。”“也就是说,十一个人去考秀才,有两个考中,那想要考中秀才,成绩就必须超过其中九个人才行。”小豆丁挺了挺小胸膛,自信满满的说道:“就算要超过九个人,我也能做到。”行吧,顾元元也不知道他这谜之自信是从哪里来的,不过有信心总是好事。何况,小豆丁能扛过李秀才的高压,没产生厌学情绪,反而对学习热情满满,单凭这点就值得高兴。顾元元鼓励小豆丁:“我也相信正则可以做到。”小豆丁得到肯定,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夫子回过神来,看看顾元元,再看看底气十足的沈正则小朋友,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想到沈正则刚才的概率之说,夫子问沈正则道:“刚刚那个六分之一的算法,你是怎么想到,成绩超过六个人,就能考中秀才的?”这年头的数术科特别稀缺,普通读书人,特别是寒门学子,对于算术这方面,也都是些基础的知识。像沈正则这样,才几岁的年纪,就知道概率说法,当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沈正则一下子没弄懂问题的重点,张嘴回答道:“哦,那是我大嫂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夫子:“什么?!!”讲故事这种,难道不应该跟文学有关?沈正则眨巴了一下眼睛,道:“就说两个人去山上,遇到一只大老虎。”小豆丁边说边看夫子,想知道夫子以前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结果夫子没听过,见他说了一句,半天不继续往下说,一头雾水的问他:“???然后呢?”什么时候开始,数术这科跟老虎扯上关系了?小豆丁精神一振,眉飞色舞的说:“然后,为了避免让老虎吃掉,他们得逃跑呀。”“可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人肯定跑不过老虎。”“但是,我们不需要跑赢老虎,只需要跑赢同伴,就能活下来。”“我觉得,读书考秀才也是一样的!”夫子:“!!!”从求生角度来讲,这个说法没毛病。但是,如果从道德角度出发,沈正则这种说法如果传出去,便会遭到批判。肯定会有人说他道德败坏,不顾同伴死活。读书人的名声至关重要,如果是在某些竞争的时候,有心人利用这种议论攻击,就会吃大亏。小孩显然没有想到这其中的严重性,把这个故事说完,还眼神亮晶晶的看着他,一副求表扬的样子。夫子有些头疼。错是肯定不能说他错的,这是求生思维,不能被扼止住。但是从大环境出发,也不能大肆宣扬他说的对。夫子只能委婉地说道:“你年岁尚小,考秀才为时过早,目前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先把基础打扎实。”“有时间用来多复习,多看书,少在外面给人家说故事。”沈正则严肃点头:“好的,夫子,我知道了,我会努力的。”夫子喊了个学生过来,让他带着沈正则去参观一下学塾。把小孩支出去之后,夫子这才看见顾元元,神态有些严肃。顾元元知道他有话要讲,就是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夫子严肃道:“沈家小娘子,我们理解,你们作为亲属,希望自己家孩子成才的心情。”“只是读书这件事,自来便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十分残酷。”“一个读书人,想要取得功名在身,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们当夫子的,当然更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个个功成名就,飞黄腾达。”“这样,说出去我们当夫子的也脸上有光。”“但,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我们不能因为有这种想法,就给学生增加无穷无尽的压力,这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好处。”“特别是像沈正则这样年纪小,脑子聪明灵活的孩子,一旦给他压力过重,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我希望,小娘子可以配合一下我们书院的教学方式,不要再额外给家里的小朋友,增加不必要的课业和压力。”顾元元忽然就觉得,小豆丁眼光挺好,他自己挑了一所书院读书,就遇到这么开明的夫子,这运气真是妥妥的……第496章 故事还是要讲的顾元元正重承诺:“夫子放心,我们绝不给他压力。”“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家人的想法都比较开明,绝不是为了让他考功名,才把他送来读书的。”“之所以把送他读书,只是为了让他知事明理。”“至于要不要考功名,能不能考中功名,完全看正则自己的决定。”“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支持。”这年头,平民百姓家里,还有人花大力气孩子送来读书,却对考功名没要求的?这可真是太少见了。夫子将信将疑。也不能怪他不太相信。本来嘛,这个社会的阶层划分,士农工商,等级分明。底层百姓,想要改换门庭,就只有靠读书这一条路。而农门贫寒,吃饱穿暖已是不易,咬牙供一个读书人出来,如果不是指望他考功名,还能是为什么?至于商人,家里虽然富裕,却是无根之萍,经不起一点风浪。地位低下的商户,就算有万贯家财,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有权有势者做了嫁衣。所以,商户人家纵然不缺钱,送孩子来读书,也是奔着考功名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