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盛唐风华> 第37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7节(1 / 1)

“要我说也就是那么回事!你看看,这书都成什么样了?要不是乐郎君上心,过不了多久,这些书就得被虫蛀鼠咬祸害的不成样。再说了,就洛阳现在这个德行,咱要是不来,他们迟早得把这些书当柴烧,饿急了填肚子也不是不可能。”韩约这次倒是支持宋宝的看法:“这话没错。就算他们不吃不烧,等到瓦岗军进了城,只怕这些书也多半要遭殃。李法主就算爱惜字纸,他手下那些人也是难说得很。一帮响马,多半也是和宋大一样,只盯着这些琉璃,不会在意书。”宋宝不以为忤,反倒是洋洋自得:“咱是睁眼瞎,南齐书也好北齐书也罢,咱都不认识,还是琉璃是真东西。”步离这时候已经结果徐乐手中的卷轴,小心地放到一旁,冷冷说了一句:“睁眼瞎还挺得意?”徐乐微微一笑:“这些书原本不是这幅样子的。就在这紫微城里有个观文殿,一会我带你们过去。那才是原本收藏这些书卷的地方,等到了你们就知道,那是个什么所在。杨广此人刻薄残暴荼毒苍生,但是对于书卷看得很重,倒不会任它们损毁。”宋宝想了想,怎么也没法把观文殿和财宝联系一处,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兴趣。自幼就和文章不投缘,也就不想去藏书的地方受罪,只是向徐乐问道:“徐大也是第一次来洛阳吧?这些事如何知晓?莫非是老爷子说得?”“杨广建紫微城时,阿爷早已归隐神武,自然无从知晓。这些……是二郎同我讲的。”宋宝眼前一亮:“敢情乐郎君仔细这些书,是替二郎护持?那可不能疏忽。”说话间宋宝将手在战袍上用力擦了几下,生怕一不留神污损了书卷坏了李世民的心头好。徐乐却道:“这是二郎的意思,也是某的意思。这些宝贝我们不是替二郎护持也不是替我护持,而是为天下护持。”第八百四十六章 枭雄(七)“宋大,你披挂上阵厮杀拼命为的是什么?”徐乐并没有急着带众人前往他说得观文殿去开眼界,而是和宋宝拉起了家常。说实话,宋宝的为人并不被徐乐等人所喜,他也不是徐家闾的庄客出身,在玄甲骑内部关系上,终究是隔着一层。在公事上这种关系的亲疏其实没什么影响,徐乐不会因私废公,玄甲骑本身也是个讲究实力而非关系的地方。毕竟这支军队作为李家尖刀,是要冲锋陷阵承担恶战苦战的,沙场上刀枪无眼,谁也不会因为你谁的关系就手下留情。这种环境下,必须能力大于一切,否则不光害了自己更会害了全军上下。但是公是公私是私,在不打仗的时候,宋宝还是能感觉到这种疏离,更缺乏这种谈心拉家常的机会。以至于徐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宋宝第一反应是一愣,有些不敢相信这话居然是问自己的。他犹豫了片刻,发现自己确实不知道该怎么答。最后只好讪笑着说道:“还能为啥,男儿汉生于天地之间,苦练一身本领,自然要换功名富贵黄金美人。没了这些,人活着还有啥意思?”话糙理不糙,他的答案其实也是时下大多数军汉的心声。就算是那些徐家闾庄客,想法也和宋宝差不多。无非是具体的目标上有差异,本质上都是为了升官发财荣华富贵。自秦汉而至当下,一刀一枪搏个前程,始终是军汉的追求。军功爵制度能够受到军士欢迎,也正是因为其满足了军汉的这种追求。徐乐点点头,随后说道:“宋大说得是心里话。大家拼死拼活打仗,拎着脑袋讨生活,自然是想要享福。不过我的心思和宋大倒是不同。我当日从徐家闾出来,只是因为王仁恭盘剥太重,我想要冒险回易弄一笔财货以保家乡平安。再后来则是为阿爷报仇,为乡亲们谋一条生路。到如今则是想要为天下杀一个太平!”目光扫视众人,眼光炽热而真诚,在场众人都能感觉到,自家将主的真心实意绝无虚假。“昔日司马无道八王内乱,再到当今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些年天下动荡战乱纷争四起,大家都想要靠着勇力杀戮夺取天下,却不曾想过,再这么杀下去,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阿爷同我讲过当年征战的情景,尸积盈野血流成河,田地里不见农夫,村庄不闻鸡鸣。人肉为粮是寻常事,粟米斛珠也不算稀罕。若天下始终是那副样子,我们的富贵又有何用?大家想想看,如果整个天下,都是如今洛阳的情形,咱们就算位及人臣开府建牙又有什么意思?打天下离不开厮杀,坐天下不能整日厮杀。杀到民穷财尽,那样的天下便也不算是天下了。我辈舍命征战,只为以武止戈,为天下换个太平回来。再说直接点,咱们征战是为了自家的子孙不必再过咱们这样的日子,能够吃几天太平茶饭。”徐家闾众人眼眶都有些湿润,有人忍不住叹息道:“其实我还是想跟着老太公耕田。要是没有突厥人也没有王仁恭,每天干农活再练练武,日子虽然穷一些,却比现在舒坦多了。”素来沉稳的韩约,这时候也忍不住说道:“若是眼下没有这许多战事,我和小六便能多陪陪阿娘,她老人家该有多欢喜?”宋宝对此并不认同,他天生就不是安分守己的性格,若是只能过本分日子想想就觉得不自在。不过他为人乖觉,知道现在这个场合如果自己唱反调,肯定会挨收拾,于是把话都藏在心里,表面上不发一言。徐乐朝众人点点头:“打天下要靠刀剑,坐天下便要靠文章。虽说咱们都是武人,可是也得承认,兵甲只能杀人不能安民。要想让子孙过上太平日子,便得要读书识字,让人懂得道理。当日阿爷也教大家识字,不过说起成效,就远不能和厮杀相比。这不怪大家也不怪阿爷,而是没办法。咱们神武就是那么个地方,云中的汉子天生就是玩刀比拿笔利索。可就算咱们在腹里,也是没办法。阿爷想教,大家想学,也没有办法教,因为我们没有书。”满室无言。徐乐所说正是症结所在,徐家闾那么多人,并不是都愿意当睁眼瞎,更多的还是没办法。都说穷文富武,可是对于这时代大多数人来说,读书也不是穷人可以奢望的事情。战乱多年民生多艰,普通人家哪里有条件藏书?大部分书籍掌握在世家高门手中,他们的庞大财富可以支撑自己的知识储备,反过来这种储备,又让他们可以垄断文教。普通百姓若是天赋过人或是别有奇遇,在武力一道还可以有所发展。可是要想读书识字,就真的是一点门路都没有。只能期望得到能人教授,又或者机缘巧合结交世家,从他们手里借阅书籍。当日徐敢在徐家闾可以置办刀枪剑戟,也可以偷着准备铠甲,唯独没办法变出几本书。就连徐乐的文墨,都是老徐敢不惜精力一笔一划教授,书也是靠自己的记忆背诵默写出来。这些事太耗心神,也只能一对一教给徐乐,其他人根本享受不到。若是当日徐敢手里有几本书,情况自然就好得多。至少可以对着书讲,或是让人对着书念,效果都会好很多。步离看着那些书也是两眼发直,忽然接话:“当日罗敦爷爷也说过,若是能换几卷汉家的书回去,他便一年不喝酒也没关系。梁亥特的好汉若是只知挽弓不懂道理,就只能世世代代猎狐。”“正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读书不识字不知礼,那么子孙后代就只能像我们一样卖命厮杀,永远过不上太平日子。比这更可怕的是,我们今天所有的努力可能都会白费,不要说造福子孙,就算是让后代记住我们都没那么容易。宋大分不清南齐北齐,可教你一身本事的叔父,乃是老柱国贺拔岳的部下。他们年轻的时候梁朝尚在,从父辈嘴里也能知道南齐为何。到了你这便只能记住陈叔宝,怕是连梁武帝为谁都搞不清楚,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宋宝有些不好意思地干笑几声:“让乐郎君笑话了,都怪咱脑瓜子不好使。”“不!咱们神武大名鼎鼎的铁飞燕,谁敢说你脑子不好使?恰恰相反,你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慧,若是学文也一准有所成就。只不过是少年时没读过书,靠着口传心授记忆,自然就容易讹误错漏,记不住前朝也不奇怪。”徐家闾的庄客这当也都听明白徐乐的意思,知识不能光靠口耳相传,最终还是得变成文字编纂成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