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游戏竞技>王妃他富可敌国> 第11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节(1 / 1)

稍稍有些显旧的地方,也在王妃的指挥下,重新进行了打磨或者是补漆。府内逐渐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年画,这过年的氛围,便在这样一点一滴的改变之中,浓厚了起来。饶是在厉王府中做了几年,早就已经习惯了过年就是吃一顿饺子的下人们,此时心中也开始隐隐有了期待。一转眼的功夫,时间便悄然来到了腊月二十八。按照天齐的规矩,腊月二十九晚上,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都需要入宫参加宫中宴会。厉王府也不能免俗。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顾砚书也需要同秦戮一起进宫给皇上以及各位娘娘们请安。到了但年初一,才能得到片刻空闲。但依照顾砚书的计划,大年初一便是这日报第一刊发行的日子。所以顾砚书在心中盘算了一番之后,便直接约上了温清霄,在今日最终确定一下日报的发行事宜。温清霄恰好也有此意,收到顾砚书的拜帖后便没有拒绝。最后两人便直接约好了在顾砚书第一次见到温清霄的小院子中见面。进小院之后,顾砚书微微观察了一下,发现这小院与他上次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差别:“温六公子现在依旧住在这小院?”温清霄也知道顾砚书问此话的含义,脸上出现了一丝淡淡的笑容:“偶尔还是会回学士府居住,习惯了清净,学士府上到底热闹了一些。”上次温居宴后,温清霄便同温大人一起回了一趟学士府。这一趟回去,温清霄便发现,两年有余的独居生活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虽然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同样很快乐,但相对应的,温清霄还是更加喜欢独居时,独自一人读书著文的日子。家里人也看出了温清霄的不自在,最后也没有强留,还是让温清霄回了这个小院子居住。只与温清霄约定好了,让其每月抽时间回府上一趟,与家人团聚。顾砚书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可以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才能生活的更加舒适。”温清霄手中的动作微微顿了顿,脸上笑意微微明显了一分:“在下与厉王妃交流,总是格外轻松。”顾砚书自然知道温清霄为什么会这样说,只微微笑了笑,没有接话。在天齐,父母在,不分家。如同温清霄这般,家中长辈尚在,却独自一人分府单过的,即使温家众人皆不在意,但也少不得会被人诟病。像顾砚书这般,直言表示自己喜欢便好的,实属罕见。温清霄哪里知道,顾砚书这是习惯了后世之中,子女成年后便可独立的思想。旁的不说,就说顾砚书在接受家族选拔继承人的考验时,甚至还尚未成年。十七岁成为顾家继承人,十八岁掌权,随后父母便直接将整个摊子丢到了顾砚书一人身上,自己去逍遥自在了。用顾砚书父亲的话来说,能够吃现成的,为什么还要殚心竭虑自己努力?所以单独居住这种事,对于顾砚书来说,简直不要太平常。好在温清霄也不是会受旁人流言所影响之人。若是他的内心真的这么脆弱,如今也不会接受顾砚书的邀请,担任这日报的主编了。在微微寒暄了两句后,温清霄便从一旁拿过了一本手记,放到了顾砚书的面前:“天齐日报的第一刊,在下决定先刊登老师的文章,更加能够让大众信服的同时,也方便快速打响日报的名气……”温清霄开始说到了正事,顾砚书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低头翻看着手中温清霄的手记。首辅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当初说了让温清霄第二日去府上找他拿稿子,便没有耽误。甚至在了解了日报的《十年科举,八年模拟》板块之后,还为其量身写了一篇极为切题的文章。要是转化成大家都能够看得懂的大白话,那篇文章的标题便叫做《浅谈近十年科举变化与侧重方向》。这样的文章,再加上裴大人之名,顾砚书甚至不需要细想,也能知道日报第一刊发行之后,能在京中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便是娱乐八卦板块,现下京中讨论的最多的是什么?自然是顾砚书手底下的那两座茶楼,还有陶然居。除此之外,便是这韵瓷斋的原东家周家。那周家将最后一部分产业卖掉之后,便直接去了大皇子府,也不知道那周家主同大皇子说了什么,离开的时候,顺便将自己那个嫁入大皇子府当侍妾的女儿也接了出来。随后一家人便直接连夜俩开了京城,没了一点讯息。无理论是那个被周家主领走的侍妾,还是顾砚书接手韵瓷斋的那些动作,如今都是京中百姓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温清霄在询问过顾砚书,知道顾砚书愿意牺牲小我,成就日报之后,便在这些事儿里面挑选了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准备刊登在日报之上。至于政治要闻,那便更加简单了,前些日子皇上才颁布了两条新的政令。摘抄下来,分析解读一番,便是现成的文章。除此之外,便是奇谈怪志。这对于温清霄来说也并不是难事。君不见一部《一代名相》便使得京中众人竞相追捧谈论?这奇谈怪志第一刊,便刊登这《一代名相》!说到这里,温清霄的语气顿了顿,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才重新开口:“殿下。”“嗯?”顾砚书抬眸,看向温清霄。这个时候,才发现温清霄脸上的神情似乎有些犹豫,又似乎带着一丝羞赧?就在顾砚书在心中疑惑温清霄为何会有此反应的时候,便听到了温清霄略带一丝迟疑的声音:“不知殿下可知,这《一代名相》的后续?”第91章顾砚书在知道皇上也想知道《一代名相》的后续的时候, 也没有现在这样惊讶。虽然在温居宴之时,温清霄身上那清冷如谪仙的人设似乎已经有了些许崩塌。但在顾砚书眼里,温清霄依旧是一个霁月清风, 才高八斗之人。像是《一代名相》这样, 放在后世便是一些文学家眼中不怎么入流的小说, 就是在天齐, 也是正经人口中那些于学问无益的杂书。怎么看, 温清霄怎么也不像是会被《一代名相》所吸引的模样。但是现在温清霄又的的确确在问他后续。看到温清霄脸上略带一些羞赧的模样,顾砚书隐藏起了心中的意外与惊讶。保持着冷静, 用寻常的语气询问着:“温六公子手中的话本,写到什么地方了?”为了方便日报奇谈怪志板块的印刷,顾砚书直接将《一代名相》的书稿交了一部分给温清霄。温清霄地咳两声, 给了顾砚书答案:“咳咳,恰巧写到贺三参加府试的情节。”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进度甚至还要比归园居中的说书先生要快上一些。要知道现在归园居中的说书先生, 也才说到了这学堂先生略施小计,让贺五问贺家父母拿出了户籍交予学堂。最后夫子则是将户籍交给贺三,趁着这个机会, 贺三顺利报考了府试。而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 已经写到了贺三以做工的东家说府城那边需要帮忙, 需要去府城一趟为借口, 顺利向贺家二老说了他要去府城之事。贺家二老对于贺三想去府城之事并不赞同。一会儿说谁知道贺三是不是真的去做工, 一会儿又说贺三走了家中的农活少了一个人做,像是在顾忌着什么。最后还是在听到去七日便有一贯钱之后, 犹豫了一日,才终于松了口。那一贯钱,完全是贺三以前依靠着另外一份工, 偷偷攒下来的。这一次没有贺家二老在考场外盯着,贺三进入考场比上一次更加顺利。……温清霄手中的话本子写到这里便结束了。彼时温清霄正看得津津有味,对于后面的情节也拉满了期待。贺三能够顺利通过府试吗?通过府试后便是秀才,相当于有了官身,贺三在贺家的日子应该就能好过一些了吧?若是不能,接下来的乡试与会试又应当如何?贺三的积蓄也不过才两贯钱,回去之后还要将其中一贯交给贺家二老,剩下的一贯钱如何支撑接下来的生活与学习?然而现在,因为话本子的戛然而止,温清霄心中的疑惑都得不到解答。现在见到顾砚书,再三纠结之下,还是决定向顾砚书问一问这话本子的后续。在这之前,温清霄鲜少看话本子这样的杂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