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顾砚书的确没有因为手谕而生气,温清衍微微松了口的同时,又重新开口询问:“那现在殿下是如何想的?”皇上的手谕已下,事情已成定局,他没有办法让皇上收回手谕,现下也就只能全力配合顾砚书的想法,已做弥补了。若是顾砚书不遵守手谕,对修路之事不插手,他也会在皇上那里尽力描补。顾砚书也听出了温清衍的言外之意,但在微微思索后,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手谕已下,便按照皇上的意思来吧。”虽然顾砚书对入仕之事唯恐避之不及,但修建水泥路事关重大,他也有不少私心。原本顾砚书也担心温清衍以及户部之人对承包制度不了解,最做出一个四不像。但修路之事又不是厉王府一府之力可以承担,顾砚书就算不放心也只能将其交予朝廷负责。而当初将这份计划书交给温清衍,除了他对温清衍说的那几个原因,还有一点。便是他与温清霄交好,温家负责此事,他至少可以从温清霄的口中得知事情的进展,也能因为双方之间的关系,既是提出意见。现在皇上允许他插手辅助此事,到底利大于弊,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温清衍意外顾砚书会答应的同时,也在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毕竟修路之事重大,容不得一点差池。这计划书是顾砚书拿出来的,对于其中的细节自然比旁人更加清楚。顾砚书愿意帮忙,想来户部的压力也会小上许多。既然答应了帮忙,这件事又是户部与工部一同负责,顾砚书自然要跟着温清衍一同去户部与其他官员一起商议的。原本顾砚书以为,他到了户部,少不得会受到部分官员的排挤。毕竟户部都是大皇子的人,他又是厉王妃,那些人能看他顺眼才怪了。岂料到了户部之后,顾砚书才发现,他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的确有不少户部的官员对他极为不欢迎,看着他的眼神也很是不善。其中以户部的右侍郎表现最为明显。然而还不等这些人张嘴说什么,温清衍一个眼神扫过去,众人便纷纷闭上了嘴。看着顾砚书的眼神虽然依旧带着一丝不善,但到底也多了一丝尊敬与惧怕。见状,顾砚书忍不住低声调侃了温清衍一句:“倒是没看出来,四公子也有如此威严的时候?”或许是因为诗书传家,温家的几位公子,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比起官员,这些公子更像是风度翩翩的读书人。所以现在温清衍一个眼神便能将手下之人震慑住的画面,的确让顾砚书颇感意外。“让殿下见笑了。”温清衍则是低声笑了笑,没有否认。他两个月之前初来乍到之时,便没少受到这些官员的“关照”。若是不用一点手段,如何能够在户部站稳脚跟?许是当初有些用力过猛,给这些人心中留下了阴影,才会造成如今的情况。不过对于这一点,温清衍也没有去管,毕竟他们现在老老实实的模样,可比以前一看到他就找茬的样子要让温清衍舒服多了。除此之外,工部的官员对顾砚书的态度倒是要好不少。不仅如此,顾砚书甚至还能从某些官员的眼中看出一丝敬重与热切。若是非要让顾砚书找个说法来形容那几个官员看着他的眼神,那便是像前世的那些追星女孩看到自家爱豆的模样。虽然不带有任何恶意,但作为那个被紧迫地盯着的人,顾砚书总觉得心里有些瘆得慌。对此,知道缘由的温清衍低声同顾砚书解释了一番:“殿下前些日子捣鼓出来的那些小玩意儿,以及活字印刷、地暖还有这次的水泥等物,工部人十分感兴趣。”据说在看到活字印刷以及地暖的设计图时,工部的不少人便大呼绝妙。若非顾忌着顾砚书的身份,工部尚书甚至想要直接去厉王府,与顾砚书好好商议交谈一番。现在好不容易见到了真人,能不让这些人激动吗?知道了原因,顾砚书再看那些人的眼神,倒是自在了不少。看顾砚书注意到了自己,工部尚书一个激动,便想要上前与顾砚书攀谈一二。工部在六部之中地位最低,权利也最小。工部众人心中对此事自然有所不满,但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与其他几部相比,工部对朝廷的贡献的确是最小的那一个。但在看过了厉王府中出来的那些绝妙的物件后,工部尚书便觉得看到了曙光。若是他们工部之中,也能出一个像是厉王妃这般,点子层出不穷,能够不断给天齐做贡献之人,工部地位提高岂不是指日可待?但偏偏顾砚书又是厉王妃,男子入后宅便不能插手朝堂之事。工部尚书在明白这一点后,心中颇为遗憾,原本以为这辈子都没办法实现心中所想。谁知道现在居然有了峰回路转的际遇?现在皇上对厉王妃的态度明显有所松动,若是他再同厉王妃商议一番,让厉王妃来工部任职之事,岂不是指日可待?顾砚书是什么人?本就极为擅长观察人心,更别说现在工部尚书都快把“这是个宝贝,得把人搞来我们工部”的话给写在脸上了!当即便先一步在工部尚书前面开了口,丝毫机会也不留给他:“父皇对修路之事极为重视,本殿的时间也不多,便不与诸位寒暄了,直接进入正题吧。”顾砚书都这样说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工部尚书也只能先暂时收起自己心中的想法,先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商议起了修路之事。这次会议,算是温清衍第一次与顾砚书正儿八经地共事。也是通过这次会议,温清衍才算是彻底见识到了顾砚书头脑的厉害之处。对于顾砚书所给出的“水泥路承包制度计划书”,户部的官员曾经也开过一次小会。结果还没商议多久,几人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去哪里寻找愿意承包修建水泥路的商人?这件事虽然好处不小,但是前期投入同样不小。如何能够确定谁能拿出这笔钱,谁愿意给出这笔钱?若是一个个上门去商议,速度也未免太慢了!而顾砚书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直接给了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一个“你是蠢货吗?”的眼神,而后开口:“这有什么难的?诸君平时不看日报?去日报上登广告啊!”别说,这个方法,还真是这些个官员开始没有想到的。毕竟在这些人的固定思维中,广告位那都是商人为了卖出自己的物品,宣传自己的店铺才会去买的东西。他们是朝中的官员,与商人不在一个体系。现在听到顾砚书理所应当的话语,众人才恍然惊觉:没错,他们可以去日报上刊登广告啊!这个时候,又有一人提出了问题:“但是这日报的广告位并不便宜……”毫无意外,这个人也得到了顾砚书一个“你是蠢货吗?”的眼神:“报社是父皇创办,厉王府负责的部门,什么时候报社说过朝廷要用广告位要收钱的话了?”……之后,顾砚书又帮户部解决了好几个问题。虽然每次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顾砚书总是喜欢给提出问题那人一个“你是蠢货?否则怎么问出这么简单地问题?”的眼神。但不得不说,顾砚书给出的方案的确简单并且完全可以操作。这些官员被堵得哑口无言的同时,也只能硬生生咽下心中的那口恶气。倒是温清衍,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几分端倪:那些对于他们来说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厉王妃眼中却极为简单。其原因,似乎是与厉王妃的思维方式有关。就拿刊登广告来说。户部官员自诩身份高贵,看不起商人常用的方法,所以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可能性。但厉王妃却不会。在厉王妃眼中,根本没有“商人的方法”、“官员的方法”的划分,只有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难怪六弟回家后,总是对厉王妃赞不绝口。难怪有些时候他们几位兄长觉得困难的事,六弟总能很轻易地找出解决方法。难怪每次六弟说出解决方法的时候,他们几位兄长都会觉得有“这件事居然这么简单?他们怎么没有想到?”的恍然大悟之感。或许这便是与殿下相处久了,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到了殿下处理事务的方法的好处吧。第13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