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八年·春。吕不韦著书《吕氏春秋》。为了这本书,吕不韦历时七年,请五湖四海的门客为他书写,又经他之校对才最终完善。其内容兼容道家、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思想学说于一炉,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合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为了宣传此书,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千金。这个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而韩非、李斯等人自也不会错过。“吕相曾言此书乃包容‘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还真是好大的口气。”李斯‘啧啧’说道。一旁的韩非则仰头望着城墙上悬挂的竹简。“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韩非仔细浏览,许久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相邦杂采诸家,但又不死守一家,其内容包揽天、地、人,确实可以说是包容万物。”“哈哈哈……”就在这时,吕不韦含笑走了过来,“公子非以为老夫此书如何?”吕不韦笑望着韩非问道。他也是知道韩非学识,当初嬴政赠他韩非所著之书来警告他,随后他便也研究此人,知道对方才华不凡,因此问道。见到吕不韦,韩非侧身见礼,笑着说道:“相邦学究天人,精通百家学说,以黄老之说为主干,以名、法、儒、墨、农、兵、阴阳为枝干,博采众家之长,熔于一炉,非佩服之至。”听得韩非吹捧,吕不韦很是高兴,捋了捋胡须,“能得公子非你之赞言,老夫甚是高兴,大王一直精读你的著作,你以为此书能否入大王之眼?”吕不韦眯眼望着韩非再次问道。韩非含笑拱手,“相邦书中深入阐述了治国、治军、治民之道,想来是为秦一统之后做准备,想来大王定会重视。”“哈哈哈!”听得此话,吕不韦大笑两声,“那就借公子吉言。”而一旁的李斯也含笑不语。但心中却是颇为不以为然。虽然吕不韦所著之书包罗万象,有独到之处,但很显然,吕不韦还是不了解嬴政,或者说从未想去了解,依旧我行我素。吕不韦的意志,与嬴政的意志不同。吕不韦此书大意无为而治,内圣外王,将政务交给臣子,而王则高高在上,但从嬴政过往所做之事来看,乾纲独断,显然不喜欢这种方式。因此李斯在笑,笑吕不韦怕是注定要失望。而经此一事之后,吕不韦之名以及《吕氏春秋》之名,随之远播山东诸国,闻名天下。天下人都知道秦国相邦吕不韦著书立说,轰动天下。回去的路上,李斯突然发问,“以道德为标,以无为为纲纪,相邦还是将事物想的太过美好了,不知师弟以为呢?”李斯看着韩非,笑问道。因为李斯深知,韩非才是法家集大成者。“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而法便是这些规律所显化,一切依法而行,有法可寻,则纲常不乱,相邦虽以道家无为为主体,但也兼容儒、法,想来也有其道理吧!”韩非只是笑了笑,平静说道,打了个太极。“师弟倒也是越来越圆滑了。”李斯深深望了一眼韩非,意味深长地说道。……而在传播过程之中,也有人将书中内容带到了荀子门前。吕不韦著书,其实也有与荀子一派争锋的意思。年少的张苍双手将书奉到荀况面前。许久之后,荀况微微一笑,“吕不韦终究是商人秉性,取百家之长倒也有些意思,以道家为主体,虽然已去其消极,更加主动,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不过其对我儒家学说之归拢亦又可取之处。”荀况仔细阅读,时而摇头,时而点头。……一旬之后,吕不韦入宫面圣。咸阳宫。吕不韦双手捧书,跪在殿下,沉声说道:“大王,这是臣历时七年所著之书,此书兼容道家、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思想学说于一炉,其内无所不包,请大王阅览。”说着,吕不韦双手奉上,一旁的寺人立即前去接取。“十二纪?”嬴政看了一眼吕不韦,就听吕不韦恭敬说道:“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相邦的意思是只要按照天地的准则治理国家,就能国泰民安?”嬴政扫了一眼便明白了吕不韦话中的意思,不咸不淡地说道。见到嬴政如此态度,吕不韦心下微凉。虽然心中一沉,但吕不韦还是回道:“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相邦,天地之准则,而非人道之准则,一天地准则而规人道,必是冲突不断,道德并无底线,唯有法律才是底线,有法律,人便能依法而行,触及底线,便当治罪。”嬴政缓缓收起竹简,“相邦的意思寡人已经明白,书便留下吧,寡人有空会看的。”嬴政挥了挥手,平静说道。见到嬴政兴致缺缺地样子,吕不韦虽然感觉失落,但还是只能退下。失落的吕不韦回到府邸,依旧的眉头紧锁。门客立即询问缘由。毕竟自从《吕氏春秋》一书名扬天下之后,这段日子吕不韦一直都是笑容满面。“相邦,可是大王……”立即有聪明的门客小声问道。吕不韦摆了摆手,没有多说。但意思已经不言而喻。很明显,《吕氏春秋》并未得秦王看重。如果此书得秦王看重,必将成为未来治国之纲要,他们也将受益匪浅,吕不韦的地位也将犹如昔日之商鞅一样,即便人亡,但其遗泽、法度依旧会深深影响秦国,永恒不灭。但如果不被看重,那么此书传的再广,名声再大,也无用矣。……秦王政八年·夏。秦军兵分两路攻赵。同时用离间计,散播李牧与赵侑合谋,欲要取代赵偃。郭开立即建言应除掉李牧,以绝后患。赵偃自是不信。同时秦派出使者暗暗告知赵侑,赵偃为以绝后患,将要除掉他。而赵侑自然也听到了外界传言,一想到赵偃如果得知,不杀李牧的话,必会杀他,顿时留心起来,率军应战王翦,暂时避开。同时秦国对郭开许以重金与重诺,郭开本就与李牧不对付,这里李牧回来还上言提议罢免他的相邦之位,这让郭开一直怀恨在心。他也明白李牧只要被重用,那自己随时有危险。如果秦国攻势继续猛烈的话,而李牧再次击败秦军,那么赵偃为了李牧护国,说不定就会答应李牧的要求,罢免自己的相邦之位。为了金钱与权利,郭开则与娼后诉说此事,让娼后明白李牧一直都尊废太子赵嘉为正统,一旦李牧得势,他的儿子赵迁必无缘王位,而且当初是她建议废太子,说不定将来自己和儿子也没好下场。娼后虽然有些小聪明,但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无大智慧,面对这种局势顿时心慌无比。因此一听郭开此话,顿时问计。随后郭开说出了一个天大的计划,并且说已说服赵侑,到时拥立赵迁为王,而她便能如昔日秦国的宣太后、赵太后一般,成为监国太后,执掌朝纲。此话顿时让娼后心动。“王后,决断吧,如今大王身体本就不如从前,而王后你的年纪也本就比大王大,一旦年老色衰,大王另有新欢,诞下王子,恐怕王后的后位与太子的太子之位也将如同昔日的王后与公子嘉一般旁落。”郭开一副语重心长地模样。“那秦国又如何抵抗?”娼后虽然颇为心动,但又有些担忧。郭开则立即说道:“王后放心,秦国已经明言,秦国只所以进攻赵国,是因为秦王与大王有私仇,届时再送秦国几城,比可免去兵灾,换我赵人一个安定。”听完郭开之言,许久之后,娼后终于点头。随着秦、赵两军再次交战,王龁对上了李牧,而王翦则从另一个方向兵发赵国。王龁对李牧,因为秦国两路进攻,赵军不得不分兵,使得李牧手中兵马减少,因此前期竟没占据优势。但是随着来回数月,终于李牧找到机会,击败秦军,王龁兵败,自知无颜面对秦王,竟然举剑自杀。而在李牧击败秦军,王龁自杀的消息传回邯郸的时候,赵偃大喜,立即封李牧为武安君,大方犒赏。而娼后见赵偃如此重用李牧,终于趁着赵偃大宴群臣的时候下慢性毒药。三天之后,病发身亡。郭开与娼后立即拥立太子迁为王。百官虽然心存疑虑,但是随着赵侑率军归来,自然镇压。不久之后,娼后便以重赏请李牧回邯郸,半路却是派人以李牧私通秦军为由杀之。李牧未曾想到如此结局,含恨而死。随后公子嘉逃往代郡,执掌李牧旧部。而嬴政得知王龁自杀之后,秦国最后一位历经四朝的老将没了,下旨厚葬王龁,并另王龁之孙入宫为郎,以示恩宠。随后不久便得知赵偃与李牧的死讯。而嬴政并未急着乘此机会灭赵,而是发四郡之兵助魏攻楚。本就有病在生的楚王被秦、魏两国夹击,不得不劳心劳力,年底病故。随后嬴政立即派姚贾前去吊唁。……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熊完病逝。其与王后李嫣嫣之长子,三十岁的楚悍继位,是为楚幽王。李园在宫门派出杀手刺杀春申君黄歇,成为了新的楚国令尹。同年,姚贾带着秦王的任务入楚。楚王宫内。楚王悍、李园等百官接见姚贾。一入宫,楚国官员便大声呵斥秦国无故攻楚。姚贾早有腹稿,平静地捋了捋胡须之后,说道:“请楚王明鉴,我秦人与楚人皆为高阳先祖之后(颛顼,黄帝之孙),秦、楚两国更是联姻百年,这些年来,楚国与赵、魏等国合纵攻我秦国,但我王继位之后,却从未与楚国有过任何战端,岂非是念及双方血脉情谊啊!”姚贾一副语重心长地模样。但立即有人不满问道:“那为何这次秦国助魏攻楚?”姚贾长叹一声,郑重说道:“请楚王明鉴,我王本无此意,奈何当初攻赵之时,魏国曾有援助,这一次是魏王挟此恩情,逼迫我王出兵,我王想来重信守诺,不得不资助魏国,但是想来诸位也都清楚,我秦国虽发四郡之兵,却是并未真正与楚为敌,不然楚国今天又岂会损失这般小。”“秦使所言不错,这次与秦交战之士卒,并未折损多少。”李园微微点头,表示认同。随后就听姚贾继续说道:“外臣此番前来,便是受我王之命,前来与楚和谈,同时代我王向楚考烈王吊唁,并且携重礼,恭贺新王继位,愿楚国与我秦国永结盟好,成为兄弟之邦。”“哈哈哈!”听得此话,楚王大悦。而在下朝之后,姚贾依旧留在楚国,数天后秘密会见了李园。【感谢:摩林若寒的5000点打赏;我真没有灌鸡汤的3000点打赏;书友2020……311的2200点打赏;微曦a的102点打赏。】最近天太冷了,冻的手都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