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毛巾和手套值不了多少钱,但免费拿, 有不少人心动了。有些内向腼腆的姑娘和小伙子本来没话可说, 但因为奖品,大家不由打开了话匣子,渐渐熟络了起来。奖品全都领完了后, 宋成到台前拿话筒看着众人。他先开了个玩笑, “看你们如此热闹,我都怀念自己单身的日子了。”这话一说, 大家立马哈哈大笑起来。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后, 宋成说道:“接下来, 有请吴厂长和姜局长上台给我们讲几句,大家掌声欢迎。”吴厂长接过话筒,“那我就先说几句。”他跟大家分享了他跟他媳妇相认相知的故事, 然后说道, “合适就处,不合适就不处,就这么简单!无论是我们纺织厂的姑娘, 还是矿务局的小伙子,都得把眼睛擦亮喽!”又强调, “要知道, 这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 不能稀里糊涂, 也不能将就凑合。”吴厂长作为一个过来人跟大家说, “结婚是什么,是两个人一块过日子,日子是什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个人一旦处了,男同志们就要肩负起身上的责任来,坚决不能做出对不起女同志们的事情。”在他看来,结婚有两个词要记在心里,一个是责任,一个是理解。吴厂长说的很朴实,讲完后,下面的年轻男女都使劲儿鼓掌。下面是姜轶讲话。他主要从个人发展和单位发展两个角度对这次联谊活动进行了总结。对此,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单位的温暖,感受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为广大职工全心全意服务”的口号。职工们听完姜轶的话,不由点头。“单位确实为了我们职工们着想啊。”“原先我家里人催我找对象,现在好了,单位也要催我找对象了。”“这说明单位就是家啊,如果不是家,谁在意你找不找对象,能干活就行。”“这话有道理,那我以后可得拿单位当家!”“……”这话激起了大家对单位的感情。宋成最后做了个总结,祝贺两家单位联谊活动圆满结束,同时祝贺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姜轶满意的看着台上的宋成,觉得对方越来越有模有样了。等宋成过来后,他问道,“高考准备报哪所学校?”宋成挠了挠头,实话实说,“我和我媳妇都想好了,报省城大学。”省城大学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而且他们后来还去省城大学逛了一圈,教学楼,食堂,宿舍……都很满意。当然了最满意的还是省城大学给发钱。宋成又说道,“局长,我们问了省城大学的学生,人家跟我们说,省城大学会给每个学生发生活补助,一个月十五块钱,期末还会发奖学金,有一二三三个等级,分别发六十、三十、十块钱,另外还能当助教和主管赚钱。”最后他憨憨的道:“上学这么赚钱吗?”姜轶笑了一声,“让你看的文件是白看了吗?”他望着远处说,“教育要回潮了。”宋成喃喃道:“教育回潮?”上面确实发布了很多关于“整顿教育”的文件,甚至明确规定让广大学生们回学校上课,全国教育事业出现了新气象。但长达七年的“读书无用论”的风气,让宋成并不清楚读书意味着什么。在他看来,读书是考个好成绩,是上个好大学,是可以带着老婆孩子去省城,是可以拿学校的补贴。姜轶语重心长的说道,“读书是好事,教育是好事,这不仅是对于广大人民,也是对于社会国家。”他拍了拍宋成的肩膀说,“你啊,好好准备,平时工作不忙的话,直接在办公室复习。”宋成惊喜的看着姜轶,“哎,您放心,我保证好好复习,考中省城大学,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姜轶含笑看着宋成,“省城大学还是太小,不如——”他停顿了一下,对宋成说:“冲一冲燕大吧。”宋成直接愣在原地,“!!!”啥玩意儿?燕大?燕京大学!他复习那会儿就怕他闺女给他定一个燕京大学的目标,没成想现在局长让他考燕大!姜轶没再多说什么,留给宋成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爸——”宋棠找了半天,原来她爸躲在这里了。“你咋了?”她晃着宋成的手,“为啥不说话?”宋棠心慌道:难不成她爸傻了?可别啊!她第一反应是她爸傻了咋高考呢?宋成呆呆的看着宋棠,“闺女,局长让我冲一把燕大。”不过话说出口后,他立马就后悔了,完了,这下她闺女绝对会让他和他媳妇考燕大。果然,宋棠欢快的说道,“爸,局长伯伯都这么说了,说明你有考燕大的能力!你可不能让局长伯伯伤心!”心里说:局长伯伯真给力!回家的路上。宋成问宋棠,“闺女,你觉得教育是什么?”没人回答,低头一看,原来他闺女趴在他肩膀上睡着了。自从他说了睡觉长高理论后,他闺女可能睡了。宋成笑了笑,修长有力的大手轻轻拍着宋棠的背,脑海里不由想起了之前他闺女经常唱的一首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啦啦啦啦啦。”有旋律的调子与谧静的夜空融为一体。回到家后,宋成把宋棠轻轻放在床上。李楠刚从澡堂洗完澡回来,她小声问宋成,“闺女又睡着了。”这也太能睡了。宋成拿着毛巾帮李楠擦头发,边擦边说,“媳妇儿,要不咱们考燕大吧。”李楠,“!!!”她转头看着宋成,瞪大眼睛说,“你疯了吧?”又低声道,“咱们两个能考上省城大学就不错了,做人要脚踏实地。”燕京大学,她不敢想象。不过,要是燕京大学的补贴比省城大学高的话,一切好商量。第97章宋棠撕掉了省城大学的纸条, 换上了燕京大学的纸条,贴在了墙上最显眼的位置。宋成和李楠开始了高强度的复习。早晨,他们雷打不动的看语文背政治, 但这一次,他们看的更有针对性了, 背的也更加系统和全面了, 几本书的知识点被两人串成珠子,摸一摸,就知道原文在哪里。上班的时候, 两人全力攻克数学和理化综合。这两科容易拉分, 宋成和李楠上次考核就是因为好几道题不会做丢了分数,和前几名拉开了差距。如今冲刺高考, 必须抱着全部题型都要过一遍的想法, 不然一道大题不会, 那就是七八分,甚至是十几分。要知道成绩差个一分两分,名次就会变动几个甚至十几个。两个人都是摸鱼的好手, 知道怎么插空干自己的事情, 只不过以前是插空偷懒发呆,现在是插空刷题做题。女工委员会的人都知道李楠要高考,所以重的任务都不会交给李楠。许孟甚至托关系给李楠弄来了几套试卷。至于宋成, 有自己的办公室,平时除了完成姜轶布置的任务外, 剩下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虽然姜轶说让他先学习, 但是宋成仍旧先做完本职工作后才复习。晚上做试卷, 一周五次模拟, 宋棠监考。夜校两个人都不去了, 一来课程已经上完了,再去没有什么意义了,除非是有哪个章节哪个知识点完全不懂,二来上课太浪费时间,不如做试卷来的更有效率,可以快速判断自己哪部分不明白以及哪些题型没有掌握。与此同时,矿务局拿到推荐名额的几个人也都投入到了紧张而激烈的备战中。宋成觉得两个人复习也是复习,一群人复习也是复习,索性组织大家一起,还能互相帮助。于是向矿里申请了一个教室,专门用作备战高考。之前从第二十四名爬到第十四名的大汉热烈响应,他本来就想有人带带他,宋成这个提议正中他下怀。不过也有喜欢单独行动的,比如第二名和宋业。第二名不知道原因,但宋业是因为喜欢单独复习,他觉得人多了,容易打扰到他。宋成和李楠在哪学无所谓,但教室更凉快,所以晚上的时候会去教室,一学就是两个半小时,到十点的时候,两人就收拾东西回家。宋棠经常会到教室门口接宋成和李楠,手里还带着零食,有时候是糖葫芦,有时候是李子,有时候是油糕,有时候是冰棍儿。每当这个时候,大汉就一脸羡慕。他虽然成家了,但是孩子刚两岁,不可能来接他放学。不光大汉羡慕,教室里的其他人也日常眼馋宋成和李楠有个孝顺懂事的闺女。有人不由感慨说:“还是生闺女好啊,贴心,哪像我家的小子,还接我放学?他恨不得我不回家!”“是啊,早知道有闺女这么好,我就不听我妈的话让我媳妇儿打胎了。”他们家找人验胎是女娃,所以打掉了。这种事情其实很常见,说出来大家也没觉得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