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小货郎> 第12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节(1 / 1)

倒是李裁缝,黄娘子,高娘子,徐娘子四个,歇了近半个月,这才重新拿起针线。虽然那次挣得多,但也是真的累。她们歇的时间还算少,巧晴到现在都没动线呢。引娘还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她们有的人做了新郎服之后,看不上以后绣品的价格,毕竟价格相差有些远。纪彬却让她不用担心。大家都是活了二十几年的人,之后纪彬还提醒过此事,让她们放平心态。若因为之前挣得多,看不上现在挣得少,那只能说明她们不适合这份活计。毕竟稍微想想就知道,那么紧急的活,几年也不一定有一次。再说现在刺绣好的人越来越多,要是不合适的话,那也没办法。他们只是东家,用不着事无巨细去劝解。就跟清高的万秀才一样,他清高归清高,能做事就行。千人千面,总有些不同的想法。何必强求他们跟自己一致呢。纪彬可不会因为万秀才清高就忽视他的才华。这些绣娘们也不会因为收入不如新郎服那么高,直接放弃这些活计。一样的道理。总体来说,来他这,大家收入都是增加了的,这就是好事。刺绣坊其乐融融,都想赶在年关之前多挣些钱呢。其实银子挣多了之后,李裁缝对自己的手艺反而没那么藏着掖着了,如今做得虽然不快,没事却在指点身边的人怎么提高绣技。但相比酿酒坊的热闹,刺绣坊安静得跟图书馆一样。毕竟收酸果的消息传出去,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啊。酸果这东西山上到处都有,摘这东西也不要钱,不过是费些时间体力。可对农家人来说,实力跟体力能换钱,真的求之不得。酿酒坊的伙计们,一边要酿酒,还要收果子,实在累得不行。好在村里还有许多闲着的婶子伯娘叔父大爷们等等,付钱让他们过来帮忙也是可以的啊。里长已经从刚开始的小气,恨不得不给伙计们开工钱,到现在懂得雇人了,作坊的伙计们还在低声调侃。只是不敢在里长跟里长儿子们面前说。可在纪彬这,倒是有些不怕的。因为就算调侃纪彬东家,东家也不会生气。纪彬好笑道:“好好干活,回头让婶娘给你们做好吃的。”大家立刻高声答是,做事更卖力了。包达也在帮着收酸果,不过脸上带笑,明显觉得做得还行。而且家人孩子就在附近,干活更踏实了。酿酒坊经过短暂的慌乱,很快恢复秩序,伙计们还在作坊酿酒,只派两个识字识数的过来帮里长记账。里长跟包达分了两个桌子,身边跟着帮忙称重的婶娘们。来送酸果的人必须排队,不排队就直接送到队尾,若是再过分,那就直接回家。至于想捣乱?酿酒坊十几个小伙子,也没人敢捣乱。酿酒坊人来人往的,干活的心里高兴,送酸果拿到钱的也高兴。不少人惊讶地看着纪滦村。明明这个村子之前跟他们村差不多,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变得让人向往。再看看手里用酸果换来的铜板,若是纪滦村天天都收酸果,那就好了。这些钱够只老母鸡,用来吃肉了。家里好久没吃过肉了啊。他们这里热闹,第二排正在建私塾的地方也热闹。一挂鞭炮放完,正式动工。盖新房子,在哪都是大喜事。而且这盖的还是私塾,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能读书啊,这可是好事。要是私塾盖好之后,他们堰河村的小孩能不能也送过来,上学真的是好事。以前他们可能不懂,但看看纪彬,看看引娘。引娘的变化大家可都看在眼里,也有人说她是嫁了个好夫君才有现在的日子。但她嫁人之后也是上学的,那么聪明漂亮,跟上学也有关系吧?一会跟宣老爹一起吃饭,定然要奉承几句,既感谢他带大家做活,也求他帮忙问问,别村的小孩能不能过来上学啊。纪彬走在石子路上,为自己荷包隐隐作痛,到处生机勃勃,到处都在花钱。正想着,柴力指了指前面。“东家,送炭火的人是不是来了。”好家伙,两大车炭火。又要出钱了啊!但在出钱跟有炭火的冬天相比,还是出钱吧!第52章炭火,皮货。古代冬天最好的两样东西。纪彬订了炭火之后,就等着他们拉过来呢。其实一共订了三大车,其中一车已经停在邑伊县杂货店。这些炭火都是上等炭,虽说不是最好的银丝炭吧,但也不是寻常人家用得起的,而且是专用用来取暖的炭火,跟做饭用的不同。所以并不售卖,只是自己用。当然了,还有送人。大冬天的,送炭火不比送别的强?现在十月下旬,天气已经开始冷了,一早一晚温度已经很低,该烧炭还是要烧的。以前没钱也就算了,现在有钱,自然不能冻着自己。所以很早开始,引娘已经收拾自家的皮货去给两人做冬□□裳,纪彬则买了炭火炉,还给引娘买了暖手的袖炉,写字手冷了就抱一抱。这三车炭一共一万两千斤炭火,听着挺多,但其实根本不经用。不说送人了。只讲纪彬自己家里,他不常在家就算了,在家的时候,家里炭火肯定不会断。让家里舒舒服服,一天少说也要二十斤,从十一月十五开始烧,一直到正月十五。六十天就要一千两百斤炭。家里要准备一千两百斤。刺绣坊地方大,一个冬天要个两千斤不过分吧。还有酿酒坊要少些,给个一千斤足够,做酒要来回跑动,不如刺绣那么需要炭火。这加起来,都要四千两百斤。不然怎么说冬天不好过,就是这个原因。像去年凑凑合合过,那也是过,如今舒舒服服过,更是过。大家经常说的薪水其中的薪字,就是来自炭火的意思,朝廷都会给官员们发放炭火,或者折成银子,可见这炭火有多重要。所以过年好难。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更难。好在政局稳定的朝代,都会限制炭火价格,不能太低,太低做炭的百姓无以为继。也不能太高,那样大家都买不起。纪彬这一万两千斤炭火,一共花了一百一十两。对纪彬来说自然是不贵的,可让普通人来说,那是想也不敢想。就为取暖?花这么多银子?要知道一百一十两,普通人十年也赚不到。村里人取暖,顶多用木柴,又或者稻草,再不行牛粪。闲的话自己烧出来也行,买炭火?他们想都不敢想。或许今年可以想想了?其实一斤木炭也才十八文对不对。而且纪彬买的是上等炭,他们买普通炭火也行啊,估计只要七八文就行。想要以后瑟瑟发抖,在家里也什么都做不成的冬天,现在是不是可以改改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