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小货郎> 第22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5节(1 / 1)

之前一直忘记问了,这会忽然想起来。里长疑惑:“我也没听说啊,王知县要是走了,换个不好说话的怎么办?”毕竟跟王知县做事也做得久,谁不想跟个好说话的官员啊。引娘倒是想到什么:“应该还是王知县,我七八天前还送了时令鲜果过去,也没听到什么消息。”这?王知县没能调走?这让里长是松口气,纪彬反而有点奇怪。不管从哪方面说,王知县都符合升职的标准啊。纪彬微微皱眉,算了,老熟人确实好办事。到了县衙,还是熟悉的人跟事。知晓纪彬他们是要来买土地的,小吏们自然绽开笑颜,买地是好事啊!他们就喜欢买地的人!引娘里长在里面办手续,听到消息的柴尺赶过来,笑着朝纪彬拍拍肩膀:“来,我们内厅说话。”柴尺跟纪彬自然熟悉,走到里面的时候,柴尺才低声道:“王知县最近心情不好,想找人聊聊天。”正好听说纪彬过来,自然要找纪彬聊一聊。毕竟纪彬这人聪明识趣,还给他那么多税款,不管从哪方面来讲,王知县都是很喜欢纪彬这个人的。所以在纪彬面前根本不掩饰自己的愁眉苦脸。内厅里面,王知县不如以前那么精神抖擞,见纪彬过来,忍不住招招手:“来了,快坐。”竟然一种老熟人的感觉。等纪彬坐下,王知县忍不住又叹口气。这模样纪彬都快笑出声了,毕竟三四十的王知县叹气的时候,真的有点衰,看着还挺逗道王知县也不介意,让柴尺也坐下来,旁边还是他那个幕僚,脸上带着同样的衰跟不解。他们都在之后,王知县才道:“纪彬啊,你那么聪明,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我到底是那点做得不好,今年还是不能升迁啊!”换了普通百姓,王知县肯定不会说得这么直接。甚至在去年之前,对上纪彬也不会这个样子。可现在的王知县知道纪彬不是普通人,别人算不出来他挣多少银子,他还算不出来吗?两年之内把生意做得这样好,王知县也没了之前看不起商贾之人的脾气,说话都自然很多。“你们说说,我这几年要修路那修路了,修大桥一座,小桥三座。咱们邑伊县的官学,慈幼堂,还有这衙门,还有逢年过节救济百姓。我哪样没做啊。”“怎么今年升迁又没有我,反而是隔壁县屁都没干的去了春安城?”王知县越说越衰。上个月任职书下来,他左看右看,那都是大写的四个字,留在原地。年前他都以为自己升迁稳了的。甚至都想吩咐夫人收拾行装,他家夫人倒是没理他,说万一还在邑伊县呢?这不就说准了。确实还留在原地。所以王知县想不明白啊,他到底哪点比不上隔壁的草包知县?若是都不动,都不升迁,他还能理解。比自己差的人升了,这不行。所以最近衙门一直乌云笼罩,唯一值得欣慰的,大概就是纪彬家交的三万五千两税款他可以继续支配修桥吧。唯一的好事?纪彬看着王知县的模样,想笑不敢笑。但他心里隐隐有个猜想,轻咳道:“敢问那位知县,是不是不受谭刺史待见?”王知县想了想,点头:“对,他这人阿谀奉承,什么都做,就是不爱搞民生,谭刺史很不喜。”这就对了。谭刺史不喜的人就能升迁,欣赏的人则留在原地不同。王知县突然想到什么。他作为官员,消息自然比普通人灵通点。就算他不在汴京,也能知道些消息,再说谭刺史老师谢阁老被流放这件大事,他岂会不知?王知县一改之前的表情,神色严肃认真,倒是有了几分官员模样。毕竟他之前虽然难受,倒也不是真的难受到不行,顶多是发泄下心中苦闷罢了。可此时明显反应过来。“是了,是这回事。”王知县忽然松口气,“留在原地,反而是最好的。”降了,说明他真的得罪人。升了,那说明他站队了。不升不降,反而最稳妥。再说他们宿勤郡虽说是那位的封地,但到底只是每年给供粮而已,并非真的管辖。他这不升不降,可太好了!王知县忽然展开笑颜,他身边的两个幕僚还是有些迷惑。王知县啧啧地看向他们两个,忍不住拍拍老伙计们的肩膀:“你们说说,幕僚还没有我聪明,你们好好想想吧。”幕僚们:???怎么就突然被骂了呢!纪彬也笑,柴尺虽然不知道那么多信息,可他见王知县不像之前那般愁眉苦脸,这就足够了。王知县又看向纪彬,笑着道:“这样也好,咱们邑伊县发展到现在不容易,还有计划中的几条路没修完,也要赶紧完工了。”纪彬拱手,赞道:“王知县不愧是本地父母官,邑伊县的百姓也不舍得您走的。”王知县听完哈哈大笑,自家的幕僚们学着点!怎么一点都不机灵呢!既会做事,又会夸人,都学着点!不过人人都要像纪彬这样,那还得了?算了算了,满天下,还是一个纪彬就足够了。可纪彬的想法里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他的地买好了吗!他要速速继续搞基建了啊!第79章王知县又拉着纪彬说吐苦水。反正这里都是自己人,他在邑伊县时间长,做官也不错,吐吐苦水大家也愿意听的。纪彬也知道,王知县这人虽说没那么坚定,也不是说一定要为民请命,但他这人想往上爬的时候,走的都是正道。不说是个真正大家心目中的好官,倒也不差。这边聊着天,前面来买田地的,竟然不止纪滦村一家,还有不少村子都想在开春买地。一个是手里有钱,自然想要置办地产的,二是棉花的好处大家可太明白了,谁都想赚这个钱。但王知县的意思跟纪彬一样,那就是不能占用现有耕地,若是用了种稻子,种麦子的地,那都不行。上面要是追究起来,这都是罪过。他们邑伊县北边基本都是麦子豆子,偏南的方向,也就是深花坡,还有夏阳坝那种靠近兴华府的,都是种稻谷。如果按照纪彬知道的,种稻谷那边的地方基本都很潮湿,基本是不能种棉花的。当然也不绝对,能不能种还是焦家人说了算。焦十一会在四月份到邑伊县,王知县让自己幕僚记下这个时间,到时候他要亲自迎接。这王知县也看出来焦家人的厉害了啊。买地的人多了,县衙里也热闹起来,王知县虽然还对没升迁的事有些不高兴,可还是出去办公务。要知道现在的邑伊县已经不是当初的穷县了,在他们宿勤郡这边,甚至算得上小康。就连邓杉家的陶罐生意,都能送来不少税款,更不要说邑伊县大大小小兴起的生意。现在不少地方的道路修得不错,运送货物很方便了。运送东西方便,这手里不就能有点闲钱。所以说方才纪彬说,邑伊县的百姓舍不得王知县,这也不是说谎,而是真话。百姓们也不知道王知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但享受到实惠,那就是好的,他们是最朴实也最能真实想法的人。王知县见引娘办完手续,还让纪彬引娘,纪滦村的里长到自己吃个便饭。纪彬跟引娘还好,里长倒是吓了一大跳。可见纪彬与王知县关系不错,与那副捕头,正捕头关系都好,引娘还跟知县夫人有说有笑,他也就那么尴尬了。只是这顿饭吃得坐立不安,但回到家也是能跟众人炫耀的资本。他可是跟知县老爷吃过饭的人啊!等吃过饭,拿着一个村办好的手续,纪彬他们就要回家了。至于丈量土地的小吏们要两天后才能来,最近事情太多,要一件件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