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小货郎> 第28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5节(1 / 1)

不过已经等到这三家的信,詹明也该离开了。只是离开之前,副捕快柴尺骑马匆匆从邑伊县方向过来。看到纪彬詹明的时候还觉得有些话不好说。可詹明也是此事的苦主,该让他知道的。柴尺道:“纪彬,你还记得李老二吗。”纪彬回忆了下,他还真记得。这不是以前把持货郎们进货渠道的地痞无赖吗。怎么了?柴尺叹气道:“想要谋财害命的水贼里,就有他,还有他两个弟兄,其他人都是做水贼的时候死了。”竟然是他们?纪彬开口:“当初他们被赶出邑伊县,竟然是去做了水贼?”不过想想也是,这些人什么都不会做,除了坑蒙拐骗还能做什么?他们这种人去做水贼,竟然一点也不意外。柴尺又道:“我这次过来,就是同你们说一下这些人的下场。”“三年前他们纠结一伙人四处行骗,最后入了水贼的伙,可正好赶上朝廷清缴贼匪,于是死伤过半。”“蛰伏了大半年后,这是他们第二次动手,眼看要得逞,谁知道又遇到按察使。”“也是詹明幸运,头一次动手时,一船二十七条人命,全命丧当场。这些人杀人无数,后患无穷,按察使那边也很关注,无仙城刺史更是深恶痛绝。”“所以等到不等开春,等到今年年末,直接问斩。”柴尺眼中隐隐闪过快意,同样觉得痛快的,还有詹明振生。纪彬忍不住感叹,果然恶人到哪都是恶人。这样的结果,也是他们的报应了。能在年前得到这样的好消息,似乎是个很好的预兆。别说什么杀人血腥,杀恶人,只会让好人心里畅快!每个恶人都会有他的死亡归宿。纪彬相信,汴京那边的恶人,同样不会好过。送走兴奋的詹明跟振生,纪彬看向汴京那边,等着那边的好消息。第94章永义十七年十一月,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月份。先是水贼们要在年前问斩,然后是汴京那边的消息。纪彬这边的信件往来也多了不少。从他十一月初八接了侍卫们回到纪滦村之后,一直到十一月二十。手里往来的信件就停过,就差直接住在书房里了。可看完十一月二十这封信,纪彬把信件轻巧叠上,随后扔到炭火盆中,确保什么都没留下。这十几天的信件都是这么处理。这封信烧掉之后,纪彬轻轻松口气。汴京的消息已经尽在掌握。不管是焦家的信,还是谭承乐的信,似乎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太子赢了。这个结果并不意外,从宿勤郡按察使,再到江南按察使。还有按察使找了夏夫人,这一切都在往太子有利的方向进行。要不是纪彬提前察觉到什么,估计还是一脸懵。如果外人视角,看到的肯定是什么,明明禹王已经掌握局势,还利用棉花招揽了很多人。钱财更是不用讲,这数额只怕让人咋舌。可是转瞬间,什么都变了。禹王花了大半年时间来掌控棉花,太子破局看起来却只用了半个月。里面的谋划外人不得而知,可纪彬身处其中,却明白其中的凶险。从汴京来的书信也证明这一点。首先从三个地方的棉花开始,宿勤棉,汴京棉,基本都掌握在禹王手里。鲁地棉则在焦家人手中。但焦家人,甚至焦家主可都在禹王手下做事,控制鲁地的棉花,似乎对禹王来说轻而易举。可禹王却忘了一件事。那就是焦家人,或者说焦家主,心里早就倾向太子那边。于是看似禹王控制鲁地棉,其实还在太子掌控之中。等焦家主找好机会,立刻一纸诉状把禹王告到圣人面前,从禹王手下如何威逼利诱,如何掳走他家孙女。不仅如此,甚至还要挟他把棉价提高,否则就如何如何。焦家主能见到圣人,自然是太子安排的。作为造福南军国百姓的焦氏棉产出者,让圣人对焦家主好奇并非难事。原本只是简单的见面,谁知道却成了禹王的敲丧钟。圣人见到焦家主的时候,在场的只有圣人自己的手下,所以这事瞒得很死。焦家主说出来的话,看似简单,可圣人是个疑心多虑的人。控制鲁地棉,控制棉价?他禹王想做什么?他有什么想法?等圣人稍微一调查,有些事情自然浮出水面。以前也就是不在意,等他在意的时候,圣人忽然发现,禹王的胆子可太大了。而太子以前提过,可圣人只当太子想党争,直接给驳斥回去。如今看来,竟然是他对禹王太宽容,竟然让他这么肆无忌惮。至于让圣人承认自己错了,自然不可能,他不会错,错的只会是禹王,甚至还有太子。太子为什么不能说清楚些?反正不管怎么样吧。圣人丝毫没怀疑这是太子布下的局,只觉得是禹王蠢坏,要不是焦家主告发,还真让他欺上瞒下,用棉花联络那么多豪门世家。自己还没死呢。儿子就开始结党营私了?而且这个儿子还不是太子,他结党营私吗?天子动怒,剩下的事自然简单了,三个按察使陆续出发,一个去宿勤郡,一个去江南,还有个去鲁地。至于汴京本地的?直接给了太子处置。是的,直接给了太子。圣人知道他们二人不和,知道落到太子手中,禹王绝对不会好过,但还是交给太子。他现在手里不能动戾气,否则对身体不好。这里面的事有些是焦家人或者谭承乐写的,有的是纪彬推算出来。反正事情大差不差,基本是这样了。不过最后压死禹王的稻草,却是棉花诈骗一案,几个按察使把调查结果送到圣人案前。除了禹王结党营私,利用棉花敛财之外,还有一件事让圣人十分生气。还记得去年禹王从宿勤郡回汴京的契机吗,就是他“破获”棉花诈骗一案,追回几十万两白银。也是因为这件事,禹王被召回京。可三位按察使查禹王抬高棉价一案时,恰好发现禹王其实并未破获此案,只是用来蒙蔽圣人的。之前说过,圣人他不在乎别的,他就恨旁人欺骗,就恨这些不把他放眼里的人。谢阁老因为这事已经被流放了。他的儿子竟然撒弥天大谎,用来糊弄他。反正是看了诈骗一案详情,知道很多被骗的人根本没收到银子,像黄夫人他们这种可是签了文书的。厚厚一沓百姓没收到银子的文书放上来。谁都要气的。两件事强压之下,任他禹王是神仙也翻不了身。圣人但凡有一丝怜悯之情,也不会把他交给太子啊。不仅是把禹王交给太子,后续的处理也是太子来做,他实在精力不济,也不想管这些事。一场大戏终于落幕,除了按察使来的时候浩浩荡荡之外,其他时候,更近乎暗流涌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