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邑伊县,还有比纪彬更合适的吗?谁能说出第二个名字啊。再说当时棉花的事多凶险,大家都是知道的,连禹王都因为这个事倒台,可纪彬呢?纪彬做到了全国独一份!宿勤郡其他地方都有棉农被抓押送汴京。可唯独邑伊县没有。这是为什么,大家还看不出来吗。即使所有人都不了解内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纪彬很厉害!纪彬真的很厉害!既然这样,这个商会会长,自然是想要纪彬当。年前的时候他们一起去找纪彬,却扑了个空,但纪彬自然得到消息。他对这件事也是思考了下,说实话,成立商会,并让他当商会会长,这事自然极好。如果不是有好处,像平老板,还有如意楼的柳掌柜,为何要当?肯定对自家有益的。只是会长的要承担的责任又很大,所以纪彬才犹豫了下。不过对比利弊,这个会长还是要当。纪彬原本已经做好打算,等他们过来的时候好好商议。可今日从知县家里出来,得知王知县接下来一两个月要离任,那成立商会的事就要推迟。否则赶在人家新知县来之前成立个力量不小的组织,就算再好脾气的人也会忍不住多想吧。所以商会的事要暂时搁置,不能提起。至少要等新知县来了之后,再把这件事告知新知县,之后的事顺理成章。所以纪彬留了个字条给周掌柜,还让周掌柜帮忙解释,自己不是拿乔,而是最近真的不合适。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在知道王知县要离任的那刻,纪彬就已经想好这件事。这些事处理完,纪彬人已经回了纪滦村。纪滦村的两个作坊已经开工,虽然还有些寒气,但今年邑伊县大多数人都有棉衣穿,走在路上也没那么冷。看着就比之前健康。不然怎么说棉花重要呢。回到家中,发现最近收拾行李的人越来越多。之前初九的时候万秀才收拾行李离开,去王知县家中的时候,王知县那边也在打包行李。家里的九个养伤护卫,同样是在打包,他们马上就要离开了,毕竟在这养伤也有三个月,他们准备启程回家。如今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几个人还是坐船回去,竟然没有心理阴影,不愧是护卫们。他们这些人住在前院,后院的事一概不知,一个是他们不随意打听,二是纪彬家的小厮婢女们嘴都很严。谁都不想失去这里的活计,自然不会乱传话。其实也是纪彬家足够大,护卫们并不知道后院谢阁老的存在,只知道后院有尊贵的客人。不过这个客人指的是谭承乐罢了。可谭承乐如今也在收拾行李。不管这的日子多舒服,他还是要回汴京的,顺便跟大家说一下,谢阁老真的没事!如今还从深花坡接出来,有了专门的人伺候,有了专门的院子,什么都不缺。谭承乐要走,平老板也一样,甚至燕芷游也要走。他俩在春安城还有店要照看,总不好一直在纪滦村,再说了,过几个月柴力就去迎娶燕芷游,她在这也不合适了。过了个年就是不一样,陆陆续续都要离开。引娘最近就顾着帮大家打包行李,再带些特产了。等把护卫们送走,还带了三封信给他们主家,经过这一遭,纪彬詹明同这三家的关系更好了。不止是跟他家的公子们关系好,跟长辈也有了书信往来。毕竟很多人都想知道,纪彬为什么能规避危险啊。这也太神了。要么是他能掐会算,要么是他这个人运气好。无论哪一点,都值得人交往。再说了,这一年的棉花还指望纪彬呢。纪彬他们的棉花,可是让徐顾景三家出了不小的风头,其他人户,家家都担心,就他们不担心,甚至还带着一圈亲朋们都安心。一个家族若是能做到这种地步,那地位自然不用说。谭承乐,平老板,燕芷游他们三个是一起走的,柴力沉默地给燕芷游装了包东西,平老板则在一旁看笑话。唯独谭承乐表情严肃认真,再次朝纪彬作深揖,感谢他对谢老的照顾。只是他走的时候,又说了句:“太子说,他十分欣赏你,问你考不考虑试试科考。”试试科考。还有这种话的吗?旁边的谢阁老笑:“对啊,试试也行,你考上秀才,还不用交税了。”纪彬一脸正直:“若人人都不交税,那县城治安怎么办,县衙的维持怎么办,该交还是要交的。”他不缺这点钱!谭承乐无奈,纪彬已经好几次回避这个问题了。人人都想做大官,怎么他纪彬就不一样啊。纪彬心里笑了。虽说做官也不错,可他人脉通达,生意平稳,上不用看长官脸色,下不用顾及御史参奏。京城的大官都没他过得这么舒服。人各有志,有人喜欢权,而纪彬只希望让自己跟家人过得舒服些。等谭承乐他们再离开。纪宅忽然少了许多人,但稍微一算,还是有三十六七,而且小厮婢女们压力都少了很多。干活明显更细致了。说起小厮婢女们。如今他们总算从兴华府的梦魇里稍稍走出来,只要没人提兴华府的名字,大家脸上也是带笑的。而且渐渐胖了些,不像之前那般骨瘦如柴。甚至隐隐觉得,如今的日子,似乎比在之前主家里过得还要好,毕竟家里主子少,而且都不是计较的。可所有人都知道,主君跟夫人也不是好糊弄的人,若是好好做事,那他们自然好。不好好做事的,大家下意识打了个寒战,说不定会被送回兴华府?一想到那,所有人眼里都会闪过惊恐。正月十八这天,纪宅里剩下的全都是自己人。上面坐着的是纪彬引娘,后面站着柴力陈乙,旁边站着林博,下面则站着三十个买来的人。虽说杂货店的事还没了解,但今日难得把人都聚在一起,自然提前喊了林博回来。他以后可是纪宅的管事,虽说没什么经验,但有陈乙跟柴力带着,想必很快能上手,会不会做事倒是次要,能不能学,对纪彬亲不亲近,这才重要。下面的人其中十个女子,十五个男子,五个八到十二岁的小孩。这么打眼看过去,他们衣服整整齐齐,打扮得也干净,也没之前那样瘦了,简直跟刚来的时候判若两人。女子的衣服多是浅色,男子多是深色,孩子们则什么衣服都有,料子也要更好些。纪彬并未说话,而是看向引娘。他在这就是个摆设,内宅自然一切听引娘的。“今日是头一次发月例的日子,所以正式了些,以后每月十八,早饭过后,按照一个院的顺序,一起来领月钱。”引娘开口道,“主院的女使一个月两钱银子,西院,花园的,一钱半银子。”“门口的小厮同样是一钱半,守门跑腿护卫的则是两钱。”“家中十二岁以下,每月活计不多,只得半钱。”引娘朗声道,“可还有疑问?”众人不答,他们的规矩都是极好的,没有主家允许,根本不会窃窃私语,但下意识都看向主君夫人。他们还有月钱?原本以为被买回来了,就不会有月钱了。也不是,以前他们的身契也在主家手里,按照规矩是要有月钱的。但他们之前都是粗使奴婢,就算在官员士族家中,这月钱跟如今的也差不多。没想到鬼门关里走一遭,竟然还能跟之前一样?引娘这样是见过知县夫人打理下人。虽说人是买来的,可若是不给月钱,那可太苛刻了,体面人家都不会这么做。而引娘斟酌几分,定下这个月例,虽说比不上高门大户,但刚来这里,在本地已然算不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