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东方汉堡包(5000字)《致爱丽丝》在青年钢琴家交流会开幕式后爆火。因为不能录屏的关系,大家都只能听到《致爱丽丝》曲名,而不知道其曲子到底弹奏了什么。让没有观看直播的粉丝无比心痒。“《致爱丽丝》我还想再听一万遍。”“这次演奏会门票竟然还只是一次性的……呜呜呜,连重听都不可以。”“话说后续还有苏爹的演奏吗?我这就买票去。”“感觉错亿。”“心痒痒,苏爹赶紧出正式版吧。就是演奏会票价,我也要购买来听听。”“好奇心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不仅如此,这首《致爱丽丝》还是为安徒生的新童话《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作的。”“不愧是好基友!苏爹直接借着这机会给安徒生新童话打广告啊。”“心更痒痒了。钢琴曲还没听呢,现在又来安徒生的新童话……而且也是还没发布。”“对于这样的广告行为!!很鼓励!苏爹多多作曲写歌啊。”“话说大猪蹄子最近新书也没动静。这三人……三个人同时吊我们的胃口。商量好的吧?”粉丝们已经沸腾了。而就在《致爱丽丝》热度最为高涨的时候,山海出版社官方媒体账号发布了一则消息:“安徒生新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已上线预售,请点击以下链接预订……”沧海这波热度蹭得恰如其分。再加上安徒生无论是《童话镇》还是《小王子》,口碑都非常不错。尤其是《小王子》,里面金句频出,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都有着相当的启发。因此安徒生新作预售一上线就卖爆了。一百万、两百万、五百万、八百万!预售数字达到了恐怖的八百万册。对于这样的热度沧海已经心无波澜,粉丝们也都已经习惯。但别忘了现在蓝星村文化交流计划已经推行,大和人对于安徒生还是很陌生的。看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热度如此之高。大和人很迷惑。“安徒生很有名吗?新书预售竟然这么恐怖?”“我的天……你竟然不知道安徒生?好吧!不怪你们,蓝星村文化交流计划推进也不是很久,你们不了解安徒生也正常。建议去看看《童话镇》,再去看看《小王子》”“额……抱歉,未婚,对童话没兴趣。”“我准备单身到死!让童话见鬼去吧。”“单身未婚就更应该看看《小王子》了!也许你能知道自己为什么单身,为什么无法驯养女人!”大和有一大堆宅男宅女,低欲望,有些颓丧。他们不想消费、不想结婚,更不想看童话。因为他们已经不相信童话了……然而在华夏人的大力推荐下,还是有不少人对安徒生产生了兴趣。继而率先买了《小王子》回去一字一句的看。读到小王子的孤独、狐狸的“驯养论”、玫瑰花、点灯人、星星等等意象的时候,也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太喜欢《小王子》了!!原来童话竟然可以写得这么深刻。”“超级感动。”“我感觉我又能找到女朋友了。”“喜欢小王子。”《小王子》接着这个机会在大和火了一把,安徒生这个名字也印在了不少大和人心里。白雪公主成了大和小朋友的“谈资”。各种《童话镇》周边产品也进入了到了大和市场。《爱丽丝梦游仙境》预售量超千万册。与此同时童话镇乐园也被不少大和人所知,甚至还有不少开发商前来谈合作,打算在大和也建一座童话镇乐园。但并没有如他们所愿。苏晨包括整个项目的高层都希望整个亚洲,魔都童话镇乐园率先运营,这是和魔都有协议在先的。而且也不想步子跨得太大。一步步来比较现实。……青年钢琴家交流会开幕式结束后,苏晨被很多钢琴家搭讪,认识了不少人。与石让也渐渐熟络起来。“你是我见过最天才的年轻人。”石让对苏晨极为看重。在见到苏晨的时候,他是想收徒苏晨的。但在听完苏晨的演奏和创作,他彻底打消了这种念头。在他心里苏晨已经有与他平起平坐的实力……当然石让不认为此时的苏晨有能力超越他,而是觉得在同等年纪,苏晨的成就和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二十五六岁。这个年轻人很有潜力。比起收徒,他更愿意与苏晨交朋友。“前辈过奖了。”苏晨显得极为谦逊,“我不过是平凡之辈,所谓天才,也只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好一个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石让没想到苏晨能说出如此深刻之言。心想:他的成熟度远超我的想象。言行举止间都流露着深藏不露的东方智慧。这一天苏晨加了很多钢琴家的微信。凭借着《致爱丽丝》的精彩演奏,他在青年钢琴家之中名声大噪。特别是那位叫杉本香织的大和女钢琴家,和自己握手时握着不放……男孩子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爱丽丝梦游仙境》虽然已经进行预售,但实体书还没有到达读者手中。所以大家都还不知道这本书讲的内容。反倒是让人心心念念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已经开播了。第一集之后螺蛳粉成为国民级美食。因此第二集开播时间还没到,已经有无数人守在电视电脑前,或者捧着手机平板了。而且有了第一期的爆火。做餐饮或小吃的老板们在第二集播放的当天,很多喜欢“早退”的餐饮老板今天硬是没有下班。虽然不知道这一集会播什么。但留在店里,万一自己经营的美食火了呢?今晚指定能大赚一笔!而等待节目开播的观众也是热烈讨论交流起来。“饿疯了app已经打开,准备看到一样美食点一样外卖。”“有了上个星期吃到撑的教训!从中午开始我就没吃饭没喝水……为的就是今晚一边看节目,一边点外卖胡吃海塞。”“螺蛳粉已经煮上,坐等舌尖开始。”“看到弹幕我都已经开始饿了。”“以前男朋友安利过无数次螺蛳粉,但我都不敢吃。看完舌尖,我尝试了一下!真香!然后连续吃了一周螺蛳粉。有和我一样的吗?”“我我我!我不仅吃了螺蛳粉!我还把臭豆腐也一起吃了!突然发现越臭的东西越好吃……”“额……您可以尝试一下方便便。”“滚!!!”《舌尖上的中国》已经霸榜一周,《美食家》虽然在之后播放了新一期节目,但也没能追上舌尖的热度。大和人可能是天天吃自己的料理,已经有些腻了。螺蛳粉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来了我来了!一入舌尖深似海。”“螺蛳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粉。”“特意飞了一趟华夏……发现华夏简直就是美食天堂!!天南地北的美食,根本吃不过来。”“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去华夏旅游了。”弹幕密密麻麻。而也就在这时,时间悄然来到了晚上八点。所有人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舌尖上的中国》那动人的音乐响起,一时间弹幕刷屏。“万饿之源!”“梦开始的地方!”“听到音乐已经开始流口水了……”特别是前面两条,被无数人复制粘贴,成了复读体霸屏。万饿之源不是吹牛的,想当初苏晨在看舌尖的时候,听到音乐就开始分泌唾液……就像实验中,狗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一样。他被舌尖驯服了。而此刻舌尖也驯服了无数观众。“华夏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华夏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第二集的主题在开始就阐明。主食的故事。说到主食,观众们都情不自禁想到米饭、面条,弹幕里也开始刷出各种各样的评论。“干饭人,干饭魂!小二,上米饭!”“面条yyds”“这一集不会有黄金蛋炒饭吧?”果然不出观众所料,舌尖呈现的第一样美食就是面食。所谓一样面食百样吃,造型多样的馒头、花卷出现在观众眼前。有玉米状的、刺猬状的、兔子状的……精致可爱。“好漂亮啊。”“这么好看舍得吃吗?”“他们的手好巧,好厉害啊。”“这哪是美食,分明就是艺术品。”大和人也啧啧称奇,都说他们大和的美**致,直到此刻他们才意识到华夏人的食物,同样精致到极致。只是华夏美食的精致,那都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非料理店里的可以营造。这种精致是对生活热情的体现。面食中,舌尖里还提到了“黄馍馍”,是以一个淳朴的陕西老人老黄制作“黄馍馍”到集市上卖而展开的。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无疑是老黄扯着嗓子叫卖“黄馍馍诶!黄馍馍诶!”他那淳朴的笑容治愈了很多人。在里面大家看到了袋装豆浆,引发无数人的回忆。“袋装豆浆yyds”“袋装豆浆拿在手里的蹂躏感特别棒。”“想当初一吸管抓下去,被飙一身纯白的豆浆……五毛钱一袋,但比现在五块钱一杯的都好喝。”“好怀念啊。”80后、90后都经历过袋装豆浆的年代。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摩托车、自行车代步还很普遍,很多人推着车在学校门口、街头巷尾卖馒头包子。热气腾腾。很有人间烟火气。而对于舌尖中提到的馕,很多人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小岳岳在相声中提到“打卤馕”。馕在画面中一出现,大和人最是感到新奇。“这是馕?不是披萨吗?”“我怎么感觉这是披萨鼻祖?”“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想吃!流口水。”舌尖第二集层次也相当分明,在面食之后,紧接着就开始讲米食。米粉、肉夹馍、广州细面、长寿面、臊子面……其中炒河粉、肉夹馍这两样美食把观众的口水都馋出来了。炒河粉薄而透明,口感柔韧顺滑。一份干炒牛河上桌。香气四溢。人们对炒河粉最直接的记忆应该来自校门口的小摊位。就像每个学校外都有卖炸土豆的一样,炒河粉也必不能少。“我的天!竟然还有炒河粉。我记得上大学那会儿,晚饭连续吃了一个月炒河粉,好吃又便宜。加鸡蛋和火腿……不能想了,口水止不住流。”“我是高中那会儿吃得比较多。食堂窗口专门有卖炒河粉。”当然热度最高的要属肉夹馍。关中长安的肉夹馍。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曾经汇聚全国乃至世界的人在这里,也将各种各样的美食带到了这里。所以长安有“主食天堂”之称。肉夹馍、裤带面、牛羊肉泡馍……烤好的白吉馍加上精心卤制的肉馅儿,一口咬下去,馍和肉同时咬在嘴里,二者的口感和味道在舌尖上激烈碰撞,香气在唇齿间扩散开来。简直不要太美味。“肉夹馍!我的最爱。”“啊啊啊!救命啊!要馋死了!”“才从长安回来……让我恨不得再飞一趟长安。”“没吃过肉夹馍的路过,现在疯狂想吃。”“我也是我也是。”“还有牛羊肉泡馍。我听说长安人吃面都要点一份泡馍,然后把馍撕碎泡面汤了吃,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馍+面汤!那就是就是神仙般的味道。”“你们别说了……我已经控制不住体内的洪荒之力了。”“点外卖!现在就点外卖。”一时间商户们忙得不可开交。黄袍加身和蓝袍加身的外卖小哥在夜间疯狂奔袭,用他们的腿跑出一份份订单和效率。肉夹馍、炒河粉一下火了。不仅如此,后面兰州牛肉面、臊子面等等各种面都跟着火了。节目的最后还拍摄了粽子、年糕、饺子。“一代粽师”成为热搜词攀上热搜。《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要讲述的是主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毕竟松茸、火腿,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吃到的。而第二集中的炒河粉、肉夹馍、兰州牛肉面、肉粽、臊子面……这些主食几乎都是人们每天能接触到的食物。平价!亲民!而且“安利”密集。肉夹馍直接卖断货。而提到面,无论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能大谈特谈。“山城人!!每天早上必吃一碗小面!小面yyds”“长安人,裤带面一天不吃都想得慌。”“坐标京都,炸酱面yyds”“宜宾燃面才是永远滴神。”“蓉城牛肉面必须站出来说话。”对于大和人来说,拉面对于他们并不陌生。然而华夏的各种面条吃法,却令他们十分好奇。肉夹馍也是他们在大和闻所未闻的。“肉夹馍??这不是汉堡包吗?”“但看起来比汉堡包好吃!好像还更健康。”“我的天……华夏竟然还有这种美食。简直逆天。”“华夏人不愧是吃界祖师爷,太会了吧。”“肉夹馍不会是汉堡包的祖师爷吧?”“从卖相上看,我好像更喜欢肉夹馍……好想现在就吃怎么办?”“我也是!!可是我们大和买不到啊。”“我立刻买飞华夏的票!”“从东都飞华夏的票竟然卖完了!!!什么情况?”《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在大和引起的反响远远大于华夏。对于华夏人来说,这些主食司空见惯,每天都在吃,顶多也就是点个外面满足一下食欲。或者怀念一下自己走过的青春。比如炒河粉就承载着很多人都学生时代。但对于大和人而言,这就是一片全新天地啊。咖喱面、意大利面……远远没有华夏的面条种类丰富啊,看那拉面上的羊肉,清爽的汤汁,白净的萝卜,红颜的辣椒油,翠绿的葱末和香菜……食欲满满。而肉夹馍被他们称为“东方汉堡包”。对于这种“汉堡包”,很多人都想先尝为快。毫无疑问“东方汉堡包肉夹馍”登上了华夏和大和双边热搜。“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地大物博了。华夏真的牛啊!”“五千年的美食文化,吊打我们。”“《美食家》当时让我文化膨胀,但现在对比《舌尖上的中国》才发现,我们小了,格局小了……根本就是弟弟!”“对于主食我们也就拍拍大和式意大利面、茶泡饭、饭团、寿司……再看看人家,那花样多到离谱。”“他们的馒头就很可爱。”“馒头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馒头?”华夏人对于东方汉堡包这个称呼,讨论也是非常热烈。“我怎么就没往这方面想过?”“可能是司空见惯了吧。大和人没见过,所以一下就相当了汉堡包。”“讲真!肉夹馍真的比汉堡包好吃一万倍。还更健康。”“我想说……随着舌尖播出,肉夹馍不会火遍全世界吧?就像汉堡包一样,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快餐食物。”“别说!还真有可能。”“瞬间文化膨胀有没有。”很多华夏人都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在往后的日子里,大和肉夹馍店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m汉堡包和k汉堡包,这两大世界性的快餐品牌,在大和和华夏的业绩受到巨大影响。下滑严重。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肉夹馍“东方汉堡包”提法的盛行。一场关于美食的文化输出,一发不可收拾……(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