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节(1 / 1)

“说不定我回头还能再往上走一步呢。”再走一步……高建设扭头看了过来,“你真打算走仕途呀?”可要是走仕途,就更需要学历,不去读大学行吗?长缨笑了笑,走仕途也不是不行,她暂且没考虑那么多,只想着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好。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这更重要。送走乔主任第二天,洪山公社召开了一个村干部会议,做今年夏收双抢的动员工作。崔庄的村支书发言道:“我瞧着今年庄稼能丰收,咱们可以跟粮站的说下,到时候多交点公粮。”牛书记听到这话没有立即接话,反倒是看向了旁边,“老徐、长缨你们之前不还用了粮所弄来的高产种子吗?怎么样?”到底是问到这事了,村长看了眼长缨这才开口,“还凑合吧,主要是村里头今年人手不太够用,照顾地里有些不够,上交给国家征购的粮食应该能跟去年持平,保证不拖后腿。”到底是面对公社的书记,说谎话多少有些心虚。可是长缨说了,不能说实话。村长心里头略有些忐忑,等着牛书记的指示。“抓生产抓发展也不能落下地里的生产,长缨你往后得注意下。”长缨连忙答应,“我知道了牛书记,回头我做检讨。”这一句让与会的村干部有些懵了——谁不知道傅长缨一贯是牛书记的心头好,宝贝的不得了,怎么也得做检讨了?这是咋了。洪山公社要变天了吗?徐长富也担心的很,走出这边大院就拉着长缨到一旁小声念叨,“你这是咋想的?”“我做个检讨,咱们不用多交粮食,这多划算的买卖呀。”村长听得直皱眉头,“长缨,交给国家粮食那是光荣的事情,咱们不能逃避责任。”从徐长富这里听到这话长缨一点都不奇怪。这个革命老区的村干部有着极为朴素的思想,多打粮交给国家,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和她爹傅国胜那精致的利己主义完全不一回事。“村长你得学会算账,咱们多交的那点粮食没那么大的用处,这两年没什么饥荒这点粮食不是救命的粮。但留下来咱们的奶牛能吃点好的多产奶,咱们交给县里财政上的钱更多,用处更大。”徐长富略有些迟疑。“我问过村里人,我没来之前咱们这地里的粮食倒是也有增产,交的粮食多了,可咱们的日子好过了吗?”这一句话问住了徐长富——粮食比早些年增产,可交的粮食多了大家日子反倒是过得越发寒酸。所以长缨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先是让大家兜里头有了点钱,紧接着又带来了好的种子,粮食比之前增产了些。徐长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长缨看着他那一张苦瓜脸哭笑不得。倒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长缨是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对于种地的农民来说有一个词叫做高产穷农。多给国家上交粮食,那对农民来说是再光荣不过的事情。当然,国家也不会白要你的粮食,会有征购价,然而那个征购价是多少?小麦一斤一毛二,玉米一斤八分钱。这点钱能够什么用?分到一家一户又能有几毛几块钱?更大的问题在于越光荣越多交,最终导致的是农民留给自己的粮食不够吃。在长缨看来,没必要因为用了好粮种就多交粮食,增产的粮食留下来,回头弄个磨面机,给村里人弄点精细面,那些豆子玉米留给村里的牲畜,让它们能吃点好的,多长膘多下蛋,这才是更合适的出路。徐长富倒不是蠢人,明白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但还有些担心,“可是我怕牛书记回头知道……”万一被书记知道他们瞒产,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对他来说,大不了这个村长不干了。可长缨是外地来的知青,这要是传出去的话……长缨笑了起来,“叔你可真傻,你以为牛书记不知道吗?那个崔庄的支书提议要多缴公粮时,牛书记为啥要把话题转移到咱们这里来?他也不想。”显然作为公社的一把手,这两年来牛书记看到公社的发展,对于如何发展公社的经济有他的看法。多交粮是光荣,可填饱肚子让公社里的乡亲们吃好喝好,那更是头等大事。只不过他不好直接表态,所以把话题抛给了他们。虽然事先没跟牛书记通气,不过在这件事上两人看法高度一致——不能再提升公粮缴纳额度了。这个征收额度一提上去很难降下来,最终苦了的还是洪山公社百姓甚至整个沂县的百姓。徐长富还是不安,“那要不咱们再回去跟牛书记确定下?”没有得到准话,心里头可不怎么确定。“那也行。”长缨倒是觉得没什么,让村长吃了定心丸也不错。好在前两天乔主任下来时,她陪同着四处转悠没有提到夏收可能增产之类的话,不然那边也不好交代。牛书记正在和崔庄的支书说话,瞧着长缨和徐长富过来,他招了招手,“刚才正想着跟你说呢,我刚才和老崔商量了下,觉得咱们今年的公粮还是按照去年的标准交,我还想着回头一个个打电话通知,你们倒是又回来了。”长缨笑了起来,“这不村长怕我检讨书写不好,非要拉我过来问问您我写多少字的检讨合适。”“随便写点就行了,有那时间不如多转转,对了,你安排梁实他们去学习,得学习多久?”赶上夏收,整个公社都空前的忙碌,要是人能够在六月初回来那可真是再好不过。“我安排他们学习半个月,估摸着赶不上抢收了,不过抢种应该能赶得上。”牛书记听到这话思考了下,“算了,好好学习吧,争取能学到什么本领回来,咱们这也不缺他们几个人。来回折腾还怪麻烦的,也不少花钱,不过要是他们学不好,回头我第一个找你算账。”崔庄的支书听到这话就知道洪山公社的天没变。所谓的检讨就是个过场而已,牛书记并没有打算找傅长缨的麻烦。这个知青书记,还是他们牛书记的得力干将啊。同样的认知徐长富也深有感触,自己还真是多虑了。不过不用多交公粮是挺好的。家里头留点麦子,回头也能弄点好面,给他老娘做点白面包子吃。这是好事。好事但并不能大肆宣扬,徐长富为了保险起见,这段时间亲自保管公社的账本,尤其是关于夏粮的这个账本,这倒是让村里的接线员兼书记员委屈坏了。人去找长缨哭诉委屈,“长缨,你说村长啥意思呀,我当了这么久的书记员,管了那么长时间的账,他竟然不信我。”这事徐长富之前跟长缨打过招呼,长缨倒是也赞成。毕竟有时候遇到嘴上没把门的也挺烦,先藏着倒也没什么不好,知道的人多了秘密也将不复存在嘛。面对找上门来的书记员,长缨连连安慰,“不是不信任你,是头些天我在那里算账,村长看着新鲜就非要学,这不把账本拿走练习去了。”“真的?”书记员将信将疑,“那你也教教我呗。”长缨:“……”挖坑埋了我自己,可还好?作者有话要说:粮价三十年一贯制,小麦1毛2,玉米八分一斤。第54章 计划教书记员记账这事并不着急, 双抢堪堪结束,整个公社还都处于忙碌的余韵中,暂时没有回归正轨, 长缨还真没时间去当小傅老师。何况,她也得给村长时间来折腾账本不是?等到有空教书记员记账, 那已经是七月份的事情了。长缨正在跟书记员讨论着如何记账更清晰明了时,有村民跑了过来,“长缨你快去看看, 村里的牛发疯了。”牛发疯了?长缨心里头咯噔一声,匆忙放下手里的账本跑了出去。出事的不是饲养棚的奶牛,是村里养得几头耕地的老黄牛。因为山区地形地势的缘故,拖拉机倒还不如老黄牛实用。长缨跑到坡地时, 就看到那老黄牛躺在地上抽搐。“红了眼,一个劲的撞人。”农忙之后大湾村的壮劳力们缓过神来多数去造纸坊那边忙碌, 平日里就剩下几个上了年纪的照看地里的活,最近正在牵着老黄牛搞垦荒。除了倒在地上的老黄牛, 还有村民被撞倒在地上,这会儿正捂着腰眼一脸痛色。看到长缨过来忙喊了声,“你小心点, 别被这牛撞伤了。”村里的老黄牛一向温驯, 谁知道今天忽然间发疯呢。长缨点头,走到倒在地上的老黄牛那看了眼, 这一看吓了她一跳。老黄牛的右眼通红,跟充血了似的, 结了厚厚的一层膜。这到底是什么病症长缨也不知道, 不过她记得自己前世在黄家沟扶贫的时候听一个老头说起过牛发疯乱撞人的事,当时牛眼睛上像是蒙了一层厚厚的翳。当时老人不懂的怎么处理, 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老黄牛倒地没多大会儿死了过去。因为这事老人还被大队里罚了一通,毕竟那损失的是公家财产。“后来我才知道,只要把它眼给划开,把里面的脏东西放出来,就行了。”这到底什么原理长缨还真不知道,不过眼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