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2节(1 / 1)

但……与会的好些个工厂企业,那可都是傅长缨一手抓起来的。别的工厂企业不当这个小白鼠,副食品厂、糖厂、市立机械厂还有那化肥厂,他们会不应允?看,那几个厂长可不都举起手来了吗?像是初春的竹笋,如今来了点雨水就有几个冒头的。关键是这几个小笋苗一冒头,其他竹笋都不好意思憋在土里头了。陆陆续续的也有其他国营工厂的领导举手。郭厂长还是话多的那位,“这牵扯到新的一年工厂的工作,能不能给我们点时间回去商量下,明天再给市里答复?”他不想跟长缨对着干,没啥好处。这位领导明显在栽培市属企业,想要尽可能的削弱国有企业对金城市经济的影响,关键是她还挺成功的。糖厂和副食品厂的出口贸易十分成功。听说还要新建服装厂,服装厂又牵扯到纺织厂。她虽然年轻但在搞经济方面的确很有一手,遇到这么一个术业有专攻的领导,和人对着干真没什么好处。但他也得尽可能的争取工厂这边的意见,领导有她的考虑,可工厂这边也得想好应对的措施。长缨听到这话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一天大概不够用,你们回去评估下产能和过去几年的产销情况,给你们三天时间,算了也别三天了,三十一号把你们的决定报到我办公室。”说完长缨又补充了句,“时间够用的吗?”郭厂长哭笑不得,“应该没问题。”“那成,咱们暂时先把这个事情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咱们市工人同志业余体育运动的事情,开展群众体育的口号提了几十年,咱们也该积极组织才行。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尽管提。”至于能不能采用,又能采用多少,那就得结合情况来看。如果说双休制的试推行让全市的工业企业虎躯一震,那么接踵而至的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前提就不言而喻——没时间哪能参加什么体育活动,归根结底还是想要推动双休。这次大会的内容肯定会传出去,届时工人们又会怎么想?一方面是多每个月多休息四天还能不定期的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与之对立的则是维持原有的工作制度每天生活都过得紧巴巴的。如果他们是工人,选择哪个不言而喻。可工厂总要考虑生产上的事情,毕竟这双休一来,工厂生产还能跟得上吗?原本的工作时间差不多是三百天,双休就意味着多五十天假期,按照这个比例来算,产能几乎下滑五分之一。这个缺失的产能怎么弥补?郭长城回去与工厂管委会商量。工会主席思忖再三,“如果让工人维持单休,那咱是不是也得涨工资什么的?”这件事郭厂长考虑过,明明可以双休为什么单休?是朴素的劳动本能吗?工人为什么工作,还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要么多发工资,要么多放一天假。总得给出相应的补偿措施来说。“那这样好了,咱们干脆让工人们投票来选择,看他们到底是要双休还是涨工资。”这个方案郭厂长也考虑过,实际上到最后还是如了市里的意——发动群众来推动这一举措。尽管这个政策的制定是自上而下的,但最终政策的落脚点还是在工人这里。一如陪产假中女同志拥有举报丈夫的权利一样,这个权利是给了你们的,至于会不会使用怎么使用,那就看自己的选择了。“行吧,就让工人们投票决定,老周你辛苦下,跟他们解释清楚。咱们如果推行双休制,那在工作日里怕是要忙碌起来,同样的工作时间工作量得增加不少。”产能是不能下滑的,起码不能大幅度下滑。那这就得让工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有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想要多点假期,那就不能再在工作时间偷懒了。工会主席连忙应下,“成,那我这就通知下去。”管委会的成员们先后离开,郭厂长看着空落落的会议室忍不住叹了口气,管理一个工厂都这么麻烦,管理偌大一个城市得多少心血。早些年他还觉得自己前途无量,回头指不定就能去机关单位高升一把。如今想想,能把工厂这点事情弄好就不错了。哪还有那么多的雄心壮志?冶炼厂的投票定在三十号上午,全厂员工不记名投票,最终的决定权在工人们手中。陈凤来把这件事学给长缨听,“您要去看看吗?”长缨看了下那天的工作安排,“我去怕不是要被人轰出门。”她刚说完,杨秘书敲门进来——“冶炼厂的郭厂长想请您明天过去一趟。”作者有话要说:长缨:老郭你这么搞有点不按常理出牌第298章 鲶鱼冶炼厂那边到底什么意思长缨很快就转过弯来。投票不过两个结果——双休还是加工资。依照郭厂长最近的表现来说, 他应该有所预计,所以觉得前者可能性更大,那么请她过去无非就是顺水人情。如果投票结果工人们选择加工资不要双休, 那么长缨在现场倒是省得冶炼厂那边再特地解释这桩事。不管结果如何,郭厂长他都立于不败之地。杨秘书瞧着在那里思忖的领导, 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那您要过去吗?”“去,为什么不去呢。”长缨笑了起来, “去看看嘛,也快过年了,就当慰问工人同志们了。”杨秘书去跟冶炼厂那边回复。陈凤来依旧待在办公室里,她还有工作要跟长缨汇报。“他们这些厂长, 一个个都是人精,明明是为工人考虑, 怎么就这么难接受?要到了乡下,大家都求之不得呢。”可惜乡下做不到这点。农忙的时候你能朝九晚五双休的干农活吗?不连轴转不眠不休都是好的, 毕竟老天爷说下雨就下雨,什么时候会跟你商量?长缨笑了笑,“这不是考虑产能吗?有些事情习惯了, 一时半会儿想要调整改变, 是有些难。”习惯了十小时工作制,习惯了一周六天工作制, 这么多年来工厂企业都是这么安排的,再作调整就意味着需要大变动。人呐, 哪那么容易跳出舒适区呢。陈凤来很快反应过来, “那也不能老一套啊,现在都在变, 他们这些工厂如果跟不上节奏,再过几年那可咋整?”长缨听到这话一愣,刚好回了电话的杨秘书又过了来,她让两人坐下,“你仔细说说看。”有些人具有天然的敏锐性,从来没有去学习班接受教育的陈凤来就比她小叔子刘明更敏锐。如今这一句跟不上节奏,某种意义上真真切切的戳中长缨的心思。毕竟她这些年来做的工作又有哪件不是在节奏之前呢。杨秘书听了个半截,落座后这才听陈凤来继续说道:“我最近不是经常往财政局跑嘛,看了下这些年咱们市里这些工厂企业的一些情况,从财政局那边拿到的统计年鉴上来看,其实咱们市这些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并不是太好看,理论上来说生产工艺日渐成熟后产能应该有所提升才是,但是最近这些年来,他们的环比增长率一直都在下滑。”这么个数据很奇怪,陈凤来特意问了财政局的宋伟民局长,但宋局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宋局长说这是工厂交上来的财务报表,我在想这些工厂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那再过几年又会怎么样?国企原本是咱们国内生产力的代表,如果这个生产力不再那么先进,那到时候有外国企业涌入的话,咱们的国企还有竞争力,还能存活下去吗?”“外国企业?”杨秘书奇怪了下,“暂时没什么外国企业吧?”金城地处西北,哪有什么外国企业来这里搞投资呢。“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没有外国人来咱们这投资建厂,那沿海的城市呢?再说投资商的事情,刘明跟我说过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连绞死自己的绳子都会生产,他们说不定哪天就来咱们这投产了呢。”杨秘书反应过来,他刚才倒是钻牛角尖了,不过他有点明白领导为什么钦点陈凤来当秘书了。这是天生的经济头脑,和她那个同姓的本家陈彪简直如出一辙,他们老陈家的人都这么擅长搞经济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嘛,公社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集体生产经营如果找对路子就能发挥原本该起到的作用。所以国营工厂想要永葆青春活力,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就是了。”合适的发展道路。长缨笑了下,“你有什么想法吗?”陈凤来摇头苦笑,“我现在就停留在能发现问题这个环节上,怎么解决还真没思路。”只提出问题却没办法解决问题,这多少有点尴尬,但她真没这么大的能耐。要是能解决,她也不会藏着掖着。“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说法叫做鲶鱼效应,说的是渔夫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鲶鱼,沙丁鱼喜好安静,长途的运输很容易让它死去,死鱼哪比得上活鱼价钱高呢?不过放了一条鲶鱼就不一样了,鲶鱼好动又是以鱼类为食,沙丁鱼就只能四处躲窜逃生,这么一来运输旅途漫长,却也能保证沙丁鱼的活力。”“现在的国营工厂就是这些沙丁鱼,那咱们找谁来做这个鲶鱼呢?”杨秘书想了想,难不成引入外资?之前那个林老板倒是蛮想着在这里投资的,他那是香港来的资本,如果在金城投资的话其实也正合适。一来领导和那位林老板关系很好,二则能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