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那婶子便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队长媳妇儿连连道,“可别再说了,再说我们几个口水都出来了。”“不过这家里有井的人家可不多,咱们村一个没有,倒是隔壁村有一家,那都是爷爷辈传下来,房子塌了就建,一直在那个院子,那口井也就保留了下来。”“是这样没错,不过我说的重点是那口井吗?那是那口瓜!大西瓜!”那婶子手舞足蹈标记着自己说的重点。听得孙桂芳等人轻笑不已。瞧着又有人来,孙桂芳和另一个年轻女子赶忙过去一个端水,一个帮着卸麦子。“瞧瞧,这手脚麻利,干活儿一点不偷懒,没事儿的时候还把那坝子边上的杂草锄了。”说着还指了指那空荡荡的一处,比起旁边杂草丛生,那可就好看多了。队长媳妇儿笑道,“本就是好姑娘,再说,一个媳妇儿不听话,两个媳妇儿也不听话?要我说着好婆婆的名声可不是传出来的,是自己做出来的。”这无疑是在说杨老婆子之前的好名声了。于大嫂和沈凤仙也是说得上几句话的,这几个月听了杨家不少事儿,于是也道,“说在家里厉害着呢,只不过人家不一样,不是树威,和小媳妇儿似的,有啥不满就哭,一哭杨三叔可不就护着吗?”闻言,队长媳妇儿脸一皱,“年轻时候就那作派,老了还这么.....”于大嫂双眼一亮,想要听更多,结果队长媳妇儿却不说了,继续说起西瓜。杨继西这会儿替了人割麦子,也听旁边那汉子说起在县里一远房亲戚家吃了一次西瓜,现在都能记住那味道。“那东西好啊,就是我们这边种不出来,说是气候不好,养出来也不甜。”“这是实话,不过咬牙买一个也行。”“两毛一个,和肉差不多价了,我可舍不得买。”第四十六章瘦肉就是两毛一斤, 这西瓜一个怎么也有五六斤,瞧着是比肉多了量,可到底是素的,而且吃了也没有肉顶饿。一时间大伙儿都说起西瓜的好与坏, 听得最先说的那个人有些不满意了。“你们这话说得, 好像吃了好多次一样, 咱们镇上都没得卖, 得去县城商楼才有呢。”一个个的好像吃腻了西瓜, 一个劲儿的将西瓜往地上踩。“这不是听你说起来也没有肉好吃,所以嘀咕几句嘛。”“就是就是, 我还不知道啥瓜能比肉好。”“说起肉,我这两天馋得很啊。”“那可不,下重力这人就亏得慌, 可不就想吃肉了。”听着他们又开始说怎么做肉才吃得香,杨继西都在一旁听馋了。索性埋头使劲儿干活儿, 不去想不去听,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也不少, 渐渐的说得最多的那人也不说了,他摸着肚子一脸苦相。“我出门前, 娘说今儿中午吃咸菜疙瘩饭,可我现在满脑子的肉,这落差怎么得了哦, 我真的肚子已经开始委屈起来了。”这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杨继西也忍不住勾起唇角。副队长刚从别的地方过来, 见他们有说有笑的,也没耽搁干活, 心里满意又高兴, “加把劲儿!上午多干点, 下午咱们晚一点上工。”这天热,顶着大日头干重力活儿也不是好事儿,所以他才这么说。大伙儿一听,干劲儿更大,杨继西后面又和人换了一回,背了几次麦子到晒坝那边。杨二奶奶做好饭菜后,拿了个大篮子就给装上了,她在篮子上面盖了一层布,这样出门别人也只闻见香味儿,不知道是什么菜。“等继西回来你们就吃,我在那边和桂芳一块儿吃。”她叮嘱着杨二爷爷。周大舅也惦记着他们生产队的麦子,所以昨儿下午就回去了。“知道了,”杨二爷爷还是伺候那头牛,所以闲时比较多。杨继西把背的最后一大袋麦子卸下后,便来到晒坝旁边那几棵大树下歇了歇。薄荷水早就没有了,这人来人往的天又热,一人能喝好几碗呢。他靠着树干坐下,缓了口气后,才抬起手擦了擦汗水。孙桂芳在翻晒麦子,见他在那边还不回去,便高声道,“西哥你回去吃饭吧!”这多热啊,回去还能喝点凉茶。杨继西冲她挥了挥手,表示没关系。旁边也靠着几个青年正歇着呢,见杨继西和孙桂芳这番动作,几人嘻嘻哈哈地调笑着,其中赵五最为年长,也能体会到夫妻二人之间的温情,可另外几个却是光棍一条。“你们懂个屁,都是青瓜蛋子,啥也不知道,就知道嘻嘻哈哈。”赵五扯了两根草把在手里转悠了两下,瞥了旁边三人几眼道。“是是是,我们都是青瓜蛋子,”长脸青年笑嘻嘻地点头,“不过我今年也要议亲了,所以我很快就不和某几个青瓜蛋子玩儿了。”“啥?你要议亲了?”旁边仅有的两个青瓜蛋子又惊又恼。瞅着他们的神情,长脸青年扬起下巴骄傲道,“当然了,我大哥二哥都已经结婚好几年了,轮也该轮到我了。”闻言,两个青瓜蛋子纷纷一脸羡慕。“我家没钱,媒人都不上门。”“我家也穷,后面一连串的弟弟妹妹,好些人家都不愿意嫁我这种人家的。”听着他们唉声叹气起来,杨继西安抚道,“只要人勤快,够踏实,家里的日子总会好过起来,媳妇儿早晚都会有的。”“那就借杨三哥吉言了。”“是了是了,这话在理,”赵五连连点头。中午孙桂芳她们几个人是不回去的,毕竟这晒了这么多麦子,再说着天要是忽然下起了雨,也有人帮着收快些。“张知青?张知青你没事儿吧?!”就在杨继西歇好准备去帮孙桂芳翻一翻的时候,便见刚卸下麦子的几人中忽然发出惊呼声。杨继西和旁边歇着的几人一听好像出事了,赶忙跑了过去。“让让让让!散开点,可能中暑了!”杨继西大声道。闻言的,大伙儿连忙散开,杨继西和赵五几人,将面色苍白冒着冷汗的张知青扶到大树阴凉下方,接着赵五拿了竹筒快步去河边打水,杨继西把张知青的衣袖、裤脚全部拉高。孙桂芳几人也被吓一跳,但她们听了杨继西话的也不敢围太近。杨二奶奶来时,便瞧见赵五用一块破布给张知青擦着手脚处,旁边是给他倒凉水的长脸青年。杨继西扶着张知青的头,在给他喂方才一婶子送过来的薄荷水,也亏送得及时,不然还真没有熟水喝,只能喝赵五打回来的河水了。也不是没人喝河水,乡下人喝得多,可张知青是上半年才从城里来的,加上家庭环境不错,从小打大就没干过什么活儿,人本来就比较娇气,刚来不久就生了一场病,原因就是喝了河水,没喝熟水。“好了没?”同张知青关系不错的一个知青凑过去问道。张知青只觉得浑身软绵绵的,背里还有些发凉,头也有些晕。“好、好些了。”杨继西将他扶着靠在树干上,而此时的杨二奶奶已经拿了一个馒头过来了,“瞧着是饿了又着了暑气,快吃点东西,不然走不动。”张知青摆手不想接,被杨继西一把拿过塞到他嘴里,直接堵上他的话了。“吃吧,”杨二奶奶笑眯眯地说道。她笑容慈祥,一下就让张知青想到自己的奶奶,他怎么也没想到奶奶已经去世几个月,家里人才给他来信说这事儿。也是因为家中老人去世,自己不能见其最后一面不说,连个问候都没有,所以张知青这些天吃得少,干得多,就想多干点活,少想一些东西。这一次收麦子,他也主动要求做比较累一点的活儿。“谢谢。”张知青眼眶微红地吃着,杨继西把薄荷水碗放在他手里,接着就跟孙桂芳他们散开了。关于张知青家里的事儿,他们多少也听说了一些,所以知道他现在想自己静一静。只有和张知青关系不错的知青还在那。“你快回家吃饭去,”杨二奶奶催着杨继西,“我和桂芳就在这吃。”她知道孙桂芳想吃馒头后,天不见亮就去供销社买了面粉回来,蒸了二十多个馒头,又炒了一大碗青椒炒鸡蛋,还有一大盆清水煮茄子、豇豆还有南瓜,陪着辣椒蘸水吃,别提多好了。孙桂芳看着篮子里几个胖乎乎的馒头时,便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西哥,你回去吃吧,多喝点水,再睡一会儿。”孙桂芳也催促着杨继西。“行,那我走了。”杨继西确实有些饿了。“快走快走。”杨二奶奶冲他挥了挥手,接着拿了一个最大的馒头给孙桂芳,再递过去一双筷子,“快吃快吃。”“您也吃。”孙桂芳把筷子放在篮子上,也给杨二奶奶递了一个过去。“好好好。”她们的伙食着实不错了,这边于大嫂他们的家人也送来了饭菜,不过都是杂粮饭加白水煮豆角南瓜啥的,一点油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