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这么多,要我五毛顶天了。”当杨大爷爷接过钱,又递给杨大奶奶时,她拍着腿道。毕竟幺妹家的日子没他们家过得好。“她婆婆的事儿,多亏康哥过去帮了那么多天的忙,今年是一块,明年就是五毛了,”杨继西笑道。众人一笑,康嫂果然很喜欢那李子,可惜他们生产队里的山桃和李子都不是很多,早在没怎么成熟时就被队里的小崽子们摘走了。当卤肉的味道散发出来时,一整个杨家院子的人都咽了咽口水。杨继康他们还好,今儿杨继康也上了街,买了肉回来吃的,可杨老汉一家就没人上街了。杨老婆子攥着钱不给,一家人收麦子时都吃没有油水的东西,怎么可能歇下来几天就给买?所以他们一个二人盯着面前的清汤寡水,一点食欲都没有。狗蛋还躺在床上。沈凤仙和杨继东还想着,如果老三还惦记着狗蛋,一定会送过来一点的。他们吃不着,狗蛋能吃也不错啊。可是没有,一直到他们睡下时,还是没有。杨二爷爷倒是给杨继康他们端过去一小碗,结果被塞了一大碗炒肉回来,倒是让他十分不好意思。晚上十点左右,刘香莲都觉那股卤肉香味还能闻见,她摸了摸咕咕直叫的肚子,有些委屈道,“明儿就收玉米了,爹娘也不给点钱买肉补补。”“补啥啊,家里人这么多,一斤肉也不够分两口,”杨继北的肚子也咕咕直叫,十分不好受,“那味道真香啊。”去年过年的时候,二娘他们也做了卤肉,可好歹是过年,他们家也有点荤腥,但现在不同。“我们快一个月没吃过肉了,”怎么受得了那个味道哟。“胡说,我四弟结婚,你不是吃了吗?”“.....那也有二十多天了。”而且吃席上的肉也没多少,抢不过老的,夺不过小的,人家会哭。杨继北翻了个身,“啊,二娘也太过分了!”呜呜呜呜好想吃肉。杨继南此时正和何明秀嘀嘀咕咕呢。“买回来一吃,别人也能闻见,还是算了。”何明秀道。“娘的,馋死我了。”杨继南捂着肚子道。大花也睡不着,她使劲儿吸着空气,就想把肉吸进肚子里。杨老婆子和杨老汉在骂杨继西两口子不孝顺,有肉吃也不见他们回来孝顺二人。而杨继东两口子倒也不好说杨继西不给狗蛋送肉过来。“上次送包子就说是二娘让送的,那就是实话了,这次吃肉,二娘不让送,那老三也不能送过来,不然还怎么搭伙。”“是啊,不过闻着就觉得好香,娘也是,农忙的时候不吃点肉,这人怎么顶得住,还是二娘好,知道给家里人补身体。”“你这话当着爹娘的面说去,别在家房里说。”“还不是你没本事,不然我们都能买点肉回来了。”说着说着,二人就低声争执起来,狗蛋忍着屁股痒痒,侧过头不去听他们吵架。而不仅吃了肉,还喝了一点杨二爷爷拿出来的酒的杨继西他们,却睡得非常舒服。第二天早上还用卤肉和卤水成面哨子下了面吃。三人神采奕奕的出门上工了。干活儿时,孙桂芳遇见背着背篓,眼底带着青黑的刘香莲,她一边掰玉米,一边看着孙桂芳低声问道,“你们昨晚吃了肉吗?”孙桂芳腼腆一笑,“没有,钱不够了。”刘香莲这才舒坦了几分,“那你们比我们还惨,我们隔着那么远都能闻见,你们晚上还能睡得那么好?”说着,她也发现孙桂芳面色红润了,这不像是没睡好的样子。“习惯了,二娘家经常吃肉,”孙桂芳快速掰完面前的玉米,便去了下一块地。刘香莲瘪嘴,想着昨晚的肉味儿,心里就念得慌。吴和国他们也闻见那股味儿了,毕竟他们家和杨家大院子就隔了一道小沟,不过他们家也买了肉,所以晚上睡得也不错。沈凤仙这次被安排到晒坝那边剥玉米皮,以及翻晒玉米,杨继西和孙桂芳背玉米回来时,她本想上前说两句话,结果二人喝了水,背上空背篓就走了。本来就忙得很,哪里有时间听她说话。中午回家吃饭,也是扎实的馒头和卤肉,以及凉拌茄子,炒鸡蛋等。他们吃得好,干活儿也有力,但杨继东他们就不行了。没有一点油水,太阳大,干活儿也软唧唧的,一天下来工分最多才六工分。每天的工分情况,是可以去记分员那看的,杨老汉去看了回来后,便发了好大的脾气,指着几个儿子儿媳骂了一通。杨继南第一个道,“不是我们好好干活儿,这天本来就热,吃的没有一点油水,稀饭都捞不出多少米出来,能有劲儿吗?”“是啊爹,”杨继东也忍不住道,“确实吃力。”“就算没有油水,也让我们吃饱啊,中午喝粥又吃水煮南瓜啥的,哪有劲儿啊。”刘香莲也道。杨继北拉了她一下,果然杨老婆子不高兴了。“家里就这么个情况,你们爹也是这么吃的,可工分他今儿最高,你们还比不过你们爹?”杨老汉闻言有些骄傲地挺了挺胸膛。第五十三章得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们还能说啥。不说几个儿子儿媳回房是怎么埋怨的,杨老婆子这会儿也在房里和杨老汉低声说这对策呢。“我看他们是不用心干活儿,明儿你别去了, 谁工分最高, 谁最低, 也不会照着你来比较, 我倒要看看他们会不会好好干活!”于是第二天吃了早饭后, 杨老汉也背着背篓和他们一道出门,但由于分的地儿不同, 所以也不会一起走。杨老汉在外面捡了点干柴,装了半背篓便悠哉哉回到家。杨二奶奶刚把家里冬天的衣服啥的拿出来晒,就见那边院子里杨老汉放下背篓, 于是高声问道,“老三今儿没去上工啊?”杨老汉也回着, “今儿没去。”“是该好好享福了, ”杨二奶奶笑道, “老大他们这么孝顺,你早该在家待着带孙子才对。”不说杨二奶奶这话是不是讽刺, 但杨老汉和杨老婆子却动了一个心思。“老头子你进来。”堂屋里带着毛蛋的杨老婆子对他轻声道。杨老汉也不管背篓里的干柴了,快步进了堂屋。“你也一把年纪了,大哥早就不干活了, 二哥呢又是放牛的轻巧活儿, 要我说,你也甭去了, 家里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 还不能让我们好好养老?”杨老汉闻言心动, 可又舍不得自己那点工分,“老三的工分挪出去本来就少了,我再不去上工,那工分不就....”“你不去,他们也知道家里的工分吃紧,要想过个痛快年,他们也会铆足劲儿去干,”杨老婆子柔声道,“我还想你多养养身体,也好多陪陪我。”杨老汉听得心里舒服,于是点头道,“那我就不去了。”大花在堂屋门口站着,听到这话赶紧往晒坝那边跑。她也没有那么傻,晒坝那边是沈凤仙在干活儿,没有一上去就说杨老汉的决定,而是先和几个小伙伴在一旁玩了一会儿后,再沈凤仙擦着汗坐下时,大花才走过去。“大娘,狗蛋哥哥已经好多了,今儿还想下床。”沈凤仙也知道狗蛋好些了,此时带着笑点头,于是便道,“你奶在家守着他吗?”“嗯,”大花点头,接着又说,“爷爷也在家呢,奶让爷爷不去上工了,说以后大娘和爸妈还有叔叔他们会养老。”沈凤仙心里一沉,又细细问了几句,见大花说得颠三倒四的,便知道她只听了个大概,但也足够了。婆婆不让公公去上工,可老三两口子的工分也挪走了,这下家里就少了三个上工的人,那就不知道少了多少粮食了!沈凤仙顿时焦急起来,在看见孙桂芳背着玉米回来后,连忙上前帮着卸下,接着又拉着她低声道,“你知道公公不上工了吗?”这话还真有些拗口。孙桂芳还真不知道,“不知道,昨儿不是还上工了吗?”她和杨继西还碰见杨老汉去找记分员看工分呢。“谁知道呢,”沈凤仙本想多埋怨几句,可一想老三两口子现在的日子可比他们滋润,于是松开手,“烦死了。”孙桂芳:.....她打开竹筒,舀了点凉茶进去,便背着背篓又走了。在山坡上,和杨继西遇见了。见杨继西背篓里满满的一背篓不说,上面还横放着一口袋玉米,这至少也有一百六十多斤了,她连忙道,“别背这么多,多跑几次也行,背多了压着了。”“知道知道,我觉得还挺轻松的。”杨继西笑道。记分员是在晒坝口子上坐着的,来一个人,她扫一眼就知道背了多少回来,然后下笔记录,在傍晚的时候整理工分。杨继西收麦子的时候,每天就是九工分,这两天收玉米,不是九工分就是满分十工分。再看杨老汉一家,记分员嘴角一抽,晚上回家,她有些好奇的找出去年的工分本,发现杨老汉一家,还是杨继西的工分是大头后,不由得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