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跟三叔说,你上有老下有小,可不能这样就废了。”杨继康点头。沈凤仙这会儿还在求杨老婆子给钱,送杨继东去看腿。杨老婆子看着乱糟糟的房子,想着受伤的儿子,这心里是真的难受,“家里钱不够啊.....”是真不够。“那不能让他就这么躺下去了吧?以后的日子可还怎么过啊 !”沈凤仙大哭道。而杨继康跟杨老汉了后,杨老汉也借了钱,五块钱加上家里还有十几块,杨老汉让杨继北背着杨继东去镇上卫生院看腿,钱也给了杨继北。杨继北满口答应,沈凤仙却不放心,非要跟着去,“我不放心,老四之前才出了事,有我在也安心些。”刘香莲听到这话不高兴了,“那大嫂你自己背着大哥去吧。”“怎么说话的!”杨继北瞪了她一眼,刘香莲更委屈了。“本来就是,背着人去镇上也不是个轻巧活儿,大嫂话里话外都怕我们把钱给没下似的,那就自己背着去呗。”“行了!老四你去找老二过来,你们两个送老大去镇上,老大媳妇在家做饭,这房还得请人帮忙修整呢!”杨老汉做了决定。而这边的杨继西也平静下来了,他吃着杨二奶奶做的馒头,说起那边发生的事儿。杨二奶奶一点都不同情,“活该!之前我们劝,人家就是不听,现在这是自作自受!”杨二爷爷的脸色也不好看,“不管他们,随便他们折腾。”杨继南本想着今儿下雨,在家睡个懒觉,结果被杨继北火急火燎地敲开门,还被告知家里的房子塌了两间,而且杨继东还摔断了腿。“爹让你和我一起送大哥去镇上。”杨继南:“......行吧。”到底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他应下了,何明秀也没阻止,只是给了他几毛钱,让他到了镇上买点东西吃。这边的杨老汉则是去找队长说明情况了,没多久队长就带着人过来帮忙。杨继西一直没过去,杨继康借了钱后,也没再过去。而来的人得知杨继东摔了腿,还以为他们送杨继东去了,所以也没问,便开始帮忙干活儿。杨二奶奶也想到这点,让杨继西没再过去,一直到下午杨继南才回来跟杨老汉说了杨继东的情况,“钱可能刚刚够。”“腿没事儿就好,没事儿就好。”沈凤仙捂住脸哭道。而今天乡亲们来帮忙修房顶,欠下的是人情没花钱,可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却一点钱都没有,杨老婆子愁得慌。等杨继南走后,杨老婆子对沈凤仙还有刘香莲道,“出了这个事儿,家里的日子就更难了,要不你们回去借点钱?不然过年都没好日子。”刘香莲第一个摇头,“我弟媳妇怀孕了,上个月家里又添了两个侄儿,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怕是借不了。”“我回去借,”沈凤仙抹干眼泪,“娘,我明儿一早就回去。”杨老婆子这才满意点头。杨二奶奶和杨大奶奶一个也没到这边来关心关心,除了早上过来了一次的杨继西和杨继康,接下来两天都没人过去。一直到杨继东从医院回来,杨继康送了两个鸡蛋过去,杨二奶奶送了一条鱼,是杨继西早上钓的,一斤多的草鱼。第七十五章沈凤仙道了谢, 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杨继东治腿花了家里不少钱,还欠了外债,她即便回娘家借了点回来, 可面对刘香莲的不满, 她也忍着。不像之前那么嚣张。杨继东受伤后也变了不少, 杨老婆子在他回来后, 来房里哭了一通, 话里话外都是家里因为他的腿,不能过一个好年了。“我明年会好好干活的, ”杨继东干涩道,“大娘那边的钱,我也会努力还。”“娘倒也不是这个意思, ”杨老婆子擦了擦眼泪,“只要你没事, 娘就安心了。”等杨老婆子走后, 杨继东垂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沈凤仙把煮好的鸡蛋拿进来给他吃, 杨继东问道,“你回娘家借了钱?”“嗯, 借了五块钱,”沈凤仙垂眼道,“拿回来就交给娘了, 不然娘一直念叨这个年过不好。”本来狗蛋念书, 老四两口子就觉得吃亏了,现在又因为治腿, 里外都在花钱, 那更不提刘香莲他们有多少埋怨。“其实我觉得老二他们分出去的日子, 过得也不错,你是说不是。”杨继东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话,一下就把沈凤仙给惊住了。“你、你这话什么意思?”她把房门关上,坐在床边低声问道。“我以为我是爹娘最疼爱的儿子,可我摔断了腿,他们.....不管怎么说,我心里有主意,你就照顾好狗蛋他们就成。”沈凤仙心里打着鼓,本来她一直觉得,就算是分家,老人也是跟着他们的,可现在听了杨继东的话,她也开始想,和老二他们那样单独出去过日子,是不是比和老人一起住强?夫妻二人不再说话,之后在家里也显得有些沉默,倒是老四两口子的话越来越多,特别是杨继北那张嘴,时常哄得杨老婆子笑眯眯的。杨继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特别是毛蛋有一次调皮,被杨老汉狠狠揍了一顿,且杨老婆子默不作声后,他便去找了杨继南。也不知道兄弟二人说了什么,反正杨继东和杨继南走得更近了,反而和同一个屋檐下的杨继北有些避开。当杨继西穿上孙桂芳给他织的毛线衣时,已经是穿棉衣的时候了。“很合身,”杨继西摸着身上的毛线衣笑道,“也很暖和。”“再试试这件棉衣。”孙桂芳说。杨继西也不脱下毛线衣,就这么穿上那墨黑色的棉衣,“真暖和。”“今年的棉衣,每件里面都是两斤二等棉,那肯定是暖和的,不过烤火的时候注意点儿,容易烧着。”孙桂芳叮嘱着,她也试了试自己的棉衣和毛线衣,非常好看,杨继西抱着她说了一会儿话后,他们才打开房门去老房子那边做早饭。杨二奶奶这会正在穿衣服,“今年冬天可比去年冷,好在棉衣多,而且厚实。”“是啊,今年这年过得是有滋有味的,”杨二爷爷正在整理床单被褥。早上吃面,一人碗里窝着一个鸡蛋,加上辣酱等调料后,别提多好吃。就是天有些冷,杨继西看了看水缸面上那层冰,因为早上煮面舀水弄碎了些,但也知道这天有多冷了。杨二奶奶吃了早饭,就和孙桂芳去康嫂那边了,康嫂下个月就快生了,现在整个肚子大得很,棉衣都不合身,杨大奶奶还特意改了适合她的尺寸才穿上。“其实我这段时间倒是好睡多了,上个月我起夜太多次,”康嫂想起就头疼。“拿个木桶在房里放着也方便,”杨二奶奶说。“那味儿不好,”康嫂有些不好意思,“好在石头爹不嫌我麻烦,只要我起来,他就和我一起。”石头在房里背书,杨继康这是去找杨继西下五子棋了,杨大爷爷坐在火堆边上打瞌睡。几人说话的声音很小,时不时还发出一阵笑声。“过两天就是腊八了,你们今年熬多少腊八粥?”杨大奶奶问杨二奶奶。“上次得了幺妹他们的口信儿,说腊八的时候要过来,我想着多熬点儿,人多喝得完。”杨二奶奶说。“那今年可热闹了,”康嫂笑道。“是啊,”孙桂芳点头,她正在给杨佳丽家的孩子做棉帽子,给平安做了,那另外几个侄儿侄女也不能忽略。至于周家那边,杨二奶奶说那边孩子多,而且也不缺,让她不用做。“等过年的时候,也让石头爹去买一只兔子回来。”康嫂想起兔子的事儿说道。“挺好,十斤才一块钱,难怪买的人多呢,”杨二奶奶连应着。这边的杨继康也说起腊八的事儿,“幺妹他们要来,那干脆我们两家一起过,也热闹。”“行啊,也热闹热闹,”杨继西点头。杨二爷爷在一旁观战,闻言轻声道,“那边也唤一声,到时候男人们一桌,也不会影响啥。”“您的意思是直叫三叔?”杨继康问。“对,”杨二爷爷点头。腊八的前两天,一大早,杨继西就出门了。他去找李成杰卖棉花,顺带买点米油回家。依旧是小树林那边,李成杰和成才进去的时候,便见杨继西身旁有几个大竹篓,里面是布袋装着的东西,瞧着蓬松。“棉花?”李成杰双眼一亮问道。“对,”杨继西点头,指了指多的那一堆,“这边是一百五十斤二等棉花,这边是一等棉花八十斤。”李成杰倒吸一口凉气,赶紧打开袋子一看,拿出里面被压得扎实的棉花看了看,还真是一等棉花!“我以为你能弄到棉花就不错了,没想到还是这么好的棉花!都称了重了吗?”杨继西点头,“二等棉花一百五十斤,一等棉花八十斤。”李成杰深深吸了口气后,让成才回去找几个兄弟赶紧过来把东西搬回家,“这天冷,寒露多,早点弄回去也不会打湿。”成才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