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节(1 / 1)

见石头从那边过来,他双眼一亮,赶忙迎过去,“石头哥!上次说的事儿,你还记得吗?”“你是说借钱的事儿啊?”石头问。“可不,”狗蛋点头。“这放假呢,”石头提醒着。“我知道,这不是先借来放着,开学的时候用吗?”狗蛋说得理所应当。“我的钱借给我爹了,”石头撒谎不怎么利索,接着生硬地转了话题,“不过很快就要过年了,你肯定能收到红包的,到时候就有钱了。”狗蛋虽然比他小,但脑子却转得快,他一下就明白石头不愿意借给自己,不过一听后面这话,倒是动了心。但很快便沮丧道,“我娘会收走的。”“我去年也被收走了,但是我一上学,我爸妈就说我的钱我自己处理,不管是存着,还是借出去。”石头说。“也对,那我跟我娘也说说,不能再收我的钱了,”狗蛋说完便跑了回去。杨继康等人在灶房火堆那,将二人的话听了个清清楚楚。见石头进来,杨二奶奶笑着说,“石头的钱什么时候借给你爹了?”石头的脸爆红。“石头攒了多少了?”杨大爷爷笑问道。石头每个月有一毛钱的零花钱,他除了买一点学习用品外,都没有乱花过。“加上生日的红包,有五毛八分。”石头说完后,就被杨二奶奶使劲儿摸了摸脑袋,“好小子!这么会攒钱。”腊月二十八这天是一年中最后一场赶集日,也是百姓说的“扫帚”集,去了这场市集就好像把一年中所有的霉运都给扫走了一般。所以为了这个寓意,去赶集的人也非常多。这天杨二奶奶守家,杨继西三人去赶集,杨继康家则是杨大奶奶和石头父子。几人一同出门,见杨老汉那边一家子都从那边院门走出。“守家的人都没有?”杨二爷爷好奇道。“不管这些,走,爹。”杨继西说。“走走走。”队里去赶集的人不少,很快就成了几个分队,老的走在一起,男人们走在一起,女人孩子们走在一起。何明秀就主动和孙桂芳走在一起的,杨继西见此后,便让她们一起走,一直和自己在一起也闷得慌,还不如找人说说话。再说何明秀自打分出去后,这人也变了不少,他不用担心。一行人热热闹闹的来到镇上。人多得很,杨继西一把抓住孙桂芳的手,孙桂芳脸一红,“干什么呢?”“这人多,我不抓住你,你会被挤走的。”杨继西的理由非常光明正大。孙桂芳垂眼看着二人交握的手,勾唇一笑。“娘,您看姐姐和姐夫,好黏糊啊,”正巧瞧见他们的孙玉兰,拉着孙父噗嗤一笑道。“那是他们感情好,”孙母拉着她过去打招呼。第七十八章孙桂芳正和杨继西说话呢, 就感觉有人在扒拉自己的背篓。因为要借着这次赶集,把空间里的东西弄点回家,所以她和杨继西都背了背篓,杨继西那个大, 她的中等。“姐, 你们怎么背两个背篓啊。”孙桂芳转过头便对上孙玉兰笑眯眯的脸, “玉兰啊!妈!”她赶紧让杨继西松开手, 拉着孙玉兰和孙母的胳膊笑眯眯地和她们说话。杨继西也唤了人。“老远就瞧见你们黏黏糊糊的, ”孙玉兰凑到孙桂芳耳边小声道。孙桂芳脸一红。“今儿各忙各的,”孙母见他们感情好, 心里只有高兴的份儿,“人多,你们的钱也放贴身点。”“知道, ”孙桂芳和杨继西应着。他们很快就分开了,杨继西先去买了菜油和面条, 再买了点调味料, 接着便与孙桂芳去了僻静的地儿, 先在自己背篓里放了一百斤用米袋装好的大米,再装了两百个鸡蛋, 背篓里就已经满了。把事先准备好的芭蕉叶盖在背篓面上,这才把调料面条菜油等放在孙桂芳的背篓里,接着又放了一百个鸡蛋进去, 同样用芭蕉叶盖住上面。“还有一百个鸭蛋, 你去找爹过来,用他的背篓装。”“行。”孙桂芳赶紧去找杨二爷爷, 杨二爷爷正蹲在卖鱼的地方看鱼, 也是供销社的鱼, 只不过没在里面卖,而是用水盆装着,在供销社外面。所以孙桂芳很快就找到了对方,“爹,咱们得去西哥那装点东西。”杨二爷爷一愣,接着立马明白什么意思了,他心头一惊,脸色倒是没什么变化,低声道,“你们胆子这么大?今儿都敢去黑市!”“没去黑市,就西哥认识的那朋友家附近那什么的。”孙桂芳含糊道。“快些去装好,然后赶紧回家,”杨二爷爷说。到了地儿,见两个背篓都装得满满的了,又见杨继西脚边还有一个大布袋,于是赶忙放下背篓。杨继西把装有一百个鸭蛋的布袋装进了杨二爷爷背篓里,可这会儿没有芭蕉叶了。“我这还买了不少红纸呢。”杨二爷爷心领神会,把装着红纸的袋子放在上面,刚刚好。“本来还想买点鱼的,可现在办了这么多货,没有鱼也没啥关系了。”杨二爷爷催促着他们赶紧回家。“爹忘了,于大家有鱼,他在腊月前就往水缸里养钓上的鱼了。”杨继西提醒着。“也是,那走,快回家。”三人很快就背着满满的背篓往家里走,见他们三人背那么多东西,有些相熟的人还打趣着他们。“杨二哥啊,你这是要把供销社搬空啊!”杨二爷爷笑得合不拢嘴,“我倒是想,就是家里没这个实力。”回到家的时候十一点左右,杨二奶奶在熏腊肉的灶房这边,听见孙桂芳唤自己,赶忙起身来到门口,让他们直接过来。看见三人的背篓都装满了倒是不是那么意外,毕竟杨继西出门时非要大家都背背篓去赶集,心里就有点数,就是不知道买了啥。他们背着背篓直接进了新房子的小库房这边,杨二奶奶帮着三人放下背篓。先把杨继西背篓上的芭蕉叶给拿来,入眼的便是鸡蛋,杨二爷爷路上就知道他们买了啥了,所以并不惊讶。杨二奶奶却倒吸一口气,“....一背篓鸡蛋?”“哪能啊,”杨继西接过孙桂芳递过来的大箩筐,往里面捡鸡蛋,“一共三百个鸡蛋,一百个鸭蛋,一百斤大米,还有一点菜油和面条,以及娘说的调味啥的。”“这么多?花了多少钱啊?”杨二奶奶心疼哟,“过年嘛,再说这三百个鸡蛋里,还得匀点给康嫂坐月子吃呢,”杨继西笑道。“娘,别愣着,来帮忙捡鸭蛋,”孙桂芳见她还想问,便把另一个空箩筐给她。杨二奶奶哪里不知道她是怕自己问花钱的事儿,顿时笑骂道,“你们现在还没孩子花钱就这么大手大脚,等有了娃,我看你们得学着点过日子才行。”“是了是了,”杨继西点头,瞧着却不是很走心。杨二奶奶装好鸭蛋,又去看大米,打开袋子抓出一把看了看,“这米好,瞧着倒和你们姐送过来的那二十斤差不多。”孙桂芳闻言看向之前放大米的地方,见那二十斤在那后,才笑着走过去拿过来和杨二奶奶对比了一下。“真是。”“这个多少钱一斤啊?”杨二奶奶问。“反正不贵,”杨继西含糊着。杨二奶奶轻哼一声,没再问,把米面蛋一一装好放好后,又把其中装有两百个鸡蛋的箩筐移到火堆旁,让孙桂芳去请大奶奶过来数鸡蛋。杨大奶奶很快便来了,脸上全是笑,“就说继西厉害呢,这大冬天的也能弄来鸡蛋!有多少?”“大嫂你自己数,”杨二奶奶招呼着她,指了指装有鸡蛋的箩筐,“要多少数多少就是。”“我的天啊!这么多呢!”杨大奶奶又惊又喜,但她没有追问是怎么弄这么多的,而是让他们等着,自己回家拿布袋过来装。杨继西在老房灶房里喝了水过来,便见杨大奶奶已经捡了两个布袋的鸡蛋了。“多少个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