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凤仙用皂角洗了手,这才进屋学。转眼就是三月最后一天,杨继西终于能看见福窝那边的情况了。看完后,他陷入了沉思。“怎么了?”孙桂芳轻声问道。这会儿他们刚回房休息呢,杨继西想着明天就要和李成杰交易,于是召出空间看了看情况,结果看完后表情就这样了。“我们买回的甲鱼,最重的也才两斤五两是吧?”“是啊,最轻的只有两斤呢,”这个孙桂芳记得很清楚。杨继西想了想后,从空间拿出一个大木盆,这本来是装米面的,后来米面都拿出去了,这木盆也就空着。孙桂芳把豆油灯拿近了些,“是多了很多个甲鱼吗?”“一个也没多,”杨继西让她把豆油灯放在地上,怕吓住她,“就是长大了许多。”接着他右手在木盆中一晃,木盆里就多了一个大甲鱼。二人看着这个大甲鱼都没说话。孙桂芳深深吸了口气后,颤声问道,“这得多重啊?”“这是福窝里最小的一个,”杨继西看了看后,估摸道,“至少也有十五斤。”“那能看见更新规则吗?”孙桂芳又问。杨继西一拍脑袋,赶紧双手合一闭上眼,接着睁开眼道,“甲鱼,一天长五两。”“嘶!”孙桂芳倒吸一口凉气,“那、那最小的两斤现在是十七斤?!”好家伙,这么大的甲鱼!杨继西把这个甲鱼放回去,又把最大的拿出来,嗯,其实看起来差不多,毕竟只差五两。把甲鱼和木盆放进空间后,二人去洗了手再回到房里。“这么大的甲鱼.....不说卖多少钱了,这卖出去肯定很惊动人吧。”孙桂芳窝在他怀里道。“试试吧,不要就算了,要就留一个在家炖了补身子,其余的全卖了,然后我去供销社买十斤米放在福窝里。”“行。”孙桂芳点头,握住他的大手很快便睡着了。这次杨大奶奶家喜结正好100个,也就是10块钱;沈凤仙和何明秀一人72个,她们算的是五分钱一个,一个人3.6元;吴大嫂一个人就有160个,也就是16块。至于孙桂芳、杨二奶奶还有杨继西三人一共有688个,杨继西一天编一个小时,并没有多编。李成杰给了钱后,又说了降价的事儿,“收不了一毛一个了,编的人多了,钱就往下降,可不是我找人编得多,你知道像我这活儿,还有很多人在做呢。”“明白,”杨继西点头。“不也才降两分,以后八分一个。”见杨继西点头,李成杰松了口气,接着便眼巴巴地看着他,“杨兄弟,甲鱼的事儿....”“咳咳,我正要说呢,李哥啊,你见过最大的甲鱼是多大的?”“最大的?”李成杰想了想,“大概五斤?我还是老爷子过寿时,别人给的寿礼,我吃过。”“超过五斤的会觉得奇怪吗?”李成杰一愣,接着倒吸一口凉气,“你的意思是?”“你看,”杨继西从草堆里扒拉出一个木盆,指着里面十几斤的大甲鱼道,“这么大的,能接受吗?”“我的娘耶!”李成杰把豆油灯递近了些,还伸出手去碰了碰,甲鱼立马往旁边一挪。“活的!这么大!发财了发财了!”李成杰激动得脸都红了,“还有吗?”“有,不多,怎么收?”杨继西见他能收,便又问。“我没想到你会找到这么大的!”李成杰深深吸了口气不说,还让杨继西先拿着豆油灯,自己抽了一根纸烟平静平静心情。知道杨继西不抽烟,李成杰便没给他,杨继西静静等着他抽完。“一个20块怎么样兄弟?”李成杰的手还有些发抖,这东西赚钱,而且是这么大的东西,只要放出风声说是野生的,十几年二十几年长出来的,那铁定能卖个好价钱。“给你这个数,你看看能不能接受。”“我一共找了四个,”杨继西有些为难,“收的时候就不容易,而且我想我们这块地儿,再也找不到这么大的甲鱼了吧?”这是实话。李成杰一咬牙,“25块!”杨继西也一咬牙,“成!也就是李哥了,不然我真舍不得!”“兄弟你就是我的福星啊!”见他能接受这个价,李成杰赶忙让他把剩下三个拿出来,杨继西依旧往草里一扒拉,搞出一个大木桶,里面叠放着三个大甲鱼。“哎哟,可别挤着了!”李成杰见成才和小夏也背着红线过来了,赶紧让他们提回去放水养着。“我的天.....”二人也被这么大的甲鱼惊住了。好在李成杰给了他们一人一下,这才小心翼翼地带着那四只甲鱼离开。“25一个,刚好一百块,兄弟你收好,”李成杰把钱塞给杨继西,“如果还能收到,你可一定要帮我收啊!”“怕是很难了,”杨继西摇头,“我跑到崂山那后面去了。”“崂山那么远的地儿呢!不过那里面山清水秀,而且周围全是山,能收到这么大的甲鱼,确实好。”李成杰连连点头。杨继西这次要的红线很多,成才他们背了四个背篓的红线过来,背篓也一起给了他,杨继西等他们走后,直接收进空间。这边的李成杰则是一脸兴奋地拉着小夏道,“你去跟那位搭线的人说,我找到了三十年的野生甲鱼,快有二十斤了!一共就四个,一个200块!”小夏倒吸一口凉气,“200块一个?他能要吗?”“物以稀为贵,纯野生的,你说他要不要?不要我们也有的是人买!”成才在一旁满脸佩服,25块钱收,200块卖!赚疯了!第八十三章杨继西知道李成杰会卖个好价钱, 心里估算着大概是一百多一个,但他并不觉得吃亏,一是甲鱼这么大是福窝的关系,二是李成杰尝到了甜头, 不会这么轻易地放弃大甲鱼的生意。但这个月杨继西还是想更新米, 家里有粮, 这心里才不会慌。在供销社买了二十斤大米, 而且是最好的那种, 接着去割了两斤肥肉,买了一条鱼, 这边往回走。孙桂芳听了杨继西的话,大概九点半左右知道他快回来了,便找杨二爷爷和杨继康去村口等人, 杨继西一个人先过来,然后让他们去林子里帮忙背红线。“这么多?他们走了?”杨继康以为是有人帮着送过来的, 看了看还有一个背篓得下一次趟过来呢。“走了, 没事儿, 我用布袋装好,横着放背篓上也行。”杨继西已经拿出一个大布袋, 往里面装红线,杨二爷爷他们也过来帮忙。空背篓则是被杨继康提着,今儿早上有些下雨, 所以杨继康并没有去上工, 杨二爷爷则是老早就把活儿干完回来等着了。等杨继西到家的时候,之前就得到口信的杨幺妹已经在家里了。本来杨二奶奶在去孙家告诉孙桂芳怀孕的事儿时, 便也去了杨幺妹家, 结果平安生病了, 杨幺妹正照顾孩子,抽不开手,这不,孩子健康后,她才得机会过来。把红线全放在新房子的堂屋里,接着杨二奶奶用干净的竹箕把红线晾着,毕竟有毛毛雨。结果发现红线都很干,没有什么问题。“就两位嫂子那一个人是3块6毛,多出来的就放在一旁,给她们下次发钱,不算到我们钱里面了。”杨继西说。“行,减了几分?”杨二奶奶问。“两分,”杨继西道,“现在八分一个了。”“那也不错,”杨二奶奶笑道,见他还买了鱼和肥肉,而杨幺妹也在家,正好可以做来吃,正要去做饭,杨继西拉住她。“娘,还有个玩意儿,我放在后屋废弃的水缸里了,那玩意儿有点大,等两天炖了,给家里人补补身体。”“啥玩意儿?”杨二奶奶惊讶地问。“甲鱼,有点大,十几斤吧。”“啥是甲鱼?”“就是老团鱼。”“老团鱼有十几斤?!”杨二奶奶震惊。“对,我也觉得补人才买的,不贵,”杨继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