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西回家的时候,孙桂芳给他洗了一个,三两口吃下后,杨继西眉头微皱,“有点涩口啊。”“还没长成呢,可这东西挂树上太久,鸟儿就给吃咯,”杨二奶奶笑道。“那也是,”杨继西点头,拿起衣服下河洗澡去。麦子还没开始收,吴大嫂就笑盈盈地来串门,说她妹子已经回家待嫁了,这事儿得亏孙桂芳那个提议,把那小姑子吓住了,也不敢再胡说八道。“她那弟妹人不错,帮着她说了几句话,不然她那婆婆还要纠缠许久呢。”“只要能回家,那就好,”杨二奶奶笑。“可不,”吴大嫂叹道,“我这妹子命不好,只希望以后的日子能顺遂。”“只要踏实过日子,那日子肯定是一天比一天好的,不用担心。”等麦子和稻谷收完时,已经是八月底了。期间,杨继西去找了李成杰两次,卖鸡蛋卖了228元,除去中途用了些,现在私房钱有1950元了。而在七月底时,他收到了远在南城杨文清寄过来的信,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罐头,黄桃罐头。秋收后也能休息一段时间,于是杨继西带着一罐黄桃,还有点鸡蛋,二十斤大米啥的,和孙桂芳母女一道去孙父家住一两天。孙玉兰欢喜地抱住孙桂芳的胳膊,“妈还说让我和她明儿去看看你们呢。”“那可巧了,我们先过来了,”孙桂芳打量了一番孙玉兰,“又漂亮了。”孙玉兰捂住脸,语气兴奋,“真的吗?”“哎,”孙桂芳拉着她坐下,反正这会儿嫣嫣也被孙母抱去了,杨继西和孙父下河钓鱼,堂屋里就她们姐妹二人,“我听妈说,你和大哥他们介绍的那人在通信了?”“嗯,”孙玉兰笑了笑,“一共两封。”“怎么样?”孙桂芳问。孙玉兰淡淡一笑,“他有心上人了,只是因为大哥大嫂一片好心,不好意思拒绝,不过在信里跟我说了,我给大哥他们回信时也说了。”“这样啊....”孙桂芳眉头微皱。“没事儿,我本来也没打算这么快那个的,”孙玉兰咬了咬唇问道,“上次我和妈去县里,正好去张姨家坐了一会儿,听张姨说,杨姨他们搬走了?”第一百零七章孙玉兰听到那个话时, 整个人都是懵的,又得知是去南城治病,一时间心情很是复杂。“对,上个月还来信说在那边安顿好了, 杨叔他们的工作也有了着落, 玉兰你.....”孙桂芳握紧她的手, 看着孙玉兰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杨文清和孙玉兰没有念着对方, 孙桂芳也不会这么难受, 偏偏这两个人其实都没有放下过。孙玉兰把头放在孙桂芳的肩膀上,依靠着她, “姐,大嫂在信上说,云省文艺军团正在招女兵, 如果我有意愿,下个月就去县里报道, 通过检查就可以去那边训练, 能留下就能进文艺团了。”“这是好事儿啊, 你怎么想的?”孙桂芳轻拍着她的背。“我想去,”孙玉兰深吸了一口气, 坐起身道,“我在家,那肯定明年或者是后年就要再议亲的, 我去当兵, 就能晚几年再看看。”“爸妈怎么说?”“他们说看天意吧,能通过就去, 不能通过就在家陪他们也挺好的。”孙玉兰整理了一下辫子, 对孙桂芳露出一个大大的笑。“那挺好, 不管能不能去,过两天你跟着我和你姐夫回去玩几天,娘都念了你好几次呢。”“是吗?那我得去,”孙玉兰很快又笑眯眯的了。这边杨继西跟着孙父找了个地儿钓鱼,用的是针勾,诱饵是蚯蚓。孙父是个钓鱼爱好者,没事儿的时候总爱来钓几钩,他此时也正和杨继西说起孙玉兰当兵的事儿。“我还不知道她,一定是不想那么早嫁人,所以躲得远一点,也不看看,我们不会逼着她,到了外面,领导给她介绍,我看她怎么躲。”杨继西笑了笑,“当兵好啊,爸,您别太担心,大哥认识那么多人,能护着她。”“我知道,”孙父叹了口气,“我也知道她惦记县里那位,可人家搬走了,其实我和你妈仔细想过,这文清啊,抛开那病不说,是真的好,可惜.....”“你也别嫌我说这话,我先是父亲,再是一个普通人,我怕他们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不是钱的事儿,是....”他不知道怎么说才好。“爸,我明白,文清也明白,玉兰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们没有接触,文清更是选择搬家,也许以后他们还会见面,但那个时候,各自身旁有没有人,又是什么光景,谁知道呢?”“是啊,是啊,哎哟,有动静了!”孙父赶紧拉钩,弄上来一条小鱼,即便是这样,他也高兴,取下来放在装有半桶水的木桶里。“哟,不错啊,”杨继西看了一眼,“我还没开红呢。”“快了快了,这河里就这种小鱼多,钓多点回去,做小脆鱼或者是熬汤都好。”“那我得努力了。”旁边路过的人瞧见二人还高声招呼着,“老孙,这是你女婿啊?”“是啊!老李,过来钓鱼!”孙父大声回着。“来就来!等我回去拿钩!”“我们这有饵,你直接来!”“好勒!”很快这位老李同志便提着一个小桶来了,就在他们旁边下的钩。这位老李同志十分健谈,和杨继西说了不少话,还时不时和孙父打趣几句,等天色不早,孙玉兰找过来叫他们回家的时候,老李才先一步离开。“这老李啊,家里有三个姑娘,两个姑娘已经嫁出去了,还有一个小女儿,舍不得嫁,可今年都二十二岁了,再不相看相看,那好青年都快被人挑完咯。”吃饭时,孙父说起老李。“是燕燕吧?”孙桂芳说。“是啊,”孙母接话,“她是个老实人,田家岗有合适的青年没?燕燕妈的意思,就是别嫁太远,之前两个孩子就嫁得有些远了,一年能回来两次都不错。”也是看孙桂芳和杨继西时不时就带着孩子回娘家,这李婶才动了把燕燕嫁到田家岗也不错的念头。“我们队啊,”孙桂芳看向杨继西,“有没有。”杨继西扒拉一口饭,也跟着想了想,“有倒是有,李叔他们对女婿有啥要求没?”“这有啥要求啊,人踏实,是个能担起责任的,家里人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心思,都能过日子的就成。”孙父说道,李叔经常在他面前念叨,他自然就记下了,这些条件,说起来都是做父母最基本,最喜欢的了。杨继西仔细想了想,最后说了两个青年的名字,孙父赶紧记住,吃了饭后,就往李叔家去了。跟李叔说了这二人的情况,让他们再多打听打听,要是觉得哪个合适,就请杨二奶奶上门问问有没有意愿相看相看。李叔家连连道谢。孙桂芳他们在这边住了两天,第三天吃了午饭带着孙玉兰回家的。杨二奶奶见到孙玉兰别提多高兴,又说起杨幺妹他们昨儿来过,“我留着他们住了一晚,看哪天得空了,我们去也看看平安。”“成。”杨继西把孙家给的回礼放入库房,接着就去找杨继康上山砍柴去。孙桂芳姐妹带着嫣嫣去康嫂家坐了一会儿,回来时,孙桂芳就和杨二奶奶说起燕燕的事儿。“哟,这名字和我们嫣嫣差不多,”杨二奶奶笑道,“继西说的这两家都不错,就看他们属意哪家,等得了他们的口信,我再上门去问问。”当然不会说,你儿子愿意和李家姑娘怎么怎么,只是说你儿子相看了没有,如果没有,我倒是知道有一家姑娘不错,要是愿意,就怎么怎么....也不会冒昧提起女方。孙玉兰在这边过得很开心,开心到孙父找过来,“你不是要去县里报到吗?忘记了?”“哎呀!”孙玉兰一拍脑袋,是真的忘记了,赶紧收拾东西,和孙父回了家,明儿去县里。“我都给忘记了,”孙桂芳有些自责。杨继西挠头,“其实我也忘记了。”两口子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尴尬。孙玉兰过来玩的十几天,家里每天都是欢声笑语,她还认识了几个小姐妹,每天和她们满山跑,这哪里还记得哟。好在孙父他们记得,见她久久不回来,孙父便找了过来。这天正在摘毛豆呢,好家伙,队长召集大伙儿开会,兴高采烈地说起他们队被选为花椒试点地了!“花椒?”杨继康嘴角一抽,“咱们队里的东西是不是太杂了?”又是兔子,又是鱼,然后茶林才栽种不到半年,这会儿又来了个花椒试点地?“应该是石洞山,那一片开荒出来种花椒正合适,”杨继西说。“也是,那边地不怎么肥,一直没开荒出来,这下开荒,那咱们就可以分不少柴火了,”赵五跟着点头。果然,队长说了开荒的事儿,就是石洞山那一片。杨继西回去说明儿开荒,孙桂芳小声问道,“我记得你说过,梦里石洞山那边就种上了花椒树,可不是79年的事儿吗?现在才77年。”“可能变了不少,其他事儿也变了,梦里我们还一直在那边当牛做马呢,”杨继西笑道。孙桂芳给了他一下,“就你会说,不过开荒的时候可得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