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芳宽慰道,“陈生能抓住,就已经很好了,事事不可能都和梦里能对上,你别多想。”“你说得对,”杨继西点头,但也想如果能和陈生那样事先就知道一点情况,就能阻止很多事儿发生了。因为出了这种事,所以镇长也十分震怒和紧张,第二天各个队的队长就去镇上开会了。会上田家岗的队长表示了他们队里的预防举动,得到镇上的支持。于是其他队也开始派人在村口和村尾守着,只要不是队里的人,都不准进去,就是走亲戚,那也得把名字说清楚,然后让亲戚出来确认。嫣嫣她们也不准出院子了,每天就在杨家大院里玩儿,石头不在家,狗蛋就是这院子里最大的哥哥,他每天放学回家,就盯着几个小萝卜头。嫣嫣她们还算听话,可福娃最小,也听不懂啥道理,因为杨老汉每天都会带着他出去溜达,这忽然不能出去,福娃就闹。狗蛋试图跟他讲道理,可却被糊了一身的鼻涕和眼泪,无奈之下只能背着他在大柳树周围转悠了几圈,然后背回家。福娃觉得不够,但狗蛋一生气,他也害怕,就不闹了。杨老汉瞧着心疼,“村口有人守着,我带着出去也不打紧。”“万一拐卖的人是咱们队里的人帮忙呢?”狗蛋严肃道。那可是熟人。杨老汉不说话了。这确实赌不起。杨大爷爷可把欢欢和乐乐看得和眼珠子一样,好在她们打小就常被杨继西叮嘱不能出院门,所以在院子里也有玩儿的。杨继西也怕她们闹别扭,所以给做了几个小木马,让她们骑着玩儿。倒是不因为出去玩儿而闹,而是因为抢木马而闹了。“孩子找回来了!”这天杨继西回来一脸高兴地告诉孙桂芳这个好消息。“是吗?那太好了!人抓住没?”孙桂芳也一脸惊喜。第一百四十七章“抓住了一个, 不过早晚都会找到他们那一帮子人!”杨继西见嫣嫣拿着一根棒棒糖吃,便弯腰将人抱起,“孩子也没啥事儿,而且大的已经六岁了, 听他说是两个叔叔一个婶子, 现在抓住的就是那个婶子。”“丧良心的!可得把那剩下的全部抓住, ”杨大奶奶从旁边过来, 显然是听见了杨继西刚才对孙桂芳说的话。“就是, ”孙桂芳也很气愤,“谁家的孩子不是宝啊?他们说不定也有孩子的!这要是孩子丢了, 他们自己是啥心情?”本来以为这件事也算过了一大半,接下来就是看紧孩子,再抓剩下的人就是了。结果牵扯出另一个案子。说来也离杨继西他们很近, 就是他们小卖部对面面馆侧边住着的一对夫妇,这对夫妇是前年搬过来的, 那房子之前住着的是一对老夫妇, 他们去世后, 儿子就把房子卖了,当时就是这外来的夫妇买下的。他们很少和人接触, 话也很少,偶尔来小卖部买个盐或者是油米啥的,搬来这几年, 邻居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家里又是个什么情况。而就是这对夫妇,居然干着买卖小姑娘的勾当!杨二奶奶是看着警察把人带走的, 当时一片心惊, 赶紧让杨二爷爷守着铺子, 自己赶回生产队。“一想到嫣嫣和平安曾经在他们家门口玩过,我就心惊胆战的!”杨二奶奶抱着茫然的嫣嫣就不撒手,后怕得要命。何止是她啊,杨继西和孙桂芳也后怕不已。“真没想到坏人就在我们身边啊......”孙桂芳拍了拍心口。“谁说不是呢。”八十年代的人贩子可是很嚣张的,全国各地丢失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幸福镇接连发生两起关于孩子的案子,也引起了上头的注意,开始更加严格查管起来。“听说警察又抓走了好几个人,都是把闺女卖给那对夫妇的人,有老马沟的,也有三岔山的,还有崂山的呢!”“崂山怎么也有啊?”“嘿,别不信,崂山卖女儿的最多了!就为了给儿子攒彩礼娶媳妇儿.....”崂山再次出现在人们口中,名声却极其不好,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让崂山的乡亲们迁出大山。因为靠着山过日子,夏季暴雨,冬季大雪,都出了不好事儿,所以建议崂山乡亲们搬离那个地方。可这事儿并不容易,首先得有合适的地方让崂山那么多乡民能够住下,其次是崂山乡民能不能答应搬走。这几天田家岗生产队的人都在议论这事儿。没多久队长开了会。“你们也听说了,崂山那边是建议他们搬出大山生活的,但是呢,目前适合他们居住的地方实在是不够大,所以就只能用另一个办法,把人引进各个生产队。”赵五站起来问,“就是让崂山的人搬进咱们生产队生活吗?”“对,”队长点头,“这事儿我还是得问问大伙儿的意见,毕竟真要搬进来,那肯定不是一两户人,而且不是有住的地方就行了,咱们还要完全接纳他们,不能排斥。”杨继西倒是没啥意见,可经过崂山有人卖姑娘的事儿后,到底有些好感减少了。和他这么想的人太多了。其中于大就起来朗声道,“我就怕他们有异心,万一再干出点丢人的事儿怎么办?”“这个大家请放心,”队长大声道,“犯事儿的人已经全部被带走,其余乡民也是很震惊这件事的,他们没有参与,更是不知情。”“谁知道他们知情不。”“就是,他们都是一个地儿的,万一互相隐瞒呢?”队长见大伙儿吵闹得厉害,赶紧敲了敲铜锣,“仔细听我说!”大伙儿安静下来。“犯事的人家借口把女儿送到别家做童养媳或者是干亲......”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做童养媳和把人卖了有啥区别!”“就是,我们坚决不同意崂山的人呢住进来!”“不同意!”“不同意!”副队长见此叹了口气,对一旁的队长道,“我就说这事儿不行吧,别的生产队都没通过队员的同意,咱们生产队也算了吧。”“可镇长说了,就算是不同意,也会强制把人分配过来,那到时候.....”一想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儿,队长的脑袋就开始疼了。“那咱们这会儿就说?”“那不得吵得更厉害?”“可这会儿不说,等强制分配后.....怕是会闹得更大。”副队长的话让队长一咬牙,站起身大声说起强制分配的事儿,这下晒坝上的人都安静下来。“还能这样啊?”“其实也有道理,崂山那边条件本来就不好,又没有合适的地方住,那不得分到各个生产队?”“欸,希望分到我们队里的是好人家。”“可不。”杨继西回到家跟孙桂芳说了会上的事儿,孙桂芳闻言倒是不惊讶,“我听大哥说过,崂山那边每年都会因为大雪或者是暴雨出事儿,但他们世世代代都在那边生活,所以老一辈的不愿意离开,小一辈的又舍不得老一辈,所以就一直在那边过着,这几十年来,没听说过搬出崂山的人。”杨继西点头,“虽然大伙儿都不愿意,可他们也没想到,崂山人可能自己也不愿意搬走,更不愿意和原本熟悉的村民分开。”“那可不,换作你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过日子,都把咱们看作外来户一样对待,那日子可不好过。”孙桂芳的话说得在理。说到底还是穷。如他们所想,崂山那边的人根本不愿意搬出来,这让镇长焦头烂额。而随着来的是镇上修电站的事儿。县城已经通电,各个镇子也跟着修电站,杨继西跟着报了名。地里的活儿侯长亮他们都过来帮忙了,所以问题不大。杨继西在镇上帮着修电站,就暂时住在铺子上。杨二爷爷和杨二奶奶带着嫣嫣回生产队看着地里,以及家中。孙桂芳偶尔回去,但是大多部分都在铺子里看铺子,还有做饭啥的。杨继西每天天不见亮就出发,晚上天都黑了才回来。每天累得不行,但看着电站一点一点地成型,那种满足感是别的东西无法代替的。柳二媳妇儿这天来铺子里买水果糖,就说起柳老二的肩膀,“我昨天才瞧见,他肩膀都磨出皮了,也不说一声,真够抗的。”“我家那口子背上都磨红了,”想到杨继西背上的伤口,孙桂芳也心疼得很,“他说要不是出汗感觉有点刺痛,都不知道原来磨出皮。”“我得买点肉给他爹补补。”柳二媳妇儿说。“我早上买的猪蹄,用大豆和海带炖的,这会儿已经炖脱骨了,”孙桂芳早有准备,“他还不知道呢,回来看见了肯定高兴。”“还是你细心,我今早忙得要死,还没去买呢,希望这会儿还有点肉,”柳二媳妇刚说完,就见一辆班车停在她们对面的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