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惊春看他这心虚的样子,也能多少猜到一点。她这两天跟在陈淮后面补习了一些大周朝的历史,别看现在国泰民安的,其实国库是真的没什么钱。在当今皇帝登基之前,几乎一直在打仗,粮草军需都由国库出,每每都是入不敷出,历代皇帝都有腆着脸求权贵豪绅给国库捐款的时候。当今皇帝停下了征战的脚步,一是因为大周确实打不起了,二是因为他本人也更看重长远发展,觉得国家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这些年来,休养生息颇见成效,但军队不打仗,却也不能叫他们解散,所以大多数都是驻扎在边境屯田养兵,国库这才丰盈了一些。但沈惊春怎么也没想到,这宅子居然能破败成这个样子。“这都是诸位户部的官爷职责所在,咱们也是能理解的,这个房子我现在也看完了,挺满意的,您看咱现在就做交接?”说满意确实不是违心话,是真的挺满意。要知道如今的朝廷,除了开国之初封的四公八侯之外,后面再封爵位,朝廷虽然会给相应的爵田,但房子却是很少给了。就连赵静芳这个十分嚣张的嘉慧郡主,也没能顺利继承到荥阳公主原来的公主府,而是朝廷收回公主府的房子后,另外拨了一处符合她爵位的府邸给她,而且装修的钱,也是由皇帝的私库所出,走的不是国库的账。而皇帝其他的孙女,外孙女有爵位的只有寥寥几人有朝廷拨下来的府邸。沈惊春想的很开,反正她自己能挣钱,这宅子迟早能装修的高端大气上档次。那小吏见她这么好说话,喜的嘴都咧开了,忙点头道:“好好好……多谢县君体恤……来,您在这边签个字,下官就能回去复命了。”他伸手一招,后面的小厮就将背着的小书袋拿了出来。沈惊春粗略一扫,见上面的内容正常,便也直接签了字,才客客气气的将人送出了门。等人一走,几个人站在院中,就又是一阵沉默。好半晌,沈志清才道:“老妹,你这打算咋办啊?”这院子不修是真的没法住人啊。“我看这一进院子里,几间房子倒是还好,不用修缮可以直接搬进来,咱家高桥那个院子现在真的是有点住不开了,先叫几个人搬过来收拾一下园子吧。”天气越来越暖和,冬天几个人挤在一张炕上还没什么,等天气再暖和一点就受大罪了。方才看院子时,她就到处都看了看,这个园子占地面积大,也就不像普通人家里能住人的房子里都打了炕,这个院子里,还有很多屋子是没炕的。“现在已经立春了,这园子收拾出来,也能趁着季节撒上菜种了,四哥你明天去找泥瓦匠的时候,也帮忙问问有没有修补屋顶的师傅可以来干活。”这宅子里的屋顶虽然很多都漏,但是墙体看上去还是不错的,想来是当年建房子的时候用的都是好材料,只要将屋顶全部修补好,再里外里的打扫一边,置办齐全家具,也就能住人了。沈志清应了一声:“行,反正现在也没事,干脆我现在就去看看那几位老兄有没有空吧,要是人家没空,咱也能早点再找别人来干活。”现在时间还早,他们几人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开始动手先清园子里的杂草,沈志清也没好意思喊他大哥一起去,一个人就出了门。余下众人除了后来买的一个叫芒种的少年赶着骡车回去拿各种工具,其他人都开始勤勤恳恳的拔草。十亩地的宅子别说跟宣平侯比了,便是连陆昀在京城买的那个宅子也比不上,但对于沈惊春来说已经是很大很大的宅子了。或许是当初建宅子的时候主人家里人不算多,所以各处院落建的都还算宽敞,院子里不是青砖铺地就是青石板铺地,每个院中都预留了花圃出来。如今温度虽然还不怎么高,但顶着温暖的太阳干了大半个早上,几人还是汗流浃背,索性那群户部的人还有最后的良知,厨房里两口灶眼上的铁锅被流了下来,虽不能烧水洗澡,但是烧点水来喝倒是没有问题。午饭在附近果子街上找了家食肆解决的,西城这边权贵虽不多,但各个衙门那是真的不少,也并非是每个衙门都管饭,因此这附近虽无什么出名的酒楼,但食肆的生意着实不错,味道也还算鲜美,能吃的出来,用来烹饪的食材,几乎都是新鲜食材。除了一如既往的没有辣味之外,总体来说性价比很高。一到这种吃不到辣的地方吃饭,沈惊春就想推销一下自家辣椒酱,但想想现在辣椒都还没下种呢,到底还是忍住了。“这除草看似简单,但没想到这么不简单,一天下来感觉腰都要断了。”天边的亮光即将消失之前,沈惊春才喊了停,豆芽不停的垂着自己的腰。别说是她,就是另外几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都累的够呛。沈惊春笑道:“这就喊累了,那每天在田里干活可比这个累多了,没有亲身经历过田间的劳作,就没法体验种田的辛苦。”豆芽被说的小脸一红。回到平山村之后,家里的活是沈惊春兄妹两个干的最多,她这个原本的小丫鬟反而还挺轻松,像这样一干就是一整天,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等到春种的时候,我也跟着一起下地吧,咱也不能在家干吃闲饭啊。”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出了门,大门上又给落了锁。回到高桥的小院里,饭菜早已准备好了,去读书的一大两小也从国子监和学堂回来了。一进门,小寒和小雪就端了热水上来,众人挨个洗了手才上桌吃饭。对于之前的沈家而言,饭桌上谈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一天都干了什么,都喜欢在饭桌上唠两句,但两个孩子自从去了学堂,被他们师娘教了些饭桌礼仪,回来就不乐意在饭桌上讲话了。沈明榆还好些,沈蔓差点憋不住,好不容易等到吃完了饭,就迫不及待扑倒沈惊春怀里问道:“咱家新房子好看吗小姑?”环境不同接触到的事物也不同,沈家如今在高桥这一带,也算的上是万众瞩目,不论是学堂里还是放了学之后在家门口玩闹,总有小孩子在家人的示意下哄着他们兄妹两个。沈蔓虽然觉得这样不太好,但到底还是小孩子,对家里的新房子还是充满了好奇。“等你下次学堂旬休,我带你去看呗。”沈惊春笑道:“不过地方确实挺大的,我可先给你说好了,以前是咱家里地方小,没有那么多房子,才叫你整天跟你奶奶住在一个屋的,到时候等咱们搬过去了,你就要自己单独一个屋了,还有明榆也是。”她话音未落,沈蔓已经哀嚎了起来。对新房子的好奇心一下就没有了。这年头能送家里男娃去读一年束脩二十两的学堂可能还没啥,但是能送家里的女娃去读这么贵的学堂开蒙,那妥妥的都是家里有点钱的。沈蔓在学堂里也有几个关系的小姐妹,人家现在也是一个人住一个房间,虽然彻夜燃灯,但一个人躺在床上总是忍不住想东想西,连屋外树影摇动都觉得是不是有什么鬼怪。她烦恼的抓了抓头,开始试探的讨价还价:“我还这么小,要不再等我大点?”豆芽是沈惊春头号迷妹,但凡她开口,豆芽必捧场。这边沈惊春还没说话,豆芽就笑嘻嘻的道:“蔓蔓你这年纪可不小了,就你小姑,那可是会走路就一个人睡一屋了。”当然了,是有奶妈子和丫鬟陪着的,后面这句话她没说。沈蔓一听果然立刻改了口:“啊,是吗?那行,那我就一个人睡吧。”豆芽是沈惊春的头号迷妹,沈蔓就是二号迷妹,尤其是到了京城之后,接触的人多了,更加明白自家小姑作为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一旁的沈明榆见妹妹这么简单就被短短一句话骗到,也是忍不住笑了笑。其他大人也都知道沈惊春这么做是为了沈蔓好,自然不会拆她的台。一家人围在屋里说了会话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一早不等一家子继续去新房子除草,户部的人就再一次找上了门。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去超市看到甘蔗便宜就买了两根,回来全干光了,然后就……肚子咕噜咕噜半天,腿都蹲麻了……这个事故就告诫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度,不能因为贪小便宜就……血的教训……第122章户部来的并非是一个人, 而是一位员外郎带着一批小吏。“户部员外郎钟沂见过庆阳县君。”一进门双方就先见了礼,员外郎为正六品官职,县君却是正五品, 加上沈惊春这个县君乃是皇帝亲封的, 户部的人态度显得还挺恭敬。沈惊春微微一避只受了半礼,便连忙将人请进了堂屋。上了茶水双方只闲聊了几句,钟沂就说了此行的目的。眼见气温越来越暖和, 各地都在准备春耕的事情, 所以之前由陆昀奏疏的棉花种植事宜也该提上日程了。“本来正月十六衙门开印之后, 就应该来找县君商议此事的,只是临时有了些变动,才拖至今日, 不知是否对棉花种植有和影响?”这次上元事变在平民们看来, 只是封城几天,过了几天苦日子, 禁军守门看着可怕了些, 但这些平民担心的也不过是会不会波及到自身, 并不觉得大周会乱。而如同钟沂这些在朝为官的人感受就不一样了。整个官场都抖了三抖。户部因为前尚书的原因, 已经被清查过一次, 如今的户部尚书姜侯爷是典型的纯臣,不参与任何官场势力斗争, 皇帝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整个户部反而成了朝廷各处受波及最少的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 户部的人才更加明显的知道, 这次的事情有多大, 近乎小半的京官被摘了乌纱。按照大朝会上皇帝自己的说法:不想干的趁早滚蛋,多的是人想为大周鞠躬尽瘁。整个户部这些天就陷在抄家清点逆党财产一事之中。但这事不好细说, 钟沂虽然一句话就带过了,可当晚亲自看到刺杀的沈惊春显然能猜到他说的是什么,不过她一个没有实权的小县君还是不要多管闲事的好。“那倒是不会。”沈惊春笑道:“请问钟员外,实验田你们准备放在哪里?”钟沂不解道:“实验田?”“额……简单来说,就是试着种植棉花的田,看看这棉花种植是否如陆祭酒呈上去的记录册子上描述的一样。”钟沂恍然,点头道:“这个新鲜的词倒是很贴切呢,不过不瞒县君,这次棉花种植并非是试种,按照上面的指令,县君这边的种子,由朝廷出钱购买,另外从之前陆祭酒上书开始,收集棉花种子的指令就已经下发全国,只不过这个收集来的种子并不算多,所以种棉花的地就选在县君的爵田附近。”在沈惊春提出棉花可以御寒之前,这个东西一直都是被当成观赏类的花卉来种植。并且因为开花不算好看,很少会有人选择种这个,所以钟沂说的种子不多,那是真的不多,甚至于南方那边,除祁县外根本都不知道有棉花这种植物。在沈惊春的爵田附近种棉花这个事,却是由户部尚书姜侯爷提出来的。侯府千金跟这位新鲜出炉的庆阳县君是闺中密友的事,本来一些权贵世家就都是知道的,但她们没想到,沈惊春被赶出宣平侯府后,再回到京城,姜小姐不仅不嫌弃她如今身份卑贱,反而两个人比以前的关系更好了。姜侯爷十分宠爱这个独女,本来在这种事情上略微帮把手也没什么,更何况人家还说了,这回种棉花,这位县主自己的田里也是要种一些的。朝廷的棉花种在沈惊春的爵田附近,也能够更好的比较一下,双方的棉花是否会有产量质量上的不同,因为沈惊春只是户部请来指导种棉花的人,具体操作种植之类的,还是要他们户部自己出人。“在我爵田附近吗?”沈惊春赞道:“那倒是很好的选择呢。”她自己原来那块爵田,说实话并不太好,但是靠近河道附近的官田,不说都是上等田,起码也达到了中等田的要求,且棉花虽然耐旱,但是却不能受旱。沈家从老家带过来的种子很多,放在别处浇水是个问题,但爵田附近靠近河道那一片就很好。河床有点高,且京城这边,河道梳理做的非常不错,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洪灾,将棉田选在此处,既能保证供水又不用担心。“如今夜里还是有些冷,下种稍早了一些,不知道棉田整治的怎么样了?”种棉花施肥很重要,这一点在交上去的册子上很明确的写明了。钟沂道:“这几日就安排人开始深耕施肥,按照县君那册子上说的,底肥我们倒是尽可能的多备了,只是不知道够不够。”毕竟第一次种棉花,这个事情又是连皇帝都分外关注的事,哪怕呈交上去的册子上写了大概的量,但主要负责此事的钟沂心里还是有点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