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瑜确实也没画过虾,就老实摇头。和熙帝就开始教方瑜画虾,方瑜自然是跟着皇帝认真学做个好学生了。虽然在现代方瑜并未学过绘画,在古代也就才接触绘画几年,但他本身的悟性就不错,又是常年练习书法的,手腕有力,运笔得当,再用毛笔作画自然是事半功倍。等到画被取来时,方瑜画出来的虾已是有模有样,满足了皇帝的教学成就感。和熙帝仔细欣赏方瑜的练习画作,难得地从笔触间感受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稚子童趣。和熙帝见方家两小女在画中作的新奇游戏,问方瑜这是什么。方瑜笑着回话:“冬日寒冷漫长,小孩子也不能出去玩,微臣便让木匠做了一些木瓶摆放在屋子一侧,再让小孩子拿木球滚着击打,看打倒木瓶的数量,多者为胜。”“这是个不错的游戏。”和熙帝笑着说:“也体现了方爱卿的拳拳爱女之心。对了,这游戏起名字了嘛?”方瑜答:“还没有,家里小儿管这叫做叮咚球,代指球击中瓶的声音。虽然生动,却不大文雅。”“叮咚球,嗯,确实很有童趣,私下里叫叫不错,至于学名嘛,还是叫保稚球吧。”和熙帝想起他的皇子皇女来:“孩子们多玩这游戏,身体健壮,就都可以平安健康地长大了。”同为父亲,方瑜能体会出皇帝起这名的殷切期盼,真心实意地赞了这个名字。和熙帝吩咐道:“丹青,你让人多做几套,赏赐给太子、皇子和公主们,还有方爱卿家的女儿。”方瑜赶紧替女儿叩谢皇恩。在皇帝身边待了小半天,方瑜带着赏赐回了家。冯婉和方美臻正等着他回来呢,她们今天都被惊了一下,皇宫的宦官登门,这在方家还是第一遭呢。方瑜先换下官袍,又去如厕方便,最后再喝了两杯蜜水。在宫里真是什么都不方便,又十分累得慌。缓了口气,方瑜才顾得上和妻子、妹妹说了今天面圣的事,可把这两位女眷喜得不行。方美臻还很好奇皇帝的长相穿戴,方瑜就把下人打发得远远的,大致和妹妹描述了一下。冯婉是个正经的官家小姐出身,觉得在家里就这样讨论圣上实在是有些无状,便岔开话题,又委婉劝说。方瑜今儿也是太兴奋了,这才多说了些,听到妻子的劝说,立刻反省整改。方美臻也受了教,并保证以后不再乱问乱说。“都是家里人,也没旁人听到,稍微说两句也没有大碍。”冯婉笑着给了丈夫和小姑子台阶下。“夫君这般得陛下看重,真是让咱们家蓬荜生辉。”方瑜笑了笑,心里却觉得以后在外面行走要更加小心了。他对妻子和妹妹嘱咐道:“这几天先不要出门访客了,我一个新晋的小官接连出了风头,难免会招别人的眼,咱们全家还是谨慎些好。”听方瑜这般说,冯婉立刻提紧了精神,下定决心一定要守好家门后宅,不给夫君添乱。翌日,方瑜照例去翰林院点卯,可身边的人总是在眼光瞟他,就连官衙里服侍的小厮也对他殷勤了许多。作者有话说:咕咕,我好勤奋地码完更新啦,乐哈哈!咳咳,有没有大佬知道怎么做小说封面图片链接的?我想给小说换上我家小狗子的照片当封面,毕竟我家狗这么可爱,买封面又太贵了……可是网站是要图片链接的,我照着百度的办法,上传到空间复制链接,可那链接不能用啊。所以,有没有技术控小可爱,告诉我个办法呗(比心比心)第122章 官场菜鸟方探花方瑜被人看得浑身有些不自在。只是他咬牙坚持住, 别人爱看就看吧,反正也少不了半块肉。他就装作平常模样,该干嘛还干嘛, 一点也不倨傲, 跟着学士们修史修得更用功了。没想到, 方瑜这副装出来的宠辱不惊模样反倒让一位侍读学士看入了眼。这位侍读学士姓许,名翺嵩,字启温,号青松居士。此人很有才华,是十五年前的状元出身, 只不过为人很清高,在官场里并不大受欢迎。他带着方瑜修史, 见方瑜向学心重, 并不像其他初入官场的进士那般醉心交际钻营,就有了两分欣赏。平常方瑜过来向他请教国史时,他也乐意多指点几句, 他家夫人和儿媳妇又常和方瑜的夫人来往,一来二去之下, 两家关系就亲近了一些。如今, 方瑜接连受陛下召见赞许,旁人的闲话就又多了起来。许学士就觉得这起子小人的吃相真是难看, 他们平时为了逢迎上官做出来的丑事不知有多少,现在到都成了正人君子。不过是陛下欣赏方瑜的画作而已, 至于这般口诛笔伐、长舌非议?见方瑜行动如常, 依旧谦逊好学, 许学士就起了惜才之心, 私下里也常指导方瑜的功课。方瑜本身就很敬佩许启温学士的人品和学识, 如今正值他受人非议时,许学士乐意更亲近,他自然是求之不得。更何况,没了科举这根指挥棒,方瑜有了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他竟然还迸发出更浓烈纯粹的读书劲头。如此下来,一个乐于教才,一个喜于学习,许学士和方瑜两人教学相长,倒是成就了一段亦师亦友的佳话。方瑜每日里上班、读书、练字、作画,再抽出一个时辰陪家里人聊天游戏,过得十分惬意悠闲。又过了十多天,一个宦官直接在清晨登门,让方瑜准备好最近的画作,等到午后进宫面圣。方瑜和这宦官客客气气地打了交道,然后去书房带好画作,又特意穿上新官袍,再修好眉形。冯婉和方美臻的心情都很激动,方瑜临出门上班前就围在他身边转悠,没事就替方瑜拍拍袍子。方瑜笑道:“你们在家里乖乖的,等下次沐休,我带你们去城外踏青。”两人笑着应下,把方瑜送到大门口。方瑜上午还在翰林院里勤恳修史,喝茶间隙脑袋里就想着下午要面圣的事,他觉得有些不真实。他还以为科举当官后要做很长一段时间的小透明呢,没成想他投了皇帝的眼,居然能隔几天就单独面圣。怎么说呢,就很神奇又不踏实。下午时,方瑜再次入宫,又是和皇帝赏画作画,消磨了一个多时辰。方瑜出了宫,一看天色,也不用再去翰林院了,就直接回了家。冯婉早就定好了晚饭要吃什么,方瑜一到家厨房就忙活了起来。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和和美美地吃了晚饭。今天收到了家乡来的信件,方瑜借着烛光细细读完。家里老太太让宜文替她写了封信,嘱咐方瑜要保重身体,还有就是催生了。老太太怕方瑜年轻时不着急,就大书特书了一番,把这时候抓紧生孩子的大道理讲清楚。方瑜看过也没放在心上,他觉得自己孩子也不少了,只要能好好教养,就都能长成好树苗。方老太太隔着大山大河都能知道孙子的想法。她也不气恼,每天珍重身体,按时保养进补,争取早日进京去照顾孙子。这老太太是个有心气的。她苦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才供出个官老爷,肯定不会甘心守在家乡。在她看来,去京城才是正理,要不然她半辈子的苦劳岂不是白费了。再者说了,她也是真不放心大孙子。她大孙子人好心更好,对妻子也软和得很。原先她也就不说什么了,毕竟是踮着脚尖才娶来的高门媳妇。现在的情况却是大不相同了,从和冯家的来往中,方老太太都能感觉出亲家待她的差别待遇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她的大孙子现在可出息了,前途可比冯家还好呢。老太太可精明呢,她在和县城这些官吏富户家打交道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直接就可以现学现用。她不能放任孙媳妇当福娃的家!当然了,她也不是那等见不得小夫妻感情好的长辈。只是,感情好归感情好,上下尊卑还是要有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妨碍了他们老方家的香火传承啊。她必须得去京城,必须去!老太太在院子里快步走着,等到微微出汗,就回屋去喝阿胶黑芝麻糊。这可是府城最有名的老郎中告诉她的进补保养方法。等到下午时,她又吃了蒸梨和红枣,晚饭也是荤素搭配,十分营养。京城里,方瑜又得到了皇帝的召见,这次是和其他几个翰林官一起,去谈诗论道。这伙人里,属方瑜最年轻、官最小。翰林院的掌院大人最近也总听说方瑜的大名,这次正好有机会和这后辈多聊了几句。对于顶头上司的垂问,方瑜自然是小心应对,十分恭敬。这次面圣时,方瑜规行矩步,一直站在角落,专心给翰林院其他官员当陪衬。皇帝这次也没多注意方瑜,主要还是翰林院的掌院说话。从皇宫出来后,掌院就招呼他们一起去外面吃饭,方瑜自然是要跟着的。和卫朝顶级文人一起吃饭,席面上自然少不了文雅又拗口的各种说辞,其中又夹着许多机锋,实在是让方瑜应接不暇。在酒局上也吃不到什么正经东西,方瑜被灌了一肚子的酒,索性他现在酒量不错,脑子还在,并未有什么傻言丑态现眼,反而还作出了一首不错的诗。终于挨到了散场的时候,方瑜在酒楼门口恭送走所有的上官,才被自家小厮扶上马车,一路往家回。“唉呀,我今儿真是累死了。”洗漱完浑身的臭酒肉气,方瑜瘫在冯婉怀里,忍不住抱怨两句:“应付这些同僚上司,反倒比面圣时还要悬着心。”很少见到丈夫这般模样,冯婉心疼地搂住他,柔声说:“都是这样的。阎王好过,小鬼儿难缠嘛。”方瑜有些忧心,他知道自己的性子。虽然来古代读书努力后有了长进,但终究还是个更乐意独善其身的性格。对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方瑜本能地感觉头皮发麻。他现在身处的官场可不就是最复杂的人际圈子嘛。方瑜心里有事,白想了半晌,最后还是熬不过酒精的作用,沉沉睡去。等到第二天醒来,方瑜还感觉浑身疲乏,幸运的是今天正好是沐休日,他可以放心休息。只是答应好要带家人出去游玩的事情要推到下次去了。冯婉很紧张丈夫的身子,就派人去大医馆请来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