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勉强科举日常> 第8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节(1 / 1)

皇帝勉励方瑜:“等到颜料做好,朕第一个赏赐给爱卿。你最近的悟性极佳,作出来的兰蝶雀嬉戏图很是传神生动。只是尺寸太小了些,你回去再画一副大的,装裱好献给朕,朕也好挂在寝殿内时时赏玩。”和熙帝生怕方瑜舍本逐末,消磨掉难得的绘画灵气,才说了这一大段的话。方瑜十分知趣,顺着皇帝的话应承。方瑜揣摩过皇帝对他的心思。怎么说呢,就像是辛勤的老农对于茁壮的幼苗那样,带着期盼和偏爱,乐于多浇水施肥,保护小苗顺利长大。作者有话说:小鱼这个穿越女真是好辣鸡啊,哈哈哈!涉及到油画相关知识,我也不是太了解,如果有出入,就当做bug吧。第124章 不甚健康的君臣关系方瑜明确了自己在皇帝跟前的定位, 就更游刃有余起来。他原本就很喜欢诗书绘画,没有皇帝大领导督促他也会好好深入学习的。现在嘛,就是皇帝导师带着他这个翰林院学生继续深造, 未来考研考博, 还不用愁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和薪资待遇, 前途那是十分光明的。宫里的事大多都瞒不住人。等到方瑜带着赏赐之物出来,那些传闻流言也跟着流传出来。虽然翰林院里还有两个人的画作很受皇帝的喜欢,但方瑜的宠臣名头还是传遍了京城。有好事者给这些皇帝认可的擅画臣子起了个花名,唤作“侍画宠臣”。而其中最受皇帝喜欢的方瑜还有个特殊的头衔——侍画玉郎。不得不说,京城这起子官宦的嘴真是又酸又臭又不饶人的。其中最刻薄的那伙人应该就是以靳成思和叶盛光为首的, 他们更进一步,在私下里直接称呼方瑜为“侍画探花郎”。就好像我们小鱼真是什么奸臣佞臣似的。方瑜对于这种暗暗挖苦的起外号行径很是不爽, 却也没计较, 直接当做了别人嫉妒他的勋章。方瑜想要干些实事作为他的政绩,要不然这弄臣宠臣的名头是摘不下去了。可他身在翰林院修史,手中没有实际管理权, 就连翰林院的核心事务都无法插手,又何谈干实事呢。方瑜在官僚体系中只是一个小螺丝钉, 平时想要转个头都不行, 因为头上有无数人在盯着他压着他。而他的前后左右都排满了同样的螺丝钉,挤作一团, 彼此戒备,只等着上升的机会。这半个月来, 方瑜积极地在翰林院领导旁边游走, 除了在领导跟前混了个脸熟, 也就没有其他所得了。他还是只能修史, 无法领到为皇帝草拟文书诏令的活计。张之青和方瑜的私交很好, 平日一起上班也看出了方瑜的心思,就借着两人单独出去吃饭的机会劝他。“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咱们现在修的史书就是记载这些国家大事的。”张之青说:“修史在哪朝哪代都是重中之重,你我二人要不是科举的前三名,也够不到这样的好差事呢。”方瑜认真地听着张之青的话,细细思考。张之青见方瑜听进了他的话,才继续往下讲:“别看和咱们同科的那些庶吉士每日里跟着上面的大人瞎忙,那又有什么用呢。写出来的文书诏书也属不上他们的姓名,不过就是个翰林院学徒,三年之后他们走了还要再来一批填坑的。”“咱们两个就不一样了,这修史的功劳是明明白白的,谁也盖不过去的。所以你也别急,别受外面人风言风语的影响,就跟着许学士走,好处多着呢。”方瑜这才发现他之前想左了,起身向张之青致谢:“多谢兄台教我,愚弟无以为报。”张之青从来都是乐意与人为善的,见方瑜诚心谢他,也很高兴结交下这位朋友。“你我是通家之好,我又比你虚长几岁,这点小事不足挂齿。”至此,方瑜和张之青成了官场上的好友,常常相互帮扶。方瑜也确实需要一位这样的同行者。他读书考试行,可在当官混官场这方面就很生疏,哪怕有岳父提前给他补过一些课,可那也不够用啊。岳父冯骞一直都是在地方混着,他的那点做官心得放到京城官场就很不适用了。而且方瑜现下还是天子宠臣,简直就是把人架在火堆上烤,稍不留神就会跌下去遭祸。这刀尖上行走的艺术实在太难,方瑜也是勉强应付。张之青就不一样了。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户部侍郎,父辈虽然稍弱,但家学渊源,张之青接受到的教育远非方瑜这样的农家子可比。方瑜能得到张之青的点拨可以算是走了大运道。方瑜也记住了这份人情。有次,皇帝想办个私人画展没拿准要请谁时,方瑜特意提了许学士和张之青。这两人皇帝也有印象,就把这两人带上了。许学士清高倒是不甚在意这些,张之青和许学士的妻儿都把这人情记到了心里,与方家的关系更是再进一步。等到天气渐渐热了起来,方瑜和冯婉花费了不少钱,特意提前买来不少冰存在家里的冰窖,省得真到三伏天时买不到冰再抓瞎。五月初,方瑜收到了一封家信,是老太太让宜文写来的。信上说老太太雇了镖局,带着冯晋和冯达的长子往京城来了。方瑜估算一下时间,这一行三人是四月初出发的,路上估计不会太赶,怎么的也要走上将近两个月,最慢五月末也应该进京了。冯婉也一起收到了父亲和二哥的来信,知道两个侄儿也要过来,高兴地张罗起来。她和方瑜商量着,又多采购了一车冰,怕家里人口多了不够分。方瑜拿着账本看家里的花销。京里物价高,就算住这一项上省了不少,可要想家里人过得舒服不紧巴,这银子就是少不了。方瑜这等小官的俸禄其实是远不够用的。好在方瑜之前靠着香水赚了不少,手里有积蓄,进京当官前也收了不少的礼。现在他又是天子宠臣,私下里人情往来也是进的比出的多。冯婉合上账本,摸着肚子说:“等小三生出来,咱家的花费还再多些呢。”方瑜听冯婉这么称呼自家老三,被逗得不行。“这事我来解决,你就安心在家里养胎吧。”冯婉出主意:“对了,你做的那个香水,可以拿到京城里来卖啊。”方瑜来之前把做香水的配方教给了宜文,同时还交待孙家不要说出香水是他家的买卖。方家和冯家现在还是寒门小族,兜不起香水这个暴利买卖。所以,方瑜才只打算在同宁府周边卖。方瑜手上有香水和肥皂两个配方,虽然都是最初级的那种,可是对于这个朝代来说,也是能赚钱的好东西。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京城权贵多,哪个都不是方瑜这只小蚂蚁可以惹得起的。方瑜考虑半天,又去外面逛了半天的街,买了一些香料香花和香谱,业余时间摆弄起瓶瓶罐罐。十几天后,他靠着提纯花露和研磨浸泡成品香料,混合出两款气味协调、留香超过一个时辰的古代香水。冯婉和两个妹妹成了他的第一批体验者,对这种香水都很喜爱。出门做客时喷些,和她们说话的贵妇小姐都在问是什么熏香。方瑜心里有了底,再带了几瓶薄荷绿茶橘香的经典款,入宫献给皇帝。古代的文人雅士都爱用香,而且真正的贵族家中还有各自家传的独特香方。和熙帝这个文艺范十足的天子自然也很喜欢方瑜的新香方。“爱卿你总是有许多巧思巧意!”和熙帝对这几瓶香水爱不释手,对方瑜这个臣子也是赞不绝口。这时候谦虚是必须的。方瑜说了个编好的借口:“多谢陛下称赞,其实也是碰巧了。臣喝桂花酒时觉得花香扑鼻,而且这香味比在盛开的桂花树下闻着还雅致。微臣便想知道用酒泡上其它花瓣香料会是什么味道,所以就试着做了,没想到效果竟然这样好。”和熙帝原本就很欣赏方瑜的字画,如今又是经常接触交流,方瑜还总能带给他一些惊喜,和熙帝更很喜欢这个年轻臣子了。“这香方价值千金,爱卿怎么还把这配方说了出来?”和熙帝玩笑道。“陛下喜欢这香水就是臣的荣幸了。”方瑜再接再励,努力自然地来拍龙屁。“臣也不太懂做买卖的事,而且这香水也很好制作,别人看几眼就能学过去了。”和熙帝想起他那不甚丰腴的私库,觉得这香水是个好赚的买卖,就大包大揽起来。“你是个正经的清流文人,哪里懂得这些商贾之事。”和熙帝笑着说:“我手下正好有懂这些的皇商,香水交给他们去制作销售,你就在家安安稳稳地读书作画,等着每月的分红吧。”方瑜装出吃惊又不好意思的模样来,拱手客气道:“这香方既然献给陛下了,臣哪有还收分红的道理。”和熙帝大手一挥,就把这事坐实了。他还特意和方瑜讲了经济道理:“还有一大家子要养,你那点俸禄在京城可不够用呢。爱卿你还没买宅子呢吧?这钱你攒着,到时候先在京城买个大宅院,要不然过几年你买更贵。”你能想象一个皇帝在你跟前讲买房的事吗?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方瑜做梦都没梦到过。这实在是太玄幻了。已经超出正常人可以想象的范围了。头一次,方瑜在皇帝面前愣神了。和熙帝发现方瑜在愣神,就会心一笑。他想,果然是才子性格。但也多亏了是这般性格,要不然这方爱卿的画也不会这般有灵气了。和熙帝爱画如命。见到这般“清纯”有潜质的画家苗子,他就忍不住心底那该死的保护欲。作者有话说:咦,你们见过这般奇怪的皇帝吗?第125章 两面派方瑜带着二百两的赏银从宫里出来, 一路上遇到的太监对他都十分恭敬。皇帝手下的能人自然多,不过一个来月,香水便在京城的达官富人中间流行了起来。方瑜特意给家里寄了封信, 让方宜文和孙家不要再制作和售卖香水了, 以后也不要再提这茬。这时老太太也带着冯家的两位小少爷到了家。方老太太精神头不错, 一冬天的保养锻炼也没有白费。这几十天的马车坐下来就是感觉有些闷,她的身体状况很不错,一点小病都没得。反观冯家的两个少年郎,到了京城家里就起不来了,直接在床上修养了三五天。冯晋的长子叫冯昆玉, 今年十六岁,已经是个秀才了。只是他学问上还差些火候, 最近几年也无法中举, 又留恋京城的繁华,就打着来京城跟探花小姑父学习的名头,顺利从穷乡僻壤的县城回到了首善之地。冯达的长子今年也有十四岁了, 名叫冯昆熠,学习上不成, 和他爹一个性格。他听说堂兄要来京城, 就也和家里爷爷和爹闹,说他长这么大还没去过京城, 这次一定要跟过来开开眼界。方瑜特意让下人收拾出来一个大院子,好好照顾冯家小哥俩。他们可是这宅院正经的主人家, 又是妻子嫡亲的侄子, 方瑜自然要对他们好了。方老太太也住进了孙媳妇特意收拾好的院子里, 美臻和乐妍也搬了过去, 挨着奶奶一起住。京城的繁华让老太太十分震惊, 同时她也觉得这次拼了老命来京城住真是来对了。她以后都不会离开京城了。方老太太细细打量她居住的卧房装潢摆设,暗暗咋舌。这么大这么好的大宅院要多少银子啊,孙媳妇的娘家可真是有钱。她这次进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教导好孙媳妇,督促这个娇小姐要守妇道听孙子的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