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军事>勉强科举日常> 第9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节(1 / 1)

如此的伉俪情深,殿内的贵人宫女都听入了心,十分羡慕。等到了时辰,冯婉和美臻依礼告退。皇后和公主十分喜欢这对姑嫂,便加厚了赏赐。美臻和冯婉走了挺长时间才出宫坐上马车,两人都累得不行,靠在软垫上闭眼养神。方府管家把夫人小姐迎进门,直接派小厮跑去翰林院送信。方瑜接到妹妹和妻子安全到家的准信才算是踏实了。干完手中的活,方瑜在同僚跟前晃了一圈,和张之青说了一声,就早早下班回家了。方瑜到家时,冯婉和美臻累得在床上补觉,家里只有乐妍带着安成和佑成在游乐室玩耍。过了小半个时辰,冯婉勉强清醒过来,被丫鬟扶着下床整理发髻,听说丈夫回来了就去游乐室找他。方瑜正在和女儿的武师傅说话。方瑜去年秋天才找到这个叫宴三娘的镖师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里遭了难,父兄在走镖时失了货物又一死一残,这个宴三娘不得不出来谋生,为家里还债。正巧,方瑜一直想给家中女儿找个靠谱的女武术老师。经过宣北会馆的介绍,宴三娘卖身入府,方瑜出钱替她家还债,又每月发银钱让她养家。宴三娘自此便一心一意追随方家。她对恩人提了想法,说小姐身娇体贵,练武不过是强身健体,若是真想保护小姐,不若多培养得力的小丫鬟,以后可以充当女侍卫贴身保护。方瑜大加赞赏,立刻着手,让宴三娘先训练安成和佑成身边的小丫鬟。然后又给家里写信,让他们去乡下买六岁左右的结实丫头小子,送到京城来。以后从小训练,又是知根知底,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家里用着也放心啊。七岁的安成在院里练着软短鞭,一招一式气势挺足,小圆脸上神情专注,眼神也挺能唬人。方瑜欣慰地看着自家厉害女儿,觉得这也算是他给女儿投的一份“人身保险”了。冯婉进了院门,赶紧让心腹下人关好院门守着,千万别让外人看到。方瑜见妻子过来,笑着迎上去。宴三娘退到大小姐身边指导鞭法。冯婉抱起佑成,一字不落地把今日进宫的经过完整复述一遍,紧张地看向丈夫。方瑜笑着夸冯婉做得好,冯婉这才安了心。秋风萧瑟,同宁府方瑾家中没有什么生活的气息,屋里屋外的药苦味许久不散。梁珍珍病得不行,连孩子都管不了,方老太太就把他家的孩子都接了过去,她亲自带着。身为娘家人,梁家父母也总来看望她,只是见她如此就虑到了后事,便想让梁珍珍的妹妹做继室,继续维持两家姻亲。梁珍珍心里苦,可她也要为亲生的孩子做打算。等到方瑾回家来看她时,梁珍珍就把这事说了。方瑾不想应这事,就安慰妻子:“你是病里多思,等你好了咱们还要过一辈子呢,别说这不吉利的丧气话了,赶紧呸几下。”梁珍珍苦笑,也知道她娘家现在配不上方家的门第了。她丈夫肯定不会再娶梁家姑娘了。“我只是怕良儿、武儿、建儿和小娟身边没有真心人照顾。他们还这么小!”梁珍珍噙着泪,真心忧虑着,握着丈夫的手恳求道:“要不你纳我九妹做二房吧,好歹是孩子们的亲姨母,她能替我照看孩子,你也能放心续娶啊。”“唉!”方瑾为病重的妻子叹气:“你又是何苦呢。”“夫君,求你全了我这个娘为咱们孩儿的一片心吧!”梁珍珍哭着说道。方瑾也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他不忍心看发妻痛哭,抱着她答应了下来。作者有话说:久违的白天更新!第138章 体贴的方瑜梁家父母和梁珍珍都商议好了。若是方瑾重情, 答应了续娶梁家姑娘,那就让嫡出的八娘嫁;若是方瑾精明,嫌弃他们家的门第低, 那就退而求其次, 把婢生女九娘送过去当个二房。梁珍珍见机行事, 借着丈夫对她的怜悯,赶紧把九娘纳进门。这梁九娘自小就长在正院,她的生母是梁夫人的陪嫁丫鬟,她外祖家的亲人全都是夫人的陪房。可以这么说,梁九娘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夫人手上, 她从小学会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必须要听夫人的话。如今,梁夫人要她去做小照顾三小姐生的少爷小姐, 她就高高兴兴地去了。三小姐病得很重, 可还是强撑着妆扮好,靠坐在床上对她笑,还嘱咐夫主以后要好好待她。九娘心里像一团麻。不是替她自己愁, 她知道该怎么在宅门里生活下去。她只是想起了从前在家时,三小姐快乐尊贵的模样。半个月后, 梁珍珍终于没有挺过去, 在丈夫孩子和九娘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去。初雪时,京城方府才终于收到这个悲伤的消息。冯婉和美臻哭得悲切, 她们谁也没想到,离京前在县城门外的分离成了永别。“珍珍她才二十五岁, 正值壮年, 怎么就这么去了啊!”冯婉红肿的眼睛看向丈夫, 寻求安慰。方瑜也回想起梁珍珍的音容笑貌, 心下悲凉。“女子生产就是道鬼门关, 过于频繁的生育会对女子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严重损伤。”“堂嫂她除了守孝时能静养身体,其余时间不是在怀孩子就是在生孩子坐月子,她身体的血气都被耗尽了。”方瑜严肃地说:“所以我才不想让你继续再生孩子。婉儿,四个孩子足够了。我对你的感情始终如一,我不让你再生也不是对你有什么看法,你不要瞎想。你以后也不要再生了,我还想和你白头到老呢。”听完丈夫的这番话,冯婉的脸爆红。她使劲锤着方瑜的胸肌,不好意思地吼道:“两个妹妹都在这呢,你瞎说什么!”方瑜按住冯婉的粉拳,对两个妹妹道:“你们也都不小了,这些道理也都要知晓。你们要为自己的身体负责,生育这种事要慎之又慎。”“乐妍,你以后嫁人了,就算婆家人催得再紧,又或者没有儿子你着急时,都不许干三年抱俩的蠢事!为了生孩子把你的命搭上不值得,你好好活着才是这世上最要紧的事情。”方瑜语重心长地说。十四岁的方乐妍红着脸,认真点头:“哥哥,我记住了!以后就算是嫁人也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不会做傻事糟蹋自己的身体。”方乐妍这几年一直长在方瑜身边,接受的教育比较先进,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方瑜很欣慰,拍拍乐妍的肩膀,又给了她一个“看好你”的眼神。方瑜他们为梁珍珍吃了三天的素,又在方瑜沐休那天去城外山上的寺庙布施上香,为梁珍珍祈福。进入到冬季,和熙帝的龙体开始有点欠安了,连带着精神头也不大好,每日看奏章都费劲。可现在又到了年关底下,各处上报的事情增多,边关还有蛮族的小股进犯,和熙帝也不能撒手不管。这时翰林院的皇帝秘书作用就体现了出来。这天上午,和熙帝照常不想工作。他让丹青多洒些醒脑的薄荷香水,又派人把他喜欢的翰林官方瑜和吕冠连找来。入冬以来,这也算是常事了,身为天子宠臣的两位也有准备,接到传召立马入宫。这时太子已经在皇帝身边看奏章了。方瑜和吕冠连向皇帝和太子请过安,一左一右坐到桌案前,轮流读各地的奏章。和熙帝闭眼听着,小事就口头说几句,太子接过奏章再把皇帝的批示写下来。如果是朝中大事,那就先讨论一下然后放到一边,下午再宣朝中重臣入宫商议。就算是这样,和熙帝也有些担不住沉重的朝政,过年前还小病了一场。方瑜看在眼里,心中就惦记着要不要做点什么。他既然食君之禄,那就要为君分忧啊。方瑜开始为皇帝写奏章节略。先是用小标题概括每本奏折主题,写在第一页,方便皇帝一目了然,起到目录的作用。然后在按目录顺序往下写,严格按照记叙文六要素分纲目列出,遇到数据和对比类型的资料就列表。如此一顿操作,奏折就由一摞子变成一本子,大大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和熙帝很高兴。作者有话说:卡了卡了第139章 科举文中的科举文皇帝一高兴, 那好事还不赶着来啊。对于方瑜这个臣子,和熙帝一开始只是因为绘画而看入了眼。后来又发现这人风趣幽默,总能弄出些新奇玩意, 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很高, 还能替他赚钱。现在方瑜在政事上也逐渐崭露头角, 和熙帝也不在单纯把他当成个讨他欢喜的宠臣,开始越来越重用他了。和熙帝虽然不是什么圣贤勤政的一代明君,但他做个守成之主还是绰绰有余的。他冷眼观察方瑜的品性行动,就算是得到他的宠幸也不骄奢,在他跟前也不会瞎进谗言, 在外面也不掺合结党营私的那一套,几年下来始终如一。哪个皇帝能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凡人皆偏心, 皇帝也就是个凡人。和熙帝喜欢方瑜的诗和画, 又喜欢他的品性和为臣之道。那么,接下来的提拔也是应有之义了。和熙帝病愈后,在朝会上点名表扬方瑜, 又把方瑜写的奏折节略拿给大臣们观看学习。如此下来,方瑜就有了能臣的名头, 还是皇帝亲自盖章的那种。虽然大家对方瑜的印象还是以画家弄臣居多, 但这也算是方瑜个人形象转型的好开头了。这种事情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偶像小生要向实力派转型, 那都是要靠成绩一点一点说服大众。方瑜没有浮躁,转而沉下心研究起各地的奏折, 又在几件政事上献言献策, 让上面的权臣也注意到了他的存在。和熙帝将方瑜看作了自己人, 特意找借口为他升官。至此, 方瑜成了他们那科进士中混得最好的人。一晃眼, 又到了过年的时候。和熙六年,大年初三,方瑜休假在家。美臻和冯婉前些日子去别人家赴宴看戏,这戏槽点满满,看得这姑嫂俩回家交流了三天。这戏讲得就是穷苦书生开挂的俗套故事,从古至今都是男频文的固定模板。“读书科举哪有这么容易,就算我哥这般的才子都要寒窗苦读,哪有时间还出去游湖赏花,这般游手好闲,多半连秀才都考不上。”方美臻一脸嫌弃地吐槽道:“都家徒四壁了,还不抄书赚钱,整天四处游荡,还能随便遇上富家小姐,这都是什么故事情节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