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汴京那边的的吴记,只是临安城没有这样的东西。
难不成这些人是汴京过来的?
汴京过来的人?大厨子想到什么,又慢慢低头,他只是个厨子。
夜里小统统将一桶泡面吃完,连带着汤水都给喝完,这才满足的闭上眼睛。
次日一早。
重新上妆的包拯跟随公孙策去往50里开外的孙子,展昭负责跟上,护着包拯公孙大人安全,统统跟包勉则是留在客栈里。
一方面不让昨夜里收留的几个孩童走出去。
另一方面照看饮食。
白玉堂留在客栈看护包勉。
白玉堂包勉带着统统去往楼下大堂吃早饭,金陵这边有名的盐水鸭被端上来,包勉还头一次吃这样的鸭,在汴京,鸭的吃法也多,板鸭,酱鸭皆有,只是跟金陵这边还是不一样。
尝试一下金陵口味。
呀!
好吃呢!
包勉多吃了几口,至于统统,已经开始喝汤了。
几个人填饱肚子,又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带到楼上、给几个眼带提防色的小孩们吃了。
包勉又开始跟人说话。
聊天中还知道了那个脚丫子受伤的人名讳,包勉叫了一声名字,再次获得奖励。
此次,他抽到的奖励是《教你养出能吐七彩蚕丝的蚕》
包勉……
这奖励是让他养蚕吗?
养蚕是需要好长时间的。
他是要参加科举的,还要去打仗的。
这些年下来,西夏跟辽国似乎达成了什么协议,都想从大宋身上啃下来一块肉。
大宋需要骑兵。
虽说已经开始预备组建骑兵,但是马匹依旧不够。
两年前冬日范大人卖了不少的酒水,换来不少的种马,当年那些种马就派上用场,这两年下来,种马一直不停的耕耘。
想来再有些时间,就能组建出大宋的骑兵。
步兵再如何骁勇善战,在遇见骑兵时,都会式微。、
除非用人命去填。
……
包勉想了想,视线落在这些苦兮兮的孩子身上,这些人说他们那里养蚕,这样的话……
“你们还想养蚕吗?”包勉问道。
这些孩子抬眼,脸上带着苦涩。
这是他们能选择的吗?
“我们想填饱肚子,想要有钱看病。”许久,脚上受伤的人低头看一眼自己脚背,视线落在包勉身上,说着语调怪异的话。
“……”大宋往这方面发展呢,定然不会让这些人继续穷下去的。
“那想要养出能吐七彩蚕丝的蚕吗?”
包勉问道。
几个小孩你看我,我看你。
他们从很小就开始帮着家里采摘桑叶,喂蚕,缫丝……‘
丝绸上的颜色不是后期染上去的吗?
染色的技巧他们这些养蚕人可不知道。
难不成蚕吐出来的丝能变颜色。
他们没有听说过。
好神奇的样子。
“想的。”脚上受伤的人开口,他年纪最大,知道如果有这样的蚕,他们的蚕茧蚕丝就会变得特别值钱。
那样一来,就能换更多的钱。
甚至能日日吃饱饭,能有钱看病,神仙日子,大概就是那个样子。
“那我教你们。”包勉拿起书,开始阅读。
这些孩子听的很认真。
包勉读了一遍,再读一遍。
……
他未曾养殖过蚕宝宝,自是不知注意事项,当然不会在教导的时候往里塞奇怪的东西,外行教导内行,往往会出事儿,还会被嘲笑。
他也没想指导什么,简单的将方法读出来。
让这些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去理解。
理解不了就背下来,日后总会用到的。
当然,这法子也不是只教给这几个人。
要多教一些人的。
只是他还没有那么大能力,这件事情交给公孙叔叔做就好了。
眼前这些半大孩子,被生活欺压成这样子,已经很惨了,包勉觉得教导一些生存技能,并非坏事。
这些孩子们能察觉到所谓器材蚕丝多有用,一个个都认真背诵,争取不落下一个字!
……
汴京官道上。
包拯跟公孙策坐在马车上。
经过一夜的时间,公孙策已经掌握了金陵这边话的精髓,若是听见旁人说话,日常简单的还能交流一番。
深入一点儿的还是不行。
不过交流不是今日的主要任务,今日就出来看看,在金陵这个地方,是不是真的有欺上瞒下的情况,若当真有,是只有一个地方,还是金陵治下全都是。
……
马车行驶,道路两边清脆绿色。
太阳光将影子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