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对于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人讲,并不艰难,只要有合适的制度,只要奖罚做好。
下面的人就会配合。
只是,想要有强壮的身体,那吃食必须得合格。
先前在战场时,天天都吃的饱饱的,人不能饿,饿就会失去体力跟动力。
吴氏全权交给这些请来的老兵。
儿子请来的人手,大抵不会太难用。
怀着这样的想法,吴氏更是提供了金钱饮食,甚至还在县城里修缮一些破旧的院子,分给这些战场上退下来的。
有家才有力。
若是在这边住的舒服,这些人还会将家人给带来,那样一来,莒城人也会跟着多,这都是政绩。
起初,训练并不顺利。
大多数渔村的人都有力气,也能吃苦。
但是从未被这般严格的管束过。
心理跟身体双重压力下来,多少有些叛逆想法。
然而……
一周期训练结果下来。
服从性最高的三个人,得了实质兴的奖励。
第一名是二两银子。
第二名则是一两银子。
第三500文,加上一袋面粉半袋大米。
在海边生活的人,鲜少能吃到米面。
更多时是海味,有了红薯土豆后,稍稍丰富一些,菜篮子样品多了,村里新生儿活下来的概率也增多了,但是能吃米面的依旧少。
海边小城不适合种植这些作物。
加上本身也没有这样的技能。
种出来也没有二两收获,谁家能开出二亩地,宁愿用来种植红薯跟土豆,也不会去想种植麦子跟稻子,他们不会,而且这些作物产量也低。
所以得了米粮奖励的第三名,也乐呵呵的回去。
至于银子奖励,在海边生活,二两银子足够改变人的一生,可以看病,可以拿出去当彩礼,也可以吃穿嚼用两年。
海边生活的人需要花钱的只有衣服。
吃的海里摸一下就有了,土豆自家院子种一些,至于盐巴,挨着海怎么可能缺少盐。一年下来在吃的上花不了几个钱。
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日子过的非常贫瘠,但是也能过下去,
最怕的就是突然生病。
甭管大病小病,只要生病了就有可能把一个家拖垮。
有了二两银子,就有了抗风险的能力。
有奖励也会有惩罚。
表现最差,服从上不达标的,直接开除了。
要知道,走南闯北,最怕的就是有人自作聪明,不服从管理,随便招惹事情。
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平平安安的将路程走下去,将货物送到,那才是正经目标,其他的少参与。
……
被开除的人各种不服。
然而,他们形势如此,纪律非常严格,再有杀鸡儆猴的作用,这些人当真没了机会。
第二周期训练,商队的人明显服从性强了很多。
每个人都积极参与。
谁都想要奖励。
在奖励跟惩罚的作用下,商队渐渐有了模样,甚至老兵还根据这些人特长分了一下工,跑步快长得比较大众体型比较小的,可以当斥候。
也就是探看前路的。
这样的人更辛苦一些,若商队有活,一趟下来分到的钱也多。
还有殿后的,以及比较细心的押送货物,看着质量跟数量。
训练完成。
吴氏让他们开始跑商。
首先把腊鱼送到汴京。
腊鱼的销路交给葛氏就好。
葛氏还在夜市上卖淀粉肠等美味,但是她每日只卖一个时辰,其他时间门则相对自由,这日收到吴氏的信。瞧见吴氏托她做的事情。
葛氏思考起来。
她也有事业心。
这些日子做活儿时间短是因为家里孙子辈的都能跑了,每日得带孙子带孩子。
但是,她家虽然好过,若是想要培养孙子们读书,怕是得话不少钱。
他们这一代改变了家里条件,从吃不饱到手里有余钱,别人瞧见还会说他们会过日子,羡慕的很。
儿子也有本事,只要好好干手里的活儿,不搞出什么幺蛾子,就能一直稳妥下去。
但是……
越是手里有钱,就越能看见再高一层的生活。
越知道应该往哪儿发展,往那方面用力。
这会儿自是应该改变门庭,比如,自家也出个小管,用不着多厉害,只要能是小官就好。
所以,孙子辈的得读书。
孙女也得读书。
这样一来,才能可能改变。
若是实在没有天赋,那就等下一代,总之,不能放弃。
这样一来,手里得有更多的钱。
读书需要很多钱呢。
虽说如今有了活字雕版印刷技术,印书方便了很多,但是造纸得花钱,还有毛笔砚台跟墨水,这些都得花钱。
没钱读书就是做梦。
现在又有了新的活,她自是愿意的。
而且,自己做成了可以让儿媳妇儿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