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综合其他>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 48. 辛弃疾(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8. 辛弃疾(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2 / 2)

韩侂胄,北宋名臣韩琦的后代。主政以后一心致力于北伐,将朝中的理学大儒赵汝愚、朱熹纷纷罢免,而后提举主战派进入朝廷。辛弃疾此次自然在列。

听到朝中准备北伐,虽然觉得在准备上尚且不充分,但辛弃疾和陆游皆是热血澎湃。

四十年啊,南渡四十年他忍气吞声等到今日,上天终于再次给了他一次征战沙场的机会!此刻的辛弃疾觉得自己顷刻间回到了少年时期,浑身的力气多到无处发泄!

这一年,六十四岁的辛弃疾重新穿上了战甲挑好了战马,正当他期待着挂帅出征时,却发现韩侂胄独揽北伐大权,并不准备让他担任重要职务。

“北伐并非靠纸上谈兵,金国虽必乱必亡,但也需南宋团结一心!”辛弃疾虽然支持北伐,但看着将领们到了此刻还在计较权力功名,不由得感到心寒。

“官家,辛弃疾已经六十四了,虽说他当年骁勇善战,可到如今终究是年迈不重要了,上不得前线的。”韩侂胄道出了最残忍的事实。

于是,辛弃疾在北伐中被边缘化,出知镇江府。

辛弃疾觉得命运实在是在跟他开玩笑,不然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给他希望又生生地将希望碾碎?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实现理想的机会了啊!一生夙愿,眼看着机会从手中溜走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京口北固亭,辛弃疾激愤难忍,挥笔写下了这首沉郁顿挫的怀古诗。名为怀古,却字字道尽家国忧愁、自身悲凉。

【中学时我们只知道‘廉颇老矣’是在用典,但如今知道了辛弃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这句词的,感受到的只有满满的凄凉。此处的辛弃疾觉得自己老了吗?我想应当是没有的。辛弃疾一生自负于武艺谋略,性格刚强豪迈,即便此时仍有提刀上阵的一腔热血,因为热血还未凉,他并不觉得自己已经老了。】

开禧北伐,败得那叫一个意料之中。南宋又给金朝送了三百万两白银,一时之间民怨沸腾。

朝中来召,请辛弃疾回朝当兵部侍郎。辛弃疾于病中苦笑,当年自己年轻气盛,一心想当这个兵部侍郎执掌兵权却屡屡求不得,如今北伐失败需要收拾烂摊子的时候,朝中居然想起了自己,真是可悲又可笑。

然而心灰意冷的辛弃疾已经无心去担任这个官职了,再加之如今病重,他也确实没精力去赴任了。

开禧三年秋,六十八岁的辛弃疾病的神志不清,于梦中大呼两声“杀贼!杀贼!”后离开了人世。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这句话原本是辛弃疾写给朱熹的悼词,用在他自己身上却同样适用。世人皆言,南宋出了个辛弃疾,犹如“词中之龙”,继承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将宋词的境界再次扩展,但细细观之,无论是辛弃疾还是苏轼的人生,都在时代的枷锁下呈现出了浓浓的悲剧色彩。但苏轼的旷达,稼轩的豪情,也是在这样的人生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明意的任务到此便结束了,和观众一起看了三个词人的起起伏伏,她忽然觉得自己遇到的那些小困顿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人生这么长,回家美美睡一觉,明天又可以干翻这个世界!

天幕上的声音停下,天外的听众还未缓过神来。

观词人一生,如观大宋百年,多的是盛衰荣辱、曲折动荡。可稼轩报国之情和一生不得志是具体的,让不少天幕外的人湿润了眼眶。

“祸患积于忽微,武举必须推行起来!”朝堂上义正词严的是苏辙。

“富国强兵,必须积攒丰厚的财力,王介甫法不可废!”苏轼也面色严肃。

已经八十岁的文彦博站的笔直:“天幕降临绝非偶然,是在提醒你我等人大宋积弊甚多,祸患不是一日造成的,改良也非一日之功,如今是要养痈为患还是要刮骨疗毒,还请娘娘定夺!”

司马光还未曾从天幕带来的震撼中思索出结果,但也恭敬地朝哲宗行了一礼:“臣等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救一救大宋!”

高太后看了看一旁年纪尚小的孙儿,有看了看底下尚且能依靠的几位忠臣,叹息道:“既然再不变革便要亡国,那便全权交予诸位筹谋良方,老身在此叩谢!”

朝堂上的谋划,此次面对的整个大宋知晓后事的百姓。每个人都深知,若不给百姓一个交代,这赵家的江山,随时可能被取而代之。

北宋的百姓都还清楚记得,天幕消失的那天,天上响起了悠远的笛声,与声音一道出现的是三句词。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东坡留。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李清照留。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留。

天幕上的墨迹淡去,仿佛词人收笔,从此,神迹只存于传说。

(全文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