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可刀割破皮肤、穿透血肉的感觉和声音还是有的,没把自己吓死就不错了。也是没办法,以刚起步的医术水平和外部条件只能限于一些剖腹产或者割个长在外边比较明显的瘤子之类的手术。剖腹产大家也知道要么半麻醉,要是不能打麻药的那就是生割啊,不过因着实在特殊情况才会全麻。这又是在古代,能接受剖腹产的,那产妇基本已经挺了至少一天一夜,已经被疼痛折磨的疯了,摊在床上进气多出气少,这时候划上一刀也分不出来到底是阵痛还是伤口痛。基于以上,也不能全怪一开始还不太接受这么血腥治法的世人出去瞎传。现在先不说往后发现真相的林如海做了多少心里建设才慢慢接受这个事实,黛玉面前的台子上正躺着一只被迷晕的小老鼠,还是一只怀了崽子快生产小老鼠,今日黛玉就要第一次在活物上实验,将小崽子取出后,再将母老鼠的伤口缝合,看一看经历了剖腹产的母老鼠和小老鼠能否顺利活下去。要说黛玉怕不怕,那必定是怕的。若不是江映蓉收她为徒,她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这些东西。可尽管怕,黛玉还是努力说服自己克服心理的恐惧,闭上眼睛稳定好心神,再睁开眼睛时便是一脸坚定之色,仿佛还带着那么点儿视死如归的架势,有条不紊的开始动作。一旁的承望也是为黛玉捏了一把汗,他是听说了小师妹要在活物上进行第一次实验才特意过来打气的。这会儿看着小师妹明明害怕,却强迫自己继续下去,莫名的觉得心脏有些疼痛,就像被蜜蜂蛰了一下。差点脱口而出进行阻止,把这些东西都交给真正的大夫去研究实验吧,实在不行就招募一些愿意学习的人,让他们去摸索。可是看着除了一开始紧张外,现下已经完全沉浸其中,全神贯注完成这套手术的黛玉,承望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出来。是啊,总要有人开头,指望那群思想古板的大夫,先不说能不能劝动,哪怕用强权压迫逼得他们去实验,心不甘情不愿的恐怕也难有结果。就单一个缝合之术,那群人就推三阻四不想亲自动手练习,别说剖腹产了,还有男女大防的问题不容忽视。师父说师妹在这一途颇有天赋,假以时日定能成型,承望想一想也是如此,有先人在前边引导,在妇人圈中打下名声后,想来世人的接受度也会高一些,后续的事情也会顺利一些。只是这样开创先河的开拓者让师妹来担任,着实辛苦了些,恐怕还有忍受各种流言蜚语,这一刻承望心内下了一个决定,只要师妹愿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那他定时刻在一旁守护周全,为她排除阻力。半个时辰后,黛玉终于完成了最后的缝合,用的止血消炎药物就是太医院按照江映蓉的药方刚研制出来的。至于还在昏迷的母老鼠和挥舞着四肢的老鼠崽子自有一旁的婆子接过,好生照料着,及时禀告情况。“师妹辛苦,快擦擦汗,坐下来喝口茶,歇一歇。”承望竟亲自递上的汗巾。黛玉沉浸在完成手术的喜悦中,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可能顺利走完整个流程,黛玉心内便有了更多自信。都说万事开头难,跨出了第一步,往后也就简单了。这会儿一时间也没留意汗巾在承望手中,便接过来擦了擦香汗,擦完才意识到刚才的自己定然香汗淋漓颇为不雅,头一次在外人面前这么丢人,黛玉本就有些发红的脸颊更加红润了,所幸承望以为是刚才累的,没有多想。经过细心的照料,母老鼠恢复了活力,可能是因为小崽子还差两天不足月的缘故,第二天、第三天后陆陆续续不行了,惹得黛玉有些不开心。不过也就一会儿的情绪,母老鼠能活下来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她是第一次,手感、准头、力度都有所欠缺,往后多加练习就是。而母老鼠顺利活下来激发了黛玉继续走下去的信心,这说明书中之法有效,不是异想天开、胡编乱造,对未来更加期待。一边说是丢手让黛玉自个去捣鼓的江映蓉并没有真的放手不管,看黛玉真的下定决心,还能克服心理障碍完成了第一次手术,便改变之前不教习修炼的想法,准备再给黛玉加一门课程。这世界既然有少许灵气,那常人便有可能修行,不求黛玉取得多高的成就,只希望黛玉的身体更加强健,还有在危急时刻作为救命之法。尤其之后黛玉恐怕要接触不少病症,看病是有风险的,更别说外科手术,江映蓉希望多加一个筹码可以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而且都说林黛玉乃绛珠仙子降世,若是真的修炼起来应该也比常人容易些。第175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又过了两日,黛玉终于想起派人回林府递消息, 次日安排车马来接, 准备回去小住两日。只是还不忘带上两本正看的医书,准备在家研读。林如海有公事,只能晚上回来再见, 贾敏早就在府里等着了, 又是让厨房准备黛玉爱吃的菜色, 又是命人将每日都清扫的屋子重新规整一遍, 又要翻料子找人裁衣要说贾敏现在的日子应该是圆满无憾,上无公婆,夫妻恩爱,子女双全,诰命加身,说出去真真是满京城女眷羡慕的对象。非要说哪点不满意,就是反倒与娘家越来越生疏了。贾敏一边等着黛玉归家,一边想着前些日子母亲又派人来请自个回家一聚, 说是想念外孙子了, 怕是又想提及两个玉儿的婚事,思及此, 贾敏甚是头痛。一边是亲生母亲,哪怕现在因为某些原因母女两个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情义,可好多时候令贾敏为难的事情还是不容易直接拒绝;一边又涉及亲生女儿的幸福,明眼人都知道自家未来可期,黛玉值得更好的, 她当母亲的心得体谅。倘若宝玉真是个好的,上进勤奋又值得托付,哪怕二哥一房现在不如自家,贾敏也愿意考虑让黛玉低嫁,知根知底又有母亲护着,不愁婆母,还算是个好选择。可宝玉实在被宠的不成体统,之前林管家回扬州时便将荣国府内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禀报个清清楚楚,贾敏当时心里就不太舒服,扎了一根刺儿。可凭着在家时贾母对贾敏的宠爱程度,贾敏不想将贾母往坏的方面想。回京后这一年接触下来,贾敏的对娘家的心思便慢慢淡了下来,不若之前热络。一开始因着刚回京,想着多年未尽孝,贾敏时常往荣国府走动。只是每每贾母三句不离贾宝玉,多次提及想让两家亲上加亲。贾敏忍着一开始的不好印象,将贾宝玉当做未来女婿人选准备好好考察,结果越看越不满,厮混内围不说,光是身边一那群漂亮的丫鬟贾敏就接受不了。要知道当年林如海只是因为没有儿子才勉强接受两个妾室,后边多年没能如愿,回京之前直接送银子打发了出去,贾敏怎会看上这样的贾宝玉。读书也不下功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贾敏还好心说有空可以去林府,由林如海在一旁指点一二,结果就没见着来过一次的。后边打听了才知道贾宝玉视经济仕途为粪土,觉得黄白之物玷污了他似的,简直不可理喻。如是种种,贾敏怎会放心宝贝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人。如此便委婉地拒绝了贾母,贾母就跟没听懂似的,坚持己见,还总提及荣国府家大业大现在不容易,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想着借黛玉在无上宫的身份拉拔府里。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便存了心思,贾敏又不傻,反而自小是个心思聪慧机敏之人,自然看出贾母的意图。对女儿、外孙的疼爱是有的,只是这疼爱比不上真正当做心肝儿的人和真正重视的东西。又见着荣国府行事做派张扬铺张,阖家不思进取,只想靠着祖宗留下的那点子东西过活,不想法子谋新的出路。劝了几次不以为意不说,还惹得贾母不大高兴,贾敏慢慢也不常往荣国府跑。正好身体调养的差不多,服下孕子丹成功怀孕,便借着养胎为由减少了来往,当然逢年过节的礼节还是一次不拉的。林如海在一边冷眼瞧着并未多话,他不想在贾敏面前做坏人,有些事儿自己亲眼见到了才作数,看着贾敏对娘家心思淡了一些,遂放下心来。只是这生下儿子后再也没了合适借口,贾母又总是派人来请,大多数贾敏都想法子找借口,以走不开为由推了。可这次是实在推不了,恐怕还得带着玉儿一同前去,谁让贾母的寿辰快到了呢贾敏正思考着要不先给玉儿相看起来,十二三岁可以说亲了,只要有合适的定下来想来母亲即便心里不痛快也不好多说什么。相看至少要一年半载,还要准备嫁妆,过六礼,前前后后加起来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都有的,到时候刚好成亲。越想越有道理的贾敏,准备借这次黛玉回来,旁敲侧击的问一问玉儿喜欢什么类型的,她也好有的放矢的去找啊正想着,屋外就传来丫鬟喜气洋洋的声音:“太太,姑娘回来了。”贾敏停下思绪,扬起笑脸。晚间,一家四口用了个团圆饭,林如海还不忘考校两句,看看黛玉有没有长进。自从进了无上宫,黛玉看的东西就杂起来,不像之前大多是诗词歌赋。虽如此,有些东西是天生的,比如灵气和才情,因着在家时基础扎实,哪怕现在有所减少,做出来的诗词仍旧不逊色。如此林如海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是文人,一开始便把黛玉充做男儿养,自然希望能继承他的才情。几个月的小孩挺不住睡意早就由奶娘抱下去安睡。林如海心里存着事儿,没放黛玉回去休息,东拉西扯半天,才忍不住问出来:“那日听林妈妈说你在练习缝合之术”林如海并没有大咧咧将猪肉挂在嘴上,说出来着实不雅。黛玉自然的点点头:“我在研读师父给的医书时,发现了一个治疗外伤伤口的法子,便是将伤口如缝补一般缝合起来,可以止血还利于伤口愈合。”这是黛玉已经在小白鼠身上亲自验证过的,虽只是一例,可黛玉直觉此法可以顺利推广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会儿说出来自然颇为自信。林如海虽是文人,可政治头脑不俗,瞬间联想到此法可用于战场伤兵,若真有效果,确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便也觉得用猪肉练习不是什么大事。“此法听起来匪夷所思,细细想来倒也颇有道理。伤口本来因为皮肉两边翻卷难以长在一处,缝合后靠外力聚在一处想来愈合便容易些。”“父亲所言极是,我这才找机会练习一下缝合术,不过主要靠师兄那边找人实验,我只是一时兴起才”说到这里有些不好意思,仿佛跟真的一般。黛玉不太敢道出实情,怕父亲母亲知道后不让她再接触这么血腥的疗法,可黛玉又不想放弃这个能改变医道进程的方法,若她不带头研究,怕是短时间内很难找出一个愿意全心全意钻研的人。她这是善意的谎言,不是真的想欺骗父母,为了避免林如海看出端倪,黛玉微低着头,看起来有些无措,貌似做错了事儿一般。果然林如海打消疑虑,看着女儿担心惹自己不快的样子,反而安慰道:“这是件好事,若是成了,我大齐的将士便能多上一层保障,你做得对。”林如海只是因为不知道缘由才有所担心,这会儿知道是好事,自然不会再多说什么。既然支持让黛玉学医,便不能因为一些不能接受的东西让她半途而废。只是若是这时就知道了详情,也不知林如海能不能心大的不阻止。“老爷,玉儿难得回来,早些让她去休息吧。”夫妻两个心事定了,贾敏看了看天色,心疼女儿难得回来一趟松快松快,便提议早些安歇。如此,各自去歇下不提。两日后便是贾母的生辰,贾敏一早带着黛玉和林哥儿前去荣国府贺寿。要是以往,贾敏定是要让林如海请假一天,一同前来贺寿。现在嘛,林如海公务繁忙脱不开身,是事实也是借口,便只身带着儿女过府,今年也不是整寿,只是在家中摆上几桌热闹热闹,女婿事忙也不算失礼。林如海本来还问上一句,贾敏只说是家里小聚,老爷事忙便不要操心了,礼物都已准备妥当,都如此说了,林如海也不强求,反正他去了也是给贾母祝两句寿,剩下的便要与两位舅兄干瞪眼,怪没意思的。贾母见到黛玉跟着一同过来,便觉是意外之喜,对于姑爷脱不开身的说辞大方的表示不介意。忙点儿好啊,忙点儿说明受重视,说明前途可期,贾母还是很乐意的。贾宝玉终于又一次见着了心心念念的林妹妹,因着被贾母悄悄敲打了两句,又记着之前闹得妹妹不愉快,便还算安生的坐在一旁,暂时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只是那眼睛时不时偷瞄黛玉,弄得贾敏悄悄往前坐了坐,想要挡住贾宝玉的视线。临时搭建的戏台上正咿咿呀呀的唱着戏,正是女眷最喜欢的西厢记。贾母看着气氛正好,便对一旁的贾敏说道:“第一次见玉儿时还是个小姑娘,这不过两年时间眼看着就该说亲事了。”贾母以前再凑堆儿,可还算没有明说,今个是明着把亲事提出来,也不管黛玉就坐在一旁,边上还有一大家子女眷。“玉儿才跟着修行,不好着急。”贾敏佯装正听的专心,随意答了一句,边上有听见的也都只做未听到,全副心神都在戏上。“若不是修行,我真想接玉儿来府上住上个一年半载,她两个姐妹也总盼着她来。”贾母因着不能让两个玉儿多多相处,甚为遗憾,但嘴上还是只提迎探两春。贾敏还没接话,一边的黛玉先回了:“外祖母,我平日里也甚是想念迎春姐姐和探春妹妹,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