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分节阅读 12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 分节阅读 128(1 / 1)

d海心里就不得劲儿,后边知道江映蓉要带黛玉出京几年,恨不得双手双脚表示赞同,嫁入皇家已成定局,能晚几年是几年,正好让玉儿出京松快两年,往后就没得松快日子了。要不是黛玉要嫁入皇家,恐怕林如海还不舍得黛玉出京好几年呢江南一个人口颇多、较为富庶的县城淮安县,主街的街尾处悄悄开了一间专门诊治妇人疾病的小药铺妇安堂。药铺不大,只有三间屋子,一间候诊,一间看诊,一间抓药。堂内老少加起来也只有四人,两位老人家,一位年约十四五岁的姑娘,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女童。本以为年纪大的老人才是看诊的大夫,结果竟是那位十四五岁的姑娘,这姑娘看诊时并不露出真容,反而以面纱遮挡,大家就猜测或许是面容有损才会不愿以真面目示人。那两位老人反而干着抓药收钱的活计,只是其中一位看起来颇为贵气的老爷做事总是笨手笨脚,不是打翻了药杵,就是弄掉了秤砣,要么把药材撒了一地,再不就是收错了钱算错了账,总是添乱帮倒忙,幸而没有发生把药材弄混的事情,否则可是要出人命的。关键他还乐此不疲,药不让抓了,非要收钱,不让干脸就拉的老长,跟驴脸有的一拼,反正是闲不住,搞得另一位老人总是要忙着帮他收拾烂摊子。药铺若不忙时,靠这两位老人抓药也尽够了,可看诊的人多了,两人就捉襟见肘忙不过来,更别提其中一个捣乱居多,每每就要那位七八岁的女童出手才能稳住局面,小小的身影飞梭在药柜之间,一次能同时抓十几副不同的方剂,也从不见出错的。或者就坐在一边指导“第几个柜子装了什么药”之类的,从没有不对的时候。看的大家啧啧称奇,有些熟客便会忍不住开玩笑,说年纪一把的老人家还不如一个小小女童,真是羞煞人了,那老人听了竟也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的说“我这小孙女从小天赋异禀,旁人比不上她。”感觉比夸了他还开心。这便是江映蓉一行,从京城出来后,慢悠悠一边赶路一边欣赏风景,趁着夜晚投宿民家时再看诊两个病例,一路上也算充实自在,有时路经一些偏僻看病不便的村子时也会停留几日,将前来看诊的村民治疗的差不多了,方才离去。要说为何沿路村民这么相信一个十几岁姑娘的医术,乃是因为本就是小地方的穷苦人家,请医沿药根本花费不起,有了病症大多能挺则挺,除非实在挺不过去了才去城内开上两副药喝上几天,熬得汁水都清澈见底了方才舍得倒掉药渣。有人愿意帮忙看病,还免费赠药,那便是求之不得,再者看人家一行老少穿戴气度着实不凡,定是杏林世家出来历练的,哪会诓骗普通小老百姓,自家也没有能诓骗的东西,可不就积极排队看诊。不过这样争抢着排队看病的景象在到了淮安县城之后便暂时消失了,需知常人看病定然优先选择熟悉的药铺、熟悉的大夫,尤其那医名远播的更是作为首选,谁会优先选择一个刚开业、名不见经传的药铺呢更何况这个药铺还打着为主要诊治妇人病的旗号,那看病的更是少之又少。普通百姓家的妇人若是有妇科之症只要挨得过去,那是很少看大夫的,因为很多症状是羞于齿的;大户人家的女眷哪会抛头露面到堂内就诊请医,要么家中便养着大夫,要么便是有相熟的大夫上门看诊,所以初来乍到难免冷清凄惨了些。最关键的是,好不容易有人在外边观望,踌躇良久终于进门后,一看坐诊大夫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当即就缩手不让诊脉了,等看见两位老人家,非要拉着他们看诊,口中言说只相信老大夫,不相信小女娃。你说可笑不可笑。最后为了打开局面,还是江映蓉提议先开三天义诊,诊费、药费都不收钱,又花钱雇了县城的小乞丐满大街跑着宣传:妇安堂女神医免费坐诊三日,专治妇科之症,诊费药费全免。就差再加一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云云。这样的宣传还是很有力度的,人们很快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字眼:“免费”,“女神医”,“妇科之症”,于是你告诉我,我传给你,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淮安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既然有这等好事儿,干嘛不去试试了,还是女大夫,不用担心羞耻问题,还不要钱,有便宜不占傻瓜蛋,吃几服药而已,有病治病没病防身。哈哈,当然最后一句是开玩笑的,陆陆续续便有人进堂看诊,这个时候妇人十有七八便多多少少有些妇科病症,只是有些不过轻微不舒服,不妨碍日常生活罢了,有些严重些而已,慢慢的看诊的人就多了起来。于是妇安堂由此打开局面,而且随着有人病愈,黛玉这个女神医的名头也慢慢打了出去,再加上每月定时三天义诊,更是让妇安堂的名声在淮安县前所未有的好,至此才算站稳了脚跟。第182章 佛门本是清净地,无可奈何惹尘埃雍和四年末,黛玉终于结束了江南历练之行, 带着在这两年期间陆续收留的六位孤女回京。日后这六位孤女便由黛玉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每一个都成为雍和年间有名的女大夫,更是成为妇安医学院第一批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大齐培养了许多优秀杰出的女大夫, 极大的提高了大齐乃至后世女性的地位和幸福度, 挽救了一批又一批饱受妇科之症折磨的女性同胞, 同时极大降低了妇人生产的危险程度, 保证新生儿的存活率,使大齐乃至后世的劳动人口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康雍武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雍和五年中,太子与太子妃大婚,太子妃为无上宫太真元君之徒无忧子,俗家乃林如海之女林黛玉,在无上宫修行数年后,重入凡世与人婚嫁。京城家中有适龄待嫁女的人家无不跌足长叹, 暗自可惜, 万万没想到竟败给了一个大龄剩女,还是位入道修行的大龄剩女。只有些聪明的想通其中关窍, 什么过了二十才能成婚,这明显一早就定下人选,特意等着人家女方的。细想想自家输得也不亏,那可是无上宫的女徒弟,皇家怎么会让其落入旁人之手。雍和六年末, 东宫的第一位嫡子出世,皇帝,皇后乃至太子爱若珍宝,雍和帝赐名宸睿。“宸”五行属金,北极星所在帝王所居,“睿”同样五行属金,意为通达睿智、圣洁贤明,暗指君王品德高尚之意。两字无不暗喻帝王之意,其中期望与寓意不言而喻。自太子大婚,便只有太子妃一人,东宫唯二的侍妾还是太子妃怀孕时主动张罗纳入宫中,听说太子回宫之后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太子妃哄了半天才勉强收下那两名侍妾。其实之前不是没有朝臣借各种理由逼着太子收人,不乏重臣权贵嫡女,都被太子言辞拒绝。捅到皇帝那里,皇帝一句“既然有时间关心太子后院,说明爱卿日子过得很清闲”还没说完,就吓得挑事儿的大臣两股战战,跪下请罪,直呼冤枉。雍和帝也不多说,也不生气,也不责罚,只是过后就额外派一堆极为繁琐又干不出政绩来的活儿或者旁人都不愿意干的苦差事,美其名曰:“爱卿,朕看好你哟,加油”次数多了就没人敢再在皇帝跟前儿倚老卖老,非要把太子的后院和江山社稷、祖宗基业、礼法旧例扯到一起,混为一谈。奈何不了皇帝和太子,有些人就在外边诽谤太子妃善妒,是个母老虎,把持着太子不让纳妾,就差说东宫掌握在后宅女人手里这类诛心的话。果然,太子妃怀孕后主动开始为太子选妾侍,只是最后只选了两个出身较低、年纪较小的庶女。这二人本来是凑人头的,没想到能杀出重围,打败一干贵女入驻东宫。一时间太子妃善妒的名声更响了,说她不选高门之女则是害怕威胁太子妃的地位云云,反正什么难听的都有。其实黛玉冤枉死了,她倒是想为太子广纳妾室,填充东宫,可每次刚提个话头就被太子拦下,说的多了还惹得太子老大不高兴,大冷的天一个人赌气跑到书房去睡,非得自己亲自端了茶点去赔了罪,才转阴为晴,重新搬回温暖的正殿。外人哪里知道在外威严持重,堪比雍和帝第二的太子在东宫竟是这么个德行。这次正好借着怀孕,就仗着胆子先斩后奏收了两人,又考虑到太子万一再闹脾气,不肯宠幸,先找了两个家里走下坡路的庶女,哪怕真成了摆设,家里也不敢对太子有什么不满。实在不行养两年,年纪差不多了便想个法子重新送出去,不让她们吃亏。若真选了高门贵女,太子左性犯了,死活不宠幸,到时候闹得人家家里对太子离了心,那可就是给太子拖后腿了,这种猪队友黛玉表示她绝对不会当的。看她思虑的多周全,太子妃的责任认识的多清楚深刻。黛玉想的好,这两个侍妾算是试探,要是太子最后受用了,那她就可以愉快的将东宫空着的两个侧妃、四个太子嫔、若干侍妾全都给补齐了,等她生完娃子完成太子妃的任务,就能专心经营医学事业。至于照顾太子的任务就交给其他妹妹们了,她作为太子妃绝对一百个放心。谁知最后这两个试探也没成功,二人笑盈盈的进了东宫,看着太子妃安排的住处也是用了心的,忍不住憧憬着左手一个娃右手一个娃,荣登妃位的美好未来。当晚太子带着一身冷气,肃着一张脸召唤了二人,不招则已一招就是两,果然还是没机会,这有了新人不就急吼吼宠幸起来了果然男人本性啊二人内心激动与忐忑相伴,对着太子盈盈拜下。太子并不叫起,反而问道:“你们平日里最擅长什么”“女红。”“弹琴。”“擅女红的就待在屋里给未出生的皇孙做衣帽鞋袜,一年四季各八套,做到皇孙可以穿到十岁为止。会弹琴的每日就在正殿外为太子妃弹奏两个时辰,直到皇孙出生,其余时候跟着这位叫什么的学刺绣,不会不要紧,慢慢练,能为皇孙做衣服便是你们的福气。”弹琴正好胎教了,太子多少瞄过几眼黛玉看过的书,知道胎教这么超前的词儿,又担心距离黛玉太近安了不好的心思,干脆轰到殿外,远远的放着以防万一。太子安排完还自以为非常完美的点了点头,下边的二人犹如晴天霹雳,怎么跟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她们是来侍奉太子的,不是来照顾皇孙的。衣服鞋帽都让她们做了,那么多绣娘做什么不由得神色间就带了些震惊出来,也没能及时响应太子的号召。好啊,还没侍寝就开始不听教导了,这要是侍了寝可不要上天太子不高兴了,浑身的冷气不要钱的往外冒,再开口就跟带着冰刀子似的冷飕飕:“怎么不愿意不愿意便哪来的哪回去,东宫庙小,容不下你们二位,给皇孙做针线已经是抬举你们了,竟还不知足。”太子年轻的面庞黑沉沉的,颇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吓得两人跪扶在地上:“婢妾不敢,为皇孙做针线是婢妾的荣幸。”趴在地上的两人眼泪珠子不断的往下掉,又不敢哭出声来,没听说太子这么可怕啊,呜呜呜,她们以后再也不敢想那些有的没的了,什么青云志,什么贵妃,什么儿子,都没有小命要紧,要真是被撵了出去,等待自己的就只有死路一条啊,往后还是抱紧太子妃的大腿恐怕还安全些。“那还不快点下去。”见两人同意了,太子赶紧撵人。不过,太子殿下,什么叫同意,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家是被你高压压迫同意的。一个把太子妃当做责任和任务,一心只想醉心医学事业;另一个想要夫妻一体,恩爱白头,这两个劲儿不往一起使的人凑到一起自然就有了冲突。要说太子毕竟是古代男人,潜意识里还真没太多从一而终的意思,况且太子甚至往后作为一国之君的身份也不是很允许他只守着一人。只是太子原就是个责任心极重的人,始终会将嫡妻放在第一位,又与黛玉相处时间甚久,心里头本就有爱慕,黛玉又是世间难有的相貌,二人新婚燕尔自然相处融洽,这爱慕又添了好几分,甚至还萌生出不想旁人插足从而打破这份美好的想法。太子爱的多了,眼见着黛玉爱事业更胜过爱自个,那心里能舒服的了自然是想让黛玉也同样爱慕自己,自从大婚后太子越发见识了黛玉的好,那更是牟着劲儿培养感情,想让黛玉更关注自个。结果边上一大群扯后腿儿的,阻碍他的追妻大计,太子自然不爽了,偏不让你们如愿,孤想宠谁就宠谁,与你们有什么相干。还有就是一上来就吃了山珍海味,再看其他女子要么这里不如黛玉,要么那里不如黛玉,哪哪都有毛病,他是太子,父皇又不要求他娶哪家姑娘平衡朝政,那他为何要委屈自己用烂菜帮子、咸菜叶子呢,所以就一直拒绝纳妾。其实要是再过个几年,黛玉再往东宫里收用几个侍妾,太子想尝个鲜不一定会如现在这般严词拒绝。可有时候时机不对反而会起了反作用,当然也可能阴差阳错促使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也说不定。这两个侍妾安排好了,太子突然找到了拒绝大家往东宫送人的妙招,之后要是再有人提话头,接下来的对话就会变成:“你家小姐有什么擅长的”“擅画。”“擅画好啊,太子妃最喜欢画作了,只是她平时忙没空亲自作画,要不就召你家小姐入东宫,每日为太子妃画上个三五幅,正好让太子妃帮着品评一二。”养个姑娘不是当画师的,还每日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