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明末汉之魂>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3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305(1 / 1)

d”多尔衮道:“皇上的人马最好别指望,雁门关、偏头关和阳方堡相继失守,皇上身边又没有乌真超哈营,如何攻击有红旗军协防的关隘现在唯有靠自己,是战、是走今日就得商定。”第六百七十六章:胆寒四个满蒙王爷其实都已经胆寒,都在各自打小算盘。率领麾下硬着头皮跟“红旗军”拼命,结果无法预料,但是自己的实力被极大削弱板上钉钉。以武立国的满清更加注重战斗力,麾下的人马就是主将的本钱,谁敢一把折光了老本多尔衮道:“山西北边破损的边墙多着呢,上方堡、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等等长城关隘我曾经亲自率领大军打进杀出多次,明国守军都不堪一击红旗军的人马就那么多,怎么可能协防所有的长城关隘我大清军想走恐怕谁也拦不住,即便是红旗军也不行。如果他们的骑兵真敢穷追不舍,我们大可以集中兵力跟他们拼命。红旗军骑兵失去了步兵军阵为根基又少了炮火的支援,我军打个胜仗不在话下。放心吧,本王熟悉火器,也会使用,骑马放铳没有准头,打空后无法在奔驰状态完成再次装填,我军只要有足够的人数优势,肯定打得赢”满珠习礼听得津津有味,佩服道:“睿亲王字字珠玑,红旗军靠的就是铳炮犀利,真的进行骑兵运动战,我军只要保持双倍兵力优势,打败红旗军骑兵大有可能。”乌克善来了精神道:“我们手里能够组织的骑兵肯定能够超过五万,根据探报分析红旗军骑兵总数也就在两万左右。想来黄汉那厮舍不得一战押上所有的骑兵,估摸着咱们撤退之时,红旗军仅仅发动象征性追击装装样子。”多铎问道:“十四哥,朔州城里有那么多汉人阿哈和堆积如山的好东西,咱们说走就走不准备采取点行动”多尔衮反问道:“十五弟言下之意是要烧杀破坏一番再走”多铎道:“那是当然,把那些汉狗屠戮一空,把所有的粮食付之一炬,让黄汉那厮得一座烧得焦黑的朔州城。”历史上扬州十日的缔造者就是多铎,这小子绝对属于杀人不眨眼的畜生范畴,居然要杀光所有裹挟的汉民。见这个小弟一味好杀根本不动脑子,多尔衮只得劝告道:“如此做派不妥,首先我大清皇帝就三令五申不得屠杀汉民,再则咱们杀了在朔州城外的几十万汉人,黄汉那厮还不急了眼那时他肯定要倾尽全力追杀我们,即便我军骑兵拥有绝对数量优势,也难免损失惨重,人马丢多了以后咱们在大清国的处境就危险了。”乌克善也劝告道:“豫亲王,本王也认为最好不要刺激黄汉那厮,如果咱们把这里的汉人都杀了,红旗军无论愿不愿意也得寻咱们拼命,因为他们无法面对朝廷和军民的责难”多尔衮忽然笑了起来,道:“黄汉那厮的才干无与伦比,红旗军如此能打,明国皇帝恐怕早就如芒在背。山西的明军又不是只有红旗军一家,西边有三边总制洪承畴的麾下,北边还有宣大总督杨嗣昌的人马。咱们把带不走的粮食、物资都丢给红旗军,不知其他明军见黄汉又立功又得了如此大便宜会作何感想”满珠习礼抚掌大笑道:“妙妙不可言果然是睿亲王,您的睿智让我们佩服。明军也好,红旗军也罢,见到了满朔州城的好东西如何不眼馋,弄不好他们会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也未可知。”多尔衮叹息道:“明国黄汉已经成了气候,我大清想要消灭红旗军恐怕千难万难,唯有大明朝廷猜忌黄汉等着他们自断臂膀。”乌克善道:“这完全符合实际,没有哪个主子会容忍如此厉害的臣子存在,想来黄汉也是个聪明人,自保必须有,也应该不肯消耗实力。”多铎道:“我看那厮非池中之物,估摸着没多久就会反叛大明,况且红旗军实力居然强大如斯,我大清军退兵后,明国皇帝就得算计黄汉分割红旗军,我估摸着那时黄汉就会造反。”四人讲到此处都觉得精神好了许多,人人不看好黄汉以后在大明的处境,觉得以后的“红旗军”恐怕会要应对内耗。他们达成共识,不在此时跟“红旗军”拼命,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逃跑,但是不能闻风而逃,总要在“红旗军”动真格准备夺取朔州城之时象征性打一仗才能够逃之夭夭。与敌军主将乱了方寸总想着逃跑相比,完成了分割建奴的明军主将黄汉从容淡定。他的目标明确,多多杀奴争取大量缴获他已经发布命令,让憨子、宋鹏飞、杨大年在留足协防人马的情况下率领麾下来朔州城围猎清军。此时“红旗军”大胜清军的消息已经传遍山西、宣大更多打散的明军或者猫在某阴山背后的明军纷纷出来投奔,不仅仅是因为征虏大将军战斗力强大,还因为跟着“红旗军”能够吃饱肚子。十一月下旬,出击的三路人马在朔州城西五十里与中军会师,赶到山西寻到征虏大将军中军的张凤翼终于瞧见了空前庞大的“红旗军”。没法不庞大,单收编的明军就有三万,骑兵达到足三成,主动报名做随军杂役的民壮多不胜数,最后挑挑拣拣留下了有些技能的。有武艺,能骑马,会射箭,读过书等等都算一技之长,人数超过七万。骑兵难以练成,这一次只要是主动投靠的明军骑兵都尽可能留下他们,为此黄汉派出整体素质最高的亲兵营少年管理这些人。命令刘在旗调整的工作重点,力争让明军骑兵早日端正思想融入“红旗军”。此时收留明军骑兵跟几年前大不相同,一是因为“红旗军”声名远播,二是因为征虏大将军权势熏天,三是因为红旗军的待遇足以养家糊口已经家喻户晓。第四个原因当然是加入“红旗军”后不仅仅自己前程似锦,家人还能够得到体面,哪怕战死也是死得其所,家小获得烈属待遇生活有着落。第六百七十七章:战机山西被清军破了关隘、城池、堡垒二十几座,不是每一次攻防战都打得惨烈。真正如雁门关攻防战那样跟清军激战到最后一刻的大明城池少之甚少。因此逃跑的明军多不胜数,被清兵俘获的明军也不少,死在战场上的明军占比反而不是很多。明末的明军早就做不到骑兵三步兵七的标配,原因当然是骑兵太贵,养一个骑兵就必须最少配套一匹下等战马,费用足够养三四个长枪手了。能够逃跑的明军中骑兵占比当然很高,毕竟四条腿的战马跟步兵比逃跑速度肯定能够完爆。来投奔“红旗军”之时,许多明军都不愿意谈论以前的驻防地,他们担心会因为不战而逃被征虏大将军问罪。介于这种情况在山西被打散的明军中极为普遍,黄汉下达命令既往不咎,所有的明军都从被“红旗军”收留的那一刻起记录功于过。这个命令真是及时雨,几万怀着忐忑心情的明军顿时安心了。他们其实也是牢骚满腹,纷纷告诉“红旗军”镇抚官,哪里是他们这些人惜命,而是长官率先带着家丁跑得无影无踪。如果仅存的明军自觉自愿组织守城,不仅仅会面临没有人指挥的窘境,还得不到粮食和补给,在这样的情况下谁还会犯傻还有许多明军亲眼瞧见了“红旗军”的伙食、衣着、铠甲和手中的武器,渴望成为这样的人,当场赌咒发誓,征虏大将军如此恩厚将士们,他们一旦成为“红旗军”一定以死报之“红旗军”镇抚官纷纷表态,嘴上说的那是虚的,接下来看大家的行动,只要战斗技能和思想意识都过关,“红旗军”欢迎大家成为一分子。在少年亲兵帮扶下,在刘在旗的宣传队不间断谈心下,在“红旗军”正能量感召下,原明军的老兵油子也渐渐地脱掉了匪气,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眼珠子不敢乱转。“红旗军”已经形成了体系,完全能够把新人同化,因此黄汉根本不担心麾下反被兵油子坏了根本。以后需要面对的大明军人几十上百万,改造旧军队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现在就在山西着手吸纳所有主动加入的明军壮大自己何乐不为进入山西才打了不足一个月,“红旗军”人马居然倍增了,这是好事,但是也有负面影响,那就是粮食问题成为了大问题。黄汉不能只留下能够出力的民壮,也得管这些人一家子的死活,虽然只配给两顿稀的外加一个杂粮饼,也得确保这些人能够六七成饱,不至于让他们饿得连路都走不动。旱灾、虫灾后又是兵灾,崇祯九年的山西严重缺粮是不争的事实,即便夺取朔州城缴获建奴囤积在那里的粮食也不够安置难民。春节前的粮食配给应该不成问题,最难捱的应该是春末和夏天,虽然那时候秋收在望,但升斗小民应该是山穷水尽了。张凤翼这个督师位置摆得正,如同郑之惠和成全、方竟成等等监军太监一样,他不指手画脚选择无条件服从征虏大将军的命令。张凤翼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巡视所有依旧坚守的大明城池,统计人口和存粮,及时估算出保证军民最起码的生存需要还缺多少粮食。打仗或许张凤翼不行,做这样的事情可谓得心应手,他为官几十年何尝不知缺粮的后果就是遍地烽火,见征虏大将军已经在考虑战后安置难民事宜佩服得五体投地。张凤翼热情高涨,立刻开始工作,他终于用不着揣摩圣意、用不着跟朝臣尔虞我诈,可以做些实事为百万饥民谋生路。心急如焚的满清崇德皇帝率领人马踏过冰封的黄河再次进入山西,八天时间赶了一千七百里绕过太原坚城来到宁武关下。卢象升不是泛泛之辈,时时刻刻想着杀奴报皇恩,麾下大将虎大威、李重镇、雷时声、刘光祚等等也不是白给的。皇帝下达圣旨明确了各地守军的任务,不支持离开城池发动攻击,但是卢象升部做了变通。自从建奴越过洛阳去围攻开封后,卢象升跟虎大威等等将领经常率领骑兵出城寻战机打击清军,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以把总骑兵为单位出城,以探报周边的名义进行小规模战斗。袭扰战打了不少,互有胜负,斩首数也有一百余,有三百余明军骑兵阵亡。发现清军又从城外过,人马无边无岸,坚守洛阳大城的卢象升敏锐的发现了战机,为了查实情况,他亲自带领一个把总骑兵出城探查。与此同时虎大威、李重镇、雷时声也各领一个把总骑兵探查四方,刘光祚得到的任务是去开封联络河南巡抚陈必谦进一步摸清建奴去向。经过情报汇总,卢象升获悉东奴意图从河南撤退,侦查出建奴主力由于赶时间先行一步,把押运劫掠的人口、牲口、物资、粮食的后队甩在身后少说三百里。卢象升立刻传达准备出城攻击清军的命令,虎大威、李重镇等等洛阳守将都纷纷响应积极备战。皇帝有圣旨命令严防死守,为此卢象升火速写奏疏呈奏皇帝请求率领主力出战,并且主动去了公函联络兵部尚书刘之伦。卢象升阐明了河南的建奴主力应该是急急忙忙赶去山西跟征虏大将军决战,留下的兵马不多,但是掳掠的人口、牲口和粮食、物资很多。刘之伦和方正化被皇帝管着一直没有渡过黄河,现在确认奴酋率领主力人马从陕州北渡黄河已经往山西去了。他们二人对卢象升的情报尤其感兴趣,方正化几个跟着黄汉一起打仗每一次都能够得到不少缴获,早就习惯了打仗之时占便宜。如今眼看着建奴后队押着汉民运着缴获一天走五十里都勉强,都动了心。刘之伦和方正化领兵根本不敢擅自行动,为了得到皇帝首肯,方正化连夜亲自疾驰京师面奏皇帝。他当然是准备阐述此时攻击清军风险小收获大,请求天子下旨让他和刘之伦汇合卢象升部攻击缓缓撤退的清军。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奋此时的京师早就不是愁云惨淡,大街上热闹非常,来往的军民绝大多数喜气洋洋。无他,那是因为“红旗军”捷报再传,“偏头关大捷”斩杀鞑子、建奴三千余,阵斩老奴的女婿和硕额驸一等总兵官达尔汉。崇祯恨建奴入骨,如何不想明军多多杀敌,见战功赫赫的大太监方正化亲自跑回京师请旨,立刻在御书房接见他,身边只留王承恩和曹化淳伺候着。见到皇帝,方正化一五一十把出战的好处讲了,并且断言建奴此时已经无暇他顾,奴酋如果在山西跟“红旗军”交战之时吃了败仗,后果不堪设想。崇祯已经被一连串的喜讯弄得有些过于乐观,他甚至于期待“红旗军”能够全歼建奴主力生擒或者阵斩伪崇德皇帝,他吃不准黄汉究竟有没有这样的实力。问方正化道:“方大伴,你曾经跟随征虏大将军打过几次胜仗,应该对目前红旗军的整体实力心中有数,你认为东奴在山西跟红旗军决战,我方胜算有几成”方正化不是靠拍马屁上位的弄臣,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司礼监大太监,平时好读书喜爱兵法,他这段时间的研究对象就是黄汉。他早就把黄汉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