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到比试台的时候,洪如玉正死死地盯着他,秦余啊秦余,为什么哪里都有你,你为何就是如此的阴魂不散。此时此刻,比试台上已经没有自己存在的必要了,洪如玉悄然离开,比之刚才的傲然独立,此时显得有些灰败。“哦,阁下便是秦余。”吕社望着他,许多人也看着他。秦余有点局促,这时候,他把目光往太子妃那边看去。苏娴也正看着他,目光中含着柔情,半年不见,秦兄好像胖了,是那位曹姑娘照顾得好吗果然,自己和他还是有距离啊。旁边的太子妃也看见了,太子妃心中想,此人便是秦余吗长得倒还好看,但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何况他还骗了娴儿。“来人。”太子妃一声吩咐,身边的太监立马上前一步,“娘娘。”“一会儿,大比结束后,叫那个秦余到本宫这里来。”“是,娘娘。”太监应了一声,便出去了。“娘娘,你”苏娴有些坐不住了,可太子妃却说道:“放心吧,娴儿本宫不会对他怎么样的,也就”“也就”苏清在一旁皱眉,突然她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对太子妃道:“娘娘,如果想为娴儿报仇,清儿倒有一个好主意。”“哦说说看。”太子妃笑了,很想听听这个古灵精怪的丫头能有什么好主意。“将他关在黑屋子里。”苏清想到秦余的另一个身份,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非常有趣,非常好。就在这时,比试台上,张子华已经拉着秦余,隆重得向在场的所有人重新介绍起来。边上的吕社看不下去,对张子华道:“既然你如此看重这位秦有余,那么能让他来为大家吹奏一曲吗”秦余心里腹诽:“,我想走,想马上走。”张子华笑道:“好啊,就不知秦兄是否愿意了。”秦余哪里还有办法,已经下不得台了,只好拱手道:“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张兄想作什么曲子”“渔舟唱晚”呼这四个的出现,惹来许多人的注意。在半年前,有一首从宁州而来的曲子,在东西国子监里传唱,大家都不知道作此曲的人是谁,一致的,都认为这是位高人。这位高人很是神秘,就连宁州的本地人都不清楚他的身份。众说纷纭,而今日能再听到高人的曲子,观众们心里不禁生出一丝期待。不过,大家在想,张子华自然是没问题的,只是这个秦余“秦兄,我相信你。”张子华饶有深意地看了秦余一眼,走近时,悄悄地说了句,“我想,那个高人就是你了。”秦余:“呃”随后,两个人,一个弹琴,一个吹箫,就这样的,开始在比试台上表演起来。这本来是属于东西国子监的比试,哪里有秦余的份呢,秦余心中在想,这时候的自己,恐怕很快就会在京城出名了。他不想出名,奈何,奈何很快的,一首美妙的乐曲在比试台上演奏出来。渐渐的,大家都沉浸在这曲乐之中,没有人再怀疑秦余的吹箫能力了。只是,观众席中,只有一个人却有了新的发现。此人坐在太子妃身旁,正是上次在秦府门外救火的那位王爷,也是这次大比的主办人,当今皇帝四子,刘第。此时的刘第正怔怔地看着秦余,他囔囔道:“他他回来了。”“不,不是他,不是他,只是长得很像。”“秦逸,这孩子难道是你的儿子吗秦家有后了啊。”身边的太子妃没听清楚四王爷的话,只是推了推他,问道:“什么皇弟,你在说些什么”第一百九十三章 问答一曲奏罢,四周早已经变得格外的安静,秦余放下萧,向周围的人拱了拱手,准备就走。“有余兄,你慢一些。”张子华叫住了秦余,他走到比试台边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说道:“小生得诸位的抬爱才有机会站在这里,往年,想找个对手都难,可今日终于找到了一位,各位,你们应该知道这首渔舟唱晚正是出自宁州,而有余兄的家乡也是宁州,刚刚我还试探性地问了句,果然,他就是那位高人,那位创造出如此美妙乐曲的高人。”此话一出,全场哗然,秦余也因此瞬间石化。“大哥,你干嘛呢能不能不要这样,叫我如何下得了台啊。”秦余叫苦不迭,然而张子华的话就像重磅炸弹一样,在观众席上炸了开来。观众们再次把目光射向尴尬站着的秦余,他们议论纷纷,对秦余的身份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他就是那个为友人创曲的高人,难怪能得到张子华的赞美,此子,恐怖如斯啊。”“秦余,秦有余,从今天起,京城的人恐怕没有不认识他的了。”“早前听别人说,他是靠走后门才进国子监,现在看来,传言有假啊。”太子妃本身也是个极喜欢乐曲的人,对渔舟唱晚也喜爱得紧,霎一听到张子华的话,不禁诧异道:“这是真的吗该不会是张子华故意捧的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旁边的苏娴立即上前把当日在鹿山镇酒楼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太子妃听。身边的四王爷刘第听后,问道:“那这秦有余,在鹿山的学业如何”太子妃好笑问道:“怎么老四你也开始关心他啦”刘第笑了笑,回道:“哪里,孤只是看他是个难得的俊才。”太子妃呵呵一笑,苏娴却在一旁开始当起了解说员。四王爷听她说完秦余的故事后,心里乐了,秦逸的儿子,似乎青出于蓝啊。过了不久,最后的比试才结束,秦余跟着张子华一起离开比试台。等回到韩溪身边,韩溪开心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些赞美的话。秦余看了看太子妃那边,果然,苏娴也正盯着自己。要快跑啊,不然待会儿,不知要怎么解释呢,此刻,他立马提议道:“介溪,我们回去吧。”韩溪摸了摸头,说道:“秦兄,你恐怕走不了了。”说完话,往旁边一移,秦余面前陡然出现一个面如枯槁的太监。太监提了提嗓子,说道:“秦有余,快跟咱家走吧,太子妃娘娘有请。”太子妃找自己无非就是苏娴的事了,秦余一路上,都在想该怎么和苏娴对话,不知是不是天意,他们两个居然会在这样的场合下碰面。跟着枯槁的太监,来到一座宫殿内,太子妃正端坐中央,左手边是那个王爷,苏清和苏娴立在太子妃的身后。“学生秦有余参见娘娘,王爷。”秦余弯腰下拜,太子妃仔细审视着他,过了片刻后,才说道:“嗯,起身说话。”秦余直起身,眼神正好和苏娴相碰,两个人分别半载,在这时候遇见,一时间都不知该说什么好。“秦有余,你来京城有多久了”“半月有余。”“那你可认得我身后之人”太子妃不跟秦余啰嗦,她单刀直入,看了身后的苏娴一眼,接着转问秦余道。“自然认得。”秦余瞧了苏娴一眼,“我与苏小姐在宁州有过一面之缘。”他不想败坏苏娴的名声,如果说自己跟她一起在一个屋子里睡过觉,那苏娴以后还怎么嫁的出去。太子妃很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秦余还算识相,如此一来,自己便不为难他了。四王爷也跟太子妃一个观点,他很有深意地看了秦余,问道:“来京城后,吃住可还习惯”“多谢王爷关心,一切还好。”“在哪里住着呢”“住在友人家里。”“对了,令尊叫什么名字。”“这”秦余抬起头,他的父亲秦逸可是秦太师的儿子,而秦太师被当今的皇帝流放,所以就算秦逸已经跟秦太师没了父子名分,但身份摆在那,如果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也不知后面该怎么办。可是秦余又想到,既然对方已经问了,想必是看出来什么了,自己不答或者说谎,恐怕没有什么好果子吃。于是,很郑重地说道:“先父单名一个逸。”秦逸太子妃重新看了秦余一眼,没想到秦余居然是秦逸的孩子,不过转头一想,或许只是同名同姓。不他的眉宇之间确实有秦逸的一点影子啊。想到这是故人的孩子,太子妃不禁紧张了起来。“哦本王曾经有个朋友跟你父亲同名同姓,不知是不是一个人呢”“学生从小就生活在宁州,与先父相依为命,从为听父亲提起过什么故人,想必是王爷认错人了。”秦余听了这四王爷的话,冷汗直冒,没想到居然会在这里碰到秦逸的朋友,是了,他想起来,在跟自己岳父谈心的时候,岳父说过,当年碰到秦逸时,秦逸身边还有一个头戴金冠的公子哥。十八年了,公子哥如今已经变成中年大叔。“认错了吗不过没事,对了,你的母亲”“学生自小就没见过母亲。”话只说了一半,因为秦余不想在外人面前吐露太多。“听闻你已经娶亲了”这个王爷可真是秦余觉得他实在太八卦了,可那又能怎样呢,只好回道:“是的。”说罢,往苏娴那边瞥去,果然,刚刚的话说完,苏娴的脸色有点不好。“怎么样,娘子很漂亮吧,比皇嫂身后的两名女子如何”八卦王爷继续他的话题。秦余不敢不接,看了看苏娴和苏清,只能硬着头皮答道:“怎么敢跟这两位小姐相比呢。”“那么”“好了,皇弟,你再问下去,恐怕都要把他的一家子都问出来了。”太子妃被晾在一边好久了,不免生出一些怨念,她对自己的这个四皇弟十分无语,转头看了秦余一眼,说道:“好了,你也可以退下,安心读书,听说那个姓贾的对你不利放心好了,以后,有本宫罩着你,不用怕。”秦余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来的时候,心怀忐忑,这时又不禁开心起来,“多谢太子妃娘娘,学生铭感五内。”说完话,便退了下去。苏娴很想跟上去,但又想到人家已经有了家室,自己跟他恐怕再也不可能了。第一百九十四章 秋闱到了有太子妃的那句话,秦余以后便就不那么害怕了,人家可是被太子妃给罩着了,贾公子想要派杀手来,也得掂量一下分量。出宫殿后,秦余特地去问欧阳祭酒有关那个朱生的事。欧阳祭酒起先是想把朱生关押在国子监,但又想想还是关到开封府的府衙里比较靠谱。当然,秦余的办法十分的好,欧阳祭酒说自己在送朱生过去的时候,也叫开封府的人按照秦余的办法做,他想过不了几日,便有效果了。秦余点了点头,他现在只要回家等结果便行了。之后的几天,秦余便没再和苏娴见面了,自己和她身份悬殊,而且家里的红旗还没搞定,怎么敢让外面的彩旗飘飘呢。欧阳祭酒那边并没有消息传来,听他说那位朱生很有忍耐力,一个人在小黑屋里好几天了,跟没事人一样。秦余却一点都不担心,他当年看过一本叫做象棋的故事,里头有个人物就因为这样,到后面精神分裂了,他不相信朱生会永远坚持下去的,大家都是人,没有什么不同的,所以等着瞧吧。果然,到了第十天,开封府那便传来了消息。那一天,秦余是跟着欧阳祭酒一起去的。到了开封府的大牢,看到已经不成人样,还对人傻笑的朱生时,欧阳祭酒饶有深意地看了秦余一眼,这面上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小书生,作弄起人来,竟如此恐怖。“大人,大人,学生招,学生全招”这些天来,他被关在黑屋子里,没有光线,没人说话,除了定点定时会有人送饭进来,吃喝拉撒全部在一个黑屋子解决。太恐怖了,这不是一个正常人所能承受的,他已经快疯了。他招了,就算自己的亲人全部攥在贾公子手上,那又能怎么办,朱生自己已经自顾不暇了。“那天在酒楼中,与学生一起的分别有洪如玉、沈从洲,还有还有当朝太师之孙贾琅贾公子。”公堂之上,朱生把一切都招了出来,府尹大人有些吃惊地看着他,其实更令府尹吃惊的是秦余的这个办法,此法真是非常实用。有了证人,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开封府把洪如玉、沈从洲传唤过来,当堂对质。两人却好像商量好的,对此案供认不讳,但闭口不谈贾公子的事,这倒让府尹大人踟蹰了。如果继续用秦余的办法,这二人肯定会说实话,可是贾太师那里“你说这事可气不可气。”砸酒案到最后是无疾而终,真正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就连那几个砸酒之人也没抓到。开封府因此蒙上了一层灰,府尹大人一边深恨自己的妥协,可他实在是不敢去贾太师府里传唤那位贾公子。一边胡乱断案,把三个书生好好教训一顿,关进大牢,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