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78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788(1 / 1)

d提醒。“骑兵的移动速度很快,几位在岭表打的仗,被两条腿所限制,而在平原,敌军骑兵的活动范围,可要宽得多。”拿出一张舆图,田益龙先点了点光城所在位置,然后点了点悬瓠所在位置:“悬瓠距离光城,大概二百五六十里路程,如果是三千人规模的军队徒步行军,诸位以为从悬瓠到光城要多久”“大概九日。”陈佛智、冯暄和宁长真都说出了同一个答案,他们都是真带兵打过仗的,所以知道一般情况下,大军每日的行程大概是三十里左右,快些的能做到每日行军四十里。“那么骑兵呢”“呃,大概两日”陈佛智答道,冯暄默默点了点头,宁长真没开口,因为宁氏常年在山林间与西原蛮交战,没什么骑兵长途奔袭的经验。“那么,实际上,悬瓠城外敌军骑兵,只需要一昼夜就能冲到光城外。”宁长真闻言脱口而出:“这么快”田益龙点点头,面色凝重:“昼夜疾驰三百里破敌,这是精锐轻骑的作战能力,虽然不是每一支骑兵都能做到,但只要有数百骑这样的精骑,击破数千甚至上万猝不及防的军队,不是难事。”“那就是说”宁长真心算了一下,然后问道:“即便是在光城郊外,如果我部距离城池超过三十里,极有可能被对方骑兵一个突击就弄得全军覆没连跑回来报信的人都没有”“没错。”“呃那怎么办”“行军时要放出游骑,警戒四周,随时做好结阵的准备,如果敌军骑兵来袭,赶紧结阵自保,放出信号,等待援兵来救。”田益龙不是在恐吓对方,在已知有敌军的平原地区徒步行军,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谁让己方马不多呢以步制骑,那和兔子蹬鹰差不多,是无奈至极的举措。宁长真只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但又忍不住发问:“不知围攻悬瓠的敌军,兵力到底有多少”这回到田六虎回答了:“这年头打仗,不虚报兵力都不好意思见人呃虎林军例外这样说吧,悬瓠城外号称十几万的敌军,应该是包含了随军青壮之后又夸大的数字”“我的看法,围攻悬瓠的敌军,其战兵总该有三四万,精锐战兵就不知道了,至于骑兵既然是奸相亲自出动,又打着御驾亲征的名号,怎么着都得有数千甚至上万骑兵。”“这么多”宁长真只觉得额头冒冷汗,他觉得数百骑兵冲起来的气势已经不小了,上千骑兵只会更凶猛,若是上万骑兵冲过来,与之交战的步兵能活下来么“谁也搞不清楚奸相手里到底有多少骑兵,我觉得若数量少了,奸相的脸面往哪里搁再说了,悬瓠事关河南局势,奸相只要不蠢,必然带着大量骑兵南下,震慑河南各州郡。”“当然了,若真有一万骑兵,不可能聚集在悬瓠外,人吃马嚼的谁也受不了,想必这些骑兵是分散到周边州郡驻扎、就食,根据命令再集结,不然光是这些马拉的马粪都能把汝水沤臭了。”田六虎的见识,早已经超越了少寨主那一亩三分地,虽然他的所谓见识也是听西阳王闲谈得来。西阳王喜欢举例子,讽刺那些只会空想打仗的人,尤其“一万骑兵驻扎小镇数月”这种安排,西阳王认为完全是扯谈,因为这么多马光是每天拉屎拉尿都能把小镇淹了,田六虎对此可是印象深刻。“这些骑兵,很可能是一人双马,所以活动范围广,大家不要以为在光城就安全。”这回轮到陈佛智和冯暄惊讶了,他们见识过的岭表陈军,其骑兵的马匹可没宽裕到一人双马,他们不认为田六虎和田益龙是故意说大话吓人。尉迟氏有如此强悍的骑兵,如今把悬瓠围得如同铁桶一般,那己方该如何去解围就这么大大咧咧的北上,那和送死有什么区别“办法,总归是有的。”李石磨笑了笑,“如今先考虑特训,不知各位的族兵,换洗的衣物够不够”第三章 应对悬瓠以北,汝水河畔大营,行宫内,天子、太后及丞相正在接见各地官员,当然,各地之中不包括悬瓠,在场的是周边州郡主要官员。年幼的天子宇文维城,身着天子袍服,与太后尉迟明月一起坐在御座上,御座下首一侧,丞相、蜀王尉迟惇正襟危坐,又有禁卫将士分列阶下左右御座后有屏风,屏风后面坐着天子生母、邾王妃尉迟炽繁,以及天子外祖母、胙国公夫人王氏。台阶下,各地官员按照品秩列队,身着新制作的朝服、官服,向着坐在上首的天子、太后、丞相行礼,一件件贡品如流水般送了上来,摆在阶下,由礼官唱名,然后又搬出去。这都是各地州郡的特产,有各种布帛、名贵草药,也有各类珠宝、珍禽异兽。宇文维城看着面前名目繁多的礼物,不由得入神,奈何姨母在身边、阿娘在身后屏风坐着,他不敢乱动,只能端坐着保持“天子威仪”。好不容易等各地贡品走了一遍,宇文维城抖起精神,准备按照背好的内容讲话,不过姨母没吭声,他就只能等。丞相、蜀王尉迟惇起身,向着阶下官员长篇大论一番,随后转身,面向御座上的天子和太后站定,太后尉迟明月见状也紧张起来。只听尉迟惇领头行礼道:“具官臣惇言,伏惟陛下、太后吉辰元服,礼备乐和,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一众官员都跟着念同样的话,当然那个“具官臣”后的名是官员各自的名,谁跟着念“惇”,那就会闹笑话。尉迟明月轻轻咳了一声,现在是傀儡不,是天子发话的时候到了,宇文维城如同在课堂上背诵先生教的课文那样,朗声说道:“朕初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壅滞众务”宇文维城在前面背书,做阿娘的尉迟炽繁在后面担心,这种场面话文绉绉的,儿子很多字都不认得,只能死记读音,像学唱歌一样唱出来,昨晚她陪着儿子背了许久,现在就怕出纰漏,让人笑话。儿子名为天子实为傀儡,这是事实,尉迟炽繁只求儿子能平平安安活下去,这都在她叔叔尉迟惇的一念之间,所以只能希望儿子尽可能表现好些,能够功成身退。无论如何,她都要抚养儿子长大、成家、生子,延续宇文温的血脉。想到这里,尉迟炽繁悲从心中来,不过没有哭,强忍着悲伤,静静听着儿子说话,好不容易说完,文武官员行礼、退下,她才松了口气。召见各地官员的流程结束,许多人都退出正殿,殿内一扫庄严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宇文维城如同下课的学童般,欢呼着要看热闹贡品,他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阿娘,我要摸一摸那对白鹿。”“棘郎,鹿会顶人、踢人,不许摸。”“哦”见着外孙嘟着嘴,王氏有些心痛:“哎呀,你就让他摸摸那白鹿嘛”。。。。。。行宫正殿外,丞相尉迟惇正与刺史、郡守们交谈,此次他召集各地官员到悬瓠城外觐见天子,当然不是为了收礼,而是要彰显新君的威严,顺便敲打敲打某些人,让他们老实点。天子的威严,不是大驾卤簿和金碧辉煌的宫殿撑起来的,靠的是骁勇善战的军队,而他统帅的大军,分布临近各州郡驻扎的大量骑兵,就是新君的威严。也是他的威严。现在已经接近年底,距离元日不到一个月时间,若按往年,天子要在元日举行朝会即元会,与文武官员们共庆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然而现在是不可能了。天子不在国都,满朝公卿也无法全部南下到悬瓠城外与天子共庆元日,无法在那一天举行元会,但这不代表尉迟惇会让天子在汝水边萧瑟的吹冷风。所以他让临近各州郡的主要官员赶来悬瓠觐见天子,搞一个大场面,算作新君的第一个元会,也让这些官员知道该拜哪个天子,顺便看看他带来的兵马,不要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这样的安排,却误打误撞成了另一件事的亡羊补牢之举。尉迟惇的亲弟尉迟佑耆,在江北广陵被陈军偷袭,猝不及防之下丢了广陵,大军溃散,一败涂地,淮南形势瞬间逆转,尉迟惇收到消息后差点气得吐血。广陵之败丧师辱国,如此惨败若换成别人,他就要杀人了,奈何是自己亲弟弟,就是真想杀也过不了母亲王氏那关,所以尉迟惇暴跳如雷过后,只能采取措施应对。官军在淮南败成这样,身为主帅的尉迟佑耆难辞其咎,尉迟惇派出使者到尉迟佑耆退守的钟离,当众宣布处罚决定:夺爵,仗一百,依然担任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一职,戴罪立功。虽然打了败仗,但兵权,尉迟惇绝不会让给外人,这是雷打不动的原则。所以哪怕对尉迟佑耆的处罚有些掩耳盗铃,尉迟惇也要厚着脸皮,让弟弟继续掌握兵权,指挥淮南官军,免得为他人所趁,变成另一个高欢。这场大败,加上不久前尉迟敬在潼关那场大败,让尉迟氏面临的局势愈发严峻起来,由一开始的占据全面优势,变成相持不下。先发制人、速灭宇文氏的策略失败,反被对方偷袭悬瓠得手,僵持到现在,而江南陈国表现神勇,居然偷袭广陵得手,这样一来,己方要两面作战,这是尉迟惇事前没有料到的。所以原本就计划进行的各地官员觐见天子一事,成了他稳定人心的好机会,让大家知道官军主力在此,定能保得河南、淮北不失,免得哪天有谁喝多了脑子发昏,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那就不好了。接二连三的挫折,让尉迟惇有些焦躁,但局势还未失控,他的主力尚在,陈军即便占了淮南,也无力攻取淮北,所以事情的主次要分清。望向南方的悬瓠城,尉迟惇目光依旧坚定,如果把天下局势比作一盘棋,悬瓠就是生死劫,所以他对悬瓠志在必得。尉迟惇知道利害关系,他决定即便一时半会拿不下悬瓠,也绝不会解围,绝不会打开铁笼,让宇文温这条疯狗又跑出来咬人第四章 应对续中军帐,丞相尉迟惇正和众将议事,开始调兵遣将,化解淮南危局,前几日他忙着安排各地官员觐见天子,具体军务无暇过问,所以今日要抓紧时间,及早定下方略。按照目前所得消息,陈军正在攻打盱眙、山阳,而退守钟离的尉迟佑耆正在收拢溃兵,加固城防,伺机反击。广陵之败,官军的真正伤亡情况还没弄清楚,虽然明面上看伤亡十分惨重,但实际上有许多将士没了踪影,不一定是阵亡、被俘、投降,也可能是撤退时慌不择路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这些走散的将士只是丢了辎重,战斗力还在,一旦归拢之后,马上就能投入作战,所以尽快搞清楚实际伤亡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但这是尉迟佑耆头痛的事,尉迟惇要考虑的是全局。陈军北上,意味着陈国和宇文氏联合,那么尉迟惇之前定下的策略就完全无效了,接下来是选择稳住淮水一线,先把悬瓠解决了,还是把顺序倒过来尉迟惇不认为陈国是个有真正威胁的对手,即便对方偷袭广陵得手,他也认为这是对方回光返照,陈国天子陈叔宝是个昏君,陈军将领再能打,迟早也要被自家君主祸害,束手束脚。虽然陈军偷袭广陵得手,看样子有全取淮南之势,但想要攻下山阳、盱眙、钟离这些淮南重镇,短时间内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尉迟惇认为自己还是先解决悬瓠比较好,但是宇文温守悬瓠守得他没了脾气,总不能任由大量战兵集结悬瓠浪费时间,却坐看淮南烽烟四起。局势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根据占据采取不同的应对,尉迟惇决定调集骑兵,要让无所事事的骑兵动起来。悬瓠已经被他围得如同铁桶一般,骑兵攻城派不上用场,而现在,有新的敌人出现,骑兵正好出击,锉锉对方的锐气。宇文氏占据的光州州治光城,不久前有援兵抵达,兵力大概在五六千左右,以步兵为主,围城的扬州军与之对峙数日后,奉尉迟惇之命撤退。扬州军主力返回寿春,协助尉迟佑耆稳定淮南局势,而光城敌军,则由尉迟惇派出的骑兵来解决。增援光城的敌军,观其打出的旗号,应该是西阳王宇文温的虎林军,这是宇文温的私军,看样子是以增援光城为第一步,为解悬瓠之围做准备。虎林军的底细,尉迟惇大概知道,这支军队以步兵为主,作战也是以步战为主,靠着长度惊人的长枪来结阵,在战场上和对手耗,耗得对方筋疲力尽再出击。这种战法,明显是因为宇文温缺马才弄出来的,在山南汉沔一带地区,靠着水网纵横的地势倒是颇有用处,欺负欺负战斗力不强、骑兵也不充足的陈军倒还行。而来到平原,面对骑兵占优的对手,以步战为主的军队,打了胜仗追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收拢溃兵从容而退;若打了败仗,两条腿跑不过四条腿,到最后一个都跑不掉。所以这支军队跑到光城,打的什么主意守城,是浪费,因为普通的青壮和羸兵也能守城,尉迟惇和将领们商议的结果,就是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