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6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逆水行周 分节阅读 1366(1 / 1)

d景以八百残兵南逃入梁国,这对于梁国国内各方势力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侯景会是一把很好用的杀人凶器。太清初年的梁国,国内士族和庶族、中枢和地方豪强、贵与贱、宗室内部的矛盾已经激化,可以说这时的梁国宛若一个高压锅,锅内的压力临近极限,而梁帝萧衍就是唯一的减压阀。萧衍在,高压锅还能勉强维持,他一旦不在,高压锅就要爆炸了。而当侯景带着八百残兵南逃过淮水时,各方势力看到了一个绝佳的杀人凶器。侯景在南朝无根基,不过区区八百残兵,属于用完就能扔的凶器,而且杀人的恶名,最后都能让侯景来承担。地方豪强试图投机,跟着侯景造反,一如当年雍州荆州地区豪强追随萧衍成大事那样,于是,侯景的兵力,由八百人变成起兵时的八千人。参加叛乱的豪强武装越来越多,而许多被压迫的梁国百姓、奴隶,恨透了权贵以及朝廷,于是纷纷追随叛军,当然,也有大量百姓被叛军裹挟。于是,抵达建康城外的叛军,兵力逾十万。都督京师诸军事的宗室萧正德,曾经是萧衍的嗣子,随着萧统即昭明太子的诞生,又变成侄儿,从此与皇位无缘。他心中仇恨与日剧增,便要以侯景为凶器,干掉皇帝和太子,自己当皇帝,之后把在江南毫无根基的侯景干掉,把罪过都推到侯景身上。所以,如意算盘打得劈啪响的萧正德打开建康城门,引叛军入城。台城被围,越来越多的奴隶、百姓投奔叛军,他们没多少长远想法,就是想向欺压自己的权贵们复仇,或者想要改变命运,做人上人。许多寒族则翘首以盼,等着台城沦陷,等侯景把那些世家高门出身的士族高官屠杀一空,然后他们再把没有根基的侯景赶跑。出镇在外的皇子们,也不约而同想到了一点:让侯景把父亲和太子兄长干掉,自己就有机会了。侯景在南朝无根基,所以必不能久,事后由他承担一切罪名即可。所以,等着父兄丧命的几个出镇皇子,拥兵不动、保存实力,与此同时也是提防自己一旦领兵去建康,会被其他兄弟断后路。与此同时,昭明太子尚在人世的两个儿子、梁帝萧衍的皇孙,也在等着皇帝、太子丧命,等着皇叔火拼,自己好取渔人之利。所有人,都握着名为“侯景”的凶器,取皇帝和太子还有自己仇人的性命,事毕,再把这凶器扔进厕所,承担一切恶名。结果却被侯景加以利用能,来个反客为主,所以太清之难发生了。当侯景把江南杀得血流成河,皇帝、太子完蛋,以王、谢为代表的高门士族完蛋,地方豪强们乘势而起,而宗室内讧决出胜利者坐镇荆州的萧绎即位称帝,侯景的末日就到了。侯景为什么能凭八百残兵乱梁就是因为他只有八百残兵,在南朝无根基,看起来好控制,才成为梁国国内各方势力眼中绝佳的凶器。若是侯景坐拥八万雄兵,梁国国内各方势力根本就不会起心思,不会把他当成好控制的狗,而是当成虎狼严加防范,届时侯景只会被梁国拒之门外,又被东魏讨伐,进退失据,兵败身亡。可以说,助侯景成事的不是那八百残兵,而是梁国国内已经激化的矛盾,若拘泥于军事角度来论证,根本就无法解释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听到这里,年轻的宇文维民和宇文维行恍然大悟,宇文维行有些懊恼,懊恼自己为何没能再想深些,而燕王宇文维翰的见解和太子相同。儿子们的见识不错,让宇文温很高兴,尤其嫡、庶长子,表现出色,他总结道:“一个人若身体虚弱,即便一次着凉感冒都会要了他的命,国家也是如此。”“侯景的八百残兵,不过区区感冒,梁国病入膏肓,才是太清之难发生的原因,即便没有侯景作乱,当萧衍去世,宗室内战也必然爆发,同样会是一场大灾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梁书虽好,但内容有限,所以,想要更好的以史为鉴,还得多收集其他史料,才能明白历史事件为何会发生。““若光看梁书,你们能知道梁国的各种矛盾能激化到何种地步”“侯景南逃时八百兵、叛梁时八千兵、攻到建康城外十万兵,光看梁书,你们真能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所以,只看官修史书还不够,要多收集其他史料,然后自己多想想,带着疑问看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才能透过表,发现里。”见着儿子们点头,宇文温问宇文维翰:“燕王还有什么补充的”宇文维翰回答:“孩儿并无补充。”宇文温闻言,想说什么,但还是没说出口。以儿子的见识,能看到当年梁国国内各方势力是把侯景当做刀来用,那就不该看不到另外一个问题。所以,应该还有补充,只是不敢说。其他人,大概也看到了,同样不敢说,也不敢在论文里提及。那个问题,就是萧衍活得太久了,年老昏聩,导致国内弊病重生、矛盾激化。皇帝寿命短不是好事,曹丕、曹叡父子之中但凡有一个能多活二十年,就没有司马懿父子的事。可皇帝若是活得太久,同样不是好事,萧衍就是例子。看着年富力强和即将年富力强的儿子们,宇文温有些恍惚。儿子都长大了可我我还没老啊第五百四十二章 征途闷热的夏夜,寝殿里因为开了“空调”所以有些凉爽,榻上风雨声渐小,宇文温停止动作,搂着双眼迷离的陈婤,侧躺着,轻轻喘气。尉迟明月躺在旁边,见两位完事,起身扯起被褥为两人盖上,然后紧靠着宇文温睡下。宇文温慢慢转过身,一手揽着陈婤,一手揽着尉迟明月。他最近火气有些大,不过在“七人救火队”的努力下,火气有多少灭多少。感受着两位佳人的体温,回味着两位佳人的风情,宇文温看着上方帷幕,目光仿佛要透过帷幕、屋顶,直视苍穹。中年人又如何我一挑二都没问题宇文温觉得自己吃得下、睡得着、玩得起,又长年坚持锻炼、保持良好饮食习惯,所以精力充沛,活力满满,没道理感慨“知天命”。一眨眼三十五年过去,他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五十岁。五十岁的中年人,没有谢顶,没有大肚腩,一身肌肉,不需要拿着保温杯泡枸杞喝。和史书上记载的同龄人相比,未显老态。五十岁的刘邦,还在率领义军和秦军作战;五十岁的曹操,刚平定袁家的河北没多久;五十岁的刘备,刚刚入蜀,为同宗刘璋抵御汉中张鲁;五十岁的刘裕,身为晋国大将,正在对外征伐;五十岁的李渊历史上,还是隋朝的忠臣;五十岁的李隆基,还没发现儿媳杨玉环是个绝色美人。五十岁五十岁怎么了宇文温看着帷幕,满是不服。我,依旧可以披甲骑马日行百里,不觉疲惫;依旧可以每夜看奏章,不觉头痛;依旧可以关注天下大事小事,不觉繁琐;依旧可以抽空写小说,不觉灵感枯竭。我,依旧可以“三人行”,不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老了笑话宇文温这几日火气大、精神有些恍惚,原因是前不久和儿子们议论侯景之乱时有感而发:儿子都长大了,而他的年纪也大了。人总是会老的,等年纪一大过了六十岁就会开始暮气沉沉、精力和体力下降,反应渐渐迟钝,曾经的锐气不复存在。与此同时,开始多愁善感,开始怕死,心态和年轻时截然不同。而且,还会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出现各种老年综合症,譬如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的前兆,就是性格改变、记忆衰退、理解和判断能力下降,无法逆转。虽然不是每个老人都会患上老年痴呆,但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是必然的。普通人,若经济条件允许,这时就可以考虑颐养天年,若是官员,可以多让幕僚处理事务,若是皇帝一个老迈的皇帝,会愈发多疑,还可能脾气会越来越差、喜怒无常,因为精力不济,由前期的励精图治,变成中后期的懈怠。老迈的皇帝,对于平衡各方政治势力力不从心,却又要死死抓住大权,于是开始扶持“权力代理人”,很大概率任用佞幸为自己处理政务。老迈的萧衍,任用佞臣朱异;老迈的李隆基,任用佞臣杨国忠,最后,都玩脱了。萧衍饿死台城,即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李隆基亲手毁了自己开创的开元盛世,无奈变为太上皇,在冷宫了却残生。那么,我老了以后,会落到那种地步么宇文温想着想着,又开始为自己变老之后的结局纠结。他没觉得身体哪里不舒服,也没有什么心悸、头痛、眩晕等症状,心跳和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因为没有什么陈年旧伤,从未受过重创,平日里饮食基本不酗酒,不过量吃肉包括肥肉,又不可能有烟抽,所以什么高血压、肝硬化、脑血栓应该是没有的。宇文温觉得自己还能活很多年,如果能活过七十岁,那么在七十岁以前,不可能变成老糊涂。但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水平低下,也许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了隐疾,却因为无法进行有效体检,所以不得而知。甚至,也可能会因为一次负伤、一次着凉、一次吃坏肚子,就此身染重病,然后“崩”。五十岁,不大不小,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一道坎。周太祖宇文泰,去世时不到五十岁,而宇文泰的对手高欢,去世时五十一岁。宇文温觉得即便自己就在这个年纪“崩”了,他的太子,完全可以扛大梁,他的事业后继有人。想着想着,宇文温心情又好了一些:生死无常,患得患失的结果,就是迟早走上嗑仙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不归路。或者,看太子不顺眼,各种“敲打”,最后父子决裂。那又何必呢按着自己拟定的施政纲要,一年一年过下去就行了。耳边都传来轻轻的呼吸声,宇文温侧头看去,发现先后承受雨露的尉迟明月和陈婤已经睡着,而他自己依旧很精神。轻轻抽回手,宇文温继续琢磨。怠政那是不可能的,我还有许多事没做完。今年是明德二十年,这二十年,宇文温完成了四个“五年计划”,现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了。当五年后,这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天下又会是一个新面貌,一想到那个新面貌,他不由得心驰神往。第四个“五年计划”结束时,火车,有线电报、火轮船都有了,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东西,所以,新的“五年计划”其前景会更加光明。火轮船、火车要提速,各种各种蒸汽机械要改良,与此同时,要大炼钢铁、大规模采煤。只有充足的煤、铁供应,才能确保蒸汽机械的大规模普及,所以,新的五年时间里,全国煤、铁产量争取翻倍。争取让鄂州大冶制铁所的年铁产量超过三千万斤,让徐州利国制铁所、许州舞阳制铁所的年铁产量超过两千万斤。与此同时,大型化工厂的产能也要翻倍,生产更多的“三酸”、“两碱”以及各类化学制品。继续推行学政,完善官办学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寒族子弟能以更低成本接受教育,进入科举这个战场,和士族子弟决一高下。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江南地区继续推广交州稻,继续在中原各地压低粮价、布价,让传统庄园走向破产。天下各地要架设主干电报线,身处长安的中枢,可以和东、南、西、北边陲通电报。几条重要的铁路要通车,其中包括关中铁路。要继续开发荆湖、辽东、南中、河套、两广,继续流放犯人到澳州,在适合农耕的澳州东南部沿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开荒。继续支持探险队探索美洲,适当增加据点,用五年时间,摸清楚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西海岸沿海地区状况。也许,五年后,有的计划可能无法实现,但宇文温不急,他觉得有这样的人生目标在,自己就不会觉得疲倦,以至于开始懈怠。年过五旬的萧衍,觉得克复中原遥遥无期,梁国国力也发展到定点,于是开始吃斋念佛。年逾五旬的李隆基觉得能做的都已经做了、都做好了,所以,要和前儿媳一道享受快乐人生,从此君王不早朝。而我的征途,远没有结束,只要还活着,就要继续前进第五百四十三章 五十知天命上午,邺城,权做政事堂的官署议事厅里,工部尚书何稠向天子、三高官官介绍长安火车站的建筑方案,该方案的建筑模型纸就摆在厅内。拟建中的长安火车站,分北站和南站,加上相关配套建筑和设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预计工期大概是一年。即便是一期工程,也要需要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因为一期工程是“骨架”,一旦出问题,就会连带着后继工程遭到拖累。工部已经组织人员对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