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明末求生记> 分节阅读 9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97(1 / 1)

”志文冲宋献策点点头,然后对大家说道,“如果没有什么意见的话,咱们就按照老宋的路线出发了”“可是我觉得是不是有些不安全呢”定国发出疑问,“这里既然离边镇和京师都不远,这两处想必重兵云集,对我们的威胁也不小。”“这个倒是不用太担心。”宋献策说道,“咱们只要不偷不抢,不引起官府的注意,没有谁会吃饱了没事儿干,来找咱们的麻烦,当然,找一个易守难攻之地是必须的。”“其实,不论是京营还是大同、宣府两镇的边军,战力都差劲之极,一般情况下,他们是不会擅起战端的。”“而且,以后收购羊毛,售卖毛衣,免不了要和他们打交道,到时候送些银钱,搭上关系,难不成他们还会对自己的财神爷下手”宋献策最后这两句解释,倒让大家的心安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官军们就更是如此,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好了,没意见的话,咱们今天收拾下,明天就出发。”志文最后拍板。正文 第180章 进太行“老宋,那到了太行山北端,荒山野岭的无主之地,咱们可以种些粮了罢”可旺突然问道,原来他家在村子里的时候,一直没有自己的田,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可以耕种的土地,可旺的内心里是非常渴望的。在这种荒山野岭的地方种地,即便土地不是自己的,总不会有人管了吧。“就算是荒山野岭,其实也是有主的。”宋献策说道,“这些山林沼泽等等,大多会属于某个皇亲国戚,甚至直接是皇家所有,一般的人家,有钱也买不到。”“啊”可旺很意外,有些失望。“不过这些地方除了飞禽走兽,基本没有什么产出,所以这些大老爷们基本是不会管的,咱们在那儿落脚,开些田却是无妨。”“唉,那咱们就开些田。”听到能种地,可旺又开心了。“只是这些地方要么山势险峻,地不平整,很难弄出成块的田来,要么土地贫瘠,产量很低,要不然皇亲国戚们也不会弃之不理,你确定要开荒”宋献策问道。志文在一旁却是暗自窃喜,自从昨夜找到红薯、土豆和玉米的种子后,他当即就种下了,一个月后,这三种作物的种子是不成问题的,除了玉米还需要些水份,红薯和土豆既耐旱,对土壤也不怎么挑,产量还高,正适合在山地种植。“能有地种,有粮收,那再辛苦些也不怕。”可旺听了宋献策的话,并未灰心,反而对即将到来的日子有了些憧憬。大明崇祯二年,十月下旬,晋西潞安府最东边的一个不知名山脚下,一群难民模样的人,正陆续离开东进冀北的那条细细的官道,沿着基本没有道路的太行山西麓,向北进发。正是志文他们一行人,按照宋献策设定的路线,离开蒲州,一路北上,到了平阳府治临汾,一刻也未曾耽误,连繁华远胜蒲解二州的府城都没有进去逛逛。除了志文他们有新衣服的能进去逛逛街,其他人就只能呆在城外,去领当地官府和士绅赈济的粮食。偏偏志文他们不缺粮,对这种清粥都看不上,因此不在平阳府城以及后面的潞安府城逗留,其他伙伴,包括难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转而东进,过府穿州,在横穿了大半个潞安府后,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第一个小目标太行山。这里山势雄浑,地势险峻,到了山脚,不用找人询问,志文等人也知道此山必是太行山无疑。在蒲州设计伏击闫家护卫的时候,有了一次急行军,难民们大都跟了上来,其后又选了几百青壮参与山坡阻击,效果也还差强人意。这次东进太行山,志文就不再向到达蒲州之前那样缓步前行,而是加快脚步,速度只比那次急行军稍慢一些。一方面是入冬后虽然有雪,但是始终不大,路面状况尚可,志文想多赶些路,最好能在某场大雪前到达太行山北端附近,如果速度太慢,半路上遇到一场大雪的话,就很麻烦了。另外就是以可旺为首的几个人,心心念念地想要种地,也不停地催着志文加快行程,按他们的想法,最好能在年前找到落脚点,安安稳稳过个年,也能为来年开荒做好准备。经过这一路的急行,近三百人掉队,有的是体力太差跟不上,有的则估计是另谋出路去了。志文自然不会为了少数人影响大家的安排,正好优胜劣汰,剩下的这些人是真正的菁华了。小林和大成从已经拆下的车架上卸下最后一袋粮食,放到一旁的马背上,对留在最后的志文和小捷说道:“志哥,小捷,我们先走了”“快去快去,我俩一会儿就赶上来。”志文催促道。和以往一样,可旺带队冲在最前面,早早地就已经向北进发了,宋献策带着舆图跟着他,以免走错路。中间则是大队难民,志文和定国一道押后,这样安排是为了督促难民们赶路,不让队伍拉得太长,也能救助掉队之人,毕竟在官道上掉了队,还能找些村镇集市讨条活路,在太行山掉队那就是一个死。最重要的还是清理那些太过明显的痕迹,留心身后有没有人跟踪,有的话要及时处理。志文和小捷留在最后是因为还要处理已经被弃置在路边的马车。要进山了,道路肯定比不上官道,马车就成了累赘,放在车上装样的那些粮食,已经卸了下来,用马驮着走了。这些车架就这么丢在路边有些显眼了,志文打算没人的时候收进仓库里,以后还能用得上。刚把马车收好,马二的手下黄四也在官道上出现了,看来马二还是安排他留在最后探听消息。“志哥,捷哥。”黄四冲他俩点点头。“一起走吧。”志文招呼道。“没什么异常吧”志文边走边问。“没有。”黄四回答,“志哥如果不放心,那我再在这儿呆上几天”“不用不用。”志文纯粹就是那么顺嘴一问,黄四打探消息向来靠谱,之前就是他传来讯息,说后面十多里的范围内都没有人。志文这才让在路边休息等候的人顺着太行山北上,走他们这条线路逃难的人不多,北上的人除了他们自己就没有了,其他人都是继续向东,横跨太行,进入冀北后继续逃难。“你就别拖后了,和我们一路走罢。”志文说道。进了群山,荒郊野岭的一个人呆在雪地里,滋味可不好受。而且没了其他难民做掩护,孤身一人,反而显眼,打探消息也不那么容易了。在山林里,志文觉得,恐怕只有自己和八千能够比较轻松地、不露痕迹地监视后方,所以,他把八千和他留在了最后。志文话刚说完,拐了一道弯,是一个山箐,马二正在路边等着他们。“马二,进了山里,黄四就不用再拖后了罢”志文问道。马二点点头,“我也正想和他说呢,没有人他还探什么消息,有我在足够了。”马二很自信地说道。“不过,我打算安排他另一件事儿,想问问小志你的看法。”正文 第181章 初到保安州“马二,我看你是见不得黄四清闲两天。”志文打趣道。马二笑笑说道,“小志,咱们不是要尽快赶到太行山北端么,我寻思着,要是到了地头才去找落脚点,是不是有些慢了”志文闻言,抬头仔细地看了一眼马二,说实话,这个问题他还没来得及考虑呢,看来,能有个地方稳定地住下,那家一般的感觉,对马二这样的人都是一个诱惑。马二见志文没有说话,接着说道:“我打算让黄四带几个人,先行赶到那一带,把落脚点找好了,这样等咱们一到,不就有地方了吗”“那里咱们人生地不熟的,一处一处地现场探查实在太麻烦,也浪费时间,找当地人打听,我觉得能快些。小志,你看黄四这面相,是不是丢到人群里都没人会注意到他的存在所以啊,在人多的地方打探消息,他最适合不过了。”“黄四,大冷天的这么跑,吃不吃得消”听马二这么一说,志文也觉得很有必要先行勘探地点。“志哥,马二哥,你们看得起我,那是我黄四的福气,没说的,交给我好了。”黄四不怕辛苦,有事儿做才能显现他的价值。“那行,剩下的马二你来安排吧。”第二天,马二就让自己的另外几个手下,和黄四一道,急急向前去了。雄奇险峻的太行山,到了这里气势渐衰,高大的山峰被低矮的丘陵取代,从西北向东南渐次变矮。黄昏时分,正是吃晚饭的时候,山脚一个小山村,十多户人家,袅袅地冒起了炊烟。一个青年汉子,手杵一根鸡蛋粗的枯枝,踩着地上的薄雪,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村头地一户人家走去,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屋内隐隐的火光。“笃笃笃笃笃笃”年轻汉子很有礼貌地先敲了三下院门,耐心地等了片刻,见院里没有反应,才又继续敲门。“谁呀”一个老者的声音传出来。“过路的,叔,讨口热水喝,成不”“吱儿呀”一个老者披着件夹袄打开房门,走到院中,隔着篱笆对年轻汉子说道,“过路的咱这儿又没有甚大路,你从哪儿来的”眼神颇为警惕。“叔,咱是晋西逃荒来的,想到山里找些吃的,迷路了,也不知咋的就跑这儿来了。”汉子苦笑道,“咱真不是坏人,不信你看。”说完把破烂的毡衣解开,里外里让老者都看了一遍,“啥都没有吧叔,我身上就这一根树枝,伤不了您的。”“那你在山里用什么找吃的”老者仍是半信半疑。“跟您说实话吧,叔,咱们还有几个人,都不敢进来,就怕引起啥误会,我面善些,所以进村来问问路,打探打探消息,一个人在山里,那还不得让狼给吃了啊,是不,叔”“吱儿呀”,院门打开了。“进来吧。”老者说道,“你这汉子,别怪我多心,这世道,不得不上点心啊。”“怎么会,叔,您这是有阅历。”“晋西来的唉,这鬼天气,要不是这两场雪,我们这儿也差不多要断水了。明年要是还这样,我也得逃荒去咯。”老者絮絮叨叨地说着。“吃了没”老者照旧按以往规矩客气地问道,话说出后却又后悔,家里哪有多余的吃食啊。“哎哟,叔,不敢找您要吃的,给我碗热水喝就成。”年轻汉子急忙说道。老者舒了口气,“等着,啊”说罢进屋去了,稍后双手捧了个粗瓷大碗,慢慢走了出来,滚滚的白汽给这个寒冬的黄昏带来了一丝温暖。“怎么样十一,问出些什么来”一张平平无奇,让人一看就忘的脸从火堆边抬起来问道,正是黄四,旁边还坐着三个人。这里是村外的一个山洞,他们今夜就在此落脚。被他称作十一的年轻汉子,这会儿正忙着吃饭,狼吞虎咽地吞下一块饼子后,才抬起头来说道,“那院里就一老头,还奇怪我们怎么逃荒逃到这儿来了,他说我们应该在大同府广昌那里沿着官道穿过大山,过去就是顺天府,也就是京师了,要讨口吃的还不容易。”黄四笑笑,那里他们当然路过了,打听了一下,虽然是大同边镇,离京师也近,但离塞外还有段距离,他记得志文的要求,落脚点要尽量挨着塞外和京师,就没有停留,带着人继续北上,当然,附近留下了给志文他们的暗记。“老头说,他们这里是保安州,北边没多远也有条官道,顺着向东南方向走,也能到京师,交待我们千万别再往北边乱跑了,没多远就是长城,那是边镇宣府,可不会有什么赈济的。”“白天咱们路过的那条河叫什么”这里的位置黄四觉得还不错,旁边还有条河,虽然已经干涸成一条小溪了,但怎么也算是水源。“涿水。”十一边吃边答。“山匪呢附近有没有”黄四接着问。志文对落脚点的要求,除了离京师和塞外要近之外,其他条件也不少,比如要在山上,地势要险峻,易守难攻,还有离官道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两到三天的脚程最好,等等等等。按这要求,黄四觉得数土匪的山寨最合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