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建设盛唐> 分节阅读 21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14(1 / 1)

散官位阶。范无伤为右骁骑卫将军;荆东灵则为右卫将军;两人苦尽甘来,他们有冯小宝力保,皆得十六卫将军。诸将得赏钱千千之数,绢五百匹,另有爵位、散官提升,不一一列举。赏赐一一念出,诸将出列谢恩,大殿上气氛热烈,大家都乐呵呵。军人把脑袋系在裤头上,容易丢命,但升官也容易,一下子许多人的官位爵位就升上去了。唐人尚武,这些待遇蛮有吸引力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亲自念圣旨程伯喜封为下都督,从三品官杨成献则为右卫将军,他的父亲为左卫将军,一时间两父子同朝为官,实乃异数。俩小子骤升高位,不过他们的散官依旧很低,也没封爵,此乃朝廷用人之道,他们年轻,还可以继续进步,否则一旦赏无可赏,那就麻烦了。王孝杰为西域都护府副都护,从三品官,意味着他很可能转战西域。李谨行是大赢家,封为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爵位是燕国公。他多年辛苦,终究得位。刘审礼,原为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在大非川之战中守住已军,功成身退,转为文职的兵部尚书,爵位为开国县公。最后是冯小宝,他从容跪下听封。不出众人所料,还不到二十五岁的他,进位“右骁骑卫大将军”第三七四节 功成二右骁骑卫大将军人们下意识地发出了一阵抽气声,不约而同,大殿上竟然有不小的声响。官居三品,与侍中、中书令、六部尚书同级,关键是他的岁数军界新星央央升起,前有封狼且胥的霍骠骑,今有封大非川的冯骁骑他们都很年轻,年不过二十五岁。除了天皇天后是以欣喜的目光看着他之外,所有的人看着冯小宝都神情复杂,哪怕是位极人臣的刘仁轨也不例外他有轻微失神,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在做什么呢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都在想着他们二十五岁时在做些什么,当冯小宝做着大规模的杀人批发生意,人头堆成山,达到武官职业的顶端,创下诺大功业时,他们或苦苦读书以求功名,或游戏青楼,或以杀掉一个二个胡族而自豪。小子行啊创造历史,创造新记录。冯小宝也同样激动啊,哪怕他两世为人,见惯了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和国家领导人,见着现在的皇宫和皇帝也不怯场,但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血往上拥。大将军虽说大唐的大将军仅十六卫就有十六个大将军,可大将军就是大将军,他执掌大唐帝国军权,出则可独挡一面,领军理所当然,在朝还可转职为六部尚书、中书令级别,非常矜贵大将军,至少也等于后世的上将级别吧,试问有几个上将久有凌云志,今上凌霄殿,冯小宝在他谋朝篡位的大业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离那个位置越近,你就越容易成功,如果说你离那个位置有十万八千里,那是想都不用想,还是洗洗睡了吧。不到二十五岁的大将军,所有的人都在叹息,以后他能够达到什么地步,真的是谁都可以预料得到的。因为大将军的官位实在珍贵,加上他的年龄,所以接下去的的封赏则过得去而已。武散官为从五品下的游击将军;文官职事官是正四品上的中州刺史级别;散官则是从六品上的奉议郎,县男封爵加多百户。散官、爵位级别不高,此乃朝廷的保全之意,若太高了,朝廷也不敢再用他,免致封无可封的场面发生,如老军头刘仁轨,朝廷轻易不会派他外出领军,他的位置太尊崇了,如果打赢,朝廷难以封赏,万一打输了,对于军队士气打击极大。冯小宝这一批次的赏赐为赏钱三千千之数,绢一千匹,而冯小宝独得钱五千千之数。所有得到赏赐的将士们在冯小宝的率领下向天皇天后山呼万岁,感谢他们给予的天高地厚之恩。为了奖励这次立功的将士,朝廷动起了真相,清退、淘汰、退休了一部分军官,以给新晋军官空出职位。又或者是增加编制,例如右卫将军就有三个,不过朝廷注意着给多出来的位置是尊号,新晋军官还是发往前线效力,不至于政出多门。除去得以面圣的将士外,整支军队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冯小宝之前许下的赏格都给兑现,军人人均赏钱五十千,民夫人均赏钱十千,仅此一项,就花掉了朝廷一千三百五十万贯这么多的钱,朝廷是给不出的,一来以粮食、绢作替,二来赏赐土地折算,例如冯小宝,得钱五千贯,以一贯一亩地的优惠价格,在通湟县买下了二千贯地,再在洛阳附近以市价买下了三百亩地,如此朝廷不用花多少钱。再有就是发下的银子是官银、铜钱是清钱,都是特制的钱,兑换的比率高,例如赏钱十千,给清钱的话则给八千,要特制钱和普通钱,将士们可以自由选择。一般地富家子弟出身的喜欢官银和清钱,因为这些钱是你有钱也买不到的,只有朝廷赏赐,用来奖励他人和祭祀之用,既体面又大方。然后由天后作总结性发言,感谢将士们为此作出的无畏的牺牲和英勇的战斗,大唐就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朝廷的放心、边境的安靖,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在胜利的背后,唐军继上次大非川丧师十万,这次的大非川同样丧师十万奖励之后,大排筳席,以示庆贺。御宴其实也很一般,关键觥筹交错,衣抹留香,妙韵轻歌,天皇天后亲自举盏,为立功将士贺文臣武将济济一堂,同享天子钦赐的恩泽。受了天子甘霖沐泽,做臣子的便要为此而作诗作赋,以谢天恩,并记今曰之事。喝过天子赐下的御酒,文臣们便分韵即席赋诗。好坏不拘,只要应个景就行。此乃御制诗,最讲急才,在场的重臣们有来恒、薛元超、李义琰、高智周、张大安、裴炎、王德真、崔知温、郭待举等人纷纷挥毫,留下墨宝,当然有好有坏,应时应景而已。同中书门下三品的李义琰给冯小宝敬酒,亲切地道:“冯大将军文武双全,一阙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传遍天下,今日是你的大喜之日,何不写上一首,以资纪念”这家伙来意不善哪冯小宝也不多言,径直将之前追过的文艺女青年教导过的一首应景诗写上: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进逻些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大非川上高峰,战旗漫卷西凤。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吐蕃看得众人连声叫好,来恒脸色徒变。尽管心头不爽,李义琰还是风度翩然,赞美道:“观冯大将军的诗词,要不灵气十足,要不豪迈大方,他人所不及也”正当冯小宝以为他狗嘴里吐出象牙时,李义琰端详了一下道:“这字写得真丑,冯大将军还须认真学习,不过从小学字就容易写好,长大了就不容易学了”他这是bs劳资的出身哪冯小宝表面的出身不甚光彩,但你李义琰知道汽车游艇飞机不就算皇帝也比不上劳资知道得多,哼好在有个娄师德,他立即挥笔写下冯小宝所作词赋,挂将起来给大伙儿观赏。“不进逻些非好汉”皆说大将军豪气十足,得到了天后奖励的一套“笔、绽、如、意”的银锞子作为今天赋诗的优选,大概十两银子,关键是银锞子下面有“御制”官位到手,风光体面,冯小宝的心哪,飞向了宫里的小妞身边第三七五节 公主不见您“禀大将军,公主不愿见您”把门将军恭敬地道。“什么”无往而不利的冯小宝这回吃瘪了,他求见太平公主,岂料通传后公主说:“不见”偶是大将军耶,竟然不见她说不见,冯小宝还真的是无可奈何,可不能调兵攻打皇宫啊。打着送礼物的名义也不成,说起来冯小宝这次缴获甚多,他得大头,什么新奇别致的、好看华贵的玩意儿不少,送给太平公主,她说不要“那么,请甘阿翁相见。”冯小宝试图迂回救国,请相熟的甘寺人来问个究竟。但是,甘寺人也不敢来见他,应该是公主有言在先,吩咐谁都不得见他。谁都不敢不听她的话,这位公主可是会杀人的作为皇宫里受宠程度还胜过皇子的公主殿下,打杀个把奴婢真不是问题。冯小宝无计可策,正在彷徨之时,不想来了救星。他在宫门前等待,宫门外来了一队人马,仪仗喧哗,内中一人骑马在上,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正是太子李贤天皇天后共生四子二女,大儿子李弘于上元二年暴死合壁宫绮云殿;二儿子李贤,容貌秀俊,聪慧出于天性,在李弘死后,继位太子,曾留守监国,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进朝廷内外所颂扬;三儿子李显;四儿子李旦。除了四个儿子,天皇天后生下的大女儿据说在王皇后看视后被杀,天皇因此废后,改立武则天为后。二女儿就是现在的太平公主,地位高贵,独一无二。李贤应该是来看妹妹的,冯小宝连忙避道、行礼致意,不敢怠慢。万恶的封建社会啊见是冯小宝这位大功臣,李贤立即下马,亲自扶起冯小宝道:“怎么,我那淘气妹妹不让你见她”“太子殿下所言极是,末将想向公主请安,不想她”“这妹子”李贤轻笑一声道:“走吧,我带你进去”骑在马上,落后于李贤一个马头,冯小宝又惊又喜。一直以来,冯小宝知道大唐太子的悲惨命运,将被杀被囚,且武后春秋鼎盛,是以极少招惹大唐皇室,与他们交集不多,他见到皇子皇孙,顶多是礼节周到,但不会主动投靠,岂料李贤这么给面子,助他过了宫禁。李贤是太子带人进宫,宫人岂敢相拦。进室宫里飞香殿,“皇妹,你看我带了谁来了”李贤高叫道。冯小宝笑嘻嘻地作揖道:“参见公主殿下”“哼”见是冯小宝,太平公主把嘴角撅得老高,理都不理他。几个月不见这小娘,她年近十四岁了,体态已近长成,怎见得太平公主美态武则天则说太平公主“类已”,意思有两重,一是她们容貌形态相似,二是她们为人相同,都是那种意志坚定,野心勃勃之人。太平公主身高有一米六八,皮肤白皙如玉,容貌顶级,她的身体极富吸引力,丰臀胸大,起伏动人的曼妙曲线,人如一团火般,吸引着男人的注意力烈性胭脂马极富诱惑力,当年她老妈就是凭借着这种体态,把她老爸给迷住的。“皇妹,这阵子你都闷在宫里,为兄特请了冯大将军给你解闷来了”李贤打圆场道:“大将军,你有什么礼物送给俺家六娘吗”冯小宝连忙将得自吐蕃的礼物送上:计有小马六匹,长大后可为骏马。太平公主居处不可养马,但可养进皇宫宫苑里。再有三大臬造型别致,优美奇异的金器银具,有食具、灯具、笔具,宗教神像、十二生肖动物等。吐蕃人在金银造型上有天赋,不过因为手工制作,产量不高,只得权贵使用,如今权贵给冯小宝一锅端掉,自然他们的好东西落入冯小宝的手里,就便宜了太平公主。再有动物皮毛、角、肉干等等土特产,数量不少,李贤给冯小宝帮腔道:“皇妹啊,你得到的东西是天皇天后之下,连我这位兄长也不够你多啊”一一摆放在桌上,满室金碧辉煌,景象迷人。太平公主脾气稍退,但就是不肯理冯小宝。然而她飞香殿的摆设却暴露了她的色厉内荏,在殿内一壁上挂着冯小宝的家信、大非川作战图和荒城之月的书写李贤、冯小宝都聪明地没提这碴,以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