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建设盛唐> 分节阅读 2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52(1 / 1)

。然而那些逃跑的部族是这么说的“麴萨若国舅不是论钦陵”这话掷地有声哪,使得阿史那赤鑫为之气结。正如长巴约三蕃将心中计较的,如果论钦陵在,不会存在带路党的情况,每个部族接受到他的金箭,即刻动身,唯恐落后如今大厦已倾,强人已逝,拿逻些兵马去恐吓那些游牧民族,说得各种难听“这次吐蕃大难临头,还有可能重回玉树打得回玉树”还有更难听的话是“麴萨若有种就带着赞普去打唐军吧”上次麴萨若在论钦陵大兵压境时,无奈带着小赞普迎击,凭借赞普被神化的地位,侥幸打败了论钦陵,但唐军肯定不吃他这套本部帐兵虽勇且忠心,无奈人少,兵力单薄,而且唐蕃联军很聪明地专门追着他们来打,而放过那些不与他们敌对的部族。如此阿史那赤鑫的兵力如春日融雪般急剧减少,被追击得甚苦这天,德尚率本部精骑三千,疾阿史那赤鑫,追索甚急。他人马俱疲,见始终无未能摆脱德尚,遂大呼道“我突厥人,为保护你吐蕃而战,你吐蕃人,却为唐军驱使打吐蕃,论钦陵大相是这样教导你们投唐的吗”德尚闻言,面有愧色,减缓马势,阿史那赤鑫好不容易逃走,身边止百余骑,径投囊谦而去。或有人密告给韦晞听说德尚放走阿史那赤鑫之事,韦晞却道“德尚知羞耻,通人性,阿史那赤鑫也是一条好汉,至于诸君担心放走一时敌人留下一世祸患,则不必担忧,我大势已成,如高山雪崩,岂可止乎”竟亦不问,着人送牛酒给德尚,归降的吐蕃人心遂安。第四四五节 屋漏恰逢夜雨且说阿史那赤鑫败退囊谦,与那处的守将归泥当会合,见归泥当已经大集附近部族兵马万人,看似不少,但参差不齐,老弱病残不少。阿史那赤鑫乃劝归泥当整军,减去弱者,送走劣马,得军七千,军势较好。又劝归泥当立即进行坚壁清野,即迁走附近无甚作战力的部族,不留补给倒没什么东西给唐军去抢的,破坏水源终于有机会让唐军尝到粪水了。他还提议战法,即不与唐军硬拼,袭扰战,打他们的粮道等。归泥当见阿史那赤鑫头头是道,心悦诚服,将军队交与他打理,他当仁不让,积极派出探马哨探唐军信息,同时往后方求援。可想而知,当快马将他的急报送达逻些时,对逻些的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冲击之大,险些让他们在座位上都坐不稳。“唐军,竟然进至玉树”贵人们惊讶道。“这怎么可能”难怪他们狐疑,关山迢迢,唐军深入唐蕃古道如此之远,超乎想象。他们点手指头,高原上能够进兵的时日不长,唐军在短短时间里进展神速说出来很难想象。但通天河冶多堡叱拿单的报告送达,无情地打破了吐蕃贵人们的幻想。唐人真的来了他们距离逻些已经近了叱拿单对战唐人兵败之后,借船遁逃生,他算是有点眼光,早就备好了落足点,船行到达,上岸换马,一路急行,抄小道到达囊谦,再马不停蹄,直退到类乌齐稍止。他的报急文书证明了阿史那赤鑫的正确性,然而逻些城里贵人们脸上苦涩无比。唐军赶上了一个好时机,吐蕃屋漏恰逢夜雨,内忧外患齐齐赶上。昔论钦陵手下的北大将桑朵在那曲作乱那曲万里羌塘草原那曲是藏北重镇,“那曲”藏语意为黑河,海拔4507米,距逻些拉萨338公里,是一处重镇,它地处青藏高原中部偏北,有绿草盈盈的广阔草原,那曲作为吐蕃向西域和河湟江岷地区扩张的基地,这一带显得十分重要,军粮马匹,半出其中。桑朵随钦陵作乱,箭射赞普,被风吹飞,成为钦陵兵败的导火索,虽钦陵不责之,桑朵深为自责。论弓仁归唐,桑朵并不相随,而去那曲,招纳部众,打着为论钦陵报仇的名义,一呼百应,曾进至逻些城郊,给守军击退。逻些城派兵进入那曲,双方混战,虽然逻些城兵力相对雄厚,但桑朵做得北大将,无论个人武力还是智谋,均为上上之选,逻些城兵马竟不能速胜,双方僵持中,晴天霹雳,唐军入藏统帅是打败论钦陵的唐朝驸马韦晞,人的名儿树的影,这韦晞长期攻略吐蕃,名声远扬或者是臭名昭著,听到他的名字能令吐蕃小儿止啼。麴萨若方才知道屁股下的座位是那么的发烫,他为人深沉,智谋悠长,但,终究不是军旅将帅之才。驸马爷韦晞都是长期作战后才成为统帅,麴萨若凭借妹子为后而上位,岂可与之相提并论他召集逻些城里的贵人们商议对策,有娘氏、韦氏、朗氏、没庐氏等等,聚在一起,之前不可一世的贵人们似乎气焰减弱了不少“各位,唐人与长巴约等逆贼勾结一起,图谋我国,现已进至玉树,以他们的军势,我们在这里讨论时,很可能到达囊谦”麴萨若忧心忡忡地道“各位可有良策对付他们”下面是一阵嗡嗡声,开起了小会。囊谦距离逻些有一千六百多里地,看似不少,可是唐蕃古道已经深入过半了说难听点的半壁江山是唐人的了形势严峻,然而逻些城已经处于无兵无将的窘迫境界。吐蕃人少,前后与大唐的二次大非川会战造成的影响至今余波未消,之前论陵陵麾下可独挡一面的大将三十余人,健将千员,现在呢东南西北四大将只得北大将,还是造反的次一级的将军,倒有三个生龙活虎,可惜还是造反的。指长巴约当雄德尚三蕃将一个将军的成长,是靠杀得人多才培养起来的,他们的消逝,位置不会轻易能填补。所有的贵人们均觉棘手,麻烦大咧。关键在于桑朵在那曲的叛乱是吐蕃麻烦的根源,如果没有叛乱,自逻些到那曲,至少可以拉起十万之众,倾力攻打唐军,尚有可胜之机。现在呢,万一吐蕃主力出动,迎战唐军,桑朵来打逻些怎么办有人说着令各处守军节节阻挡,已军主力则在逻些,整固城防,养精蓄锐,等到唐人精疲力尽攻到逻些城时,再此等馊主意还没说完即给其他人喷得满脸口水“呸,等唐军打到逻些城下时,只怕不是精疲力尽,而是十几万归唐吐蕃人来打吐蕃人的国都”“那时人心散了,打都不用打,逻些城肯定有人开门迎降说不定就是你”一位贵人指斥道。“你才有可能”挨骂的人争辩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怎么办一连讨论了三天,天天开会,说着说着争吵起来,不欢而散“派往那曲与桑朵谈判的使节刚回来,听听他怎么说”麴萨若在之前派出使节,对桑朵许以金银酒马的重酬,晓之以理,说吐蕃人不打吐蕃人,唐人都有什么兄弟阋于墙,共御外侮,我们双方握手言和,一起抵抗唐军。麴萨若给出的代价很高,愿与桑朵结为兄弟,让桑朵得到论钦陵之前的位置,以他为帅,主持对唐军的战争。因此,麴萨若抱有很大的希望,然而,使节传回来的消息让麴萨若身上有腾腾火焰冒起。“桑朵说了,只要杀了麴萨若去祭论钦陵的在天之灵,那他愿意与王廷合作,共抗唐军”使节照述对方的言语道“他还说,否则别说与唐军合作攻打逻些,就是与魔鬼他也可以合作,只为了论钦陵报仇。”麴萨若当然不可以杀了他自己,并且他身披铁甲,出入皆有精兵保护,严密提防逻些城里有人铤而走险。给桑朵这么一牵制,吐蕃王廷只能派出少许骑兵增援,命令各路阻截,同时来攘外必先安内,麴萨若亲自到那曲督军,试图早早解决桑朵。但唐军深入吐蕃境内消息已然传出,桑朵老到之极,即与麴萨若缠战,让他想速胜的希望成为泡影。而唐军则在步步深入第四四六节 天路因着此番攻略吐蕃的安排,主帅韦晞反倒跑在了部队前列,唐军副帅李谨行反倒象个主帅的样子,统帅大部队后行,他的部队浩浩荡荡,有骑兵、步兵、工程兵和民夫,人数达到三十二万之多,不久加上了归降的吐蕃人,人马众多,声势浩大。赶着前军的屁股,眼巴巴地望着前军越走越远,最终连影子都看不到了。好在骑传始终通畅,并且路上没有见过大股唐军败阵的踪迹,让李谨行放得下心,遂专心从事以下诸事清剿前军没来得及清扫吐蕃人;他的部队越走越少,沿途设下营垒、补给点;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修路修建的主要是土路,部分是水泥路,还有水泥桥。为什么是土路居多呢因为唐蕃古道有它的先天优势如下一、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势平缓,施工比较容易;讲起来古人不傻,在高原上千百条路径找到并走出了唐蕃古道,所过虽是原始无人烟的草地,但地方异常平坦,拔海高度甚高则有之,而峻拔的山形却不多见。归纳为缓缓上高度,平平走征途,逐渐上升的道路,并没有险峻的大起大落,青藏线上的高山不多,较多平坦的道路,没有跌宕起伏的感觉,容易适应。只要你适应了高原反应,其实,青藏线不难走,也不难打之前薛仁贵不知啊,结果打得一塌糊涂。韦晞却知难而进,长期组织军队进行高原反应适应训练,结果吐蕃人眼睁睁地看着唐军生龙活虎般冲来,高原上的气候似乎对唐军无甚影响,不由得看傻了眼。一定程度上竟成为了吐蕃人投降唐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吐蕃人感到沮丧天时地利都不在他们这边了。二、所经地区的黄河源以上,也在长江三大源流的上部,河水较浅,易于徒涉,也易于修桥;三、高寒风大、无大雪封山之忧;风雪虽然凌厉,但由于地势平整,风吹过去,雪被吹走,不存积雪。没有积雪,就不会有融水侵蚀路面,使得道路长久。四、冰冻层厚、无塌方和翻浆之患;是的,土地坚硬,许多道路百年不变,所建道路踏实。五、气候寒冷无雪崩,也无冰川流动和泥石流等情况。六、道路本身已经成形,稍作修整,因为吐蕃人就沿着这条道路,奔赴进攻唐朝或者与唐朝通商、交流。它的麻烦在于,线路漫长,物资运输和后勤补给不易。起初,李谨行按照计划,预计动用五万工程兵,十五万之多的民夫,计划中甚至准备死上一半人。但很快发现了实际远超预期,所到如入无人之处,吐蕃人不知道是不是被主帅韦晞施展了魔法,居然,不来打唐军欢迎唐军、拥护唐军。结果一问,这带的吐蕃人许多都是论钦陵的拥趸,唐军打着为他报仇的旗号,那些吐蕃人支持唐军。再有,道路境况异常的好走,超乎想象。李谨行当机立断将后勤力量减少一半,步兵也减少三万多出来的牛马羊骆驼照带,如此出征唐军的保障更加有力。三万工程兵作为修路主力,带有充足的牛马羊骆驼、粮草药品、铁锹、十字镐等工具,还有水泥他们一边勘探,一路修路,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早日把路修到逻些。这条道路,按韦大将军的说法,那就是天路筑路大军云集,听文工团文工团在战争时期确实很有用处的三位女歌手唱起了天路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那神鹰披着那霞光李谨行听过这首歌,有所触动,亲自抓起了筑路业务,这么做他是聪明的,仗都给韦晞打去了,那李谨行能给征战留下什么呢那就是修筑天路他们的修路是平整道路,建筑边沿,设立里程坐标、方向标志,唐军采取的是不断前进,沿路留下一队队的工程兵,分片包干,同时开工修筑各个路段,最后连结在一起。如此分段开工,大大地提高了修路的速度。虽说不毛戈壁,修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