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建设盛唐> 分节阅读 27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275(1 / 1)

那得收多少税啊”部下梦呓地道。须知税收为十分之一,这支大舰队得有多少船货,收到税的话大山岩智心里突地一动。说归说,他们哪敢上前收税。而唐船在继续行驶,很快就要在他们面前驶过。诸倭人顶礼膜拜,不过一分钟过后,倭人们变得惊诧了,因为他们看到领航的巨舰正向着海峡中间偏左一处险滩驶去,而后面的船鱼贯跟进。浅滩所处的海面广阔,当地人却都知道那里的水下有暗礁,大船很容易触礁。之所以没作标志,是因为倭人没那么大的船,不用担心触礁。可是看唐船这般大,存在触礁的危险。大山岩智猛咬牙,断然下令:“起航”“起航”部下吃惊了。“我们去收税”大山岩智吩咐道。“收税”部下更吃惊了。望着那支规模宏大的舰队,部下齐现畏惧之色。自家船是小身板,给唐船擦碰一下即时散架,他们还看到了船头令人胆寒的金属尖角,作为行船人,他们很快清楚尖角的作用。“其实他们根本就不必要使用这样的尖角,我们这里根本没什么什么船值得他们一撞,这么多金属”有的倭人替唐人操心道。在倭国,金属非常昂贵,取得不易,冶炼更难,金属尖角泡在海水里,容易腐蚀,不久后就要更换,唐人真够奢侈。“别说费话,开船”大山岩智厉声道。在倭国,长官的命令一定要听从,此乃倭国长久养成的习惯,因此哪怕其他倭人不满或者畏惧,也在他的严令下起航,他们的小船不过十吨大小,已经做好起航准备,从岩上解缆划船即可。帆桨齐动,往大唐战舰航线上斜斜地迎上。“那是什么”领航船上的唐人看着一条渺小的倭船开过来,迷惑不解地道。“他们带有兵器,难道他们想打我们”唐人感到好笑。“应该是巡逻船吧,战舰不会这样的。”唐人根本不当他们一回事,看着他们接近,然后他们听到为首一个高大的倭人高声叫喊着什么。舰上的翻译被叫来,听后满脸古怪地道:“他说要收我们的税”“收税”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在旗舰上的指挥官姜咨有两个选择,一是击沉它,船上的绞车弩有多,七八把对准那条不自量力的收税船,火罐就在旁边,点上火,一次齐射足够让小船的人成为海中游魂。不过看到今天阳光明媚,普照大海,姜咨心情很好,他作出了另一个选择,或许他觉得无聊吧,他下令让那个胆大妄为的收税官上船。收税官上舰,见到一群大高个子的唐人都不怀好意地看着他,不过他深吸了一口气,手指前方,说出一连串的倭语来后,百济翻译的汗就出来了。他大惊失色地向姜咨禀报道:“那个倭人告诉我们说前面是暗礁,大船过不去,就快撞上了”“什么”所有的人都脸色大变。“真的”“假的”姜咨的脑袋紧张地思索着。此时已经来不及派出测深船,停船也可能来不及,万一对方是真的,战舰触礁,也可能是个阴谋,如果倭人说得错了,按他的领航,在另外的航道上触礁作为指挥官外面风光,令人羡慕,但内里压力巨大,很可能他的一个决定会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看到那个倭人镇定自若的样子,姜咨选择相信他,毕竟他在舰上唐人的控制下,就算触礁,也可以送他上西天。“右满舵”军官吼叫道“满舵右”舵手回复,把舵船打到尽头。战舰急转弯,大角度倾斜。不止是正常倾斜,还有力量施加,让诺大的舰艇产生一种剧烈的震动。所有的人脸色陡变,因为他们感觉到水下有物,擦到船底,有力量传上甲板。“舵位回复”“左十五度”军官不断发令,舵手急忙动作。“修正航道,通知后面的船。”“立即检查损坏情况”姜咨下令道。不久损毁情况报来,船底并无破损,应该是坚实船底和转得快保住了船。姜咨满面笑容地问那个倭人道:“你叫什么名字”“大山岩智”“果然是有够智慧”姜咨夸奖道。第四九二节 助人为乐派出的测深船证明了大山岩智的说法,继续前进,必定触礁听起来人人后怕,如果触礁,麻烦且不算,有可能损失一条船,更不利军“请问你知道附近的航道吗姜咨着翻译官问他道。那个上船收税的倭人委实不能让人小看他,在海图上画出航线,是一清二楚,把易搁浅的浅滩和暗礁一一标明。“你为什么要帮助我们呢”姜咨询问他道。船舱中,姜咨请这个帮了唐军大忙的倭人喝茶。龙井茶对于没喝过的人来说无异于仙露琼浆,不过倭人无心品尝,如牛嚼牡丹般地灌茶下肚。“为了报仇”大山岩智眼中射出仇恨的光芒道。他讲述他的故事,他家本在内海行商,有一条很大的货船,把长门下关来的唐货送到奈良,生意红红火火,收入不差。靠着这门生意,他的父亲将他与兄弟三人拉扯大,他们在船上长大,为父亲帮忙,一家人齐心协力,努力挣钱。但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他们的船遇到大麻烦,停靠在长门德山城补给时,租赁他们船运货的货主在酒店喝醉了,泄露了他们船货是上好的唐人丝绸,被当地豪族宇光氏听闻无法无天的年代里,豪族与强盗划等号,只不过他们是持牌的。古往今来,这等持牌强盗倭人有,汉人也有,如东晋时以富豪著称的石崇曾做荆州刺史,他家就是抢劫远道而来的客商而家致富。宇光氏遂派出快船,中途劫杀,将货主及大山岩智一家齐端,除了大山岩智跳海逃生之外。可怜他一家人尽数死在宇光氏手里,甚至连尸体也找不回来得手后,宇光氏搬走丝绸,火焚大船,死无对证。大山岩智偷偷返回长轩城,很容易地查出了是宇光氏所为,因为他家穿出了那些丝绸,很漂亮别致的丝绸,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大山岩智甚至还认出了那天下手的杀手领,正是宇光氏的一个武士名叫宇光秋野。认出又有什么用豪强压根儿不在意这档事给暴露,当地官府就是宇光氏,而更大的豪强,岂会去帮一个小民去对付实力强大的地头蛇。下克上,依靠个人力量去报仇可惜他不是武士,没有单的武力。至于其他朋友,算了吧,肝胆相照的朋友只存在于童话之中,难遇更不可求。大山岩智无计可施,只能遵遁跳水时父亲对他喊叫的话:“活下去”他在濑户内海帮人跑船作为生计,嗣后娶妻养育儿子,忙乎了十多年之后,用所有的积蓄和人脉在这个关门海峡谋得一个收税官的位置,安定下来。但他的心中,报仇的念头时刻缠扰心中,越来越炽。用他的话来说他都听到了父母在地下的惨叫号哭之声终于,他等来了这个机会,为唐船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的生,甚至可能救了一船人的命从而唐人欠下了他一次人情,他利用这次人情,请求唐人到长轩城将宇光氏灭族“你们,是要去京都吧”大山岩智贸然地道。他急切地说:“这条海路我很熟识,我出生后就在这条航道上跟着父亲跑船,可以帮你们引航”“good”姜咨点点头道。此番远征日本国都,唐军也准备有海图,但受当时的条件所限,海图资料并不齐备,刚才险些触礁就是个明证。因此需要领航员,太需要了上天听到他们要求,就派一个领航员从天而降,他的要求简直不能小得再小,需要唐军去杀人就行杀人是军队的职业,去杀个把人乃小菜一碟。姜咨派出摆渡船,将事情经过急报大将军韦晞,请他定夺。目前有点小麻烦是唐船补给能力强,根本不用在长轩停靠,但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将军的答复很快到来:“唐人有思必报,助人为乐,帮那个倭人报仇,由前军主将姜咨自行决定。”得到授权的姜咨第一件事是将大山岩智的家人弄到船上,一来保护他的家人,二来人质在手。他派出军使去到邻边小城恐吓一二,打的名义是:“你们的收税官疯了居然收税收到我们头上,我们的长官很生气,决定惩罚他们一家子把那个收税官的家人交出来,以平息我们长官的怒气。”“否则,后果自负”小民而已,无关紧要,再看到唐人那船,那军人当地豪强乖乖地将大山岩智的妻子和二儿一女给送出。如此他们上船之后,姜咨下令拨出了五条战舰,由大山岩智引路,直扑德山城此行异常顺利,给出动的都尉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山岩智指示唐船在哪里码头靠岸,上了岸,直扑宇光氏在城里的府第、商铺、码头,还有带路到了宇光氏城外别府,俱不落下。他路途非常熟悉,显然花费了许多功夫,一问,大山岩智每二年都秘密潜回德山城一次作调查,对宇光氏的成员一一辨认,做足功夫。破门而入,遇到抵抗即杀,不抵抗则将他们押在一起。宇光氏虽是豪强,但在世间第一暴力机器前不值一提。于是宇光氏一家人都集中在主府里,当着众人的面前,大山岩智宣布了宇光氏的罪孽,再用唐军交予他锋利的刀,手刃了宇光氏族长和宇光秋野,其他宇光氏则被唐军斩草除根不杀无关之人,抢了宇光氏一家财货作为大山岩智的赔偿,知道倭人信佛,就告诫他们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今日之果,前日之因”大仇得报的大山岩智随船返回,成为了唐军舰队的领航员,率领唐船避开濑户内海星罗棋布的险滩、暗礁和漩流,顺风顺水地往京都而去,成为一个合格的带路党。姜咨到帅船上向韦晞禀报军情,深有感触地:“此行真够顺利,就要触礁时,居然从天而降一个引水员,让我们避开了危险。”其他的人也欣喜地道:“带路党确实不少啊。”韦晞淡淡地道:“上天是站在强大军队的这次,没有谁会想与巨人打仗,倭人从来都不傻,既有土井岗、吉备真宗、大山岩智这等人物顺从我军,还有山本五十六也都不想与与米帝开战”“山本五十六”“一个倭人的名字”韦晞耸耸肩道。8第四九三节 倭廷余则成万事俱备,还有什么能够阻止唐军倾覆倭人国运而在倭都又是怎么样个情形飞鸟宫锦绣如梦,奈良城唐风劲吹韦晞的情报有误,倭人皇宫在飞鸟净御原宫,与平城京同样在奈良,不同的位置。飞鸟宫二月堂,其回廊环绕,四面设门,内置庄严塔堂结构,上铺着塔瓦和筒瓦,呈出非常豪华的外观。下设基座,飞鸟时代的斗拱,方形拱木和支斗极为明显。现在属于天武天皇统治时期,这位天皇即大海人皇子,是赫赫有名的中大兄的胞弟,在他执政年代,进一步加强了天皇专制的中央集权,倭国由奴隶社会进阶为先进的封建社会,其修建了飞鸟净御原宫,正殿达南北走向800米,东西走向500米。又有大安寺、药师寺、难波宫殿、藤原京等,大量地仿效了大唐的宫殿建筑,殿堂楼阁,唐风盛行,是欣欣向荣的飞鸟时期。二月堂正在举行一个琴会。清香幽然,琴声高雅,听者道貌岸然。只见一位高大唐人白衣如雪,不戴帽子,头发乌黑而披散,其卖相不差,俊朗飘逸,一副高士模样,令听者肃然起敬。一曲已尽,绕梁三日,犹在大家耳中,听者都沉浸在他弹奏出的高山流水曲调中。坐在殿中央的一位紫袍中年人,样貌威严,轻轻拍掌道:“伯牙鼓琴遇知音,相知可贵,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