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建设盛唐> 分节阅读 3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389(1 / 1)

洛阳人。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已是饭点,把守伊斯法罕城门的士兵们正在城门里内侧集体进餐,看守城门的兵士并不多,而在城门上方的大食人也都躲避着中午的大太阳,呆在城门楼里吃饭,吃得快的人已经喝着茶。大家都知道,喝起茶来时间就久了。他们多是波斯人,所处的环境是禁止饮酒、酿酒,可不是说笑的,公元634年到644年的哈里欧麦尔当政时下令砍掉一切葡萄树,连带葡萄图案的装饰也要抹掉,一切喝酒的行为禁止,一经现,轻则坐牢,重则砍头。加上天热,波斯人喜欢喝茶,他们悠闲地喝茶,口舌生津,有助消化。风和日丽,享受安逸,官兵们都很懒散。身处帝国统治的内6,此地承平已久,向无麻烦事情生。虽说呼罗珊暴了战事,但那是遥远地方的战事,波斯人无法想象敌人的大部队能够穿越荒芜的波斯高原,那里难以生存,只有最勇敢的商队才敢过来,至于小部队,能顶什么用。一大队人马过来,城上的两个卫兵看到了是那个城里著名的唐人带着一长列马车过来,他生意好啊,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带来好多车的药材和药品。张良才是城里的名人,他既做医生开处方药,也批贩卖药品,做得生意非常大,因此车队是武装押运,一大队的他的奴隶身穿皮甲,腰挎大大的弯刀,马车上还有盾牌。城上卫兵暗暗羡慕城门的兄弟们有福气了,那个唐人很大方,每次运送药材的大队经过城门时都会赏给门丁不少钱,而且他随手送出的什么清凉油和红花油很受欢迎。他们只顾想着钱,却没有注意到不远处升腾起的尘埃,不久后,变成了烟尘弥天,城上值班的卫兵看到了道路有大量的人马像排山倒海般的冲来。他们居然没想到敌袭,而是迷惑哪里来的部队站得高望得远,映入眼帘的是乱七八糟的部族旗号,在没有开的大食,部族多如牛毛。没有意识到是敌袭,城头的卫兵傻乎乎地看着骑兵渐渐靠近城池,茫茫一片全是人,旌旗如云一般在平地上飘荡。有一股骑兵快跑着如离弦之箭般率先冲过来。这么多的骑兵卫生有种不妙的感觉,哪怕对方衣甲是部族军也感觉到不对头,最终出了警报:“敌袭,快,快,快关闭城门”城门关不上了张良才看着远处刀兵起才出动,到得城门洞里,走到一半时,事先做了手脚的一辆大车倾覆,药材洒了一地。于是他们卡在门洞里捡药材和修车,因为熟脸,那些守门兵并没有驱赶他们,甚至还去帮忙等听到城上大叫的声音时,守门兵才着急起来,与张良才并站在城门内侧边上的把门军官喝令赶人和把车辆拖一边去,关上城门再说。张府还没进城的车队,那就只好抱歉了。他还有点歉意,万万没想到的是,只觉得颈间一痛手一摸,满是血他不能置信地回头,看着刚才还对他们笑脸相迎的张良才手提匕,凶相毕露张良才跳开,喝令一声道:“动手”杀官他的奴隶们毫不犹豫地取出弯刀拿起了盾牌,向着目瞪口呆的大食兵砍去。城门口已一片混乱,失去指挥的大食兵竟然被人数比他们还少的奴隶兵追杀,那些奴隶兵明摆着训练有素,刀法简单明了,尽奔要害而去。好不容易大食兵才组织起军阵,与同样组成了军阵的奴隶兵对抗,仗着人多,将奴隶兵压往城门口。可是双方混战,一时半会儿哪里还有机会关门。时机稍纵即逝,城外的骑兵无人抵抗,径直奔到了城门口张府奴隶兵立即把大车拖到一边去,让出道路来。骑兵冲进城里有眼尖的大食人这才现,张良才与他的奴隶兵右臂上都绑有一条白毛巾,冲来的骑兵就不理他们,见到没有白毛巾的径直乱砍一气。重镇伊斯法罕的城门落入周军之手,连一箭一矢都没放。一队接一队的骑兵呼啸地冲过了张良才身边,冲向城里。大功告成,张良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第七零四节 急袭伊斯法罕三他安排了机灵的奴隶给自己部队带路,带他们去攻打城里的城主府、兵营、衙门和仓库要害后,只觉得千斤重担从身上卸下来。成功绝非侥幸这些年来,他经常从城东门出入,带着武装卫队,与城门兵搞好关系,让他们习以为常。他的那些奴隶兵,花了他大力气地训练,至少伙食费都多过其他奴隶的二三倍。。。如此他吃得好,非常强壮。张良才学过练兵之法,但那时是囫囵吞枣,光说不练。到了伊斯法罕才被迫赶鸭子上架,在城外庄院里训练奴隶,训练到他们能战和令行禁止,花费了他多少的心血千日练兵,用在一时,终于成功了。唐军的进城意味着伊斯法罕的陷落是三个手指抓田螺十拿九稳古代打巷战的意识很差,外敌进城里,城中守敌很少有翻盘的机会,更不用说没做动员和准备的伊斯法罕。几乎没有生大战事,一些地方生抵抗,但为数甚少的大食兵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外援,失败在所难免。城主府闭门,想负隅顽抗,结果沦为笑柄。他们这边聚于前门,周军从后门而入,原来,前门威严,但为了做事方便,开有后门。情报充足的好处体现无遗,周军神兵天降般出现在府里,城主只能束手就擒。对于投降的高位者,周军不为已甚,不骂不打,还派了两个府里的奴隶服侍城主,女眷也集中一起,甚至有二个女兵带着一队男兵负责保护她们府里的东西,周军允许他们携带最值钱的细软,宣布他们有保留个人私产的权力。投降的不杀,不投降的灰灰。是周军的一个既定方针,是投降的,也不要羞辱他们,不听话的给巴掌,听话的赏糖吃。将士们都领教过韦晞的教导:你还没有与敌人开战前,你的名声已经在他们当中流传看韦晞征战,固然有大量与敌人硬桥硬马的对战,也有不少不战而屈人之兵,传檄而定的情况。他的名声非常好,虽然他杀人如麻,但是他无论对待敌我都讲规矩,并不滥杀。乱世间能够有个大将这样的为人,是敌我双方的福气因此,部将们归心,敌人得他一句承诺,也就安心当需要城主去劝降城里的一个抵抗的兵营,他乐意效劳。到得营前,他喊话说他是城主,他投降了,大家都降了罢,周军缴枪不杀。而那些兵将看到城主都降了,得,牺牲给谁看不能白死,于是也就放下了兵器。平定了反抗者,军人们振奋无比伊斯法罕绝非小城,所得丰富无比。特务张良才深耕该城五年,成了个地理鬼,城里的财富放在哪里,他知道得一清二楚的。城主府、官仓、大中型商人的家里、仓库,他送上的地图上标注得一清二楚。周军按图索骥,赶上前去封仓抄家夺产,大肆抢劫。好些人哭了,我们是军队耶,不是慈善家。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没有经过兵火洗礼,没有进行疏散,几乎所有的财富都在城里,这可便宜了周军。黄澄澄的黄金,白闪闪的银子,散着臭味的铜钱不就是铜臭嘛,还有成箱成盒、闪耀着光芒的宝石红宝石、蓝宝石、火钻、玉石、还有大量的来自于阿富汗的祖母绿、青金石、尖晶石、碧玺、石榴石等等。再有丝绸、茶叶、珍珠、玛瑙、珊瑚、地毯等等,再有无数的艺术品等。“大概价值一千万贯”姜咨喜出望外地道。韦晞是个很慷慨的人,大家都有大钱分了。除了钱财之外,还得到了大量的牲畜和粮食,以及韦晞最看中的人口。得到伊斯法罕,尽降其军,韦晞立即开始征兵招收其强壮之士,然后连同他们的家人一起打包,原路返回,撤退往大后方去。再有城里的高中级官员、贵族、挨抢的商人、有一技之长的工匠等等,他们也举家携口地被带走,以免将来战火重燃时,他们白白死掉。迁移的人中间有不少人被抢走了家产,属于不稳定因素,周军仁慈,没杀他们,但不可能放任自流,而到了周军控制的地盘,他们翻不起浪花。“你们怨恨我们,我们理解,但你们得感谢你们的聪明,没作反抗,没给理由给我们;更要感谢大将军泽心仁厚,不让我们滥杀,说真的,我们都觉得他为人太好了忘记一切不愉快,有了命,重新开始”军官如是对那些哭丧着脸的家伙们说道。周军雷厉风行,其朝气蓬勃,只争朝夕,几乎在夺城后的次日,趁着大食人不备,周军分兵攻略四方城池,斩获极丰那些城市没有进入战争状态,猝不及防下,哪怕关上城门也没有用,周军以一招鲜吃遍天,天亮前负土掷于城下,须臾登顶,步兵上阵,即时破城将所得的财货、人口编组装运,由骑兵护送下,得了好处即快闪城里的牲畜、粮食除了补给已军之外,韦晞吩咐开仓放粮,将多余的一部分分给城里的贫民。有所取,有所舍,韦晞是在劫富济穷。我们军队到来是征服,得不到好处那干来做什么所以那些富人们的财产,我们肯定是要的,得罪他们也要做。但那些衣衫褴褛,家无余财的穷人,我们抢他们作甚劳资堂堂大周高官、大奴隶主、大富翁,抢他们丢不起这个人。从手指头儿东西给他们,所费不多,却让他们欢天喜地的,岂不甚好这也是韦晞西征的一个策略,收买普罗大众的民心。开仓放粮的那天,城里象过节般的热闹,城乡各处的贫民们涌来,拿着各种各样的容器,他们成年人一人可分百斤麦子,男孩五十斤,女的不算开心吧,等周军离境后,他们有得哭了,只怕那些夺回城的贵族会把粮食抢回来。这也好,他们就会恨贵族,而我们,轻易收到了民心第七零五节 只能一路前行不止是开仓放粮,周军还来个以工代赈,想要更多的粮食吗得,做工去周军让他们把伊斯法罕城墙给拆了并不打算占领伊斯法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拆墙去又是韦晞的一个策略,所到之地,暂时不能占领的,先拆了城墙再说。韦晞非常大胆,不止攻取伊斯法罕,还用该城的印信,伪造文书,远袭设拉子设拉子,与伊斯法罕一样,同为波斯重镇,距离伊斯法罕有上七百五十里地,是古老的城市与文化中心,是波斯的中心地区,是旧波斯王朝的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里的物资听说挺丰富的,韦晞双眸进入了钱眼中,他亲率骑兵万人去抢。。。错了,所有的将军们一致反对,直说他去设拉子,那他们也一起去“我们不听令,有种的,你就解除我们所有人的任命将他们撤职”将军们齐声道。目前周军形势喜人,轻取伊斯法罕,将此地的精华物资、人口尽收囊中,要是现在大撤退,回到朝中,尽可交代过去。韦晞的安危非同小可,所谓千金之体,坐不垂堂,他只带万余人,绝对不行去不成设拉子,韦晞只好委了杨成献去抢。杨成献出兵五天后,韦晞正在部下在伊斯法罕的城东军营里打垒球。不用说,垒球也是韦晞弄出来的,他弄出来的玩艺儿实在不少,对抗性强,内容丰富,深受大家喜欢。此时他光着上身,只穿着一条马裤,露出了异常健美的身体,与部下们玩得很是开心。高兴之余,还是有点惆怅:无它,不过瘾。他的部下们胆大包天,禁止他这禁止他那的,例如不许他独自带兵出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