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都市言情>建设盛唐> 分节阅读 49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节阅读 492(1 / 1)

铮铮铮马刀互斫,火花飞溅,战马长嘶。大家咬牙切齿,拼成一团。很快地,冲前骑兵进攻态势用尽,双方进入牛皮状态,在那里拼刀子,想方设法将对方捅下去。也有一些大唐勇士,用着大刀片子、马上陌刀、狼牙棒等奇形兵器,将不适应的对手给打倒,不过人家也不是吃素的,一个敌不过那么就来三个,而唐军自然不会让自家兄弟寡不敌众,立即上前帮忙,分担压力,双方混战不休。而在后方的军队,不会闲着,忙着将弓箭往敌方阵中射到,搞得大家都得缩脑袋或者用盾牌遮挡。“夺夺夺”打在盾牌上的声音不绝于耳,大部分来箭都给挡下来。可是有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伴随着一声哨子响声,上千颗冒着热气的东西从唐军阵中飞出,落入了大食军阵里。北方大军的骑兵们起初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几秒过后,立即知道厉害“迸”火光、响声纷至沓来,炸得大食骑兵阵大乱手榴弹韦曾经说过,火药的发明将极大的改变战场形势,现在就是深刻的说明。手榴弹的威力其实不是很大,一般它们无法破甲,也炸不穿盾牌,用盾牌敌住手榴弹,可能会炸裂盾牌,不会伤着后面的骑手。但麻烦在于,手榴弹防不胜防它们不能象盾牌那样迎着弓箭来势就让弓箭失效,即使你盾牌把手榴弹给挡下了,滚落的手榴弹会把马给炸着一声爆响,马匹惊到四蹄翻飞,把主人给揿下马去马是一种敏感的动物,当手榴弹在耳边又是炸响、又是火光、还有冲击波时,它们先被吓懵,接着炸营主人根本控制不住它们,让它们在阵中发颠,连蹦带跳的,到处乱窜,导致军中队形大乱“啊”一声撕心裂肺的声音,大食人定睛一看,无不胆寒。一颗破片手榴弹在一个大食兵脸面上近距离爆开,无数细小的钉子和钢珠“蓬”地一响后,让那个大食兵照单全收,炸得他一脸都是钉子和钢珠,血洞满面,好象地狱里的恶鬼爬出来一般。他一时间又死不了,甚至不能够掉下马,只疼得他竭尽全力地惨叫以减缓痛楚,却将大食军的士气硬生生地重挫了三分正与唐军竭力拼杀的大食军不觉手软,气力大减,然后被唐军将他们斩落马下那个不停惨叫的大食兵的声音嘎然而止,一段刀尖在他胸前冒出,而他背后则有一个大食军官手抓着刀柄,把自己的兵给插死。那个军官虽然止住了士兵的惨叫,但是无法止得住天空中不断扔来的手榴弹。炸得大食人抱头鼠窜,炸得大食马魂飞魄散而在唐骑的后面,则是二人配合,一个骑兵的背后背了一盒八枚装手榴弹,另一个骑兵一手拿着小火把,一手取用手榴弹,点燃导火索扔出去。掷弹兵们快活地唱起了手榴弹之歌,还是韦亲自作词的,是响当当的军歌。“手榴弹啊铁疙瘩,看见敌人,就开口骂,炸得骑兵跑不动,炸得步兵变哑巴”就象枪战游戏中的手榴弹不负责任地乱扔,他们玩得爽了,人人开心无比,可大食人就叫苦连天。漫天飞舞的手榴弹落在大食人马前后左右爆炸开来,到处是响声和火药的刺鼻气味,还不断地夹杂着惨叫声和战马嘶叫,巨大的恐慌让大食军和他们的马混乱无比。士兵受伤得其实不多,可是马匹却比他们惨得多,大部分的战马没有马甲,即使有,也不可能遮挡全身,比方说马腹,当一颗手榴弹在马身下爆开,钉子和钢珠迸飞乱扎,马匹不疯狂才怪。钉子和钢珠杀不死马匹,却使马匹不受控制地横冲直撞,而且一匹马发疯没什么,一大群马发疯,马是从众的生物,见到朋友们都疯了,干嘛不疯呢得,不用唐军打,大食人的马就将大食人给打败了。又是一声哨子响,唐军停止掷雷,大食军阵已经不堪设想,给唐骑一个冲锋,将他们冲得七零八落,诺大的军阵转眼间四处溃逃。看到在他面前恐惧地打马狂奔,叫都叫不住,杀也止不住的大食军,再看到高速向他冲来的大唐骑兵,扎拉汉满嘴苦涩,觉得自己好象冬日里不穿衣服的人一般。。。栗栗发抖第八九八节 伏击北方大军三且说优素福则带着步兵主力去攻打北方大军的前军,优素福带有上万骑兵,但是他没有动用大队骑兵去冲击大食军大阵。大食人前军多是步兵他们在高原作战,又长期围攻君士坦丁堡,步兵居多集结在一个山岗上,形成了一个雄壮有力的军阵,刀如林,枪似海,盾牌在前面,仿佛是一只刺猬,张开了它浑身的刺,很不好对付的样子。优素福首先动用两千轻骑兵新附军,大部分是大食人上前放箭,看到大食人整齐举盾,形成一个盾阵,箭枝劈劈啪啪地落下,对方恍若无事。“啊”“啊”“啊”反倒是已军中不断地有人被大食军的射击落马,轻骑兵中唐籍军官经验丰富,一听到对方的箭啸声就知道是强弓手,对方不群发弓箭,而是有部分强弓手躲在盾阵里,伺机射杀我军骑兵。大食人放弃了让训练不足的步兵充当弓手对付唐骑,这样效率太低,不如精选出一批弓手,在盾牌掩护下暗箭伤人。这样一来,我打他不得,他打我分分钟,这等吃亏的事,不干于是唐骑后撤,把情况报给优素福听。优素福暗忖不愧是我前任主子家里的精锐部队,见到我军到来,立即组成适当防御,懂得如何对付我军,不让我军局部优势发挥,反应不错当然赞叹的话是不敢说出口,而且他还得想方设法打破对方的防御。搁在以前,要不骑兵耐心地去磨,要不是步兵过去硬碰硬。但现在,有了新的手段。他下达军令,五千甲兵出列,前面的甲兵持大盾执陌刀,响着铁甲的碰撞声,“哐啷哐啷”雄纠纠气昂昂地逼向大食人。而后面甲士则被前面的遮掩住,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大食军不会坐着吃干饭,这回强弓手及步兵拿着步弓,向向步步逼近的铁甲阵不断发射。他们的步兵发箭,因为不用精确且不用担心敌人的箭,乱射即可,对方面积这么大,总有命中的。面对漫空箭雨,甲士依然闷头步步而进,只将手中革盾抬高。笃笃笃当当当大部分箭矢不是被革盾挡住,就是被铁甲弹开,只有极少数流矢,射中几个甲士的面、颈、腿等部位,结果都被他们面具和装甲弹开大把箭枝抛射进唐军阵中,也没见唐军有什么动静,如石沉大海一般。唐军的装甲很厚啊双方距离十米大食人军官们眯起了眼睛,已方在山上遍布足足过万人,对方五千人就敢来攻打虽说他们装甲厚,可是人数上的劣势还没等他们细想,只见唐军阵中飞起百千只黑沉沉的、暗着烟的小西瓜似的东西大食人不明其意,还傻乎乎地望天上看去。轰第一颗“小西瓜”凌空爆炸,无数的铁钉和钢珠向四面八方飞射,如斯响应,至少十数人同时发出了惨叫声大部分人都伤在了面孔,被铁钉、钢珠把他们炸成了一个个花脸猫有的人眼睛被炸瞎了,发出凄厉的叫声。小西瓜纷纷在大食人身周围炸开,用盾牌挡了没用,掉在地上,许多人没有对下身进行防护,腿被炸伤,有的是要紧处被炸中,或者铁钉插中,痛得他们遍地打滚。有的在耳边炸响,近炸点的头颅都给炸歪,远一些的则被炸到脑震荡,不知人间何时身处何地,失去了战斗力中雷。。。装甲掷弹兵所为,它比手榴弹威力要强上不少,装甲掷弹兵双手抱定,有人为他点火,一般都是一夹二,即点火兵在中间,左右两人则负责投雷。第一批雷扔完,重新从背后取投雷,雷是一个麻袋系在身上挂钩,用的时候取下即可,比较方便。见到唐军攻击停顿,大食人惊魂稍定,立即组织起来,往唐军冲去。不愧是大兵,即使被突如其来的陌生武器打得无还手之力,现在立即想以牙还牙。可是不待他们冲到大唐军阵前,却见到又是一批黑乎乎的投雷飞来顿时他们呆愕住了。有的人试图用盾牌阻挡,有的人干脆跑了。不消说,投雷将大食人炸得鸡飞狗上墙再就是一批投雷,一批接一批,连续不断地往大食人驻扎的小山上炸上去,沿途火光迸发,硝烟弥漫,惨叫连连三段击韦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不会采用“三段击”这种穿越之主都会用的技能呢。一路炸上去,冲前面的大唐陌刀兵持刀砍砍,见到活的就砍,当面的大食军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他们的晕陀陀,手在抖,陌刀兵趁势扑上来,陌刀挥动,砍得鲜血到处飞洒。与冲阵甲士相配合的还有唐军的步兵大队,一涌而上,攻击大食人的两翼。“前进”优素福见到最前面的甲士已经炸到了半山中,就快挨近大食人的中军所在,哪还不知道大事定矣号手鼓足了腮帮,激昂的号声响起,后面所有的鼓“咚咚咚”敲响。鼓声如同催人加速的伴奏,中间方阵中的飞虎旗纷纷平放,“杀杀杀”刀剑高高举起,步兵迈着沉重整齐的步伐缓缓前进。而在小山周围,骑兵穿棱,不断地往山上敌人放箭。尽管大食人拼命抵抗,但投雷是他们无法抗拒的,不断炸响的投雷炸得他们心烦意乱,士气大跌。最终,大食人中军的旗号也被炸没了,崩阵阵势一去,立刻兵败如山倒,神仙都止不住,列阵的兵马乱作一团象蚂蚁炸了窝般地到处乱跑,唐军大部人马也在追击进攻中失了队形,军队一旦失去阵营想重新集结整顿,一会半会儿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战场在此时已经失去控制,不过大唐军乱兵是在乘胜疯狂追杀,敌兵是在到处乱跑。形势无法逆转。又是这样的老套: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打到没有敌人为止弓弦噼里啪啦乱响,乱哄哄的轻骑兵追得最快,一边追一边对那些移动的逃兵当靶子射。他们并不纠缠,也不争功,弓箭和马刀只是开路,越过大食人,一直赶往前面,他们准备冲到最前面把敌人给堵住步兵随后跟上。大片步兵好像海浪一般向前涌动,卷走一切敌人。装甲掷弹兵则停止前进,他们在小山上坐下歇息,看自家的兄弟们追逐亡北,拿出茶来喝。有的掷弹兵体力过盛,去清理战场,给没死的敌人补刀。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尸体和物资,他们有得忙第八九九节 完你的心愿看到那个领先冲来的英姿飒爽的女将,一些大食人作着不切实际的美梦,心思龌龊,他们的指挥官扎拉汉则觉得眼皮直跳。此乃军人直觉,那个女将太危险了一点都没错,只见她距离扎拉汉位置有百步之遥,玉臂轻舒,手搭三箭,引弓发射。动作优美,连绵一气,让人看得赏心悦目,但老兵看到却是大吃一惊,如临大敌。弦翻雷鸣,箭化流星照准扎拉汉的面门射去,劲风扑面而来。他没作躲闪,也没有挡格,只有脸上一阵痉挛。“保护将军”他的亲兵队奋不顾身地挡在他的面前,用盾牌遮得严严实实。“蓬”anb箭射在盾牌上,重重地一击,盾牌化成蝴蝶片片飞洒,亲兵们不禁骇然。接着是一声惨叫“啊”原来是亲兵光顾着护翼扎拉汉,没顾到自己,结果有一人被远来的第二箭一箭中颈噗箭矢穿过新兵脆弱的脖颈,余疾强劲,透颈而出,化为一道血光,将第二个亲兵贯穿而入他惨嘶一声,后心处飞出一抹血,倒地身亡。一箭双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